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胶体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人工合成胶体液临床应用进展

常用胶体液的临床应用
▪ 2104年BJA刊发专家共识“Choice of fluid in acuteillness: what should be give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基于现有证据, 依照死亡率评估,没有哪种液体对重症患者是更好的。
▪ HES不会增加死亡率但增加肾脏透析治疗率。在一定条件下,特 殊类型的液体可能更好,例如生理盐水用于脑外伤患者,平衡液 体用于肾损伤高风险患者。目前,平衡液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BJA,2014)。
常用胶体液的临床应用
▪ 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治疗相比,存在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应用 白蛋白后可增加死亡风险(N Engl J Med,2007);但Jungner M等人进行的基础研究表明,给予相同血管内扩张体积时,等渗 晶体液治疗后3小时和24小时引起的脑水肿程度大于5%白蛋白 (Anesthesiology,2010)。
常用胶体液的临床应用
▪ 回顾上述结果截然不同的研究,原因在于: ①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不同(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完全不同); ②研究中使用白蛋白的浓度不同; ③研究对象的病程不同; ④没有研究其他胶体溶液与之对照。
常用胶体液的临床应用
▪ 羟乙基淀粉 ▪ 羟乙基淀粉经历了数年发展,伴随着分子量和取代基的变革。
常用胶体液的临床应用
▪ 对于HES的不同声音 对于EMA建议停用HES的决定,医学界持 有不同声音。2018年,Annane D等人在The Lancet发声:羟乙 基淀粉一旦退市,将会导致欧洲市场面临白蛋白大量紧缺,其导 致的临床影响无法估量。
▪ 目前,大家对于平衡液、白蛋白、淀粉类或明胶类产品在手术中、 产科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依然没有定论,而且既往开展的相关研 究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应用场景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等病症的 治疗。
在手术中,人工胶体液体复苏也常被用于补充手术过程中丢失的血容量,维持患者 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自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人工胶体液体复苏也可以作为紧急救援措施之一 ,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02
人工胶体液体的选择和使用对于 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 目的和药物的特性。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发展历程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医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胶体液体的种类和用途也不断丰富 和拓展。
目前,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已经成为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常用的 方法之一,尤其在处理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危重病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天然胶体相比,人工胶体液体的成 分相对单一,降低了输血相关的不良 反应和感染风险。
03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缺点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人工胶体中的某些成 分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困难等。
超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心 跳骤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 命。
可能加重出血或导致出血不凝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定义和背景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优点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缺点 • 如何平衡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利与弊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未来展望
01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定义和背景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简介
01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是一种医疗治 疗方法,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的血 容量,改善组织灌注,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
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种类选择之晶体沉浮录

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种类选择之晶体沉浮录刘京涛;马朋林【摘要】晶体/胶体在容量复苏中的作用之争已近一个世纪.对于机体存在复杂病理生理变化的脓毒症患者,晶体液是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液体种类.然而,其所发挥扩容作用的同时是否有可能引起额外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回顾人们对晶体液应用于重症患者容量复苏的认知历程,探讨晶体液对于重症患者容量复苏的生理学效应价值与安全性问题.【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晶体种类;复苏;脓毒症【作者】刘京涛;马朋林【作者单位】10009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SICU;10009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SICU【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10 引言脓毒症是一种由严重感染诱发的失调的炎症反应、常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并具有高病死率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
因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有严重低血容量,液体复苏已被确立为脓毒症早期最为关键的治疗手段之一。
其目的在于通过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以提高心输出量,有效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2]。
关于复苏液体种类的选择,学术争论已历经百年,但仍未有定论。
晶体液最先被用于容量复苏,但其物理特性对于脓毒症循环系统病理生理改变而言存在相对缺陷,其在液体复苏中的地位也一直饱受争议。
最近更新的、基于高质量循证依据的脓毒症治疗指南推荐“平衡盐溶液为脓毒症液体复苏的首选液体种类”[3],提示晶体液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具有易得、有效及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相对优势,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推荐意见的改变走过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认知历程。
