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陈棡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共25页

合集下载

第10章+地层温度与压力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第10章+地层温度与压力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溶解度等),决定着油田开发方式等。
一、概述
2、地壳的地温带划分
根据地下温度变化,常把地壳划分为下3个地温带:

变温带(外热层):日变化带:受每天气温的影响,
该带深度范围一般为1~2m。
年变化带:该带温度受季节性的气温变化影响,
深度变化范围一般为15~30m左右。

恒温带:该带地温不受太阳辐射影响,厚度很薄; 增温带:恒温带之下,地层温度随埋深增加而升高。
3、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⑴ 大地构造性质
大地构造性质及所处构造部位 是决定区域地温场基 本背景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 ● ● ● ●
大洋中脊---高地温; 海沟部位---低地温; 海盆部位---一般地温; 稳定的古老地台区---地温较低; 中新生代裂谷区---地温较高。
地壳厚度对地温也有重要影响。
右图为根据东营凹陷133 口预探井资料编绘的地温与 深度关系图。从该图可得地 温与深度的线性关系式:
t 0.036H 14
▲ ▲
地温梯度:3.6℃/100m 平均地面温度:14℃
东营凹陷地温与深度关系图
(据杨绪充,1984)

地球的平均地温梯度3℃/100m --正常地温梯度。
<3℃/100m--地温梯度负异常; >3℃/100m--地温梯度正异常。
Pr--上覆岩层压力,Pa; H --上覆岩层的垂直高度,m; ρr--上覆沉积物总平均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9.8m/s2; Φ--岩层平均孔隙度,小数; ρf--孔隙中流体平均密度,kg/m3; ρma--岩层骨架平均密度,kg/m3。
一、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2、静水压力--指由静水柱造成的压力。 ★ 造成的压力 压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柱的高度有关,

20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基础期末试卷a含详细答案

20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基础期末试卷a含详细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渗流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矿物2、胶结物3、交代作用4、沃尔索相律5、标准化石6、二次运移7、油气藏8、凝析气9、地质构造10、圈闭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0分)1、碎屑岩胶结类型有、、、。

2、与地质时代单位代、纪、世对应的地层单位是、、。

3、生储盖组合类型、、、。

4、中生代形成的地层有。

(1.5分)5、在矿物的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为3,5,7的矿物名称分别是、和。

6、下列沉积特征代表何种相标志?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煤层;低角度交错层理;海绿石;黄铁矿。

7、岩石变形阶段有、、。

8、促使油气运移的动力、、、、。

9、大陆边缘包括、、。

10、根据碎屑颗粒大小可将碎屑岩分为、、三大类。

根据岩石的层理厚度可将粘土岩分为、两大类。

根据岩石的矿物组成成分,可将碳酸盐岩分为、两大类。

三、选择题(带“*”者有2至3个正确答案,其余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计18分)1、大陆架是指水体深度的海域。

A.小于200m B.200~1500m C.1500~3500m D.大于3500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莫霍界面是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B.软流圈的物质是流体状态;C.古登堡界面的深度是984km;D.地球软流层之上的固体部分为岩石圈。

3、欲在某地区钻一口深度4500m井,若该地区地温梯度是3℃,年平均气温为20℃,预计井底温度为。

A.135℃;B.155℃;C.115℃;D.60℃。

4、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的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A.沉积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B.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D.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5、根据岩浆岩矿物结晶系列,若某岩石中主要暗色矿物是角闪石,则主要浅色矿物是。

A.酸性斜长石;B.中性斜长石;C.基性斜长石;D.正长石6、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成为变质岩。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项目名称:分子标志物的新发现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主要完成人:王铁冠、李美俊、张春明、卢鸿、王广利、史权、李素梅、王春江、常象春、师生宝项目简介:“分子标志物的新发现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地质学中的应用”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要目的是发现和鉴定沉积有机质中的一系列新的生物标志物,开发新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研究地质历史中生物演化和有机质沉积的古环境、影响地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重大地质事件,用于示踪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预测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提高石油钻探的成功率。

本成果主要科学发现:(1)在沉积有机质中发现多个新的生物标志物系列:C38~C39二甲基类异戊二烯烃、C24~C25短链羊毛甾烷、不饱和类异戊二烯噻吩含硫化合物;在地质剖面中,发现和论证了沟鞭藻是沉积有机质中24-降胆甾烷的重要生物来源之一,修正了前人将24-降胆甾烷作为硅藻生物标志物的传统认识;报道在中国沉积盆地中检出C40-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完整系统地鉴定了沉积有机质中C1-C4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苯并萘并噻吩等含硫多环芳烃化合物。

