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制定的研究

合集下载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
通过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马尾松人工林的 高效栽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生态修复
马尾松人工林在生态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定向培 育技术,可以促进其生长和演替,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 复和重建。
可持续经营
通过定向培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实现马尾松人工林 的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和 谐发展。
03
定向培育技术
良种选育技术
种子园建设
建立马尾松种子园,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林木质量和产量。
杂交育种
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马尾松新品种。
基因工程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马尾松进行遗传改良,提高抗逆性、产量和 木材质量。
播种与育苗技术
1 2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 芽率和幼苗质量。
04
关键培育技术
合理密植技术
确定初植密度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初植密度, 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配置方式
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如正方形、 长方形或品字形等,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种植点布局
按照配置方式和初植密度,合理布局种植点,确保每株树都有足够的 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密度控制
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培育目标,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促进林木生长和发育。
成林管理措施
修枝整形
通过修枝整形,调整树冠形状,提高树木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林木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监测和防治病虫害,保护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06
研究展望与实际应用
研究展望
01
重要性
马尾松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的研

浅析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浅析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抚育方式 块状抚育 块状抚育 块状抚育 不抚育 不抚育 不抚育 扩穴抚育
由表 1 可知,对不同的马尾松进行标号,并采取不同的清理 方式、整地方式和抚育方式,对比不同方式的结果,找出最优的
营林技术。为福建省马尾松种植提供借鉴和帮助。
4 结果
4.1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影响
针对样地 I-III 中的马尾松,进行地径和树高测量,对比测试 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的马尾松,其地径和树高存在显 著差异。在马尾松生长初期,常规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直径较大, 全面清除方式下的马尾松,马尾松地径为 0.45cm,符合商业用材 需求[3]。常规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树高较高,由于全面清除植被 方式下的马尾松,约高 58cm。在马尾松生长三年时,常规处理方 式对马尾松的地径和树高影响不太明显,全面清除植被方式的马 尾松,在直径和树高方面优于常规方式,胸径约长 2.8cm,树高约 高 1.55m。三块标准试验田后期生长情况与中期一致,全面清除 植被方式对马尾松后期的直径和树高产生影响较大,常规方式对 马尾松生长前期影响较大。
2019窑7 花卉 FLOWERS 205
林业建设
浅论晋陕峡谷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徐延强
(宜川县石台寺国有生态林场 陕西省 宜川县 716200)
摘 要:基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浅论晋陕峡谷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分析已经势在必行。在晋陕峡谷石
质山区进行抗旱造林,不但能够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但是仅靠树木的自然生长是不
4.2 不同整地方式的影响
针对样地 IV-VI 中的马尾松,进行直径和树高测量,对比测 试结果。结果显示,不同的整地方式对马尾松的直径和树高产生 影响并不明显。马尾松生长初期,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长势 情况较好,穴垦处理方式的长势略差,带垦方式的长势最差。马 尾松生长中期在展示情况也初期一致,但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 松长势情况较好,带垦处理方式的长势略差,穴垦方式的长势最 差。马尾松生长后期与初期和中期一致,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 松长势情况较好,穴垦处理方式的长势略差,带垦方式的长势最 差。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同整地方式对马尾松产生影响并不明 显,整体结果为: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长势情况较好,穴垦处 理方式的长势略差,带垦方式的长势最差。

