婴儿啼哭异常是疾病表现

合集下载

婴儿夜间啼哭的原因

婴儿夜间啼哭的原因

婴儿夜间啼哭的原因: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

治宜温中健脾。

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安神。

3惊骇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

治宜镇惊安神。

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

治宜消食导滞。

婴儿夜啼的治疗:脾寒气滞证候: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

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分析:夜则阴盛阳衰,脾寒愈甚,寒邪凝滞,腹中作痛而夜啼不安。

《保婴撮要·夜啼》云:“夜属阴,阴盛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

”因痛而啼,痛解而寐,故时哭时止。

脾脏虚寒,运化失司.故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

虚寒内盛,故睡喜蜷曲,腹喜摩按。

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均为脾寒所致。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乌药、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砂仁、陈皮、木香、香附行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桔梗载药上行,调畅气机。

大便溏薄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时有惊惕加蝉蜕、钩藤祛风镇惊;哭声微弱,胎禀怯弱。

心经积热证候: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分析:心主火,热伏于内,扰动神明,故人夜心烦而啼。

保婴撮要·夜啼云:“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

”《幼科发挥·心所生病》云:“心属火则烦,多夜啼。

”此证为受热所致,故哭声响亮,面赤唇红,身腹俱暖,大便秘结。

这八种宝宝疾病性啼哭爸妈要谨慎了

这八种宝宝疾病性啼哭爸妈要谨慎了

这八种宝宝疾病性啼哭爸妈要谨慎了【导语】宝宝的很多病理性啼哭虽然没有明显的特征,但可通过伴随症状来判断啼哭的原因,或虽为特征性啼哭,还可通过不同的伴随症状分辨的疾病性啼哭。

当宝宝的哭声伴有下面的症状时,为您介绍一下这八种宝宝疾病性啼哭,欢迎关注。

1.阵发性剧哭伴屈腿:肚子好疼!阵发性剧哭就是一阵阵发作的剧烈哭闹,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

常伴有躁动不安,双腿屈曲,2~3分钟后又一切正常,但精神不振,间歇10~15分钟后会再次啼哭。

由于间歇时宝宝嬉笑如常,有的父母就认为宝宝是在发脾气闹人,而忽视了疾病的可能。

如果孩子阵发性剧哭时满床打滚,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任何人触摸腹部。

若强行上前触摸时,孩子非常惊恐,很有可能是胆道蛔虫或肠套叠。

若哭闹不剧烈,忽缓忽急,时发时止,无节奏感,又喜欢让别人揉肚子,则可能是肠道蛔虫症或消化不良。

2.突发尖叫啼哭:啊!我头痛欲裂!突发尖叫啼哭就是哭声直,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哭声来得急,消失得快,即哭声突来突止,很易被认为是受惊吓或做“噩梦”。

突发尖叫啼哭可能是头痛的表达,是一种危险信号。

3.呻吟低哭:我病得很重,没有力气大声哭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

宝宝的大哭大闹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但呻吟低哭却往往被父母忽视,有的时候这是疾病加重的表现,请尽快就医。

4.连续短促急哭:我喘不过气来连续短促的急哭特点是哭声低、短、急,连续则带急迫感,好像透不过气来,同时伴有痛苦挣扎的表情,这是缺氧的信号。

出现此种啼哭时,父母应解开小儿的衣领、裤带及各种束带,垫高肩部,使头略向后仰,颈部伸直,切莫紧紧抱着孩子。

5.小鸭叫样啼哭:我的嗓子难受得不行小鸭叫样啼哭顾名思义是指哭声似小鸭叫,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

健康养生知识-怎样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小儿夜啼

健康养生知识-怎样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小儿夜啼

健康养生知识-怎样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小儿夜啼啼哭往往是小儿在饥饿、疾病等不快感时唯一的诉说方法。

