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歧义句类型

合集下载

歧义句例子20句

歧义句例子20句

歧义句例子20句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让人们难以真正理解,厘清其真正的意思,有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20个歧义句的例子:1.苹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玩。

2.它有足够的智慧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3.这种鞋可以用来穿和玩。

4.这条裤子可以穿在身上或者放在桌子上。

5.他说他会做,也会不做。

6.她来到房间,看到画框里放着一张照片。

7.这块衣服既可以穿,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8.他从书架上把书拿了下来,然后放回去。

9.她把箱子放在桌子旁,把书放进去。

10.他正在穿这件衣服,也在穿着其他衣服。

11.他出去玩了,又回来了。

12.把这只猫放在椅子上,也可以放在地上。

13.他不想吃这个,也不想吃那个。

14.把水倒在玻璃杯里,也可以倒在金属杯里。

15.你可以把它挂起来,也可以放在桌上。

16.我可以让他做这件事,也可以不让他做。

17.苹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比喻别的东西。

18.我可以把它放在桌上,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19.他有一双漂亮的鞋,可以穿也可以挂起来。

20.他在问我是不是去过那个地方,我当时就回答是否定的。

歧义句是构成语言及其用法的一部分,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特定的歧义句,它们是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和翻译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

鉴于此,理解歧义句的工作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有多种含义,其表面的意思可能会让人误解。

此外,由于歧义句的存在,人们在理解和翻译文字时也很容易出错,可能会引起很多误解,甚至产生民意冲突。

这就是歧义句的特点,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且它们的多种含义也使人们难以理解。

因此,在使用歧义句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因为歧义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也要特别注意歧义句,以免受其影响。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歧义句,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内涵,如双关语、泛指词、逆反话、反复提示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以及使用歧义句的文字材料来学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对于歧义句,在学习、研究和使用上,应该格外谨慎,除了深入研究它们的含义,更要注意歧义句可能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以免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歧义句辨析方法

歧义句辨析方法

歧义句辨析方法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

这些歧义句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引发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掌握有效的歧义句辨析方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避免交流障碍至关重要。

一、词汇多义导致的歧义词汇的多义性是产生歧义句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他走了一个小时”,这里的“走”既可以理解为“行走”,表示他步行了一个小时;也可以理解为“离开”,表示他离开的时间是一个小时。

再比如“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既可以指书的纸张颜色是黄色,也可能指书的内容不太健康。

要辨析这类歧义句,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词汇的准确含义。

如果语境不明确,就需要进一步询问说话者或作者的意图。

二、语法结构导致的歧义语法结构的不清晰也容易造成句子的歧义。

比如“热爱人民的军队”,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热爱‘人民的军队’这个整体”,也可以理解为“热爱‘人民’的‘军队’”。

还有“两个学校的老师”,它既可以指“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指“学校的两个老师”。

对于这种类型的歧义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或者添加词语来消除歧义。

比如将“两个学校的老师”改为“两所学校的老师”或者“学校的两个老师”。

三、语义关系导致的歧义语义关系的模糊也可能产生歧义。

比如“开刀的是他父亲”,这里既可以理解为“他父亲是病人,需要开刀”,也可以理解为“他父亲是医生,给别人开刀”。

再比如“鸡不吃了”,可以是“鸡不再吃东西了”,也可以是“人不再吃鸡了”。

要分辨这类歧义句,同样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实际情况来判断语义关系。

四、语音停顿导致的歧义在口语中,语音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比如“我想起来了”,如果在“想”后面停顿,意思是“我想起了某件事”;如果在“起来”后面停顿,意思则是“我不想躺着了,要起身”。

还有“他一天不吃饭也不饿”,在“一天”后面停顿和在“不吃饭”后面停顿,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交流中注意正确的停顿和重音,以避免产生歧义。

病句歧义句相关知识(公务员考试)

病句歧义句相关知识(公务员考试)

病句辨析题【提问方式】病句辨析题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解题原则】病句辨析题常见类型有五类: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①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该句中“考试”与“录取”搭配不当,属于主谓搭配有误,应该将“录取”改为“通过”。

②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该句中“月光”与“发出沙沙的声响”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2、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①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该句中谓语“提高”和宾语“专业技术人才”谓宾搭配不当,“提高”应和“水平”搭配。

②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该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学习”与宾语“精神实质”搭配不当,应改成“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①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该句中主语“江西”和宾语“省份之一”搭配不当。

②童年的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

该句中主语“记忆”和宾语“真情”搭配不当,可把“真情”改为“回忆”。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①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该句中修饰语“优越”和中心语“贡献”搭配不当,应改为“卓越的贡献”或者是“优越的条件”。

②这家兵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造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①研究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前一个分句是一种肯定语气,后一分句的能否则包涵有两面的意思,造成了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

