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刘家峡水库水质分析与保护措施

刘家峡水库水质分析与保护措施作者:冯丽娟郭勇高国强苏小红刘刚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08期摘要:蘭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常住人口超过300万,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建设第二水源地。
刘家峡水库是兰州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通过对pH值、化学需氧量、总磷、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粪大肠菌群7个水质指标的监测,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刘家峡水库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找出了污染原因,提出了水质保护措施。
关键词:刘家峡水库;水质监测;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A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常住人口超过300万,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建设第二水源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开辟第二水源,确保城市供水安全迫在眉睫。
政府部门在开辟第二水源地方面做了大量调研,明确兰州市第二水源引取刘家峡优质地表水,采取有压隧道形式将水输送至兰州。
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是兰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的“一号工程”,本论述将对水源地刘家峡水库的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充分了解水库水质状况、有效控制污染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1刘家峡水库概况刘家峡水库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处于黄河上游,距兰州市75 km。
水库呈西南一东北走向,主要由黄河干流,洮河及大夏河组成,最大长度为60 km,最宽处为6km,水域面积130 km2,正常水位水深31.16m,总库容为57.4亿m3,多年平均库容32万m3。
水库属于北方区黄河水系中的营养湖泊型水库,泥沙底质,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旅游、养殖等多种功能。
2主要污染源根据刘家峡水库保护区现状,并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对库区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以下2方面。
2.1内源污染水产养殖、底泥污染。
2.2外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旅游污染。
3水库水质监测情况3.1采样点的选择根据水库的形态和环境特点,设置了洮河水入口(北纬35°55’35",东经103°20'57",海拔1730m)、大夏河水人口(北纬35°45'52",东经103°11’8”,海拔1 720 m)、黄河水人口(北纬35°47’10”,东经103°8'45”,海拔1720 m)、养殖区(北纬35°53’52",东经103°18'31",海拔1710 m)、水上公园(北纬35°54'4",东经103°18'46",海拔1 720 m)、城市供水取水口(北纬35°54'34",东经103°19'57",海拔1 730 m)6个监测断面对该水库的水质进行了采样检测(采样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
永靖县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的探讨

基层水利工程特点, 分析 了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的因素以及基层 水利工程质量 中存在的 问题 , 并提 出了加 强基层 水利工程质量管
理 的措 施 。
关键词 : 水利工程 ; 管理; 基层; 工程质量
中 图分 类 号 : T V 5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0 1 5 ) 1 卜O 1 0 O 一 0 3
作者 简介: 王全胜 ( 1 9 7 4 一 ) , 男, 甘 肃永靖人 , 水利工程 师, 主要从 事水利工程施 工管理工作 。
1 0 0农 业 科 技Βιβλιοθήκη 信 息 ” ¨ ¨ } t
2 0 1 5 年第 l l 期( 总第4 6 0 期)
水利水 电建设
等, 工程质量是 否过关 , 首先要看工程材料是否过关 。
的, 这些利用地方单价进行编制 的投 资概算往往 较低 。加之
工期较短 , 这就使得在施工过程 中 , 工期没有 回旋 的余地 , 使
得 工期 向后 拖延。另外 , 大多数地方水利需要 赶在次年汛期 来 临前储备水源 , 工程非 常紧张 。
础 。为了保证水利 工程建设在实施过 程中更加便 于管理 , 降 低造 价及节 约资源 ,使 水利 建设 能够发挥 长远的经济效益 ,
永靖 县位 于甘 肃 中部 , 隶属 于临夏 回族 自治州 , 距兰州 市7 0 k m, 全县总面积 1 8 6 4 k m , 辖 1 7个乡镇 、 1 5 0个村f 居) ,
执行起来非 常困难 , 因为小型农 田水利工程大多是 由一些农
民 自行 经营承建 ,对于施 工的过程及质量没有统一 的标准 , 这就造成很 多施工 细节简单化 ,施 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 虽 然这 些基 层水 利建设简单 , 规模较小 , 可是 由于数量庞大 , 如果 没有统一 的标准进行 约束 , 一旦 出现质量 问题 , 给国家
浅析永靖县黄河沿岸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浅析永靖县黄河沿岸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浅析永靖县黄河沿岸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马秀花
【摘要】自盐锅峡水库蓄水以来,造成水库上游黄河两岸耕地次生盐渍化,部分重度盐碱地已弃耕,认真分析盐碱地形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盐碱地治理、复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6(000)031
【总页数】1
【关键词】盐碱地;治理;措施
永靖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黄河上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刘家峡、盐锅峡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海拔高度1 580 m 左右,库区水位1 920 m左右。
境内属温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8.4℃,无霜期190 d。
自盐锅峡水库蓄水以来,逐年造成水库上游黄河两岸511.53 hm2良田次生盐渍化,其中重盐碱地(已弃耕)292.4 hm2,中轻度盐碱地216.73 hm2。
据测定含盐碱6~8 g/L。