1 晶体液时代的开始晶体液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霍乱流行时期。
晶体液是最早将外源性液体经静脉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种类,其生理特性与生物学效应受到持续关注。
1927年,Kritschewski和Friede开展了一项关于晶体蛙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在扩充血容量时,晶体液能否作为血液的替代品。
急危重症护理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模拟题+参考答案1、患者女性,2楼阳台晾晒衣服时不小心触电,从阳台坠落后致脊柱骨折,此种损伤属于A、复合伤B、开放伤C、多发伤D、闭合伤E、多处伤答案:A2、有关布带止血带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好止血带后应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B、布带止血带有良好弹性,止血效果好C、事故现场止血时可利用布带作为止血带D、领带可作为布带止血E、布带结扎过紧时容易造成肢体伤或缺血性环死答案:B3、某患者,因车祸伤,血压80/46mmHg,需快速补液,不属于胶体液的是A、全血B、新鲜冻干血浆C、白蛋白D、右旋糖酐E、乳酸林格液答案:E4、患者,男性,60岁。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病史十余年。
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术中予输液输血约5000ml。
手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急促,动脉血气分析PH7.48,PaO250mmHg,PaCO230mmHg;床头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普遍模糊。
考虑并发急性呼吸宭迫综合征。
为确定或排除急性左心衰竭,最有用的检测指标是A、右心房压B、右心室舒张末压C、平均肺动脉压D、肺动脉楔压E、右心排出量答案:D5、患者,女,急性心肌梗塞,拟行临时心脏起搏,安装起搏器后的患者不宜接受的检查与治疗有A、磁共振检查B、心电图C、X线透视D、血液检查E、B超检查答案:A6、赵某,男性,55岁。
开会中突然晕倒,意识不清。
8分钟后急救人员赶赴现场触摸其颈动脉搏动消失。
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最恰当的急救措施是( )A、胸外按压2分钟然后准备除颤B、开放静脉通道用肾上腺素C、气管插管,人工呼吸D、马上除颤,气管插管E、按压人中,人工呼吸答案:A7、患者陈某,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BP75/45mmHg,P110次/分,入院护理的首要步骤是A、询问病史,了解护理问题B、准备急救物品,等待医生C、置患者于休克体位,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生配合抢救D、热情接待,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E、填写各种卡片,完成护理病例答案:C8、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加强气道护理,最重要的是 ( )A、气道湿化B、导管护理C、清除痰液D、口腔护理E、切口护理答案:C9、患者,男性,18岁,因淹溺昏迷入院,进入ICU后行循环监测,如果患者的PAWP较高而动脉压较低,最有可能是由于A、心功能不全B、血容量不足C、外周血管阻力增加D、失血过多E、胶体渗透压过高答案:A10、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搏骤停,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A、纠正酸碱失衡B、抗心率失常C、增加心肌收缩力D、减慢心率E、扩张外周血管答案:C11、中暑降温通常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直肠温度降至A、32°CB、39°CC、35°CD、37°CE、38°C答案:E12、急性中毒时洗胃排除毒物治疗下列不妥的是A、6h外仍有必要B、洗胃宜尽早、彻底C、洗液总量<1000mlD、每次注液300~400ml,不宜过多E、6h内进行效果最好答案:C13、男性,23岁,夏季在体育场进行锻炼,烈日下连续长跑20分钟,患者突然出头晕、腹痛,下肢对称性抽搐,患者最可能发生了A、中暑高热B、中暑衰竭C、中暑痉挛D、日射病E、热射病答案:C14、女性,64岁,在烈日下行走50min后出现头晕、胸闷、恶心。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液体治疗是神经重症监护(neurointensive care,NIC)的基础成分,而NIC包括一般指征(容量复苏和维持)和神经特异性指征[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控制和迟发性脑缺血(dehyedcerebral ischemia,DCI)的处理]。
关于NIC患者的液体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最佳的成分和容量,以及用于控制ICP的高渗液体的选择和剂量等。
仅有为数不多的高质量证据来指导临床管理以及定义液体治疗的生理性触发指标和监测终点。
一、方法(略)NIC患者定义为严重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重症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或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的成年危重症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9分]患者。
二、结果每节的组织结构如下:对于每个问题,基于GRADE流程对可用证据进行分析;当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太大而不能合并成总体证据时,将报告单个研究的GRADE(每个问题的GRADE详细资料参见ESM GRADE)。
在每节的最后报告治疗推荐。
表1对所有治疗推荐进行了总结。
1、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NIC患者液体维持的首选液体(强推荐)2、不推荐使用胶体液、含葡萄糖低渗液体和低渗液体或自蛋白作为NIC患者的维持液体(强推荐)3、不推荐急性缺血l生卒中患者使用大剂量(20%~25%)白蛋白(强推荐)4、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一线复苏液体(弱推荐)5、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6、不推荐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液体和其他低渗液体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7、不推荐使用小剂量(4%)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8、不建议使用大剂量(20%一25%)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9、不建议使用高渗盐水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10、建议NIC患者的补液以正常血容量为目标(弱推荐)11、推荐采用多模式方法,以多种而非单一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优化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强推荐)12、推荐考虑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NIC患者优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终点(强推荐)13、建议整合其他变量(例如心输出量、Sv02、血乳酸、尿量)来优化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弱推荐)14、不推荐单独使用中心静脉压作为NIC患者液体治疗的终点(强推荐)15、不建议NIC患者使用限制性液体策略(以总体液体负平衡为目标)(弱推荐)16、建议使用液体平衡作为NIC患者液体治疗的安全终点(弱推荐)一、NIC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问题1:有证据支持白蛋白优于晶体液吗?(ESM SGl Q1 GRADE)一项关于AIS患者的多中心RCT显示,大剂量(25%)白蛋白组(n=422)90 d时转归与生理盐水组(n=419)相当。