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地径材积方程研建

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地径材积方程研建

19.26 3.42
17.76
9.8
28.1
0.401 1 0.079 8 19.91 0.220 3 0.632 6
19.89 3.37 16.95
12
27.9
0.474 7 0.091 2 19.21 0.288 9 0.710 5
20.32 3.06
15.05 13.62 27.9
0.556 1 0.104 7 18.83 0.347 1 0.839 5
12.08 2.39
19.81
7.2
18.8
0.069 0 0.015 9 23.07 0.032 1 0.122 1
13.33
2.42
18.15
3 22.90 0.060 0 0.167 0
14.41 2.35 16.31
8.1
20.0
0.143 1 0.029 6 20.71 0.071 8 0.215 4
关键字:马尾松;地径材积方程;哑变量;交叉建模;改进单纯形法
中图分类号:S7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180(2018)04 -0030 -06
马尾松(P渝s massoniana)在福建省的分布面积较大,是福建省国土绿化的“当家树种”之一。林业数 表是森林资源清查、监测和森林经营决策必不可少的计量、预测和评价依据⑴o在众多的林业数表中,立 木材积表是森林经营、采伐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常用数表,而地径材积表是立木 材积表的补充和延伸。地径材积表是根据地径查地径材积表得到的材积,主要应用在处理涉林司法案件 特别是盗伐案件鉴定中。地径材积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以地径为 自变量,材积为因变量,选择合适的材积方程编制地径材积表。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分别以胸径和树高为 因变量,地径为自变量,建立地径和胸径、地径和树高之间的相关回归关系,由二元材积表或一元材积表导 算出地径材积表⑵。因采集数据量大,样木覆盖面广,分布合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采用直接法编 制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地径材积方程。目前,有关覆盖省域的马尾松人工林地径材积表方面的研究较 少MT o本试验在福建省采集一定数量的马尾松人工林基础数据 ,参照福建省现行一元材积表的分区方 法,用哑变量方式和交叉建模检验法构建各类型区地径材积方程,据此编制马尾松人工林地径材积表,旨 在为今后森林经营、林木资产评估、盗伐案件、司法鉴定等方面涉及通过伐根测定马尾松人工林材积提供 科学依据⑹。

尤溪县高海拔地区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

尤溪县高海拔地区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

尤溪县高海拔地区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作者:吴以专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5期摘要尤溪县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海拔800 m以上的林地,长期以来马尾松祼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如何提高马尾松祼根苗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成效,是高海拔地区林业生产的关键问题。

研究苗木规格和根系处理、种植方法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地径0.35 cm以上、高30 cm以下的苗木,用ABT生根粉拌黄泥浆根造林,最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可由原来不到80%提高到95%以上。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福建尤溪;高海拔地区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66-02营造林是各项营林技术措施的综合,是该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工程的一部分[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也是福建省的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造林成本低、易成林、环境防护效能高和速生丰产等优良特性[2],由于高海拔地区立地条件恶劣,温差变化大,冻害严重,生长期短,低海拔苗木物候期与高海拔立地环境的物候期不一致,造成马尾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在80%以下,特别是苗木高度在30 cm以上的造林成活率更低[3]。

因此,开展高海拔地区马尾松造林的技术研究,对解决该区域造林保存率低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供林业工作同行参考。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尤溪县汤川乡胡厝村的采伐山场,地处东经118°32′15″~118°32′50″,北纬26°8′25″~25°8′45″,海拔820~890 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最高温40.5 ℃,极端最低温 -7.6 ℃,1月平均气温7.9 ℃,7月平均气温25.5 ℃,≥10 ℃的积温4 480~4 860 ℃,年均降水量1 400~1 800 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120 h,年蒸发量1 326 mm,年无霜期300~310 d,相对湿度83%左右。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制订说明书项目名称:贵州马尾松速生丰产编号:2006-02委托单位:贵州省林业厅承担单位:贵州大学报告编写人:丁贵杰起止时间:2006~2009年4.3.1 计算年龄建筑材速生丰产林的生长量以20年为计算标准,纸浆材以15年为计算标准,二者均不包括苗龄。

本标准把20年作为建筑材林达到生长量标准的计算年龄,即速生丰产林20年时必须达到的生长指标。

把15 年时的生长量作为纸浆材速生丰产林的考核计算年龄。

把20年和15 年分别作为不同培育目标的计算年龄,不是丰产林的成熟年龄或轮伐期,而是既要考虑培育目标特点,尽量缩短考察丰产林的年限,又要考虑丰产林的稳定性。

根据马尾松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纤维特性,15时纤维特性已很优良,且已接近最佳利用期;对于建筑材林而言,20年时林分生长已趋于稳定,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在编制立地指数表时,也把马尾松的标准年龄定为20年。

其次,一些中小径材20年时也已达到相应规格,因此,把15年和20年分别作为纸浆材和建筑材林的标准计算年龄是比较合理的。

4.3.2 制定生长指标的依据确定合理的生长指标是制订“标准”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标准”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多数国家认为: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每公顷达到10.5 m3~12m3( 0.7 m3/亩~0.8 m3/亩)以上,即可认为达到了速生丰产。

