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一单元视野拓展(共20张PPT)

第一单元视野拓展
规律总N结 Ima
教材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三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即秦始皇、唐太宗 建帝王以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
一、统治集团内部的杰出政治谋略家 在古代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有许多对历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政治 的李斯等,汉代的陆贾、贾谊、晁错、刘安、桑弘羊、霍光等,三国魏晋 葛亮、周瑜、司马懿等,隋代的高颎等,唐代的魏征、房玄龄、刘晏等,宋 淹、包拯、富弼等,元代的耶律楚材、赵世延等,明代的刘基、宋濂、解 衮、范文程、索额图等,他们提出的策略或采取的举措,对历史的发展产
规律总结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名人季札。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
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
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
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
参考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
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
域的文化认同。
规律总结
1
2
3
4
5
6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一岁
规律总结
1
2
3
4
5
6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在《臣轨》中说道:“务农则田恳,田恳则 是以古之禁末作用,所在利农事也……故好农功者,虽利迟而后富,好末作 贫……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 材料二 天授二年(691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 “置鸿、宜、鼎、稷等州制”中说:“其雍州旧管及同太等州,土狭人稠,营 神都编贯者宜听,仍给复三年,百姓无田业者,任其所欲。即各差清强官押 随。”
规律总N结 Ima
教材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三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即秦始皇、唐太宗 建帝王以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
一、统治集团内部的杰出政治谋略家 在古代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有许多对历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政治 的李斯等,汉代的陆贾、贾谊、晁错、刘安、桑弘羊、霍光等,三国魏晋 葛亮、周瑜、司马懿等,隋代的高颎等,唐代的魏征、房玄龄、刘晏等,宋 淹、包拯、富弼等,元代的耶律楚材、赵世延等,明代的刘基、宋濂、解 衮、范文程、索额图等,他们提出的策略或采取的举措,对历史的发展产
规律总结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名人季札。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
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
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
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
参考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
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
域的文化认同。
规律总结
1
2
3
4
5
6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一岁
规律总结
1
2
3
4
5
6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在《臣轨》中说道:“务农则田恳,田恳则 是以古之禁末作用,所在利农事也……故好农功者,虽利迟而后富,好末作 贫……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 材料二 天授二年(691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 “置鸿、宜、鼎、稷等州制”中说:“其雍州旧管及同太等州,土狭人稠,营 神都编贯者宜听,仍给复三年,百姓无田业者,任其所欲。即各差清强官押 随。”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选修1 目录课件PPT

第1课 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七)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八)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 百日维新 第4课 戊戌政变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九) 模块规律认知 模块综合测评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2课 Nhomakorabe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五)
第1课 世纪末世纪初的埃及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六)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2.影响 (1)促进了雅典__奴__隶__制__经__济___的发展。 (2)形成了__工__商__业__奴__隶__主___阶层。
(3)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展开了要求分享___政__治__权__利____的斗争。 ①平原派:维护贵族___寡__头__政___治_____,巩固自身权益。 ②山地派:实行激进的____民__主___政__治_____,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③海岸派:实行___温__和____的改革。
探究
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城邦毁于豪强, 而人民 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忠告》
史料二 下图是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场景。
思考 (1)史料一中“豪强”“人民”分别指的是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级?其中哪一阶级 曾经怎样不公正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 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2)史料二中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3)综上所述,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社会的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怎样?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答案 (1)贵族、平民。贵族阶级。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 压迫平民;经济上,掌握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 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 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是否进行改革”成为辩论的核心。 (3)政治形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趋势:改革势在必行。
(3)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展开了要求分享___政__治__权__利____的斗争。 ①平原派:维护贵族___寡__头__政___治_____,巩固自身权益。 ②山地派:实行激进的____民__主___政__治_____,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③海岸派:实行___温__和____的改革。
探究
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城邦毁于豪强, 而人民 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忠告》
史料二 下图是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场景。
思考 (1)史料一中“豪强”“人民”分别指的是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级?其中哪一阶级 曾经怎样不公正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 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2)史料二中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3)综上所述,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社会的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怎样?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答案 (1)贵族、平民。贵族阶级。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 压迫平民;经济上,掌握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 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 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是否进行改革”成为辩论的核心。 (3)政治形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趋势:改革势在必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英国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以及河南的矿 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高中历史选修1《》455人教PPT课件

前置作业检查反馈
宋太祖除了担心“陈桥 兵变”类似事件再次发 生而采取“杯酒释兵权” 的策略外。唐朝的灭亡 教训也是他不得不考虑
的。宋太祖又是如何应 对的呢?结果如何?