发生在白天的啼哭比较容易找出原因,如果发生在夜间,往往由于父母亲的熟睡而忽视。

因此,在婴儿夜啼时,家长应耐心地观察孩子的面色和全身状态如何不能在孩子一发生哭闹时就给以喂奶,这样有可能掩盖了孩子的病情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一般说来,在孩子发生夜啼时可从下面两种因素来考虑。

(1)生理性啼哭:孩子饥饿、尿布潮湿、便前不适、室温过高或过低、被子过厚、或强大的音响的刺激都会引起哭闹,这些是生理性啼哭的最常见的原因。

尤以生后3个月左右的孩子,饥饿和尿布的潮湿是夜啼的最常见原因。

也有的孩子则是由于平时过分受到宠爱,从早到晚都由大人轮流地抱着、过分的哄逗而引起孩子的精神兴奋,到了夜间,人们开始休息,而孩子则感到失去依靠而有孤独感,甚至胆怯而出现啼哭。

这时如将孩子抱到户外稍加哄逗,孩子的哭闹就会停止。

当再让孩子睡下时,哭闹又重出现,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完全入睡。

孩子除哭闹外,无其他异常的表现。

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亲就应改变平时对孩子的教养习惯,不能过分宠爱,白天的户外活动也不能太多。

(2)病理性啼哭:在排除了上述生理性原因后,首先要注意孩子有无鼻塞、呼吸时有无痛苦表情和有无发热等情况,要想到孩子是否发生了感冒。

如果孩子伴有较明显的咳嗽,特别是呼吸伴有吱吱声时,要想到孩子是否患了支气管炎、肺炎等。

有的孩子虽仅有轻微发热,也会出现啼哭不眠,这时应注意孩子的面色、表情和全身状态,看看孩子有无流涎、耳朵流脓、大小便有无异常等。

如果在近期内给孩子有更换或添加食物史,或是吃糖过多时,有诱发肠痉挛的可能,而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则是发生婴儿夜啼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此外,佝偻病、蛲虫病等也是引起孩子夜啼的常见原因。

由上可知,婴儿的夜啼既可由于疾病所引起,也可是生理性的。

因此,对有夜啼的孩子,家长应仔细地观察,小心的护理。

平时还应养成孩子定时睡眠的习惯。

婴儿哭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婴儿哭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婴儿哭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婴儿的哭闹是每个新手父母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对于初为人父母的夫妇来说,面对婴儿的哭泣,经常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然而,婴儿哭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仅仅凭经验和直觉来应对并不总是有效。

下面我们将就婴儿哭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了解婴儿哭闹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饥饿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新生婴儿的胃容量有限,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需要频繁进食。

当婴儿感到饥饿时,他们会表现出哭闹,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并获得食物。

因此,及时哺乳或喂奶粉可以有效缓解婴儿的哭闹。

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不适。

婴儿可能会因为尿布湿了或感到不舒服而哭闹。

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并更换婴儿的尿布是必要的。

此外,婴儿可能会因为感到冷或热而不舒服,因此需要注意室温的调节,确保婴儿保持舒适的温度。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婴儿的哭闹还可能与疼痛或疾病有关。

有些婴儿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胀或胀气的问题,导致不适感。

这时,父母可以尝试轻轻按摩婴儿的肚子,或用温水敷在腹部,以缓解腹痛。

如果婴儿的哭闹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等),应及时求医咨询,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婴儿哭闹的原因还可能与孤独感有关。

婴儿在母亲子宫内时享受着温暖和安全感,与外界隔绝。

而在出生后,突然被放在陌生的环境中,感觉到孤独和不适。

这时,父母可以采用拥抱、亲吻或轻轻摇晃的方式,给予婴儿足够的安抚和安全感。

另一个导致婴儿哭闹的原因是过度刺激。

婴儿对于环境中的声音、光线和触感十分敏感,过多的刺激可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和不安。