我国林业界及有关技术政策论证会上也认为:每公顷蓄积年平均生长量达10.5 m3(0.7 m3/亩)以上,即可认为是速生丰产林了。

也有人认为:在16以下指数级,达9 m3/公顷(0.6 m3/亩)即可。

1982年部颁《造林技术规定(试行)》中也提出,应达到9~15 m3/公顷(0.6~1.0 m3/亩)或更高些。

但这些都是较笼统的概念,既无标准年龄、工艺要求,更没有科学合理地考虑立地因素,也无面积标准。

本标准制订时,除考虑生长量标准外,还考虑了培育目标特点、经济效益、达标年龄、工艺要求和面积要求等。

马尾松人工林货币收获表的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货币收获表的研究
伐区设计费按蓄积 9元/ 3检尺费 8T m ( m; :i 薪材不计 ) 采伐成本 10 m ; r ; 3 元/ 。育林金、 增值税 、 城建税 、 教 育附加税 、 销售费用、 管理费及不可预见费等合计为木材销售价的 2 .5 2 4 %。
2 单木 货 币纯收 入模 型
根据伐倒木实际造材数据 , 计算各 区分段木材材积 , 与相应 口径的木材价格相乘并累加求得伐倒木木 材销售总收入 , 减去木材生产经营成本及税费 , 得到样木的货币纯收入。以胸径 、 树高为 自变量 , 货币纯收 人为因变量 , 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单木货币纯收入模型。
在已知株数 N的情况下 , 林分断面积 G= .4 /00 。 3 1D N 40 0 34 平 均 高模 型 . 以往我国森林调查体系中一个主要特点是林分平均 因子调查 , 如平均胸径、 平均高、 平均年龄等 。所 以, 过去的调查资料中 , 往往缺乏林分优势高这一测树 因子 , 这对林分地位指数 的判断有 困难。为解决这
和地位指数均能写成显式表达式的多形地位指数 曲线模型的基础上 , 以同时兼顾平均树高和地位指数的
估测误差最小为 目标函数 , 采用改进单纯形法求解参数。现 以 K f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构建多形地位指 o
数 曲线模型 :
H =b [一 r/q] Ib 一2(on。 l (or S [2 ( ‘)t/ 】
上式反映了不 同立地下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 可将其转化为地位指数的显式表达式 :
S= 1 lo-cI 6 ‘‘‘ ¨ I [ b T I ] 2 2r ’ - < T ) 1 ’ _’ / l  ̄ o
计算机反复迭代后 的结果为:l 3 30 ,2-.1 1b = .82 相关指数 R= .62 b = .8 1b " 36 ,3 0 3 1 , 0 O 99 。显然 , 在森

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方法

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方法

安徽林业科技,2021,47(2):46~49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方法汪乃武(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合肥230031)摘要:根据马尾松在安徽省的实际分布和生长状况,分别采集了533株编表样木和190株检验样木数据,编制了安徽省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

经适用性检验,旨在提高林木材积和林分蓄积量计算精度、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中图分类号:S791.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52(2021)02-0046-04Compilation of the2-variable Volume Table for Standing Trees of Pinus massonianaWANG Naiwu(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Hefei230031,Anhui,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conditions of Pinus massoniana in Anhui Province,the2-variable volume table for standing trees of Pinus massoniana was compiled with533sample trees collected for compiling the table and data of 190sample trees collected for verifying the table.The volume table,which has passed the applicability test and is aimed to improve the computing accuracy of timber volume and stand volume,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pgrading forestry production practice. Keywords:Pinus massoniana;2-variable volume table;Compilation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安徽省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在淮河以南的黄山、宣城、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安庆、六安、合肥和滁州10个市;根据2015年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全省现有马尾松林地面积85.22万hm2,蓄积量5230.83万m3。