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 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 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 低。
❖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 系?
❖ 为什么?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市易法、方田 均税法、均输法等
点拨提升
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理论指导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举例分析国家、地主和农民三者之间关系是如何调整的。
国家
地主、商人
农民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第三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变法的失败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变法的失败
两位太后也 神宗迫于压力两次罢免了王安石,
跑来起哄。
但他仍推行新政直至去世。
变法的失败
用人不当, 在执行新法 过程中出现 危害百姓现 象
❖ ①执法不善,反加 要注意改革的策略性,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 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重人民负担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模块总结 选修1 24张(新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 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 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 ]
(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
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 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 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 灾难。
(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 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1. (2011· 福建,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 年 )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 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 . 国 王 任 命 全部 军 官以 及 其他 国 家其 他 部门 官 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 年 )
(5)涉及移风易俗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 (6)涉及土地制度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帝改革、王安石变法、1861 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埃及的 穆罕默德 · 阿里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
历史选修一第一节ppt

总结词
古代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的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这些经济活动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古代的经济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短缺、生产 效率低下和贸易不平衡等。
国际关系演变
从殖民主义到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权力中 心的转移。
民族国家崛起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 形成,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维护。
社会运动与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参与的 扩大,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的 兴起。
现代的经济趋势
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欧洲到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技术革新和生产力 的提高。
民主化进程
政治权力逐渐从贵族手中 转移到平民手中,民主政 治逐渐发展。
近代的工业革命
工业技术的革新
蒸汽机、电动机等新技术 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 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关系的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关系 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渐成为主导。
宗教极端主义的兴起和冲突, 宗教宽容与理解的倡导。
媒体与信息传播
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 全球化,信息泛滥和隐私保护 的挑战。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艺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影 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影
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历史选修一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古代历史 • 中世纪历史 • 近代历史 • 现代历史
01
引言
课程简介
古代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的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这些经济活动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古代的经济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短缺、生产 效率低下和贸易不平衡等。
国际关系演变
从殖民主义到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权力中 心的转移。
民族国家崛起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 形成,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维护。
