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_课件

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_课件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 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 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 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 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 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 对象。
D
D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B
A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 哪些发展?天主教会对这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些发展有何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文艺复兴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 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 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 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阅读课文,归纳】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表现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 治的中心。 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 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 主教会的影响。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58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58张ppt)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的何在?
英国宗教改革并不是出于纯洁信仰, 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大的王权。
③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 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 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 权和教权的斗争。
本单元小结
• 时间-----16世纪 • 发源地----德意志。 • 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亨
利八世。
• 结果-----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足鼎立 • 性质-----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反封
建)的社会运动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选 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
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
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4.右图是浮雕《什一税》,该浮雕分为三层, 浮雕的最上层是上帝将征税的权力授予教皇,中间 展现了世俗国王向教皇交税的情景,下层展现了普 通民众向教会交税的情景。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②经济: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
新兴的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文
④文化:宗教改革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 ,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 (共21张PPT)

二.概况 一)德意志宗教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意义。
(1)主张:反对赎罪券,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掠夺。 意义:揭露了教皇和教会贪婪的本质,揭开了宗教 改革的序幕。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4世纪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世纪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_____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教 ____
东正 ____ 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东正 _____教
路德 教(宗)②________ 加尔文 教③________ 英国国 教 ①______
(2)主要内容:教徒之间是平等的;教徒之间的不同 是职责的不同,不是地位的不同;维护社会秩序是世 俗权力的职责,而不是教会的职责;教徒应该恪守职 责,为社会服务。(言之有理即可)
1、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主张:①反对赎罪券 马 丁· ②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教徒得救不靠教皇、圣礼和善功, 只能靠终生悔改,信仰即可得救 路 ③主张普通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全体信徒皆教士 德 ④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的 ⑤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神甫可以娶妻 宗 3、成果: ①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 教 位 改 ②产生的新教派称“路德宗”,在德国和北欧传播 革 ③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④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
(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要求。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件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件
的一概废除。 (4)影响
①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它的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
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教 ②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 运动,要 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4.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1)背景
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 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路德选集》 上述材料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新兴资产阶级 提示: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与掠夺,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2.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
[探究问题]
(1)这幅图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
极影响?
提示:(1)宗教改革运动。从图中可见天平上《圣经》重于教 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
教会的情绪高涨。
②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至尊法案 》,进行 (2)时间:英国议会于1534年通过了《_____________ 宗教改革。
(3)内容
国王 ①宣布_____________ 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法律抵触
③此后,尼德兰全境爆发要求民族独立的斗争。
荷兰 ④经过四年的斗争,尼德兰北部赢得了独立,建立了_______ 共和国。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引发天主教会内部改革 (1)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异端裁判所 。 (2)继续强化_____________
(3)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其中最 耶稣 有代表性的团体就是_____________ 会。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共45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共45张PPT)

卡尔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日内瓦的“教皇” ——瑞士的宗教改革 1、内容 因信称义 先定论 建民主教会 更加廉俭
卡尔文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 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财富是蒙上帝恩 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
——加尔文
2、对卡尔文教派的认识
更好地适应新兴资阶需要,在资义较发达 地区和国家广泛传播,影响大 新教的教皇、新教的罗马,带专制色彩
3、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 ——教随国定、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二、日内瓦的“教皇”
——瑞士的宗教改革
1509年出生于法国。受过良好教 育,在大学攻读法律。当其8岁时, 马丁·路德把 “95条论纲”张贴 在教堂大门,发动了宗教改革运 动。加尔文从小就成为天主教徒, 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经过一 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定居瑞士, 努力钻研神学。1530年27岁时发 表《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新 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
1、打击封建教权,为资阶勾画政治蓝图
2、促进民族意识和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3、拓展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4、有利于资义发展 5、对教育、生活方式、语言等带来新变化
书面作业: 总结欧洲各国(德国、日内瓦、英
国、尼德兰)宗教改革的特点。
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打开了东方 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 革命,并促进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 萌芽的条件。使西欧直接接触到当时更为先进的拜 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西方文艺复兴的出现,阿拉伯数 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等,都是在十字军东征 时期内传到西欧的。
三、西欧天主教的专制腐朽 1、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神权至上的学说 教皇选举制,可任免各地主教 与世俗君主争权 十字军东征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1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18张PPT)
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的发展与在西欧的神权统治
①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定为罗马国教,5世纪与日 耳曼封建王权相结合,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13世 纪初天主教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②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科学不发达;欧洲封建王权 衰落;天主教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 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 A.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通过地产收入、什一税、赎罪券,搜刮钱财。 B.政治上:天主教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控制各国 高级教职任免权和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政治。 阅读3: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天主教的教 阶制以教皇为首,主体包括主教、神父(神甫)、执事(助祭)三个品位。 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 教-总主教-主教-神父。
高二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走向近代的宗教)
第 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改革背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的扩展 ——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 ——改革影响
第 2课
第 3课
课标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知道加尔文、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2)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教会的斗争,宗教改革的前奏
①异端运动的表现: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A.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教仪和教阶制,纯洁教会 B.英国威克里夫“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捷克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教仪,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 ②异端运动的原因: A.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不满教会专断,开始反封建斗争,用异端宗教思想 发动群众 ③异端运动的实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④异端运动的影响: A.挑战天主教神权统治 B.反映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改革教会的要求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2014年高中历史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2014年高中历史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3)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卡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清教成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007年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490周年,当年马 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
《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资产阶 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解析: 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 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中大胆、果敢分子的要求,他们以此 为旗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
5.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 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 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
C.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解析:材料的主张是在人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 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 “先定论”。
答案:A
6.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又出现了要求清除国教中天 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A.教皇的腐败引起教徒的不满 B.封建主积极争夺教会的领导权
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D.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解析:议会通过“至尊法案”是英国宗教改革开始的 标志,从此,英国教会推翻了罗马教廷,英王成为英国最 高的宗教首领。由于英国宗教改革保留了大量天主教会的 残余,受卡尔文教影响的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清除国教 中的天主教残余。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五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件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五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件

