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
通过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马尾松人工林的 高效栽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生态修复
马尾松人工林在生态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定向培 育技术,可以促进其生长和演替,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 复和重建。
可持续经营
通过定向培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实现马尾松人工林 的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和 谐发展。
03
定向培育技术
良种选育技术
种子园建设
建立马尾松种子园,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林木质量和产量。
杂交育种
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马尾松新品种。
基因工程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马尾松进行遗传改良,提高抗逆性、产量和 木材质量。
播种与育苗技术
1 2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 芽率和幼苗质量。
04
关键培育技术
合理密植技术
确定初植密度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初植密度, 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配置方式
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如正方形、 长方形或品字形等,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种植点布局
按照配置方式和初植密度,合理布局种植点,确保每株树都有足够的 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密度控制
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培育目标,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促进林木生长和发育。
成林管理措施
修枝整形
通过修枝整形,调整树冠形状,提高树木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林木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监测和防治病虫害,保护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06
研究展望与实际应用
研究展望
01
重要性
马尾松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的研

浅析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浅析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抚育方式 块状抚育 块状抚育 块状抚育 不抚育 不抚育 不抚育 扩穴抚育
由表 1 可知,对不同的马尾松进行标号,并采取不同的清理 方式、整地方式和抚育方式,对比不同方式的结果,找出最优的
营林技术。为福建省马尾松种植提供借鉴和帮助。
4 结果
4.1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影响
针对样地 I-III 中的马尾松,进行地径和树高测量,对比测试 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的马尾松,其地径和树高存在显 著差异。在马尾松生长初期,常规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直径较大, 全面清除方式下的马尾松,马尾松地径为 0.45cm,符合商业用材 需求[3]。常规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树高较高,由于全面清除植被 方式下的马尾松,约高 58cm。在马尾松生长三年时,常规处理方 式对马尾松的地径和树高影响不太明显,全面清除植被方式的马 尾松,在直径和树高方面优于常规方式,胸径约长 2.8cm,树高约 高 1.55m。三块标准试验田后期生长情况与中期一致,全面清除 植被方式对马尾松后期的直径和树高产生影响较大,常规方式对 马尾松生长前期影响较大。
2019窑7 花卉 FLOWERS 205
林业建设
浅论晋陕峡谷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徐延强
(宜川县石台寺国有生态林场 陕西省 宜川县 716200)
摘 要:基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浅论晋陕峡谷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分析已经势在必行。在晋陕峡谷石
质山区进行抗旱造林,不但能够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但是仅靠树木的自然生长是不
4.2 不同整地方式的影响
针对样地 IV-VI 中的马尾松,进行直径和树高测量,对比测 试结果。结果显示,不同的整地方式对马尾松的直径和树高产生 影响并不明显。马尾松生长初期,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长势 情况较好,穴垦处理方式的长势略差,带垦方式的长势最差。马 尾松生长中期在展示情况也初期一致,但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 松长势情况较好,带垦处理方式的长势略差,穴垦方式的长势最 差。马尾松生长后期与初期和中期一致,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 松长势情况较好,穴垦处理方式的长势略差,带垦方式的长势最 差。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同整地方式对马尾松产生影响并不明 显,整体结果为:全垦处理方式下的马尾松长势情况较好,穴垦处 理方式的长势略差,带垦方式的长势最差。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摘要:马尾松适应性很强,因此被用作荒山造林与绿化树种,发展马尾松人工用材林可以更好发掘其经济价值。

马尾松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

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

本文就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性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马尾松;育苗技术;造林技术马尾松是亚热带的适生树种,适应性强、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长,且种源丰富,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都较容易,是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

马尾松既可以作水土保持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一个长纤维树种,其木材是制浆、造纸的高级用材。

木材脱脂后还是美观、漂亮的装饰面板材。

枝丫还可用作纤维板原料。

1马尾松育苗技术1.1如何对马尾松圃地的选择。

马尾松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在众多要求中,相对来说对水的要求比较高一些。

所以,在选择苗圃的时候,应该最大可能地选择一些排水特别便捷的地方,比如山坡。

另外在采光要求上尽可能地保证马尾松苗圃周围没有过大的遮挡物,以免影响马尾松的采光要求。

1.2对泥土进行精耕细作。

马尾松的幼苗质地比较脆弱,故而在对土壤选择的生活,一定要选择一些土地地质较好的地方,并对土壤给予适度地浅耕。

深度一般来说要达到16-18厘米的标准。

不易深耕,深耕会导致苗木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苗木的根系在深耕的土壤中会一直朝着土壤的深处进行生长,故而导致苗木的侧根须减少,这样一来,苗木就会生长不稳定。