社会运动与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参与的 扩大,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的 兴起。
现代的经济趋势
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欧洲到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技术革新和生产力 的提高。
民主化进程
政治权力逐渐从贵族手中 转移到平民手中,民主政 治逐渐发展。
近代的工业革命
工业技术的革新
蒸汽机、电动机等新技术 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 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关系的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关系 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渐成为主导。
宗教极端主义的兴起和冲突, 宗教宽容与理解的倡导。
媒体与信息传播
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 全球化,信息泛滥和隐私保护 的挑战。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艺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影 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影
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历史选修一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古代历史 • 中世纪历史 • 近代历史 • 现代历史
01
引言
课程简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共25张PPT)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积弱局面的表现。
①军队战斗力削弱。
更戍法虽然可防止兵与将领结合以反抗中央, 但却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 无常师。且士兵经常往来于道路,训练不精,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 作战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积弱局面的表现。 ③冗官、冗兵、冗费,造成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 队人数为1181532) 2)积贫局面的表现。 项目收 北宋官员数量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比例 ①冗官:官僚机构迅速膨胀。 入 形成原因: A、官僚机构重叠,官职混乱, 钱 36822541 33170630 9940147 30% B、北宋放宽科举资格限制,增加科举录取人数。 C、通过“恩荫”法做官。 绢帛 8745535 7255640 7422768 102% 1000年(咸平三年),真宗下诏说:“去岁天下 ②冗兵: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北宋时期, 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 举人数逾万人,考核之际,谬滥居多。”但这年, 形成原因: 至门客都可由恩荫授官,数量极大。皇族宗室原来七岁 真宗亲试举人,仍取进士、诸科(包括屡试不中者) A 、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 粮 26943575 30472708 23170223 80% 时即授官。仁宗时,甚至出生不久,还在襁褓之中,便 共一千八百多人。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 20万,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 B 、统治者经常“荒年募兵”,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 有官做。文武官员中地位高者,家族亲属都恩荫授官, 用兵,禁军激增到 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 ③冗费: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小至郎中、员外郎也可荫子孙一人得官。 29396113 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加上服杂役的厢军,总人数已达 140 万。 草 29250469 24980464 80% (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宗范、徐硕如《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用人标准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指出其调整的主观动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用人标准 的调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要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形势,从齐桓公、晋 文公、秦穆公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举措入手,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 国对用人标准的调整及建立新的人才机制的主观动机。解答第(2) 问,要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度着手,说明新的人才机制对该制度的 冲击,对旧势力的瓦解以及对社会转型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调整:不再依据身份,重用贤才。主观动机:适应诸侯争 霸的实际需要,实现富国强兵。
2.申不害改革 三家分晋后,韩国最为弱小。公元前4世纪,韩昭侯任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开始了以“修术行道”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强调君子以权术驾 驭群臣。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组、整顿官吏队伍,对各级官吏的 职权、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为标准衡量、选拔人才。二是对 官吏加强考核、监督,实行“操契以责其实”。韩国改革最大的局限 在于,以权术之变代替制度变革,所以尽管改革使韩国政治一度清 明,但毕竟无法像其他诸侯国的改革那样,迎来国富兵强的大发展。