尤溪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单木材积生长率表编制研究

尤溪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单木材积生长率表编制研究
平均系统误差表示每个样本单元实际值与其相应 的模型估计值的相对误差 的平均水平 , 体现的是整 体上是否存在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表示各样本单元实际值与其相应的模型 估计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 , 它排除了样本单元间正负误差的相互抵消 , 反映在胸径、 年龄两个 因子
的控制下 , 用材积生长率模型估计单木材积生长率的误差平均水平。采用这 2 个评价指标对上述 l 4个备
1 材 料来 源及 处理
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中, 选择 4 株平均木作树干解析 , 2 按常规方法求得解析木在不 同年龄时的胸径 、 树高 、 材积等数值。将解析木不同年龄的材积、 胸径值看作一株树木的二次测定结果 , 以 此作 为研 制材积 生长率 的基础 数据 。解 析木 主要测 树 因子 分 布范 围为 : 龄 l 2 a胸 径 l 年 5— 8 , 3—2 .e , 75 r a
适 用 , 以满足杉木 人 工林材积 生长量 测定、 可 森林 资源档案数 据更新 的需要 。 关键词 杉木 ; 长率 ; 生 模型
¥5 .2 7 86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 类号
林分是在一定面积上内部结构特征基本一致 的树木群体 , 生长量是这些树木群体经过一定时期 的变
化量。正确地确定林分生长量 , 是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定量依据 , 对指导森林经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林 分生长量测定方法较多。长期实践表明, 应用预先编制好 的材积生长率表 , 通过年龄、 胸径的测定 , 推算 出 林分 生长量 是一 种切实 可行 的方 法 。杉 木是我 国南方最 主要 的用 材速 生树 种 , 鉴于 福建 省 尤溪 国有林 场
选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 可以发现 , 、 12号方程误差最小 , 明显优于其他方程 。相关指数 、 剩余标准差、 平均 系统误差、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二元材积生长率模型 的拟合效果 , 综合分析后 , 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制定的研究作者:李肇镁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11期摘要: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测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

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再以林分形高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形高模型,据以编制了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为森林资源清查中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马尾松;标准表;蓄积量;免疫进化算法中图分类号 S75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76-03Abstracts:In the standard stand of canopy density above 0.8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Youxi County,the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average height,dominant height,volume per unit area,chest area and number of tre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determined. With high stand advantage as an auxiliary variable,and the stand per hectare of the stand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the standard stand volume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immun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Taking the forest stand height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forest stand high as the auxiliary variable,a suitable forest stand heigh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multi-equation fitting comparison. Based on this,the standard table of the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Youxi County was compil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rest density and stock volume in resource inventory is provided.Key words:Pinus massoniana;Standard table;Stock volume;Immune evolutionary algorithm现实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之比称为疏密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1个数量指标,亦是确定林分蓄积量的1个辅助手段。

按照疏密度的概念,只要测定出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疏密度,即可简便地计算出现实林分的每hm2蓄积量。

确定疏密度的关键是如何把握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通常作法是用标准表,具备适用的标准表是正确确定林分疏密度的前提条件。

以往标准表是以林分平均高为自变量,反映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平均高变化而变化,并将其列成数表模式。

考虑到林分平均高受正常抚育间伐即下层间伐的影响,间伐后林分平均高会出现非生长性增长,使其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量发生变化,导致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衡量标准不同而难以客观反映间伐前后的疏密度变化情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本文以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试图用基本不受正常抚育间伐影响的林分优势高代替林分平均高编制标准表,为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测定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1 基础数据编制标准表的基础数据是标准地,一般要求来源于标准林分,但在标准表编表之前难以判断什么样的林分是标准林分,参照标准是郁闭度,即在郁闭度接近于1的林分中设置标准地。

具体而言,在郁闭度0.9以上的马尾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面积667m2,形状为正方形,且分布于不同树高级中。

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调查和测定树高,确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

本次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各树高级林分中设置调查了38块标准地,以此作为研制标准表的基础数据。

2 基本原理林分蓄积量等于单株平均材积V乘以株数N,即M=V×N单株材积等于立木材积3要素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V=g×h×f式中:g、h、f分别代表单木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而上式中g、h、f若为林分平均单株断面积、平均高和平均形数,则对应的V为林分平均单株材积。

因此,上式两边同时乘以株数,则有如下形式:N×V=N×g×h×f式中的N×g=G,G为林分胸高断面积,并以H和F代表林分平均高、林分形数,则林分蓄积量可表示为:M=G×H×F上式表明:林分蓄积量是林分胸高断面积、平均高、林分形数三个变量的乘积,由于G、H、F这3个变量决定了林分蓄积量,故通常把这3个因子称为林分蓄积三要素,是编制标准表的基本理论依据。

根据研究,同一树种平均高相同的不同林分,其林分形数也因生长发育体系和立地环境等因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大,这就意味着同一树种属于不同类型的林分,只要平均高相同,就具有近似的林分形数。