此外,还要对苗棚畔斗加强管理,在通过几次犁耙之后施好基肥,以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

常规来说,应该保证每亩25一50公斤磷肥的用量。

1.3对苗床的修筑。

在对土壤进行精工细作之后,就是对苗床的修筑。

在修筑之前,还有一步是不可忘记的就是对苗床的消毒处理,即在苗床上撒可湿性6%的六六粉,一般是每亩2-3公斤。

然后就是修筑苗床。

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

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
FORESTRY AN D ECOLOGY l科技长廊
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
文/邬颖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 有的乡土树种,为松属乔木,适 应性强,生长迅速,是人工造林 的主要用材林树种。马尾松木材 质量好,能广泛用于家具、建材、 造纸、人造板等行业,并且其松 脂含量高,也是采脂的主要树种。 本文对马尾松的栽培技术做简要 阐述,以期帮助广大种植者能适 时、适地的栽种马尾松。
地、梯状整地、全面整地等五种 方法。穴状整地在山区、丘陵及 地势平坦地区采用,规格应不小 于40×40×30厘米,速生丰产 用材林及多杂灌、草地带整地规 格不应小于50X50X40厘米, 同时应做到表土返穴。鱼鳞坑整 地适宜在山地陡坡、水蚀严重地 带采用,整地应成半圆形,外高 内低.半径不小于60厘米。块 状或带状整地也在山区、丘陵及 地势平坦地区采用.其规格不小 于70X70厘米。带状整地带宽 不小于60厘米,深度不小于20 厘米.沿等高线进行。梯状整地 常在山区坡度35度以下及丘陵 地区采用,梯面外高内低,宽 不小于35厘米.深度不小于20 厘米,同样沿等高线进行。全面 整地在25度以下的坡地必要时 可采用,但坡度在15~25度 的山地,应在山坡中部沿等高线 保留1条2~3米宽的自然植 被带。
填土及压实过程中提苗及紧挨苗 基重锤,以免损伤苗木根系。培 土时需将苗木植入穴(缝)中再 填土踏实,将四周土壤及枯落物 堆扒于苗木基部,做成直径不小 于50厘米.高度为10~15厘米 且中心低、四周高的圆台状土堆。
直播造林。在播种前,要对 种子进行粘胶化处理,即以稀浓 度水溶性高分子粘胶剂作粘附 剂.按500~800比的浓度加 入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及一 定剂量的磷化锌和适量PT菌根 剂或马勃菌孢粉混合摇拌成颗粒
如果不是紫薇树的开花季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李宇昊;牛青云;孟京辉【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24(37)3【摘要】[目的]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开展抚育间伐,调控林分密度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而当前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存在“定性”不“定量”的问题,制约着经营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拟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实现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过程中的精准化。

[方法]首先,以湖南省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清查)数据,以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为基础,构建湖南省马尾松基本密度控制图。

其次,将碳储量等高线加入到基本密度控制图上,构建了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增加了以碳储量调控为目标的密度调控功能。

再次,基于所构建的密度控制图,以湖南慈利县为例,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合理性进行诊断,生成密度诊断图,并提出相关经营建议。

[结果]湖南省慈利县(1)绝大部分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高于合理密度区间,林木对有限的光照、温度、水分等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竞争,甚至有些林分会产生严重的自然枯死现象,亟待开展抚育间伐,降低林分密度;(2)少部分林分位于合理密度区间范围内,此时的林分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木个体之间处于互相促进的状态;(3)少部分林分密度低于最优密度下限,此时的林地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林地资源的浪费,亟待开展林下补植作业。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控制图,能够精准指导森林抚育,此外还能够对森林经营单位的林分密度合理性进行诊断,形成林分密度诊断图,进而为合理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总页数】10页(P136-145)【作者】李宇昊;牛青云;孟京辉【作者单位】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0【相关文献】1.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2.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3.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4.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影响5.西藏杨树人工林分布及碳密度模型研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尾松不同径级产脂量及松脂成分差异研究