(2)齐国等诸侯国新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实行,冲击了世卿世禄 制度,有利于各诸侯国的富国强兵,进一步加速了分封宗法制度的 瓦解。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注意材料中“‘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 象出现”等信息,进而归纳出王莽改革的目的。解答第(2)问,要对王 莽历次改革的内容进行归纳,从其改革措施及后果中归纳改革失败 的原因。 参考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八旗绿营制度 清入关后,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两种。八旗分为满洲八旗、 蒙古八旗和由入关前降清明军组成的汉军八旗。八旗兵籍世袭,占 有圈占的土地,是享有一定封建特权的军事集团。入关后旗设都统, 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绿营兵主要是清军 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绿营和驻 防八旗一道,屯戍全国各地,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对各族人民进 行统治和镇压,也便于八旗兵对绿营兵的监.政治改革 (1)汉文帝减轻刑罚 汉文帝即位后对刑法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封建法制。首先, 废除“诽谤妖言法”。这与他广开言路,“通治道”选拔人才的措施是 紧密相关的。其次,下令“尽除收孥相坐法”。该苛法的废除,放宽了 对劳动者统治的尺度,积蓄了民力,对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都 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帝十三年又下诏废除肉刑,进一步缓和了阶级 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1.(对应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了使齐国迅速富强以称霸中原,不计
私仇,大胆任用曾经过商、当过兵、出身低贱而有治国之才的管仲 为相,并在国内“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之”,“匹夫有善,可得而 举”(《国语·齐语》),在管仲的辅助以及“贤者”的治理下,齐桓公改 革内政,尊王攘夷取得成功,成为春秋前期的霸主。春秋早期的晋 国长期内乱,晋文公重耳在孤偃、赵衰等一批忠实的大臣的辅佐下, 经过长期流亡后回国,任用贤才,去除奸邪,取得了“政平民阜,财用 不匮”(《国语·晋语四》)的效果,也成就了霸业。秦穆公也招徕贤 才治理秦国,他请曾养过牛,当过陪嫁奴隶,身份低贱而有治国才能 的百里奚为相,又任用从戎人那里投奔来的由余当官,亦成为春秋 霸主之一。
2.经济改革 (1)汉代的均输平准法 汉武帝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推行均输平准法。均输,就是在中央 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由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 资,把各地应当运交中央的物资运到售价较高的地区出卖,再买该 地物产,易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所需物资运回长安。平准, 就是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平准官,总管全国由均输官转来的物资,除 去供给皇帝需要的部分外,余下的作为平抑市场物价之用。实行均 输和平准的结果是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 贩运商和投机商也无利可图。
三、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1.金熙宗的改革 1135年,金熙宗继位,开始进行改革。他进行的最重大的改革是官 制方面的改革。他废除了旧的谙版、勃极烈等辅政制度,采用辽宋 的汉官制度。皇帝下设太师、太傅、太保,即三师。朝中设尚书、 中书、门下三省,其下有左、右丞相,另有左、右丞为副相。1138 年,他对政治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史称“天眷新制”。新制的内容是 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原来的各种官职按新的制度进行换授;按功勋 授予女真贵族以不同的勋爵和封国;进一步加强相权,并制定礼仪。 在上京会宁府营建宫殿,制定文字。金熙宗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女真 族的封建化。
(3)摊丁入亩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丁银为准,以后新 增人口概不多征,称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次年正式颁行。 雍正元年决定于二年为始,命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 统谓之地丁”,所谓“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 矣”。摊丁入亩的实行,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从此,中国历史上 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被废除。
2.皇太极的改革 1626年,皇太极即位。他一改努尔哈赤的做法,注重休养生息,将 大量沦为女真奴仆的汉人恢复人身自由,或编入田庄,或编成汉军 八旗,任用汉族降官、士人参政,以缓和民族矛盾。同时,西征察哈 尔林丹汗,降服漠南蒙古,出兵朝鲜,强行与之结盟,解除后顾之忧。 公元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改为“满洲”,第二年去汗号就帝位, 改国号为“清”。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满洲势力日益强大。
(2)周世宗的改革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在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政治 改革。他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抑制藩 镇,加强中央集权;留心政事,要求近臣极言得失;虚心求谏,听取群臣 的意见,经常从翰林学士的策论中汲取为君治国之道。他要求在刑 罚上“诉讼无冤,刑杀戮不滥”。经过周世宗的改革,后周一度出现了 强盛的局面。
(1)根据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用人标准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指出其调整的主观动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用人标准 的调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要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形势,从齐桓公、晋 文公、秦穆公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举措入手,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 国对用人标准的调整及建立新的人才机制的主观动机。解答第(2) 问,要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度着手,说明新的人才机制对该制度的 冲击,对旧势力的瓦解以及对社会转型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调整:不再依据身份,重用贤才。主观动机:适应诸侯争 霸的实际需要,实现富国强兵。