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

2.减轻局部和全身受压
• 正常皮肤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强为4.26kPa(32mmhg)左右 • 不同卧位时各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强: 仰卧位:枕骨 5.33kPa 足跟 9.33kPa 坐骨结节 13.33 kPa 侧卧位:髋部 12.67kPa 坐位 :坐骨结节8~69.2kPa • 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萎缩的、疤痕化的、
药物副作用
压疮的定义
• 基础护理学定义: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 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破损和 坏死。
• 2009年NPUAP(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对压疮的定义:
压疮是局部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通常在 骨隆突处,作为压力或剪切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 相关因素或混杂因素也与压疮发生有关,这些因素的 重要性仍有待阐明。
压疮的表现
NPUAP和EPUAP2009压疮分期: • Ⅰ类/期(Category/ Stage Ⅰ) • Ⅱ类/期(Category/ Stage Ⅱ) • Ⅲ类/期(Category /Stage Ⅲ) • Ⅳ类/期(Category/ Stage Ⅳ) • 不可分期/不可分级 •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
真菌性皮疹
1.造口粉+保 1.皮肤完整 1.皮肤完整 1.继续IDA处
护膜
处:造口粉+ 处:造口粉+ 理
2.频率: 保护膜
保护膜
2.抗真菌制
尿失禁qd 2.破损处: 2.破损处: 剂
水样便bid 超薄型敷料 吸收性敷料+ 3.必要时转
糊状便qd 3.渗出处: 超薄型敷料 皮肤科治疗
3.粘贴超薄 氧化锌tid 3.渗出处:
液体复苏,胶体液与晶体液的比较

液体复苏,胶体液与晶体液的比较作者:段莉莉周发春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液体复苏是危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各种类型休克患者的有效措施。
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最关键的措施。
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替代丢失的液体,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逆转组织器官的低灌注以及继发的器官功能障碍,复苏液体包括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晶体或胶体液,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某种液体的复苏效果优于其它液体,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选择是否合理,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液体复苏;胶体液;晶体液;比较【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44-011晶体溶液临床上常用的晶体液为0.9%的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这两种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在理想情况下,输注的晶体液约有25%存留在血管内,剩余的75%均分布在血管外间隙。
临床上输注1升的等张晶体液后,血管内容量可增加约100-200ml,休克的复苏治疗常常需要大量的晶体液(6-7L),这可以引起血浆蛋白的稀释和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并增加患者的液体负荷。
因此低血容量休克时若以大量晶体液进行复苏,可以引起血浆蛋白的稀释以及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同时出现组织水肿,但应用两者的液体复苏的效果没有明确差异。
另外,0.9 %生理盐水优点是等渗,含氯高,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乳酸林格氏液优点在于电解质组成接近生理,为轻度低渗,同时含有少量的乳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乳酸可在肝脏迅速代谢,大量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应该考虑到其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另外,晶体液还包括高渗盐水(HTS),高张盐溶液复苏的现代概念起源于80年代,其钠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高张盐溶液的钠含量为400~2400 mmol/L。
目前临床及研究中常包括HSD (7.5% NaCl/6% dextran 70 solution), HS(7.5% NaCl solution)3.5%NaCl及11.2%NaCl等四种高张溶液,其中以前两者为多见。
体位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体位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危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体位管理的效果。
采用的方法: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所有危重症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以两组对比的方式判定有无体位管理的影响。
将列入实验的对象分成两个特定小组,两小组名称定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组内患者人数相等,但是护理方式不同。
对照组以一般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是在一般护理措施同时,融入体位管理。
经一段时间护理服务后,分别就两组患者的压疮情况,以及其他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各项数据计算后得到了比较准确的结果,接受护理服务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同数据差异比较明显,研究组的综合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表现更好(P<0.05)。
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卧床,这便大大增加了发生压疮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几率,对该类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体位管理,可以让护理和治疗均产生良好的效果,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其身体的康复。
【关键词】体位管理;危重症患者;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所有危重症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以两组对比的方式判定不同护理手段对患者的实际影响。
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人数相同,但是护理手段不同。
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例数分别为15例、9例,患者年龄处于25-68岁的区间;研究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例数分别为14例、10例,患者年龄处于26-66岁的区间。
两个组别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在本次实验中进行比较。
本次实验得到了患者家属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入体位管理,具体措施为:1.2.1制定体位管理方案,保证管理方案的规范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