二 日内瓦的“教皇”
3 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 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 英国等国家)
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 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 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 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三 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 王朝的第二个国王,亨 利七世的次子,伊丽莎 白一世的父亲。
他18岁即位并娶寡嫂 凯瑟琳,因罗马教廷不 批准他的离婚,他与教 会决裂,宣布英国教会 脱离罗马教廷。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开始崛起;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 的桎梏 ④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 3、内容及作用 “因信称义” 核心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信徒皆为祭司(普遍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3、内容及作用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 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 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 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6.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C
❖ 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 ❖ 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 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
❖ 7. 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D
❖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 C.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 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3、改革的代主表张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的 资产阶级的利益。
具体见书本第58页。 思考:马丁·路德代表了什么人的 利益?为什么?
马 丁·路 德正 在钉 贴 《九 十五 条论 纲》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4、改革的结果;
1)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 的烈焰;
“异端”宗教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路德烧毁教皇敕令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 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 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 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 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 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 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 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 不在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 审讯条例》
问题:从以上材料,大 家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 息?
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 特权地位,加紧思想控制, 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排斥 “异端” 。
3、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成立野蛮 的宗教裁判所,用野蛮、残暴的手段维 护自己的特权地位。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
经济:欧洲资哪些些发本发展主展有义?何的天影主响兴教?起会对这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文艺复兴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 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 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 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愚人船》 油画 荷兰 1470年
出售赎罪券
华丽的祭坛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 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入 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
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问题:从以上材料,大家可以 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教士生活腐化,道德败 坏;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 财。
6、改革的实质;
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 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 尔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 泛传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巩固:对卡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 积极的意义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意识形态依据 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 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12世纪初又获得了对欧洲各主教的任免权。
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国内叛乱和 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手段,迫使英、法、德等 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教会还组织十字军,对近东地区发动了近两个 世纪的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 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二、天主教落后的表现 (第二、三、四框)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 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 现了清教运动;并对日后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
原的儿谅子他,这硬个提是认让了示高罪:贵的的人是德。欧皇而在格洲室里中外高利整世整七纪等世了这封位三建天出,身王直低微到使的其手受工匠尽 了精神上的权侮辱屈后从才出于来教恩赐权给的这位典忏型悔者例一证个赦罪的吻,史称
“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认识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的经过及作用。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 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 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中 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主要 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 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 欧洲东部,新教则是改革 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 的新派别。
2)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 张;
3)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斯 堡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5、改革的影响; 1)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2)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三、中世纪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第五框)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 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 政治因素: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 起 要求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 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思想因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 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 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
巩固:卡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 英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 俗事务。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 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 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 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 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4、影响;
【教义,原罪
1、中是命世令人纪类、天始偷祖吃主亚禁教当果的和所夏犯落娃的后违罪性背行首上,帝传的给 先表现在教后世会子宣孙扬,的是人禁类锢一人切性罪恶的和教灾祸 义教规上。的源主。要人教类义永远包无括法:自第救。一上,帝 一 第神三说,末和创日(间前天,替世审被 人主判说钉 类)。说死 赎差第。在 了遣十 罪他二第字 。的,四架 凡儿原,上是子罪禁,信耶在仰稣说欲上上来。说帝帝到。面、世
1、历史背景;(了解一下)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 影响;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 革。
卡尔文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坚;持《圣经》的权威,冲破了
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1)信奉“因信称义”。 2)积主累为张作资“辩产先护阶定,级论有发”利家,于致宣资富扬本,选主进民义行和的资弃发本民展原;始 3)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A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阅读课文,归纳】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表现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 治的中心。
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 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 主教会的影响。
【阅读课文,归纳】
天主教权威达到鼎盛的 原因
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 1.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 的神权统治。
• 2.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日益成为欧洲发 展的障碍。
• 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 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 革运动。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 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 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 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决裂:1054年,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12世纪天主教权威发展到鼎盛 (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 常指封建时代,即 介于古代奴隶社会 与近代资本主义之 间的时代。这一名 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 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 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 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 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 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 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 到各阶层的支持。
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 永生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 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 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 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 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 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 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