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温和的环境,减少刺激,使婴儿感到安心。

最后,对于婴儿哭闹问题的处理方法要因婴儿的年龄而异。

对于新生儿,父母可以选择抱起婴儿轻轻摇晃,唱歌或哼哼以安抚他们。

对于大些的婴儿,可以尝试出门散步或给予一些安全的玩具来分散注意力。

同时,父母也应保持耐心和理解,不要用强势的手段来对待婴儿的哭闹。

总结起来,婴儿哭闹的原因众多,每个婴儿都有其独特的喜好和需求。

宝宝哭闹不止原因与解决办法

宝宝哭闹不止原因与解决办法

宝宝哭闹不止原因与解决办法宝宝哭闹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宝宝尚不能讲话的时候,唯一的依靠是妈妈,唯一的技能是哭闹,生理性的哭闹原因是宝宝饿了、困了,而病理性的哭闹则是宝宝身体抱恙发出求救信号,那么,如何区分宝宝哭闹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生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的宝宝是情绪上的波动,具有哭声响亮清脆有节奏、泪水滚滚、面色红润的特点,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可能还会双脚乱踢以发泄情绪,基本上宝宝的要求被满足,哭声就会停止,比如换尿布、上玩具或者是抱一抱就缓解哭闹了。

解决办法:适当的生理性哭闹有助于锻炼宝宝的肺活量,有释放情绪的作用。

生理性哭闹原因:1、尿片湿了如果宝宝的小屁股触碰到湿湿的尿液或粪便,就会感到相当不舒服,从而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哭。

因此,可通过纸尿片的膨胀度来进行判断并更换尿片。

而且,目前许多的新生儿纸尿片都会有尿湿显示,对新手爸妈来说简直是神助攻!2、撒娇被抱新宝宝还有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因此会借着哭泣来期待爸爸妈妈给予关注和拥抱,这是撒娇的表现。

而且据调查显示:怀抱会促进宝宝的消化及循环系统,也会影响人格的发展,所以,爱宝宝就不妨多抱抱他吧!3、睡前暗示一些小宝宝在睡前会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哭闹的同时,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就表示他想睡了。

4、环境吵杂有时候,太多吵杂的声音、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同时脑袋还左右动。

这时候,适度地给宝宝触摸安抚,就可以帮助稳定宝宝的情绪啦!如果宝宝受到惊吓或打击,哭声高而尖,回声长而短,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处理。

5、过冷过热季节的交替变化会影响室内温度,当温度过热或过冷,就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不舒服,也容易啼哭。

(所以,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还是很重要的,控制在25℃~26℃之间就可以了)。

病理性哭闹但如果宝宝哭闹时间超过10分钟,则可能导致宝宝嗓子嘶哑;如果宝宝哭闹时间超过20分钟,大脑则会分泌一种抑制激素,进而危害大脑健康;所以正常的生理性哭闹一般是10分钟以内的,如果麻麻通过各种宽慰无法止哭,则需要送宝宝上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婴儿哭闹护理常规

婴儿哭闹护理常规

婴儿哭闹护理常规
一、概述
婴儿哭闹并不完全属于病态,可分为非疾病的哭闹,如饥饿、口渴、睡眠不足、断奶情绪变化、外界不良刺激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哭闹,如腹痛、头痛、脑部疾病、中耳炎等。

由于原因不同其哭闹声调、时间、动作、表情特点及伴随症状而不同。

二、护理措施
患儿哭闹经过适当护理后如未好转,需密切观察病情并观察其表情、动作与哭闹的声调、时间和特点等,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早诊断处理。

1、婴儿阵发性腹痛,好发于1~3个月的婴儿,患儿可大声哭闹、面色潮红、口周苍白、腹胀、双拳紧握、双腿屈曲、手足厥冷,一般持续数分钟,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此症状可以反复发作,应注意合理喂养。

2、肠套叠:好发于4~10个月的婴儿,婴儿剧烈而持久地哭闹,频繁呕吐,发病6~12h左右出现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可疑病例应进行肛门指检及X线空气灌肠以确诊。