②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句子专项复习二(理解句意、修改病句、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句子专项复习二(理解句意、修改病句、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是对修改病句的综合考查。第一句 中“讨论并阅读”属于语序不当,应改为“阅读并
讨论”;“海伦·凯勒传”是一本书的名字,所以
应把引号改为书名号。第二句中“即”应改为“ 既”;“五种英语”不符合事实,应改为“五种外 语”。最后一句话中“建”应改为“健”。
专题四 句子
5. 很久以前,张三借了李四壹万元。若干年后, 张三拿出李四亲自签名的一张字条,上有“张三 还欠款壹仟元”的字样。该字条有歧义,可以怎 样理解?(请写出两种) (1) 张三已经还了李四一千元。 (2) 张三还欠李四一千元。
专题四 句子
考点六 修改病句
1.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存在语法、逻辑等方面错误的句子。
(1)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 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 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专题四 句子
(3) 受伤的手指很快肿了起来。我飞快地跑上
楼,拿起电话,拨打了“120”。
(4) 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句中的代词(“ 我、你、他、这 、那”等)指代 不明确,造成意 思不明确,含糊
晶晶和良良放学后 一起到他家玩游戏 。(“他”指的是 谁?指代不明)
晶晶和良良 放学后一起 到晶晶家玩 游戏。
不清。
7.前后矛盾
指句子表达的 意思前后不统 一,自相矛盾。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 队伍挤进了电影院 。(“整齐的”和“ 挤进”前后矛盾)
A. 喜悦 B. 担忧 C. 焦急 D. 难过
担忧 难过 喜悦 焦急
焦急 焦急 难过 担忧
难过 喜悦 担忧 喜悦
专题四 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判断句子表达了 人物怎样的心理,就要先理解句子的含义。第一句话 中,桑娜把孤儿抱回家后怕丈夫责怪,表现了她担心害 怕的心理;第二句话是萨契尔太太在没有找到自己孩 子时的表现,从她的表现及“伤心”的情形可以看出 她难过的内心活动;第三句话从语境中可以感受到“ 我”手指受伤后急于得到救治,从“飞快”一词可以 体会到“我”的焦急;最后一句话中“笑”写出了妈 妈内心的喜悦。

有歧义的句子

有歧义的句子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歧义句PPT改

歧义句PPT改
(调语序)
……
我会小结:常见歧义句类型及消除办法:
一词多义—释词义 一字多音—明音义
指代不明—明对象 停顿不同—加标点
同音—写词语
省略不当—补充完整
语序不当—调语序 词语结构不明—明结构
……
第六关:最后冲刺
第六关:最后冲刺
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完成下列题。自 己在规定时间里,独立完成。做对并 抢答对一题,可以给小组得到一面红 旗.
⒊他在办公室里看材料。
理解一: kàn.他在办公室里读材料。 理解二: kān.他在办公室里 看守材料。
小结: 1.他这个人好说话。 ⒉ 到2015年底,他还欠款10000元。 ⒊他在办公室里看材料。
小结:
1.他这个人好说话。 ⒉ 到2015年底,他还欠款10000元。 ⒊他在办公室里看材料。
(一字多音)
我会小结:
他倒了一杯水。 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这真是好球! 非洲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
(一词多义)
我会小结:
他倒了一杯水。(倒掉;倒满) 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离开;行走) 这真是好球!(质量好;打得好) 非洲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 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俩校长都不认识。 5. 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 晚会
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俩校长都不认识。 5. 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6. 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7. 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 8. 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9. 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 普通工人的工资的三四倍。

英语歧义结构

英语歧义结构

英语歧义结构王卫华【摘要】歧义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歧义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对歧义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

在英语表达中,英语歧义现象的构成类型包括语音歧义、词义歧义、结构歧义三个层面。

英语歧义结构的存在妨碍人们的交流,消除英语歧义有以下四种方法:根据上下文语境,位置交换,补充省略成分,停顿。

%Ambiguity is a usual language phenomenon which human beings often face with in their daily com -munication .Ambiguity can ’ t be avoided and the research on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lan-guage .In English expressions , we found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the occurrence of ambiguity which includes three aspects:Pronunciation ,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English ambiguity hinders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our effective resolving methods on how to eliminate am -biguity:First, contextual disambiguation;second, shift;third, add ellipsis;fourth, pause.【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英语歧义;英语结构;消除歧义【作者】王卫华【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屡见不鲜。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句的类型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

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没有把握)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一个说)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9、这种食物中含有治癌物质(致癌?)10、产品全部合格(全不?)二、多义词引起歧义11、这真是好球。

(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词多义)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为“希望、打算”)13、他倒了一杯水。

(“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可指“瞧不起”,也可指“无条件看”)以上为动词多义1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1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数量词多义)18、他的笑话说不完。

(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短语多义)三、兼类词构成歧义19、我要炒肉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歧义句类型
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
读qǐ lá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á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
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他在办公室看
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2、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3、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他在天然居宾馆前一站下车。(A、未到宾
馆; B、过了宾馆; C、宾馆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这局棋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
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4、词语含义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租”兼有施动和
受动意义,因此可理解为: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再如:他爬过山没有(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再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再如:他的小说看不完。(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5、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 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再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
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
皮箱)
①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对大家的批评。(A、对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再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
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
(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产生歧义。例如:爱护人民的
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
(4)“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
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6、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
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如:当他把钱还给张明时,他对他笑了笑。(A、他对张明笑了笑;B、张明
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曾记否,我与你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A、我十来岁;B、你十来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
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例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
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