1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1.1 盐锅峡水库的蓄水
自1960年盐锅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水库泥沙的沉积,引起黄河沿岸河床的逐年升高,堵塞了地下潜流出口,并引起地下水倒灌顶托潜水出流,抬高了地下潜水位,形成了次生盐渍化的物质来源。
1.2 农田灌溉网的扩大
由于上游农田灌溉网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地下水补给量。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左右。
3.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水质恶化。
二、面临的形势1.供水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居民用水量占全国总水资源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
2.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过度和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枯、生态系统恶化等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3.水灾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了水灾风险的加大。
洪涝、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现状和应对面临的形势:1.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设备更新,减少漏水和浪费。
2.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查,加大对水污染的追责力度。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提升湿地功能。
实施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恢复河湖自净能力。
永靖县黑方台灌区节水改造设计

中图 分 类 号 : X 2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0 1 5 ) 1 2 - 0 0 7 O - 0 2
永靖县 黑方台灌 区位 于永靖 县城西北 约 3 0 k m 的盐锅 峡镇 , 灌 区由 自流灌 区 、 黑 台提灌 区、 方台提灌 区和野狐沟提 灌 区四部分组成 。工程水源地为盐锅峡水库 , 灌溉 用水经长 1 . 5 2 k m 的压力钢管从坝前引至 自流干渠 , 再经黑 台泵站 、 方
到1 9 9 0年左右达到高峰 , 1 9 9 2年 以后基本稳 定 , 保持在年平
均 4次左右 。黑方 台滑坡年均 产沙量为 5 . 7 2 2 X 1 0 s m , , 年均 地下潜蚀量为 1 . 5 5 2 X 1 0 6 m , 共计产沙 1 . 5 5 2 X 1 0 6 m 3 o 截至目 前, 黑方 台地 区共 出现滑坡 5 4次 , 其 中巨形 3次( 死亡人数 3 人 以上) 、 大形 8次 。 共死亡 3 5人 , 弃耕 2 0 0多 h m , 一所小学
黄 土 。挖 方 段 地 基 岩 性 均 为 马 兰 黄 土 , 马兰黄土的天然密度
1 . 4 4~1 . 6 1 g / c m, 湿陷 系数 0 . 0 1 7 7— 0 . 0 6 3 6 , 自重湿 陷系数
0 . 0 l 1 —0 . 0 6 1 , 属 自重 湿 陷性 黄 土 。 2 . 2 方 台干 渠 工 程 地 质状 况
方式 , 可以降低 灌溉定额 , 减少人渗水量 , 有助于灌 区台塬塌
陷治理 , 改善土壤盐碱化 , 降低 自然灾害的上升势头 。
XXXX年某县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可编辑).doc

XXXX年某县水资源现状与可连续开发利用对策(可编写 )某县水资源现状及可连续发展利用对策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需要、生态基础。
建设水资源、除去水害关系到人类生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向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行缺乏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行代替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良不行切割的保障系统。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加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第一次全面部署水利工作。
《决定》明确指出,水利“拥有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速水利改革和发展不单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食品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必定位正确掌握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要飞腾。
二十届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把水管理放在重要地点。
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建设了一大量水利工程,在促使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抗洪抗旱、促使工农业生产连续稳固发展、保护水土资源、改良生态环境、解决贫穷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保护社会稳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A 、XX 县水资源现状XX 县水资源困穷,境内河流主要有澜沧江和 XX 两大水系。
川河、柘干河属于XX 水系。
全县人均水资源总量为 1 亿立方米,比全国少一半,是全省的两倍多。
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轻度缺水的人均水资源不足立方米,中度缺水的人均水资源不足立方米,重度缺水的人均水资源不足立方米,极端缺水的人均水资源不足立方米。
XX的人均水资源属于严重缺水的范围。
全县耕地总面积 1 万亩,耕地水量比全省少 3 倍,比全国少 3 倍。
不难看出,我们县的耕地水资源太少,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天气来获得食品。
“水”的“瓶颈”严重影响了 XX 人的生产和生活,限制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 30 年来,XX 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 XX 水利建设中获得迅速发展。
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解决对策

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解决对策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文水资源监测则是保障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任务日益繁重,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1.监测设备老化、更新慢目前,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监测设备大部分还是传统的设备,存在老化严重、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