马尾松不同径级产脂量及松脂成分差异研究

马尾松不同径级产脂量及松脂成分差异研究安宁;丁贵杰;贾宏炎;谌红辉【摘要】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9种径级与产脂量以及6种径级与松脂成分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径级产脂量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产脂量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初步认定马尾松产脂林采割起始径级不小于18 cm;不同径级的松脂主要成分一致,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含油量有随着径级增大而增加的趋势,α-蒎烯含量高是马尾松松节油的特征。

%By adopting long-term positioning observation, timing-harvesting method,ifxed tree harvesting method, The relations among nine kinds ofPinus massonianaDBH and resin yield, and six kinds of DBH and turpentine com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 DBH tre e’s resin yield were signiifcantly different, the resin yields increased with the DBH increasing,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BH and the resin yield; It was initially identiifed thatP. massonianaresin tapping forest starting DBH level of resin tapping was not less than 18 cm;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urpentine were the same in different DBH,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There were a trend of oil content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BH, high levels ofα-pinene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P. massoniana turpentine.【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马尾松;径级;松脂成分;产脂量【作者】安宁;丁贵杰;贾宏炎;谌红辉【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造林生态所,贵州贵阳 55002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贵州大学造林生态所,贵州贵阳 55002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8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同时是采割松脂的主要树种 [1]。

马尾松培育技术要点与营造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马尾松培育技术要点与营造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43马尾松属于常绿乔木的一种,其适应能力较强,且生长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种植经济效益。

为尽可能实现理想的种植目标,应当明确马尾松的常见病虫害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导致种植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还需要了解马尾松营造林的常用防治方案,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病虫害负面影响,并提高对相关问题的预防能力,确保马尾松的经济效益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其实际种植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

马尾松生长迅速,木材产量高,而且板材质量较好,是优质的建筑、工业生产原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栽培马尾松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一、马尾松生长习性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松科松属乔木,具有高大的树形和宽阔的树冠,形状犹如伞盖。

成年的马尾松高可达45m,胸径在1.2至1.5m之间,枝干平直伸展,生有褐色鳞片状树皮,外观十分美观。

马尾松的枝条为年生一轮或两轮,颜色偏黄,生有圆柱形褐色冬芽,顶部略尖,具有丝状芽鳞边及微反曲的长尖头。

这些特征使马尾松在自然界中十分容易识别。

马尾松的针叶长12至20cm,以两三针为一束,细柔且微曲,两面均生有气孔线,侧面有细小锯齿。

马尾松喜光、喜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3℃至22℃,年降水量要求为800至1800mm,抗涝性较弱,根系发达,具有明显主根并生有根菌。

这些特性使马尾松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降水充沛的环境下生长。

马尾松抗盐碱性不强,但在砂质土、黏土等多种质地土壤条件下均可栽种,在微酸性土壤环境下长势最佳。

这意味着马尾松能够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在不同的土壤中都能良好生长。

总的来说,马尾松是一种高大、美观的乔木,具有明显的特征和生长要求。

了解这些特征和要求,对于种植和保护马尾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尾松苗木培育技术1、生长地选择马尾松是一种阳性树种,这意味着它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环境。

