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3.9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欧洲的宗教改革,指的是16世纪时,基督教内部在经院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大规模的分裂。
当时的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稳定阶段,封建势力正在不断壮大,教会仍然是当时封建统治的基础。
但是,这种稳定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新的威胁:新教的兴起。
一、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出在教会的天主教本身。
天主教本身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它的财力和权力都非常大,甚至大到了可以操控国家和政治。
在当时的教会历史中,出现过不少的腐败和堕落现象,例如卖赎罪券,教士的通奸和贪污等等。
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也加剧了人们对教会的质疑和不信任。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16世纪德国一个牧师和神学家。
他认为教会不能脱离圣经的教义,否则它就会堕落和堕胎。
他提出了“唯独信心”和“独立圣经”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教会不再按照圣经的教义来管理和领导教会时,修道士才会离开教堂而成为异教徒。
约翰·加尔文是另一位重要的宗教改革先驱,他是16世纪法国一个牧师和神学家。
他认为教会必须按照圣经的教义来管理和领导教会,首先要制定一套理论框架,作为教会的政策依据。
他提出了“前定论”的理论,即上帝早就决定了谁能够被救赎,而谁不能。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为欧洲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它在基督教内部的分裂中产生,德国、英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基督教开始了分道扬镳的历程。
这种分裂是以肃清腐败和堕落的教会为基础而产生的。
其次,它促进了信仰自由、宗教多元化和教专制的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教会,开始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宗教改革还带来了社会和政治的变革。
例如,在英国,亨利八世推翻了罗马教皇的领导地位,成立了自己的英国教会,成为国家教会;在荷兰,新教徒开始了解教和政治的分离。
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宗教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宗教改革

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影响 : 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 即出现了倾向于加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要求进 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开始了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 实质:反映了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能பைடு நூலகம்拓展:
以史学观点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1、从文明史观看:
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
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 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 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2、从近代化史观看:
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
思考:14-16世纪欧洲有哪些发 展?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何 影响?
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 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 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 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 而在于本人的善行得到拯救。 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 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 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推动下层民众反封 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2)促进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教随国定) (3)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 辟了道路。
2015-2016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9 欧洲宗教改革同步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重点聚焦 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 ①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 ②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 ③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不同: ①路德的神学思想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 中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②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 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比马丁 · 路德更进一步,提出了 “先定论”的神学学说(他认为人的“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 决定的事情,主张人出生之前,上帝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两种, 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一生无法改变的 ),认为上 帝预先的挑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2.宗教宽容 (1)背景: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争论、迫害和战争不断,有识 之士呼吁实行宗教宽容。 (2)概况 ①1555 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规定教随国 定,这是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条约。 ②1598 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 ,它是基督教国家第 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德国的改革 1.原因 (1)根本原因:15~16 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直接原因: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时间:1517 年开始。
3.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 (3)简化了天主教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结婚。 4.影响:宗教改革运动迅猛发展,路德创立的教派路德宗在 德国、北欧传播。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 织起来的。„„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 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 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 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欧洲的宗教改革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英国) (1)背景: ①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 宗教改革; ②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 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导火线------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2)内容 ①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 系 ②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 ,拥有巨大权力 ③把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 ④保留天主教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3)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宗教改革方式: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 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 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 高首脑的国王; 二是宗教改革内容:教会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改 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 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 ①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成果 ②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③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工具 (5)宗教改革的实质: 在宗教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 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⑴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 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⑵经济:剥夺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⑶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如:加尔文教-尼德兰革命;清教-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清教:清除国教中保留的天主教残余, 如: 废除主教制,反对奢华,提倡节俭等)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的确立 (1)原因:①内部改革: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 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③欧洲封建王权衰弱,天主教趁虚而入 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2)表现: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政治: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欧洲出现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异端”运动 3、西欧社会开始向近代过渡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形成新的阶级: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 (2)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政治)→民 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受挑战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 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以及17世纪初期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宗教背景、改革家、改革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集中在天主教教会的领导下。