尽管有一定数量的现代化监测设备,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导致监测精度和效率都无法令人满意。
2.监测数据不够全面、准确当前,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的获取和管理存在问题,有些地方监测数据不够全面、准确,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数据造假等不诚信行为,使得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3.监测网络不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监测网络尚未建立或者存在盲区,导致监测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不够全面。
4.监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一些地方监测工作分散、重复,监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监测成本较高等问题。
二、解决对策1.推动监测设备的现代化为了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应当加快监测设备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要加强对相关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监测工作的质量。
2.加强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障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核,及时公布监测数据,并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数据不实的行为进行惩罚,以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拓展监测网络为了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应当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活跃的地区,应当加快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水资源短缺问题与解决方案

水资源短缺问题与解决方案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其影响涉及到人类生活、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
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解决方案来应对。
本文将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导致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对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很大,加剧了水资源供应的压力。
2.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许多地区干旱频发、降雨不均等问题,加剧了水资源的供应困难。
一些地区的河流干涸、水源减少,使得水资源供应面临更大的挑战。
3.水资源过度开发一些地区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等现象频发,使得当地水资源紧缺愈发严重。
4.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也是导致短缺的原因之一。
污染严重的水源无法供应饮用水,使得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也加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全球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此严峻问题。
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案1.加强水资源管理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政府需要出台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来保护水资源,限制过度开发,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用水效率在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等领域,都需要提高用水效率。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可以采用节水型工艺技术,降低排放水的浓度;农业方面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的用水量;对于居民生活,也可以从各方面入手,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3.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尽管要限制过度开采,但对于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还可以适当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例如建设水库、引水渠等工程,增加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4.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源地遭受污染同样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永靖县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给永靖县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和发展机遇,刘家峡水库成为西北乃至中国重要的黄河水域工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永靖县的城市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排放量大大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和开发利用不合理成为永靖县的水资源主要问题而这个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本研究对于永靖县的水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于永靖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永靖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对策分析1永靖县区域环境资源概况1.1永靖县的地理环境位置永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介于102°53ˊE~103°39ˊE,35°47ˊN~36°12ˊN之间,西接青海省民和县,东连兰州市西固区,南临刘家峡水库,与临洮、东乡、临夏、积石山县隔水相望,北以湟水河与兰州市红古区为界。