2.申不害改革 三家分晋后,韩国最为弱小。公元前4世纪,韩昭侯任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开始了以“修术行道”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强调君子以权术驾 驭群臣。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组、整顿官吏队伍,对各级官吏的 职权、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为标准衡量、选拔人才。二是对 官吏加强考核、监督,实行“操契以责其实”。韩国改革最大的局限 在于,以权术之变代替制度变革,所以尽管改革使韩国政治一度清 明,但毕竟无法像其他诸侯国的改革那样,迎来国富兵强的大发展。
(2)齐国等诸侯国新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实行,冲击了世卿世禄 制度,有利于各诸侯国的富国强兵,进一步加速了分封宗法制度的 瓦解。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注意材料中“‘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 象出现”等信息,进而归纳出王莽改革的目的。解答第(2)问,要对王 莽历次改革的内容进行归纳,从其改革措施及后果中归纳改革失败 的原因。 参考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八旗绿营制度 清入关后,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两种。八旗分为满洲八旗、 蒙古八旗和由入关前降清明军组成的汉军八旗。八旗兵籍世袭,占 有圈占的土地,是享有一定封建特权的军事集团。入关后旗设都统, 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绿营兵主要是清军 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绿营和驻 防八旗一道,屯戍全国各地,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对各族人民进 行统治和镇压,也便于八旗兵对绿营兵的监.政治改革 (1)汉文帝减轻刑罚 汉文帝即位后对刑法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封建法制。首先, 废除“诽谤妖言法”。这与他广开言路,“通治道”选拔人才的措施是 紧密相关的。其次,下令“尽除收孥相坐法”。该苛法的废除,放宽了 对劳动者统治的尺度,积蓄了民力,对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都 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帝十三年又下诏废除肉刑,进一步缓和了阶级 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1.(对应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了使齐国迅速富强以称霸中原,不计
私仇,大胆任用曾经过商、当过兵、出身低贱而有治国之才的管仲 为相,并在国内“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之”,“匹夫有善,可得而 举”(《国语·齐语》),在管仲的辅助以及“贤者”的治理下,齐桓公改 革内政,尊王攘夷取得成功,成为春秋前期的霸主。春秋早期的晋 国长期内乱,晋文公重耳在孤偃、赵衰等一批忠实的大臣的辅佐下, 经过长期流亡后回国,任用贤才,去除奸邪,取得了“政平民阜,财用 不匮”(《国语·晋语四》)的效果,也成就了霸业。秦穆公也招徕贤 才治理秦国,他请曾养过牛,当过陪嫁奴隶,身份低贱而有治国才能 的百里奚为相,又任用从戎人那里投奔来的由余当官,亦成为春秋 霸主之一。
2.经济改革 (1)汉代的均输平准法 汉武帝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推行均输平准法。均输,就是在中央 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由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 资,把各地应当运交中央的物资运到售价较高的地区出卖,再买该 地物产,易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所需物资运回长安。平准, 就是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平准官,总管全国由均输官转来的物资,除 去供给皇帝需要的部分外,余下的作为平抑市场物价之用。实行均 输和平准的结果是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 贩运商和投机商也无利可图。
三、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1.金熙宗的改革 1135年,金熙宗继位,开始进行改革。他进行的最重大的改革是官 制方面的改革。他废除了旧的谙版、勃极烈等辅政制度,采用辽宋 的汉官制度。皇帝下设太师、太傅、太保,即三师。朝中设尚书、 中书、门下三省,其下有左、右丞相,另有左、右丞为副相。1138 年,他对政治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史称“天眷新制”。新制的内容是 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原来的各种官职按新的制度进行换授;按功勋 授予女真贵族以不同的勋爵和封国;进一步加强相权,并制定礼仪。 在上京会宁府营建宫殿,制定文字。金熙宗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女真 族的封建化。
(3)摊丁入亩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丁银为准,以后新 增人口概不多征,称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次年正式颁行。 雍正元年决定于二年为始,命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 统谓之地丁”,所谓“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 矣”。摊丁入亩的实行,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从此,中国历史上 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被废除。
2.皇太极的改革 1626年,皇太极即位。他一改努尔哈赤的做法,注重休养生息,将 大量沦为女真奴仆的汉人恢复人身自由,或编入田庄,或编成汉军 八旗,任用汉族降官、士人参政,以缓和民族矛盾。同时,西征察哈 尔林丹汗,降服漠南蒙古,出兵朝鲜,强行与之结盟,解除后顾之忧。 公元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改为“满洲”,第二年去汗号就帝位, 改国号为“清”。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满洲势力日益强大。
(2)周世宗的改革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在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政治 改革。他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抑制藩 镇,加强中央集权;留心政事,要求近臣极言得失;虚心求谏,听取群臣 的意见,经常从翰林学士的策论中汲取为君治国之道。他要求在刑 罚上“诉讼无冤,刑杀戮不滥”。经过周世宗的改革,后周一度出现了 强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