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 能够运用胶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教学难点:1. 胶体的本质特征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的原理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电子天平、量筒等2. 实验材料:氢氧化铁、氯化铁、豆浆、紫外线灯等教学过程:第一章: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区别。

1.2 讲解:介绍胶体的定义和性质,如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丁达尔效应、聚沉等。

1.3 实例:分析豆浆、牛奶等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实例。

1.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性质的问题,如豆浆是否属于胶体、胶体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等。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方法2.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引发学生对胶体制备方法的好奇心。

2.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如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2.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问题,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第三章:胶体的分离方法3.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胶体分离方法的好奇心。

3.2 讲解:介绍胶体的分离方法,如渗析法、离心法等。

3.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分离方法的问题,如渗析法和离心法的原理等。

第四章:胶体的应用4.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胶体应用的思考。

4.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4.3 实例:分析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原理。

4.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应用的问题,如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等。

第五章:胶体的实验操作技巧5.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技巧的关注。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胶体的性质学习胶体的性质,应该紧扣胶体微粒直径的大小和胶体微粒带电性这两点。

1.丁达尔效应: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有何用处?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为什么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呢?因为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大,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光束通过时不会发生散射。

[请看动画模拟丁达尔效应(2),胶体分散质的粒子可以对光发生散射作用注:flash动画发不上来,很抱歉!]2.布朗运动:胶体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水分子从各个方面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所以胶体运动的方向每一瞬间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犹如花粉的小颗粒在作不停的、无秩序的布朗运动。

[请看动画模拟:胶体微粒的布朗运动注:flash动画发不上来,很抱歉!]3.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是带电荷的。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请看动画模拟:Fe(OH)3胶体微粒的电泳现象注:flash动画发不上来,很抱歉!]通过电泳现象,我们可以解释:胶体溶液从外观看,与一般溶液没有明显区别,也相对比较稳定,其原因是:粒子处于不停的布朗运动中,所以重力、沉降、对流等都足以使运动着的粒子有许多相遇的机会。

但由于同一种溶液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使胶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力,再加上胶粒以外的离子的水化层等原因而使聚沉受到阻碍。

一般带正电荷的胶粒有: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带正电荷一般带负电荷的胶粒有:非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离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有:例如:Fe(OH)3溶胶、Al(OH)3溶胶、H2TiO3溶胶带负电荷的有:例如:As2S3溶胶、Sb2S3溶胶、H2SiO3溶胶4.胶体的聚沉:胶体溶液的稳定是相对的,在外界一定条件下会聚沉?关键是什么?胶体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一旦被中和,那么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会从分散剂里析出。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高三化学胶体教案篇一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

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一节胶体一.教学目标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

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之间时是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

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案例3-11 胶体的性质及其利用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案例3-11 胶体的性质及其利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 1~2mL 氯化铁饱和溶液滴 掌 握 氢 氧

完成 26 页“科学探究” 入 20mL 沸水中至液体呈红褐色。 化 铁 胶 体 的

的内容。
制备。

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硫酸铜溶 对比。

液和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填表。
过滤泥水和红褐的色氢氧化 对比。
铁胶体。
填表达尔现 分组回答。
思考。
象?
胶体颗粒大于溶液的溶质颗粒,
对光线散射引起。

[板书]一、胶体的性质
整理笔记。
增强记忆。

1、丁达尔效应:
胶体可形成光路。
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 学生看书。
组 自
学 28 页的“科学视野”, 归纳总结。
学生分组回答。

[板书]
学生完成思考并归纳。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南宁十三中 黄敬东
①掌握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应用,。
②提高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2.过 程 与 方 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与兴趣。
应用知识
2、有介稳性:
解决实际问
3、胶体的电泳:
题。
4、胶体的聚沉:
知识应用 与小结
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 1:不能发生丁达尔
现象的分散系是
A、碘酒 B、无水酒精 C、
蛋白质溶液 D、钴玻璃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共2套)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共2套)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共2套)高中化学第一节胶体第1课时一、课题胶体[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⑵一样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胶体概念[教具]多媒体[教法]实验探究法二、教学过程Ⅰ、引入新课[设咨询]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否任何情形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实验]蒸馏水0.01mol/L AgNO3 0.1mol/L AgNO3①②③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提咨询]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追咨询] 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差不多上溶液吗?它们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

