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分子热运动及内能(第04期)-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练习题及答案-(新教材)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练习题及答案-(新教材)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1.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的“热”字表示温度的意思:()A.冰块吸热会溶解B.热功当量C.这杯水热得烫手D.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温度高,说明它的分子运动得剧烈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无间隙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3.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隔一段时间后全杯水都变红,这个现象以及其它许多扩散现象说明:()A.组成物质的分子的体积非常小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4.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A.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列关于组成物体的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哪种:()A.所有物体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B.所有物体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C.在0℃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6.根据分子运动论,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A.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B.温度越高,气体、液体、固体扩散越快C.温度越高,物体的动能越大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多7.关于物体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热量有关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有关D.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8.下列过程,哪一个是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B.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D.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9.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温度升高是因为铁锤:()A.把温度传递给铁钉B.把热量传递给铁钉C.把内能传递给铁钉D.对铁钉做了功10.在用活塞密闭、绝热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气体,当活塞对里面的气体压缩做功时,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A.气体密度变大B.气体的热量增多C.气体的压强变小D.气体的内能增多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会增加C.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B.只要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就一定吸热C.只要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13.很多机器在工作时,往往用水来冷却,用水冷却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的比热容大B.水放出的热量多C.水的温度低D.水容易取得,不需要花钱买14.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A.甲的比热容大B.乙的比热容大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判断15.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1]水4.2×103干泥土0.84×103冰2.1×103铜0.39×103煤油2.1×103铅0.13×103水银0.14×103砂石0.92×103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参考答案:1.A2.ABD3.B4.B 5.A 6.C 7.ACD8.C9.D 10.AD 11.C 12.D 13.A14.B15.D。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分子运动内能与热机PPT学习教案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 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 )
A.2.1×103 J/(kg·℃) B.4.2×103 J/(kg·℃) C.1.2×103 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第37页/共44页
第43页/共44页
2.C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第温34度页/共一44页定升高
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 ) A.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第25页/共44页
2. 聚 变 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
:
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第26页/共44页
氢弹(不可控核聚变)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 ,我国第 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
第27页/共44页
。。。(可控核聚变)
努力研制中……
第28页/共44页
(2014年中考)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 能源的是 B A.石油 B.风能 C.煤炭 D.天然气
第30页/共44页
(2014年西城一模)8.下列四个实例中,说法正确 的是 C
A.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使水蒸气的内 能增加
B.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 内能增加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 低了空气的温度
人教版中考物理课件-分子热运动 内能

B.擦黑板時,粉筆灰四處飛揚
C.槐樹開花時,空氣中彌漫著槐花的香味
D.流感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2011·連雲港)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吸引力的是( )
A.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B.紅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開
C.酒精和水混合後總體積變小
D.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緊壓後會“粘”在一起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典例精析
首页
首页
2.(2010中考變式題)(多選)物理學把“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 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請你根據這個意思,結合所學知識,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同一物體溫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
B.同一物體溫度越低,物體內能越大
C.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物體內能越大
D.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物體內能越小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能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解析:選項A中說明分子是運動的,而不是可以再分的,其他選項均 是正確的.
答案:A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典例精析
首页
下列現象中,屬於擴散現象的是( C ) A.春天沙塵暴,飛沙滿天
答案:B
上一页
下一页
专题训练
首页
5.(2012中考預測題)下列現象中屬於擴散現象的是( ) A.擦黑板時,粉筆灰在空中飛舞 B.打開一盒香皂,很快就會聞到香味 C.粉筆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筆痕跡 D.冬天,雪花漫天飛舞 解析:題中粉筆灰、雪花都不是單個分子,它們的運動不是擴散現 象,聞到香皂的香味是擴散現象形成的,故應選B. 答案:B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分子热运动》内能PPT精品教学课件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温度
。
分子间存在_引_力__、_斥__力__。 固体被压缩,分子之间距离变_短__,表现为_斥__力__;
固体被拉伸,分子之间距离变_长__,表现为_引__力__;
2、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D)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3、破碎的玻璃块不能复原,原因是( B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04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固体: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__斥__力___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__力_____。固 体分子间的距离小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有一定的_体__积______和 __形__状____。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对固体较__大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使得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___流__动___性。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__远____,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也具 有__流__动__性__,容易被压缩。
1、(2018•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 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C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2019.重庆)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 成是熔化现象
【推荐】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分子热运动及内能(第04期)