(2)本成果首次发现和论证了石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多环芳烃的运移分馏效应机理,提出了三个新的示踪油藏充注途径的地球化学指标:4-/1-甲基二苯并噻吩、2,4-/1,4-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烷基二苯并噻吩总量,解决了高成熟凝析油、轻质油,严重生物降解稠油的运移与油藏充注方向与途径示踪的疑难问题。

(3)根据石油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利用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可示踪油气运移方向和油藏充注途径。

本成果依据原油示踪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值,绘制等值线图,参数值呈现规律性升高或者降低的方向是石油运移和充注途径的指向,特别是图中多条等值线在某个方向上系统地向前突出弯曲处,各条等值线的拐点所构成轨迹,即可示踪石油运移的主要方向与充注的优势通道。

11-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11-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11-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综合802考研真题石油地质综合802一.名词解释30分1.叠层石2.三角洲3.地堑4.同沉积断层5.异常地层压力6.石油生物降解作用7.致密砂岩气8.随机建模9.储层非均质性10.地质储量二.填空题30分三.判断题10分这两部分忘了,实在太多想不起来了,核心课程石油地质学的知识考得很少,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较多,学弟妹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每门功课的同步性,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内容最多最繁杂。

填空题考的内容还是很常规的重点,比如碎屑岩的四种胶结结构,计算油气储量需要的物理参数,断层效应,安德森断层模式,粗砂岩细砂岩的粒度半径各是多少,平行不整合,给出一个干酪根四种组分的表判断哪种烃原岩产油能力好,有机质转化程度的指标,深盆气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左行断层伴生雁列式褶皱判断应力的方向。

判断题大家看一看基本上就能知道的,一般错得很明显,但是沉积岩石学专挑偏的考,比如叠层石,竹叶状石反映的水动力条件等等。

即使不会也不要紧,1分一个,随便蒙按概率也能蒙对4到5分。

四.简答题50分1.简述准同生白云化作用的条件、时间、鉴定标志。

2.给出一个区域构造图,判断断层的性质和不整合类型。

3.给出一个同沉积褶皱的图,请写出同沉积褶皱的特点以及该区域构造演化史。

4.分析题,题目大致是某地区的地温梯度的4℃/100m,地表温度为25℃,恒温层厚度为20m,该地层自白垩纪末开始稳定趁机,距地面3100m深的古近系地层的油气藏压力为20MPa,该油气藏中的水盐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

请用两种方法分析该油藏成藏时的埋藏深度。

5.简述确定有效厚度下限的方法。

五.综合题30分1.鲍玛层序完整论述以及画图表示,何为经典浊积岩。

15分2.给出三个油藏盆地的埋藏史曲线,五个小问题,每个3分,主要是判断哪个盆地能够二次生烃?哪个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好?那个阶段生成的油气更富集重碳同位素,更富集轻碳同位素?12年真题一、名词解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一章 绪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一章 绪论

现 代 试 井 分 析014一、试井概念¾试井是对油、气、水井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总称。

在不同工作制度下测量井底压力和温度等信号的工艺。

测试内容包括:产量、压力、温度、取样等。

分析(试井解释):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分析测试数据,反求油层和井的动态参数。

¾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和确定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性参数、生产动态,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举例:不稳定试井压力和产量对应关系图二、试井的分类就研究的目的来说⎧⎧⎪⎪⎪⎪⎨⎪⎪⎪⎪⎪⎩⎪⎧⎧⎨⎨⎪⎪⎩⎪⎪⎪⎪⎨⎪⎪⎧⎪⎪⎨⎪⎪⎩⎩⎩系统试井等时试井产能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一点法试井试井压力降落试井单井不稳定试井压力恢复试井不稳定试井干扰试井多井不稳定试井脉冲试井按地层类型分类均质油藏试井非均质油藏试井双孔介质油藏试井双渗介质油藏试井复合油藏油藏试井¾按井类别分类,可分为垂直井、水平井、压裂井、定向井和分支井等试井方法。

¾按流动形态分类,可分为线性流、非线性流的试井。

二、试井的分类常规试井分析按分析方法分现代试井分析数值试井分析压降试井分析压恢试井分析变产量叠加试井分析典型图版手动拟合分析典型图版自动拟合分析针对油气藏和油气井研究的严密的测试设计;应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压力计精度, 分辨率,在井下高温高压条件下连续记录、存储压力数据量测试过程中要求产油气井配合测试进程反复的开关井,准确计量产气量,并处理好产出的气体;以复杂油气藏为背景的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解数理方程中的反问题为基础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软件;结合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及工艺措施的油藏动静态描述。

