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欧洲宗教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文档资料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文档资料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 思想渊源
• 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 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 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 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 乃至自治的特权。
•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 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 “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 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 “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 鉴的历史遗产。(其中异端思想具体指教会首先提出的“双 剑说”、“太阳月亮说”)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土地 上势力极大,不仅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 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天主教黑暗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2)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 地的1/3,收取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 宗教色彩. 4)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
14~16世纪西欧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14-16世纪文艺复兴促进 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 国家作支撑(英、法、 西最早形成统一的民 族国家 )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 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 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问题: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 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标志
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 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 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 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 的宗教外衣。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58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58张ppt)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的何在?
英国宗教改革并不是出于纯洁信仰, 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大的王权。
③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 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 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 权和教权的斗争。
本单元小结
• 时间-----16世纪 • 发源地----德意志。 • 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亨
利八世。
• 结果-----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足鼎立 • 性质-----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反封
建)的社会运动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选 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
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
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4.右图是浮雕《什一税》,该浮雕分为三层, 浮雕的最上层是上帝将征税的权力授予教皇,中间 展现了世俗国王向教皇交税的情景,下层展现了普 通民众向教会交税的情景。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②经济: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
新兴的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文
④文化:宗教改革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 ,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高中历史选修一-宗教改革.ppt

高中历史选修一-宗教改革.ppt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3、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一)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
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3、主要思想内容源自4、历史影响对 德 国
(1)社会:推动下层民众反封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政治:有利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4)宗教: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的确立(教随国定)
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该书
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
(二)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1、原因: 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影响; ③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 ④支持冲改破革了的天日主内教瓦不政可权动之摇邀的。权威
2、思为想资主产张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对西方资本主 ①坚义持兴《起圣影经响》很是大最,高有权利威于,欧反洲对资教本皇主的义权工威商。业 ②简发化展教。会反组映织了和资宗本教原仪始式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 ③提识具出形有自态资由。产、阶平级等民和主个的人形主式义,是对真日正后的尼宗德教兰精革神。
2、内容: ① 1529年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② 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
国王为教会首脑,王权高于教权; 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
伊丽莎白一世时进一步巩固宗教改革的成果 ①重申《至尊法案》 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 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

方式:自上而下


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创始时间
公元1世纪 中期
公元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背景 发 (原源因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 (共21张PPT)

二.概况 一)德意志宗教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意义。
(1)主张:反对赎罪券,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掠夺。 意义:揭露了教皇和教会贪婪的本质,揭开了宗教 改革的序幕。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4世纪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世纪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_____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教 ____
东正 ____ 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东正 _____教
路德 教(宗)②________ 加尔文 教③________ 英国国 教 ①______
(2)主要内容:教徒之间是平等的;教徒之间的不同 是职责的不同,不是地位的不同;维护社会秩序是世 俗权力的职责,而不是教会的职责;教徒应该恪守职 责,为社会服务。(言之有理即可)
1、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主张:①反对赎罪券 马 丁· ②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教徒得救不靠教皇、圣礼和善功, 只能靠终生悔改,信仰即可得救 路 ③主张普通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全体信徒皆教士 德 ④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的 ⑤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神甫可以娶妻 宗 3、成果: ①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 教 位 改 ②产生的新教派称“路德宗”,在德国和北欧传播 革 ③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④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
(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要求。

2023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ppt1

2023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ppt1
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不断强化自己的权力;
• (2)亨利八世时,王权已经比较强大。但英国教会 仍从属于罗马教廷;
• (3)导火线: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妻子:凯瑟琳) •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 •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 1、背景: • 2、内容: • 设问:③亨利八世是如何进行宗教改革的? • (1)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
•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 • 1、背景: • 2、内容: • (1)信奉“因信称义”; • (2)思想核心:提出“先定论” • 问题①:什么是“先定论”? • 发财致富是上帝恩准的事业;凡人无法窥知上帝的安排;“选
民”与“弃民” • 问题②:为什么说“先定论”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动力” • 为资产阶级进行剥削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 • 这种成功与否没人可知,需要依靠努力才可知的说法鼓励了
• (2)、政治原因: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教会普遍
不满,矛盾尖锐;
•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兜售赎罪 券(导火线)
• (4)个人因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1、背景(原因): • 2、标志: •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原名:《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
•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在日内瓦的
宗教改革
• 1、背景: • 2、内容: • (1)信奉“因信称义”; • (2)思想核心:提出“先定论” • (3)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和廉俭的教会; • (4)国家体制:在日内瓦建立共·和性质的神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1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18张PPT)
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的发展与在西欧的神权统治
①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定为罗马国教,5世纪与日 耳曼封建王权相结合,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13世 纪初天主教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②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科学不发达;欧洲封建王权 衰落;天主教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 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 A.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通过地产收入、什一税、赎罪券,搜刮钱财。 B.政治上:天主教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控制各国 高级教职任免权和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政治。 阅读3: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天主教的教 阶制以教皇为首,主体包括主教、神父(神甫)、执事(助祭)三个品位。 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 教-总主教-主教-神父。
高二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走向近代的宗教)
第 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改革背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的扩展 ——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 ——改革影响
第 2课
第 3课
课标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知道加尔文、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2)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教会的斗争,宗教改革的前奏
①异端运动的表现: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A.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教仪和教阶制,纯洁教会 B.英国威克里夫“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捷克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教仪,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 ②异端运动的原因: A.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不满教会专断,开始反封建斗争,用异端宗教思想 发动群众 ③异端运动的实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④异端运动的影响: A.挑战天主教神权统治 B.反映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改革教会的要求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576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576人教PPT课件