不同坡位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不同坡位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要: 以福 建顺 昌不同坡位 1 a生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 为研 究对 象, 6 通过对其地 上部分 生物 量及 其分 配进行研 究 ,
结果为 高产脂马尾松科 学合理 的营建及 管理提供 理论参 考。研 究 结果表明 , 同坡位 对 高产 脂马尾松 人工林胸 径、 不
树 高及材积生长均体现为下坡位 生长量 >中坡 位 生长量 >上坡 位生 长量; 就林分地 上部 分不 同层次 生物量 差异 而 言, 地上部 分草本层 生物量 、 乔木层 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最 高, 中坡 次之 , 而上坡 最低 ; 从各 器官生物
量分配率上看 , 器官 生物量分配率均表 现为干部 >枝部 >叶部 >皮部 ; 各 就不 同坡 向生物量分 配率而言 , 上坡 有利 于
叶、 枝及 皮生物量积 累, 下坡 最有利 于干生物量积 累。 关键词 : 高产脂 马尾松人工林 ; 坡位 ; 地上部分生物量; 分配 中图分类号 ¥ 9 .4 7 12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1 0 7— 7 1 2 1 )7—18— 2 3 0
高产脂 马尾松 人工林 , 实现高产 脂 马尾 松人 工林 的速 生 丰
产 及可 持续经 营提供 理论参 考 。
1 研 究地概 况
试 验地位 于福建 省顺 昌路马 头国有林 场洪 地 工 区 , 东 经 l7 3 ~l8 1 北 纬 2 。9 一2 。 3 , 1 。0 1。4 , 6 3 7 1 所处 山脉属 武
2 2 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调查 .
伐倒平均木 , 伸 的 支 脉 。该 区 四 季分 明 、 长 冬 夏 短、 温暖湿 润 ; 阳辐 射充足 , 太 日照时数 适 中。全 年平 均 日 照时数 为 1 1. ; 9 8 年平 均气 温 1. ' 1 7 h 85 E, 月份 平 均气 温 78 , 最高气 温 4 .℃ , .℃ 极端 02 极端最 低气温 一 .℃ , 6 8 全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指出了马尾松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林木种类,所以,加强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能够促进马尾松人工林的建设,进而为我国工业用木提供优质原料。

阐述了我国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定向培育技术:包括人工造林方式、林地施肥、密度调控3方面。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3203
1引言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其在我国分布广泛,产地较多。

马尾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进一步保障了我国工业用料的来源。

随着我国社会工业的发展,对马尾松需求量越来越高,传统的速生丰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局限性,不再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

在建筑用材和纸浆用材的定向培育技术方面缺乏规范化和模式化,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显,无法很好地满足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需求。

2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马尾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是我国工业林木需求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地培育马尾松人工林,一方面能够保证我国工业发展用材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相关行业的有机发展。

比如建筑行业、造纸行业以及家具行业等。

目前,我国的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马尾松的人工林造林模式比较单一,而且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从而造成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使马尾松缺乏良好的生长环境。

(2)相关部门在林地选择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马尾松生长特性,而且对当地的生态、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研究不够透彻,影响马尾松的生长质量。

同时,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和准则。

使得马尾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不够细致,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大部分林区的造林密度过大,缺乏科学的密度调控,林种质量不高,导致林木材质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4)存在不合理采伐现象。

对于林木的采伐缺乏相关的技术规定,从而导致树木采伐年龄不恰当,进而无法保障林木质量。

(5)缺乏对林木材质和营育结构科学的研究,在培育过程中,一旦出现相应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工林生产效率不高,且易受到灾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3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分析研究
3.1良种选育技术
马尾松良种选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自然类型的优良选择。

一般需要根据产脂能力来对马尾松类型进行选择,其包括密枝窄冠的低产脂和疏枝宽冠的高产脂两个自然类型。

根据其树皮厚薄和颜色的差异,将其分为薄皮和厚皮两种自然类型。

二是无性系和家系抗性选育。

选育出具有遗传改良程度高的家系、群体和无性系等优良品种;着重多世代选择育种,并结合杂交育种。

3.2良种生产技术
一般情况下,5~6年后马尾松开始结实,10年后结实逐渐增多,而且每隔2~3年丰产1次。

此时最好选择冠形匀称、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15~40年的母树进行采种。

马尾松球果一般在10~12月成熟,此时最适合采集。

3.3苗木培育技术
对于马尾松育苗的圃地最好选择略有倾斜或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易于排水的坡地。

土壤最好以微酸性的轻黏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

选好圃地后,要对其进行深耕细整,施足基肥,可冬播或春播。

为了降低病害,在进行播种之前还要对种子、土壤进行消毒。

播种方法以撒
播为主,一般控制在100~120 kg/hm2。

播后还需要覆盖上黄心土,并用湿润的稻草覆盖。

当幼苗出土达2/3左右时,可以将盖草揭掉,揭草后还要采取措施避免鸟雀啄食。

同时每隔15~20 d喷0.5%波尔多液1次,勤追施肥料,除杂草,适当添加磷肥。

适当匀苗、间苗,留苗120~180万株/hm2即可。

3.4造林技术研究
马尾松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目前主要采取的造林方式是劈草炼山后,进行穴状整地,裸根苗定植的方式。