基于此,对于林分平均高相同的林分,可以取同一平均形数来计算林分蓄积量。

因此,可把林分蓄积量看作是林分胸高断面积和平均高的函数,据以编制标准表。

目前,林业生产实践中,正常的抚育间伐采用下层间伐,间伐后林分平均高大于间伐前林分平均高,即间伐后林分平均高会出现非生长性增长。

因此,以往采用林分平均高为辅助变量编制的标准表。

由于林分平均高受正常抚育间伐的影响,使其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量发生变化,导致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衡量标准不同而难以客观反映间伐前后的疏密度变化情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本文采用基本不受正常抚育间伐影响的林分优势高代替林分平均高编制标准表。

基于上述,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建立标准林分即疏密度1.0每hm2蓄积量模型,以及林分形高模型,推算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据以编制标准表。

3 编表结果3.1 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编制标准表的关键是建立疏密度1.0的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现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在多方程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下式作为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

M=a×exp(-b/H)式中的a、b为2个待定参数,常规的估计方法是两边取对数将其转化为线性方程,而后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

但是,按此法建立的林分蓄积量模型并不是标准林分模型,其原因在于按我国习惯,标准林分的含义是断面积和蓄积量最大的林分。

为满足疏密度1.0的标准林分在各种林分优势高时蓄积量最大的要求,在估计参数时必须考虑2个因素:其一是蓄积量理论值和实际值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其二是蓄积量理论值必须大于等于样本中的蓄积量实际值。

基于此,采用带有约束条件且满足残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来估计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中的2个参数,具体表达式如下。

目标函数:Q=[(Mi-Mi)2]=min约束条件:[Mi-Mi≥]0式中:[Mi]和[Mi]分别为第i个标准地的理论蓄积量和实际蓄积量,Q为残差平方和最小,要求越小越好,即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残差平方和最小来确定模型参数。

显然,用传统的线性或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难以完成上述任务,本文采用免疫进化算法估计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的2个参数a和b。

免疫进化算法是受生物免疫机制启发而形成的一种智能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最优个体的信息,以最优个体的进化来代替群体的进化。

一般而言,最优个体为每代适应度最高的可行解。

从概率上来说,最优个体和全局最优解之间的空间距离,通常要小于群体中其它个体和全局最优解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是,与最优个体之间空间距离较小的个体可能有比较高的适应度。

因此,在免疫进化算法中,首先要明确优化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目标函数,然后在解空间内随机生成初始群体,计算其目标函数值,确定最优个体进行进化操作,直至符合要求为止,选择最后一代的最优个体作为优化结果。

根据所收集的高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利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的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为:M=936.140692×Exp(-18.172293/Hu)式中:M为标准林分蓄积量每公顷蓄积量,Hu为林分优势高。

3.2 林分形高模型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形数的乘积作为整体,称为林分形高,等于蓄积量除以断面积。

利用标准地材料计算林分形高,记为HF,并将其作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自变量,采用多方程对比法建立林分形高模型,建模结果见下表。

由相关系数可知线性方程最优,故得林分形高模型:HF=1.9219+0.24888Hu3.3 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的确定及标准表的编制按林分蓄积量的表达式:M=G×H×F,林分胸高断面积可写成:G=M/HF。

分别利用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和林分形高模型计算不同林分优势高时的标准林分蓄积量和形高,代入上式计算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将其列成表,即为表2所示的标准表。

3.4 适用性检验在大面积森林资源调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可用标准表测定林分蓄积量。

基本原理为测得现实林分优势高Hu和每hm2断面积G,查标准表可得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G1.0和蓄积量M1.0,则现实林分每hm2蓄积量M为:M=[GG1.0×M1.0]为验证标准表的使用精度,另外又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不同年龄、立地和密度设置调查了65块未参加编表的标准地,测定现实林分优势高Hu和每hm2断面积G,按上式计算标准地理论每hm2蓄积量,与实际蓄积量进行差异性检验,计算系统误差、平均误差和预估精度,公式分别如下:E=[1nvi-vivi×100%]RMA=[1nvi-vivi×100%][P=1-tα∙vi-vi2v∙n∙n-m][×100%]式中:E为系统误差、RMA为平均误差、P为预估精度,[v]、[v]分别为蓄积的实际值和用模型算出的理论值,n为样本数,[tα]为置信水平[α]时的t分布值,[v]为平均蓄积估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