二、宗教“异端”
1、“异端”的概念
中古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信条的不同理解 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 流派以正统自居,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不断加以排挤、 迫害。
2、“异端”运动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 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 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加之他们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也不得不借用宗教 的力量。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新教的思想和资产 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的思想武器。
5、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 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 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 革起了先驱的作用。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2)时间: 14~16世纪
(3)地点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
些城市。
中世纪西欧商人的生活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 剥,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和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 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 权,实现富国强兵。
(2)表现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 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 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一 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2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25人教PPT课件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 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 积累的需要。
3.世俗权力 (1)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有利于建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也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3,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信称
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宗教仪式应当尽量简化以减轻教徒的负担 B.通过外在的苦修与事功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 宽恕和拯救 C.《圣经》是唯一的信仰权威 D.教士只不过是教徒们推选出的公仆,他们应 该为教徒服务
4,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
认为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背景)
在政治上,竭力维持德意志分裂割据局面。
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 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这种情况下, 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 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 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第36条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 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第86条 教皇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 最大的富豪克里沙士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 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教 堂呢?”
二、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 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 意志的工商业中心。
在经济上,教会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 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 一税,还通过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等搜刮 钱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经济)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 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
-
7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一: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 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37条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 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九十五条论纲》
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即“因信称义”。
-
8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二:
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 卡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 派”)创始人。1536年出版 《基督教原理》。
-
14
(1)卡尔文的宗教主张
《基督教原理》这本书 对近现代基督教以及近 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有 着重要影响。
一个①人因所信以称发义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②德先、定智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 上帝③的彻恩底赐改。组财教富会本,身建决立不民像主 某教些会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④做将就日是内亵瓦渎改神造明成。共和性质 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文
-
3
“教皇的奶牛”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 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据说亨利四世身 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 教皇的赦免。
-
4
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德国) ----改革开始
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的 创立人。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1522年)的人。加上 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 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1、欧洲主要国家宗教改革思想主张、进程及 特点。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 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 改革的影响。
在天主教的封建统治下,14、15世 纪的欧洲社会获得哪些发展?
经济上:欧洲资本主 义的兴起;重商主义 思想的流行。 政治上:民族观念的 崛起。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 导人文主义路德翻译成德文的《圣经》
路德的《圣经》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而非天主教会
的神学说教。
-
9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三:
1527年7月,路德与 曾经当过修女的 Katharina von Bora喜 结良缘。图为其肖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妻。
-
10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
15
探究二:请比较卡尔文宗与路德宗教义的 异同。
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 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 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 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 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 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
16
(2)卡尔文改革的影响
耶稣会在海外传 教的过程中,一方面 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 先锋,另一方面也在 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 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 献。
-
26
四、宗教改革的性质与影响 性质:
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 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
27
探究: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① (政治)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各国的封建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旗帜。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Acts of Supremacy),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惟一的、至 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教 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
-
20
②伊丽莎白一世采取的措施
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 重申《至尊法案》,并通过 了《三十九条信纲》。
-
21
(3)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加强了王权,但保 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
改革后的教会称英国 国教,又叫英国圣公 会,亦译安立甘教会
图为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Abbey)为 英国著名的新教教堂 。
-
22
三、宗教改革的结果
1、天主教的应对措施(教会纯洁运动)
(1)革除教会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 治贪污腐化,加强监督。 (2)加强对异端的打击。(宗教裁判所)
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 即“因信称义”。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经》,而非天主教会的神 学说教。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 职人员可以娶妻。
马丁·路德雕像
-
11
(4)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
马丁·路德在莱比锡神学论战
沉重打击了天主中教抨会击教的皇统治 路德教获得合法地位,为欧洲其他地区 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这幅15世纪的图画描绘了 被判为异端的约翰·胡斯 的死刑过程。
-
24
(3)创设修会,扩大影响。
伊纳爵·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
耶稣会的会徽,“IHS” 是拉丁文耶稣会的简写。
-
25
(4)天主教会改革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 会的部分势力。
卡尔文教对西方 资本主义的兴起 影响极大。日内 瓦新教会也因此 实行政教合一的 体制 ,不再受制 于教皇。卡尔文 被人们誉为“欧 洲宗教改革的第 二位伟大人物”。
-
17
3、英国宗教改革——改革的扩展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
18
(1)原因
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
19
(2)过程及内容
①亨利八世采取的措施
1520年12月20日,路德当 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
12
1555年,德国君主 签署《奥格斯堡宗教 和约》,规定“教随 国定”,即诸侯有权 决定本国臣民的信仰, 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这是欧洲第一个宽容 新教的和约。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
13
2、日内瓦宗教改革----改革深入
卡尔文
对于宗教,路 德就其实践来说, 更多是一个摧毁者, 而卡尔文则更多是 一个建造者。
-
5
(1)导火线:兜售“赎罪券”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 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 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 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
6
(2)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公布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 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 得救”(因信称义)的原则。《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 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