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2016年中考历史(第03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1 五四爱国运动

专题01 五四爱国运动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爆发原因:1. 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1.时间: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3000多名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运动的主力:6月以前,主力是学生,6月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斗争中心:6月以前——北京;6月以后——移到上海。
5.运动的结果: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6.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三、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四、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牺牲等都是五四精神的内涵。
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知识拓展】五四青年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五四运动【图解】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08分子热运动内能

考点08 分子热运动、内能【知识回顾】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其内能会发生变化。
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及物态有关。
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与体积、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例如:摩擦生热);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例如:通过活塞向盛有水的烧瓶里打气,当活塞从瓶口跳起时,烧瓶中出现“白雾”)。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命题点1 分子热运动、内能课件

4. (2017省卷8第二、三空题2分)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___在__不__停_地__做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jùlí)比气体的 ___(y_小ù_n_d_ò_ng(选) 填“大”或“小”). 5. (2013省卷8第三空题1分)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________.
来,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做使功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增加,温内度能升高,达到棉花
(zuògōng)
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热加传热递至沸腾.
12/11/2021
第7题图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考向拓展
8. (2019龙东18题2分)如图所示,女同学采用(cǎiyòng)往手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 __热__传__递__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男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
定义 物(nèi nénɡ)
热机
定义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定义
热机的效率
热值
物理意义 特点
热量计算
热效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能量的转 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具有一定方向性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知识精讲
考点清单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分_和子__________原__子构成的. 2.分子动理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不__停__地(_fē_做n_zǐ_)无__规__则__运__动.温度(wēndù)越高,分子运
D. 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④解释事例:图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典型例题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初春,柳絮飞扬B.盛夏,荷花飘香C.深秋,落叶飘零D.寒冬,雪花纷飞解析:柳絮、落叶和雪花都是宏观物体,它们的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盛夏,荷花飘香是由于荷花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故选B答案:B针对练习1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下列现象能用分子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B.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1、C 解析:A.热水瓶内温度降低后内部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塞有时很难拔出,不符合题意;B.矿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固体大颗粒变成小颗粒,与分子无关,不符合题意;C. 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是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用分子理论解释,符合题意;D. 压缩弹簧需要用力,是因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了弹力,与分子无关,不符合题意。
针对练习2【江苏常熟市2014届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C.丙状态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引力都大于斥力2、C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丙状态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
故选C针对练习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4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题】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解释正确的是()A.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微风拂过,青烟袅袅,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江苏省滨海县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研片教学调研】下面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事例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 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1、A 解析:分子动理论有三点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了第二点,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A选项中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是一些固体小颗粒,并不是分子,这种黑烟的飘荡是由于空气流动,使其飘动,不是分子运动。
2、【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把两块干净、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B.接触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力的作用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2、B 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3、【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4、【福建省龙岩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铁锅热的烫手B.暖风机开了,房间温度升高了C.棉被被晒得热乎乎的D.冬天,男孩通过搓手使双手变暖5、【北京市丰台区2014年初三毕业及统二练习】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选填“扩散现象”、“引力”或“斥力”)5、引力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说明两个铅块互相吸引,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6、【2014年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二模)】2014年3月,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病毒,一些公共场所加强了消毒,人能闻到消毒液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6、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解析:公共场所消毒,消毒液喷后,人能闻到消毒液气味,说明消毒液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 ) A.有引力B.有斥力C.有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D 解析:闻到酒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故选D2.【广州市2015年中考试卷物理试题】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存在斥力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2.B 解析: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咸鱼身上的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充满了整个冷冻室,所以冷冻室内有咸鱼味,故应选B。
3.【山东省德州市2015中考物理试题】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4.【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美丽的泉城济南,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4.C 解析: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是光由池底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主要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选项C符合题意;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是因为光在各种颜色的画的表面发生反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