全县东西长66km,南北宽52km,全县总面积1 863.6 km 2。
[1]永靖县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自东向西成扇形状。
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地貌复杂,黄河、湟水河、洮河三条河将永靖县切割成峡谷、盆地相间的地形,形成东西部山区高,中部川塬区低的地形。
黄河从县境内呈“S”型穿越,把县分为两半。
地形地貌多样,山地、塬台、平川、河谷、交错分布,由于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地貌可分为零星黄土覆盖的中低山地形,黄土覆盖的丘陵地形和河谷平原。
海拔一般为1 563-1 851m,相对高差1 288m。
最高的八楞山海拔为2 851m,最低处为黄河与湟水的交汇处,海拔为1 563m。
永靖县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3.0左右,干旱是其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区内植被稀少,沟壑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四季气候特色一年冬寒、春暖、夏热、秋凉的季节交替,永靖四季特色即:春季增温缓慢,天气多变,常有干旱;夏季温凉无酷热,干旱少雨,后夏雨水集中,多冰雹天气;秋季降温迅速,前秋多雨,后秋晴朗少雨雪;冬季晴冷干燥,降雪奇少等。
1.2永靖县的地理环境状况全县共辖17个乡镇,139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1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2万人,占总人口的19.28%,农村人口16.41万人,占总人口的80.72%,有汉、回、土、东乡、保安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3%,人口密度为104人/km2。
全县总土地面积1863.6 km 2,其中植被面积2.53 km 2,耕地面积35.2 km 2,灌溉面积13.85 km 2。
刘家峡水电站在甘肃省永靖县内,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80 km的路程,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 km 处,修建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以前的这里只是一个近百户人家的小村落,而没想到后来成为了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个巨大水利工程。
刘家峡水电站被誉为黄河上的明珠,每年会将57亿度的强大电流,送往陕、甘、青等周围地区,为西北地区解决了电力方面的难题,而且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个数字还在成倍增长。
2永靖县水资源利用现状永靖县全县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可利用总量相对缺乏,人均自产水资源量不足100 m3,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而且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川塬区水量充足,东西山区降水稀少,人蓄饮水困难。
2.1农业用水永靖县全县辖17个乡(镇)、139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回、东乡、土、保安等12个民族,总人口约200 0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大多数。
永靖县属传统的农业灌溉经济区,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油料等。
境内有数量较多的中小型提灌,全县现状用水方式较为粗放,用水水平不高,农业用水是永靖县主要用水户,尽管渠系已经衬砌到斗渠,但由于田间灌溉方式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再加上部分工程年久失修,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利用系数较低,[2]仅为0.35%,因此灌溉定额总体仍然偏高,其中川区平均灌溉定额为1350m3/亩,山塬区平均灌溉定额为418 m3/亩,全县平均灌溉定额为1035m3/亩,远高于全国420m3/亩的平均水平。
2.2生活用水永靖县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量约为4 700 000 m3,农村饮水近几年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有4个集中供水点,新建泵站20几座,净化水厂4处,安装上水管道116 km,埋设输水干管182.76 km。
工程共涉及16个乡镇,近十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在生活用水的设施进一步改善过程中,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也大大增加,水浪费问题日趋严重。
[3]2.3工业用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永靖县乡镇企业大量涌现,第二产业的用水日益增多。
而永靖县工业用水重复率很低,仅为29%,除了刘家峡水库拥有先进的废水处理设备外,全县的其他企业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废水处理设备,企业会选择更为便利、更为节省资金,将废水直接注入黄河的方法,导致黄河上流水质的变差。
3永靖县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3.1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永靖县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上极为不均,地域上水资源量的差别大,年内和年际间水资源的变化悬殊,全县65%的降水集中在6-10月,在某些地区和季节,永靖县的农业和农村缺水现象十分严峻,不仅出现部分地区缺水,而且出现了整体用水效率低造成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的干旱缺水,比如三塬镇长期因为缺水而导致农作物产量是其他乡镇的1/3,冬季的三塬部分村庄会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而在生产生活方面,对水的浪费和污染现象随处可见。
水资源的浪费产生的原因有: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农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永靖农村地区大多都是大水漫灌为主;永靖的水价制定低,致使居民用水存在浪费;是园区工业用水量大,重复使用率低。
[4]水资源的污染其主要原因有: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注入河流进行排放;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永靖县的工业以装备制造业和水电产业为主,其工业用水量相当之大;环境保护部门宣传力度不大,惩罚不够严格等原因导致个别企业不遵守法律,没有对工厂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任意排放;农村居民的生活废水的排放十分随意,会将废水倒入河道中,这极大的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地表水资源污染;[5]除此之外,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用水弱,法律意识淡薄,仅仅为了个人利益,而不考虑未来的利益,随意开发和破坏水资源。