[实验]让一束光照耀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

[小结]实验发觉,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那么无。

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把 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

本节要紧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 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揭题] 第8节 胶体 一、胶体[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如何样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混和物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提咨询]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 [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什么缘故呢? [小结] AgNO3+KI=KNO3+AgI↓AgNO3+KI=KNO3+AgI 〔胶体〕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 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设咨询]大伙儿明白,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

这能够通过过 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那么不能。

那么胶体 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 证明呢? [实验]滤出液AgNO3碘水 渗析AgNO3[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化学:2.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现行人教版高三)

化学:2.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现行人教版高三)

2。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讲义》教案(现行人教版高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二、知识归纳1.胶体的性质现象定义解释应用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区别溶液和胶体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电镀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制豆腐、果冻等注意:(1)胶体中的分散质——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例如:Fe(OH)3胶体中胶粒是有许多个Fe(OH)3聚集而成;淀粉胶体胶粒就是一个淀粉分子。

(2)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及胶体的聚沉: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

②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③加热,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可使胶体发生聚沉。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越易使胶体聚沉。

(3)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但有些胶体聚沉后,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类物质叫凝胶。

常见的重要的凝胶:①豆腐——重要的植物蛋白质;②硅胶——硅酸胶体聚沉,在空气中失水成为含水4%的SiO2其表面积大,因而吸附性强,常用做干燥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

(4)是否所有胶体都能发生电泳现象?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能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向阳极或阴极移动。

最新初中教案-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精品

最新初中教案-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精品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胶体
教学目的: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
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
教学过程:
实验:P15 2-1
实验:P16 2-2
结论:从现象分析,这两种液体不同。

实验2-1所得的液体叫胶体
板书:第一节胶体
一、胶体
1、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分类: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胶体
1-100nm胶体,<1nm的溶液>100nm的浊液
3、分离仪器:漏斗半透膜(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
4、胶体定义: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因溶质分子比较大,也形成胶体。

如淀粉
5、胶体分类:
按分散剂状态分: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思考:如何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液混合?如何证明它们已完全分离?
二、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的简便方法
2、布朗运动:无规则的热运动
3、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
胶体的带电规律:
三、胶体的应用
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自然地理;工业生产
思考: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一起叙述说明原理。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第二章 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共2套).doc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第二章  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共2套).doc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第一节胶体第1课时一、课题胶体[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⑵一般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胶体概念[教具]多媒体[教法]实验探究法二、教学过程Ⅰ、引入新课[设问]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否任何情况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实验]蒸馏水0.01mol/L AgNO3 0.1mol/L AgNO3①②③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提问]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追问] 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都是溶液吗?它们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

[实验]让一束光照射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

[小结]实验发现,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则无。

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把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

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揭题] 第8节 胶体一、胶体[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混和物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 [提问]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结]AgNO3+KI=KNO3+AgI↓ AgNO3+KI=KNO3+AgI (胶体)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设问]大家知道,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

这可以通过过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则不能。

那么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证明呢?[实验]滤出液 AgNO3 碘水渗析 AgNO3[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王清芬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胶体属于分散系内容,知识相对独立,但胶体知识与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纳米材料)联系密切。

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和多学科间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多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够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2、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电泳和聚沉
3、了解生活中胶体的实例,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了解胶体的提纯。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2、通过了解胶体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性质和相关应用。

难点:胶体粒子大小与其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前准备
1、实验药品:饱和FeCl3溶液、3mol/L CuSO4溶液、泥水
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激光笔、酒精灯、试管夹。

3、结合教学设计制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出预习提纲,做好分组实验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3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三、胶体
1、概念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3、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2)电泳
(3)聚沉
4、胶体的应用
5、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