3、嵌顿疝:对哭闹原因不明者,要检查有无腹股沟疝及能否回纳。

4、外耳道疖肿或在中耳炎穿孔前,患儿常因耳痛哭闹,不断摇头,不让接触患处。

5、鼻内分泌物堵塞鼻腔时,因呼吸不畅,特别是在吃奶时和在夜间易引起烦躁哭闹,哭声断续,张嘴呼吸。

6、患儿尖调哭声,常提示有颅脑损伤,如出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
炎。

7、哭声弱或是呻吟者病情多严重。

儿童哭闹的常见原因

儿童哭闹的常见原因

儿童哭闹的常见原因儿童哭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是儿童表达自己需求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儿童哭闹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说明儿童哭闹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原因:1.饥饿:婴儿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他们的胃容量较小,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容易感到饥饿。

当婴儿感到饥饿时,他们会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2.疼痛: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在感受到寒冷或疼痛时,常常会哭闹来表达不适。

3.疾病:儿童容易受到感冒、发烧、肠胃不适等疾病的侵袭,身体不适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和痛苦,因此哭闹是他们寻求帮助的方式。

二、心理原因:1.孤独:儿童在与父母分离时,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因为他们还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当他们感到孤独时,会通过哭闹来寻求安慰和陪伴。

2.注意和关注:有时候儿童会哭闹,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注。

他们可能感到无聊、寂寞或需要与父母互动,因此通过哭闹来达到这个目的。

3.情绪释放:儿童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他们可能因为不满、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而哭闹。

通过哭闹,他们试图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获得解脱。

三、环境原因:1.过度刺激:儿童对于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有限,当环境中噪音、光线、人群等因素过于刺激时,儿童可能会哭闹以表达自己的不适。

2.改变和不适应:儿童对于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变化敏感,比如搬家、入园、换奶粉等。

这些改变会造成他们的不适应,引发哭闹的情绪反应。

3.疲劳和睡眠:儿童的睡眠需求相对较高,缺少充足的睡眠会导致他们的疲劳和不适。

当他们感到疲倦时,会通过哭闹来表达疲劳的需求。

儿童哭闹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父母应该理解并耐心对待。

适当的关爱和安抚是缓解儿童哭闹的有效方式。

此外,父母还应该关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减少哭闹的发生。

婴儿哭吵常见原因分析

婴儿哭吵常见原因分析

婴儿哭吵常见原因分析婴儿缺少语言表达能力,啼哭是其表达情感和某种要求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啼哭非疾病因素属生理性,少数为疾病导致。

一.生理性:1.饥饿、口渴、睡眠不足、尿布湿了未及时换、鼻塞、喂乳不当而导致咽下气体过多使腹部胀气。

2.饮食改变(不适当的添加辅食或断奶)3.衣服过紧、过多,粗糙不平,衣服上有异物4.天气过冷过热、蚊虫叮咬、空气湿度过高。

5.孩子要求得不到满足,家长拒绝方法不恰当。

,6.家长不适当的阻止孩子的某些行为(粗暴、训斥)。

7.睡觉前过度兴奋二.病理性:任何原因引起婴儿身体上的不适,婴儿都会用啼哭表示。

较常见的有1.口腔炎、溃疡、中耳炎、腮腺炎2.发热、鼻塞3.胃肠道较多见的有:肠痉挛、肠套叠、坏死性出血性肠炎、寄生虫、蛔虫、蟯虫、嵌顿疝等。

4.尿道感染、尿道阻塞。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发热、精神状态改变)。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三.鉴别要点;1.饥饿性哭吵多见于3个月内,可能母乳不足表现为喂奶后仍哭。

母亲乳头凹陷。

人工喂养者,乳方过稀吃不饱,这类婴儿常可见吮指、啃拳的动作。

2.要挟性的哭吵,哭声时强时弱,较大的孩子会偷窥大人的表情3.病理性的哭吵往往有伴随症状可以从哭声中大致区别:尖叫——颅内疾病(出血、感染、核黄疸)粗低——声带疾患,甲状腺功能低下弱低——病重、呻吟样嘶哑——咽喉炎突然大哭——受惊、被刺痛大便时哭吵——肛门疾病(肛裂)小便时哭吵——尿道炎喂奶、进食时哭吵——鼻塞、咽喉、口腔炎、溃疡等卧睡时不哭但抱起时哭吵——骨折哭时摇头要考虑中耳炎。