所以,主要是通过改变除草方式以及是否炼山来进一步考察对人工林幼苗生长的影响。

经研究表明:造林方式不同,人工林的幼苗生长状况和造林保存率都不相同。

在造林过程中,采用除草剂除草并不科学,除草剂虽然可以杀死杂草,但是也会影响到马尾松的幼苗,而抑制了幼苗生长,使得造林保存率偏低。

如果不进行除草处理,杂草的生长会对幼苗造成抑制,使幼苗得不到足够的生长空间和阳光,而导致树木生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在规定年限内,达不到应有的树高和树径。

在造林过程中,对林地杂草的处理程度不同,就会造成林木生长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1是某实验基地的不同杂草处理程度以及杂草平均高度调查表,反映了杂草处理程度和杂草高度之间的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杂草处理方式,杂草生长情况不同,从而对林木幼苗的影响程度就不相同
3.5林地施肥管理技术
适当的施肥能够进一步促进树木生长,确保林木生产保质保量,从而达到生产目标,满足客户需求。

我国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施肥和营育诊断的工作研究起步比较晚,缺乏相关经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马尾松的实际生长特性和所处环境,进行合理施肥。

林地施肥管理对马尾松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施肥过程中,如果过多的施n肥和k肥,就会对马尾松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施p肥则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且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n、k肥对于马尾松成长影响不大,而p肥的影响效果明显。

而且,施p肥更加有助于提高林木结构的统一,减小分化,从而提高人工林的整体出材率。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叶敏: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植物与植被
3.5.1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技术
p肥对于马尾松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在施肥过程中,肥料种类的选择需要以p肥为主。

施肥可以使林地质量好坏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等到肥效过后,对林木生长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林地本身的质量。

同时,研究发现,施n肥和k肥能够促进林木分化,而p肥则可以促使林分结构统一。

3.5.2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施肥技术
对于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施肥而言,又可以分为正交施肥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

其中正交施肥技术是指对马尾松适当的施p肥和k肥。

其中,p肥产生肥效所需要的时间多,在施肥初期,k肥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施肥对于中龄林而言,不会造成林木在空间上的分化,只能促进在枝干径级上的分化。

所以合理施p肥和k肥,能够促进林木结构的统一,提高规格材的出材率。

3.5.3马尾松成熟林施肥技术
结合相应的土质以及马尾松熟林生长环境,研究发现:施n肥对林木没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施p肥和k肥,会对马尾松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施肥量过多,则会抑制马尾松的生长。

施肥对于小直径树木生长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在马尾松的任何成长阶段,施肥的方式对
马尾松的生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施肥类型和比例都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林地施肥管理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林木生长环境以及林木生长阶段,需要采用不同施肥方式进行施肥,从而促进林木的健康成长(表2)。

3.6密度控制技术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也是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林木密度的合理控制是林木受光量的基本保障。

由于随着林木的生长,林木之间的间距就会减小,所以林木密度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随着林木的生长程度改变而变化。

造林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树径生长、树高生长、冠幅生长都会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树干形状。

不同的生长密度对马尾松的树径影响比较大。

如果造林密度过大,会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不充分,进而无法为树木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造成树木枝干的直径达不到生长要求(表3)。

树木的材积主要由3个因素决定,分别是树径、树高和形数。

而造林密度对3种因素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所以,造林密度对树木的材积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对与同一密度的单株材积来说,会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大。

但是,对于同龄树木的单株材积而言,会由于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盲目的增大造林密度,并不能提高树木产量,有可能还会使产量降低。

4结语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是马尾松生产的重要表3不同密度对树木的生生长影响保障。

对于其培育技术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人工造林技术、林地施肥技术以及密度控制技术。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造林方式,主要是进行科学的除草和培育。

而在林地施肥技术中,应该结合树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相应的肥料选择。

密度的控制则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造林密度。

只有利用好三个层次的培育技术,才能培育出合格的马尾松人工林,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