四、试井的作用2014姚约东2014试井研究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全过程2014四、试井的作用试井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1)估算测试井的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 压裂),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2)估算测试井的地层参数、产能;(3)平均地层压力计算、压力分布;(4)判断和预测油气藏类型,均质、非均质油气藏,边底水等;(5)判断和预测油气藏范围,河道油藏,断层距离,透镜体,油(气)层边界,估算控制储量;(6)判断和评价断层的性质,包括密封性等;(7)判断井间连通性;(8)描述井筒周围油藏特性,包括渗透率、孔隙度、厚度、饱和度分布等。

焉耆盆地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与油气成藏期的确定

焉耆盆地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与油气成藏期的确定

焉耆盆地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与油气成藏期的确定
孙凤华;陈祥;张育民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3
【摘要】油气藏成藏时期及油气运移时期的确定是油气藏勘探与评价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往只能根据地质综合研究进行定性确定,人为因素多,随机性大;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的测定,为定量确定油气藏成藏时期以及油气运移时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焉耆盆地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丝发状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对确定油气藏成藏时期及油气运移时期非常有效.
【总页数】3页(P50-51,60)
【作者】孙凤华;陈祥;张育民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南,南阳,473132;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J], 白国平
2.用自生伊利石定年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期次 [J], 陈刚;徐黎明;丁超;章辉若;李书恒;胡延旭;黄得顺;李楠;李岩
3.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在焉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李永林;卜翠萍;南红丽;宋建华
4.伊利石K—Ar定年法确定油气成藏期研究进展 [J], 马团校;任战利
5.自生伊利石^(40)Ar/^(39)Ar法定年技术及气藏成藏期的确定 [J], 王龙樟;戴橦谟;彭平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油形成机制_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页岩油形成机制_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量、需采用新技术改善储集层渗透性或流体流动性等 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常 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的本质区别是油气是否明显受圈 闭控制、单井是否有自然工业产能。非常规油气有两 个关键标志: ① 油气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圈闭 界限不明显;②无自然工业稳定产能,达西渗流不 明显。 常规 -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体系,是指富油气 盆地或凹陷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时间域持续充注、 空间域有序分布,二者成因有先后、相互依存、紧密 共生,形成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该体系揭示出不同 类型油气资源“有序聚集”的规律,展示出富油气盆 地或凹陷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应“同步研究、同 步部署、同步勘探” ,可采用平台式多井“大井场”开 采模式对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同步开发” ,加快 勘探开发节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据此 规律可透视不同类型油气在空间上的分布位置,一般 发现常规油气,预示供烃方向可能有非常规油气分布; 发现非常规油气,预示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 平面上,一般盆地边缘或斜坡分布常规构造油气藏和 岩性地层油气藏,凹陷或沉积中心聚集非常规致密油 气和页岩油气等;纵向上,从浅到深分布远源的常规 油气藏、近源的致密油气和源内的页岩油气。以往不 同阶段找油气思路有差异,一般早中期立足常规油气 资源,用“源控论”寻找大型构造油气藏、 “复式油气 聚集带”或“大油气区”理论寻找构造与岩性地层油 气藏集群;中后期立足非常规油气资源,用“连续型 油气聚集”认识,寻找近源致密油气或源内页岩油气。 而常规 -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体系认识突破了传统 找油气思路,推动找油气地质理论从“找点” 、 “找带” 、 “找面”向“找体”跨越,打破先找常规后找非常规 “先富后贫”的找油思路。对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 勘探追求“一网打尽” ,开发追求“吃干榨尽” 。 非常规油气主要类型是页岩系统油气,包括致密 油和气、页岩油和气。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利用突破了 页岩气开采的理论关、技术关、成本关和环保关“四 道关口” ,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热点[1,4-5]。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功革命者,页岩油可能成 为非常规石油的革命者。 目前全球已在阿巴拉契亚、墨西哥湾、西西伯利 亚、松辽等盆地发现了泥页岩裂缝型油气,特殊泥页 但在基质页岩油能否形成工业 岩裂缝出油已成共识 [6], 化聚集和经济性开采问题上,理论界和工业界主要持 否定和悲观态度,也尚未有取得工业突破的报道。以 往研究认为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主要是提供油气来源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

油层物理实验指导书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第二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岩样有效孔隙度的测定一般是测出岩样的骨架体积或孔隙体积,再测出岩样的视体积,即可计算出岩样的有效孔隙度。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有:气体法,煤油法,加蜡法。

一、气体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υ。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