和其他西北的城市一样,永靖县也存在这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日益加重的问题。
3.2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2.1农业方面由于永靖地区对于水资源利用的观念传播时间较短,人们的用水技术落后“农作物灌水越多,产量越高”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永靖的大多数地方仍然用土渠输水、打井提水和大水漫灌浇田,使大部分的水量消耗于渗透和地表蒸发,真正被农作物吸收的不到10%。
大水漫灌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地表中的养分流失、土地沼泽化和土地盐渍化,从而使农村开始出现将土地荒废的现象日趋严重。
[6]诸多农村的土地已被荒弃,永靖县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3.2.2工业方面永靖县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刘家峡、盐锅峡、西河等乡镇,经营领域涉及铸钢铸造、化工冶炼、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等各个行业,为永靖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特别是铸钢铸造、化工冶炼、建筑建材行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成为永靖县的三大支柱产业。
在带动永靖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部门带来不小的麻烦:工业用水用量大重复利用率低是最重要的问题,永靖县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的30%,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企业工厂涌现,为了需求更大化的利益追求,企业将废水进行简单处理后直接注入河中,导致黄河污染也日趋严重。
大量的污水不仅仅改变了当地的水文交替环境,污染了永靖县城的水资源和水环境,而且使黄河中下游的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水环境质量下降,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7]3.2.3生活用水永靖县的发展是近10年左右,政府要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政府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大及生活用水的价格较低,导致居民对水资源的节水意识不强,日常用水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
永靖县城内的管道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老化、破损严重,管道漏水量也逐年增加,2017年永靖县城内的管道漏水可达总供水量的28%。
3.3水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在保证居民生活、粮食安全和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永靖政府通过有效手段引导高效节水农业向高效高效产业转化,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8]以黄河为依托的基础上,进行永靖农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科学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低,适当的增加经济作物比重,开展科技节水灌区建立“农业水权转换机制”农业节水指标下达到新的水利工程行业的需求,农业调水为节水农业工业用水的成本,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发展。
4合理利用永靖县水资源的建议4.1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规划,永靖县政府相对于临夏州内的各县市做的较为合理,但在合理上也有一些充分的不足,需要政府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4.1.1对永靖县各区域水资源需求进行深刻的认识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从农业、工业和生活三方面对永靖县的水资源进行利用效率的现状分析,同时要对优化永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分别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以及生态保护产生的水资源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
[9]4.1.2是对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政府对城市和农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进行数据统计,具体的供水量进行深入调查,将污染严重及浪费严重的老工业进行强制的转型或关闭,对永靖县的诸多水利工程进行供水量和周边地区需水量的分析,保障水资源在分配过程的供需平衡,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对当前其次对于其他的水利工程进行数据分析,将一些工程老化严重,输水蓄水量逐年递减,对永靖县的未来水利用埋下后患的工程,政府应进行翻修和拆除。
4.2 保障供水效益政府需要对永靖县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成本核算,为人民修建看的见的利民工程,根据区域内的实际用水情况对水资源配置后产生的工业效益、农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及对于永靖县生态环境质量与预测,对区域内水环境与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制定合理保护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标准与政策,科学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3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政府应当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出较为强硬的制度政策,全面保证永靖县水资源的合理运行,大力引进水利方面的高材生对永靖县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出谋划策,政府也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保持永靖县“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进行“金山银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