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②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 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 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 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
1)时间:16世纪
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1)改革方式: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2)新教内容:
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德
卡尔 文 亨利 八世
新教 派别 路德 教
卡尔 文教 英国 国教
影响地 域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简化仪式神 德国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甫娶妻蔑视 北欧 据是《圣经》 权威
比较: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路德教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教徒
因信成义
因信称义
天主教
新教
这幅图片揭示了什么观点?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做“善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券”的 方法。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 的核心思想:每个人 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 仰得到拯救,个人信 仰建立在自己对《圣 经》的独立理解上。 即“因信称义”。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正如恩格斯所言:“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 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三. 英国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相互对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潮流。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反宗教运动则是一种对改革者的抵制和反击。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反宗教运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其背景与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腐败以及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教会成为社会的权力中心,教会的高级职位世袭化,教士的生活堕落,以及贩卖赎罪券等丑闻频发。

同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开始逐渐积聚。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主要领袖之一。

他公开反对教会的贩卖赎罪券的行为,并于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理念,即信仰上帝可以使人得到救赎,而非通过教会的仪式和赎罪券。

这一观念对当时的教会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改革派教会(长老会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信仰观点。

加尔文主张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早已由上帝决定,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命运。

这一观念对于当时的信徒来说,具有强烈的安慰和鼓舞作用。

三、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宗教改革迅速在欧洲扩散,形成了多个派别,如路德宗、改革宗和长老会派等。

这些新兴宗教派别崇尚个人的宗教体验,强调对圣经的直接解读,并且推动普及在本国使用国语进行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削弱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权威,打破了教会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改革派的信仰观点催生了后来的启蒙思想运动,为知识解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宗教改革还为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国家机构和宗教自由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影响 : 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 即出现了倾向于加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要求进 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开始了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 实质:反映了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能பைடு நூலகம்拓展:
以史学观点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1、从文明史观看:
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
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 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 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2、从近代化史观看:
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
思考:14-16世纪欧洲有哪些发 展?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何 影响?
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 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 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 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 而在于本人的善行得到拯救。 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 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 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推动下层民众反封 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2)促进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教随国定) (3)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 辟了道路。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以及17世纪初期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宗教背景、改革家、改革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集中在天主教教会的领导下。

天主教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威,控制着信仰、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教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以及信徒对教会领导层的疑虑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家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者被称为改革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乌尔里希·兹温利等。

这些改革家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主张。

首先,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贩卖赎罪券。

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并提出了“唯信仰论”(Sola Fide)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救赎的唯一依据,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奉献来换取救赎。

其次,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决定了人的得救与否。

他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制度,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并在瑞士建立了加尔文教派。

再次,乌尔里希·兹温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要求更为激进,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尼姑修女的婚姻禁令,并提出了禁止偶像崇拜和教堂艺术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国教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改革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反思。

改革家们试图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和信仰。

他们提倡“圣经权威”(Sola Scriptura)的原则,即只相信圣经作为信仰的准则,而不接受教会传统和教义的权威。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主张:《圣经》是唯一信条,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 要教会和教士;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要求国家没 收教会财产。
③ 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 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在此地(德国)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政治上四分五裂、王权薄弱使得天主教对德 国政治控制和经济压榨严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引起 德意志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 主教会的控制。(主要原因)
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⑤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结论: 欧洲宗教改革是宗教自身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斗争的必然
二、怎么改?(过程)
1.改革先行者: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一种 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所 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 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 奶牛”。
“中世纪”的由来
• 时间:公元476年至1640年。即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英语译为 Middle ages,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 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通常指封建时代。
• 中世纪是古典文化(人性光明)衰败的时代,因此, 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 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马 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 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 社会基础,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材料四 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 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 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 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 主吗? ——恩格斯
(4)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 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加尔文教比路德教进步的表现是什么?
这幅画讲述了发生在 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瑟 洛缪之夜”的浩劫。当时的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表面上支 持、笼络新教的领导人,暗 中却怂恿旧教策划阴谋,利 用圣巴瑟洛缪节当天新教徒 在巴黎集中的机会,发动了 一场对新教徒的屠杀,当晚 至少有3000人被屠戮。
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2、宗教宽容趋势出现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 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 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 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4)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训练设计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信称义”的思想

专题六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六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 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 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 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 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 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 “救赎”。据基督教的教义,原罪 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 1、中世纪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 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 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 表现在教会宣扬的禁锢人性的教义 的源。人类永远无法自救。上帝 教规上。主要教义包括:第一,一 (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 神说和创世说。第二,原罪说。第 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 三,末日审判说。第四,禁欲说。 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 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 永生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 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 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 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 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 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 对象。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 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 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 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 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 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 和灾祸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