肠绞痛多发生在新生3-4个月,4个月后可自愈(多在入夜即哭,哭累即睡,是由于食物过敏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使肠道局部痉挛、排气障碍导致阵发性腹痛)伴随症状:发热——感染性疾病呕吐——胃肠道、颅内疾病血便——肠道、出血性肠炎、肛裂等。

流口水过多——口腔炎夜间多汗伴哭吵——佝偻病哭吵是婴儿比较常见的症状,我们可根据其发生的时间,伴随的症状,哭吵时没哭吵后的精神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啼哭异常是疾病表现
由于宝宝不会说话,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

宝宝哭分为正常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啼哭。

正常的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响亮,并有节奏感。

哭而无泪,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时间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几次。

解决方法:轻轻触摸他、对他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生理的啼哭:
1、婴儿是否饿了:小宝宝一般3~4小时要喂一次奶,如果时间差不多了,宝宝哭闹起来,可以把手指放在宝宝嘴边,轻轻戳一下。

宝宝要是饿的话,会张开嘴巴,有明显的觅食反应。

宝宝要是一直醒着,比睡觉的时候更容易饿,要是不到3个小时,也要给她喂奶。

解决方法:如果宝宝经常性的1~2个小时就哭闹着吃奶,那么可能就是一次喂奶量不够,需增加奶量。

如果是母乳不够,就另外给宝宝吃奶粉,采用混合喂养。

另外,人工喂养的宝宝,不到喂奶时间哭闹,不一定是饿,也可能是渴了,所以还要注意每两次喂奶中间,要给宝宝喝温开水,一次30~50ml。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再需要额外喂水。

2、尿布是否湿了:宝宝尿尿或者便便后需及时更换尿片,不然容易引起红臀,宝宝也会因为不舒服而哭闹。

解决方法:平时便便后要用柔湿纸巾擦干净,勤看宝宝尿片是否尿湿,及时更换尿片。

3、宝宝是否想要人抱了或想睡觉了:如果宝宝躺着哭了,把她抱起来就不哭了,那可能就是想要人抱了。

解决办法:这时候把宝宝抱起来轻微摇晃,轻轻拍拍她,哄她入睡。

4、宝宝身上有否发疹子、红肿、化脓:把宝宝的衣服解开,看看有没有发疹子、被蚊子咬的包,打预防针的地方也要注意观察,接下来的几天也要留意一下打的地方有没有异常变化。

解决办法:一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不要用水沾湿,抱的时候不要碰到伤口,过几天就会好的。