天主教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威,控制着信仰、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教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以及信徒对教会领导层的疑虑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家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者被称为改革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乌尔里希·兹温利等。
这些改革家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主张。
首先,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贩卖赎罪券。
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并提出了“唯信仰论”(Sola Fide)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救赎的唯一依据,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奉献来换取救赎。
其次,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决定了人的得救与否。
他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制度,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并在瑞士建立了加尔文教派。
再次,乌尔里希·兹温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要求更为激进,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尼姑修女的婚姻禁令,并提出了禁止偶像崇拜和教堂艺术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国教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改革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反思。
改革家们试图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和信仰。
他们提倡“圣经权威”(Sola Scriptura)的原则,即只相信圣经作为信仰的准则,而不接受教会传统和教义的权威。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时,基督教教会内部发生的一场旨在改革基督教教会的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主要由基督教教士和思想家们引导,旨在改变基督教教会当时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现象,如教会腐败、教会贿赂、宗教迷信等等。
那么,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都有哪些呢?一、改革运动的先驱:瑞士的若望·胡斯在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中,最早提出反对教会腐败、堕落的思想家是瑞士的若望·胡斯。
若望·胡斯是一位牧师、哲学家,他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经文主义。
他认为教会应该是服从圣经的,信仰者应该是根据圣经去求真理。
胡斯的思想受到众多人的赞赏和支持,但是教皇却将其定性为异端邪说,指责他公开批评教会,引导人民同意教会作斗争。
1415年,胡斯被处以火刑,他反对教会腐败、堕落的思想引起了欧洲其他地区信徒的共鸣。
二、路德教派的诞生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德国的马丁·路德。
路德于1517年在经门上貼上《九十五条论纲》,这是他对于教会的谴责,并表达了他对于教义、宗教实践和道德的看法。
路德的核心主张是:“唯独恩典:来自信仰而不是行为的救赎”。
这个理论打破了当时教会的体系并引发了一场分裂。
在路德的思想影响下,成立了路德教派,他们反对教皇、神职人员的世俗化和大量财产的囤积。
同时路德教派还主张唯独信仰,依据圣经去判断教义。
三、法国胡格诺派的兴起法国人约翰·卡尔文被认为是在欧洲宗教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他兴起的胡格诺派于16世纪在法国国内迅速壮大。
法国胡格诺派也被称为“加尔文主义”,其中的核心信仰就是信仰预定论(人的生命、财产、权力已经被神决定)。
法国国王和天主教会积极反对法国胡格诺派的兴起,引发了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
四、欧洲宗教改革对世界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当时欧洲宗教的面貌,也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促进了民主、尊重个人权利和自我决定等现代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英国的宗教改革 (1)原因: ①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建立附属于 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②英国国内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③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概况: ①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惟 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教皇无权 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 ②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下令解散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 ④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至尊法案》,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必须宣誓 效忠国王。并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标榜信仰得救,把《圣经》 定为信仰的惟一标准。 (3)影响:形成了英国的民族教会——英国国教会,大大增强了 王权,但改革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 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史料导入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不仅 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天主教统治下的人们,基本上 既是一个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在“十字架”的重压下,人们 只得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展开反封建与反神权的斗争。随着西欧 从封建制度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一场宗教改革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探究(1)依据史料,回答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6世纪的西欧世俗社会发生了哪些 变化。引用史料原文说明其本质。 (3)你怎样理解史料中“宗教异端”的实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导入 于是新兴的列国国君,便向它要回法庭独立权,要回敕封主教权, 要回国家在教会产业上的收税权;人民也举起手来,向它要回思想 自由权、读书自由权、判断善恶的自由权、生的权和死的权;一般 困苦的农民,更是额皮流血地叩求教会,去减少他们的负担。可怜 那个气焰熏天,不可一世的教会,此时,竟是四面受敌了。 ——陈衡哲《西洋史》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特 点? (2)结合所学知识,“人民也举起手来”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其核心 思想分别是什么?哪一个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

宗教改革的领袖和运动
1
马丁·路德的改革
马丁·路德通过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等著作,挑战教会权威,引发底层信仰的 变化。
2
约翰·加尔文的改革
约翰·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主义,促进了新教派的形成,并在欧洲爆发了一系列 宗教战争。
3
宗教改革在其他国家的传播
宗教改革在英格兰、瑞士、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得到推广,产生了各自的宗教改革 运动。
宗教改革的背景
1 中世纪教会的权威
性
中世纪教会在宗教和政 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威, 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 生了深远影响。
2 摩尔门第宣言的影
响
3 文艺复兴对宗教改
革的影响
摩尔门第宣言的出现削 弱了教会的权威,为宗 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和 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为 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支 持。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给欧洲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课件将深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的 背景、领袖、运动以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引言
1 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宗教改革推动了历史的变革,对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的历史进程和现代社会的发 展。
总结
1 宗教改革对革和进步,为现 代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
2 宗教改革的意义和
影响
3 宗教改革的启示和
启迪
宗教改革改变了欧洲的 宗教、政治和社会面貌, 对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 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告诉我们,对 于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 象,个体的力量可以产 生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的自由和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
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三、天主教对策
1、背景:(1)根本: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2)目的:天主教会为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2、措施:革除内部弊症
维护天主教权威、教义
加强宗教裁判所活动
创立耶稣会
3、性质:天主都会把这些措施称做教会改革运动或教会纯洁运动;新教称之为反宗教改革运动。
4、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纯洁...恢复...;
(2)耶稣会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另一方面…
四、宗教宽容:
1、背景: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会和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
2、过程:1555年,德国《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1598年,法国《南特赦令》:
3、结果:宗教宽容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要彻底实现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五、评价:
1、积极作用:
(1)政治: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迫使天主教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思想:宗教改革、宗教宽容,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经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4)社会: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5)文化: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6)宗教: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奠定了基础。
(7)民族: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局限性:
(1)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2)要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