5、宝宝是否有呼吸不通畅、鼻塞:宝宝如果有鼻屎则可能造成鼻塞、呼吸困难。

解决方法:可以用小棉签挖出来。

如果鼻屎很里面,不用急着处理,宝宝打喷嚏的时候会把鼻屎带出来,等带到比较外面的时候,再处理。

6、宝宝的肚子是否胀胀的:宝宝如果哭闹得很厉害,肚子自然会绷紧,所以要宝宝稍微安静的时候摸。

肚子胀胀可能是腹胀。

如果宝宝每次喝完奶就会哭闹,同时肚子僵硬,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

解决办法:可少量多餐喂养,避免一餐喂养过饱。

奶粉可以冲淡一些,比如2勺奶粉应该加120ml水,你就加150ml水。

偶尔一次的消化不良不用太紧张。

如果连续好几天这样,吃药也没什么效果,就要考虑是不是宝宝对这种奶粉不适应,最好换一种奶粉试试看。

7、温度是否合适、宝宝是否穿得太多或者太少、衣服是否合适:
宝宝的衣服数一般跟大人差不多,外面再包一层抱被就可以。

摸摸宝宝的脖子后面,感到温热,没有汗,就合适。

宝宝的衣服应该选择柔软的棉制衣服。

使用尿裤时,注意尿裤的粘贴部分是很扎人的,不要粘到宝宝的皮肤上。

衣服的带子也不能系得太紧。

8、周围环境是不是过于吵闹:宝宝喜欢安静的环境,家里来往的人过多,声音过吵,都会让宝宝烦躁不安。

解决办法:宝宝的房间不能让太多人进入,说话的声音不要太响。

特别是宝宝睡着时,一点声响都会惊动她。

9、要亮光啼哭: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哭闹不止,这是由于黑昼颠倒了,当你打开亮灯时,哭声停止,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的过多。

解决方法:逐渐调整作息。

10、吸吮时啼哭:喂水或喂奶3~5分钟时,突然阵发哭,往往是水,奶过凉,过热,奶头孔太小吸不出奶水,奶头孔太大,奶水太冲呛奶引起。

解决方法:避免奶过热、过冷,选择合适的奶嘴。

11、大便前啼哭:大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觉腹部不适,哭声低,弯着腰,吭吭使劲,排便后即停止啼哭。

解决方法:无需特殊处理。

疾病性啼哭:
1、夜间惊哭: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如同受了惊吓。

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

宝宝出现夜惊,诊断缺钙,就开始补充鱼肝油,鱼肝油有维生素D和维生素A组成,但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时可引起中毒,表现苦恼不安,多汗,类似缺钙的表现,若忽视了维生素A中毒的可能,而误认为是缺钙未纠正,继续补充鱼肝油,甚至加大剂量,则出现维生素A中毒表现。

2、阵发性啼哭: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

这种哭闹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

过一会儿宝宝可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

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妈妈应赶快带宝宝就医。

3、突发尖叫啼哭:宝宝发出尖叫般的哭声,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

这时候宝宝可能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赶快去医院。

4、啼哭伴抓耳挠腮:宝宝哭声大而高,在夜间更甚,哭时总晃动着头,或抓耳挠腮。

这时候需注意患儿耳部是否有不舒服,如果有,需到医院就诊。

5、疝气宝宝突然啼哭:宝宝以往有疝气,突然哭闹起来。

有可能疝气嵌顿,需及时到外科就医。

6、啼哭伴流涎:宝宝开始流涎,或比原先流涎大为增加,并一给喂东西吃就哭闹不已。

有可能黏膜上有溃疡、疱疹,及时去口腔科就诊。

7、啼哭伴咳喘:宝宝连续短促的急哭,并口唇发紫,出气很费劲,有时还伴有发烧。

这时候宝宝可能患上了肺炎,马上去医院进行治疗。

8、嘶哑的啼哭:哭声嘶哑,呼吸不畅,一阵阵的哭伴咳嗽。

这时候可能是咽喉炎,需到医院就诊。

9、小鸭叫样啼哭:像小鸭子样啼哭,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炎、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故若出现小鸭叫样啼哭应及时就医。

10、呻吟低哭: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无助的低声哭泣,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这时候需立即就医。

11、突发尖叫啼哭伴发烧、呕吐:两眼发直,精神萎靡,面色发灰,可能患有脑膜炎等脑内感染性疾病,需立即就医。

12、连续短促的急哭、不能平卧、拒乳:宝宝哭闹时表现为连续的短促的急哭,同时伴有不能平卧,喜欢让妈妈竖着抱起,头部放到妈妈的肩上,拒乳,还可表现口唇青紫,点头样呼吸等,这有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就医。

13、哭伴某一肢体不动:宝宝哭闹时多是四肢舞动,小手乱抓,小腿乱蹬,若宝宝哭闹时有某一肢体不动,或父母触动某一肢体时引起孩子哭闹,则可能有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如关节脱位,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感染等。

14、排便性啼哭:宝宝于排大便时啼哭,可能由于肛门疾病引起,如肛周脓肿,肛裂,痔疮等,排尿时啼哭多由于尿道口严整所致,男婴可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