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叠合分析
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详解

一单元统计当进行多层面栅格数据叠合分析时,经常需要以栅格单元为单位来进行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s)分析。
ArcGIS 的单元统计分析功能提供了十种单元统计方法,分别为:1. Minimum:找出各单元上出现最小的数值;2. Maximum:找出各单元上出现最大的数值;3. Range:统计各单元上出现数值的范围;4. Sum:计算各单元上出现数值的和;5. Mean:计算各单元上出现数值的平均数;6. Standard Deviation:计算各单元上出现数值的标准差;7. Variety:找出各单元上不同数值的个数;8. Majority:统计各单元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9. Minority:统计各单元上出现频率最低的数值;10. Median:计算各单元上出现数值的中值;如下图1 中的一组表格所示,表格中每一格子代表一个栅格单元,最后一个表格是基于前两个表格进行单元统计的最小值统计得到的结果。
即将前两个表格中相对应栅格数值进行比较,找出各单元上出现的最小数值。
图1 最小值单元统计单元统计功能常用于同一地区多时相数据的统计,通过单元统计得出所需分析数据。
例如,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人口分析,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等。
单元统计的操作过程如下,图2 所示:1. Spatial Analyst 下拉菜单中选择Cell Statistics;2. 在Layer 列表框中选择你要用来计算的图层,在列表框中选择一个图层,点击Add 按钮将其加入Input rasters 列表框(也可用Browse 按钮从磁盘中选择要使用的栅格数据);3. 在Overlay statistic 栏中选择你用来对输入图层进行计算的统计类型;4. 为输出结果指定目录及名称;5. 点击OK 按钮。
图2 单元统计的操作过程。
多层PCB堆叠描述

多层PCB堆叠描述叠层结构采用0.3 1/1+1080*2+0.2 1/1+ 1080*2+0.3 1/1(0.265/0.22/0.265)详细描述:该板为6层板,采用3块2层板叠压而成,0.3 1/1,表示第一个双层板的介质厚度加上第一层铜箔厚度为0.3mm,1/1表示第一个双层板铜箔厚度为1盎司;1080×2,表示半固化板(软胶)厚度为0.12mm,1080为0.06mm;0.2 1/1,表示第二个双层板的介质厚度加上两层铜箔厚度为0.2mm,1/1表示第二个双层板铜箔厚度为1盎司;1080×2,表示半固化板(软胶)厚度为0.12mm,1080为0.06mm;0.3 1/1,表示第三个双层板的介质厚度加上两层铜箔厚度为0.3mm,1/1表示第二个双层板铜箔厚度为1盎司;结合目前PCB板加工厂家的工艺能力,在用polar公司阻抗计算器CITS25计算PCB板上迹线特性阻抗时,对影响PCB板迹线控制阻抗的几个相关参数分述如下:1、铜层厚度铜层厚度代表了PCB迹线的高度T。
内层铜箔通常情况下用到1OZ(厚度为35微米),也有在电源层要流过大电流时用到2OZ(厚度为70微米)。
外层铜箔常用1/2OZ(18微米),但由于经过板镀和图形电镀最终成品外层铜厚将达到48微米(实际计算时用该值),设计成其他铜厚将较难控制铜厚厚度公差。
若外层使用1OZ铜箔,则最终铜厚将达到65微米。
2、 PCB板迹线的上下线宽由于侧蚀的影响,PCB迹线的截面为一梯形,上下线宽差距以1mil来计算,其中下线宽=要求线宽,而上线宽=要求线宽-1mil。
3、阻焊层阻焊层厚度按10um为准(选择盖阻焊模式),但有机印后将会有所增厚,但其变化将基本不会带来阻抗值的变化。
4、介质厚度常用板材(芯板):(mm OZ/OZ *表示其数值为不包括铜箔厚度的芯板厚度)0.13* 1/1 0.21* 1/1 0.25* 1/1 0.36* 1/10.51* 1/1 0.71* 1/1 0.80* 1/11.0 1/1 1.2 1/1 1.6 0.5/0.5 1.6 1/1 1.6 2/22.0 1/1 2.0 2/2 2.4 1/13.0 1/1 3.2 1/1芯板在计算控制阻抗时的实际厚度:芯板规格0.13 0.21 0.25 0.36 0.51 0.71 0.80厚度(mm)0.13 0.21 0.25 0.36 0.51 0.71 0.80厚度(mil)5.12 8.27 9.84 14.17 20.08 27.95 31.50芯板规格1.0 1.2 1.62.0 2.4 2.5厚度(mm)0.99 1.15 1.55 1.95 2.35 2.45厚度(mil)38.98 45.28 61.02 76.77 92.52 96.46常用半固化片:(mm/mil)7628: 0.175/6.92116: 0.11/4.31080: 0.066/2.6实际计算厚度时注意半固化片随着两面线路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mil)HOZ 半固化片规格Copper/Gnd Gnd/Gnd Copper/Signal Gnd/SignalSignal/Signal1080 2.8 2.6 2.5 2.4 2.22116 4.6 4.4 4.2 4.0 3.87628 7.3 7.0 6.8 6.7 6.61OZ 半固化片规格Copper/Gnd Gnd/Gnd Copper/Signal Gnd/SignalSignal/SignalCopper/Gnd1080 2.8 2.6 2.5 2.4 2.22116 4.5 4.3 4.1 3.9 3.77682 7.1 6.8 6.6 6.56.4其中GND层包括铜面积占80%以上的线路层。
混凝土叠合板叠合面的抗剪分析

混凝土叠合板叠合面的抗剪分析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混凝土叠合板是在先期制作的预制底板上加浇一层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分期浇筑整体式结构。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种构件施工方便而且能缩短工期。
但是重力荷载作用下其工作状况与一次浇筑成型的构件有所不同。
根据施工阶段受力情况的不同,叠合板可分为“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的叠合板’’和“施工阶段不设支撑的叠合板’’两类。
“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的叠合板’’施工阶段在预制底板下设置临时可靠的支撑。
预制底板在施工荷载和叠合层混凝土自重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挠度,但板与板之间的挠度不会完全一样。
而在预制板底部设置支撑以后,板下的位移就会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样叠合后,板底的平整度就可以达到规范要求。
同时还可以防止预制底板因上部施工荷载过于集中,使板断裂坠落。
这种叠合板的预制构件部分在施工阶段不承担荷载,只是将荷载传递给施工临时支撑,待后浇混凝土达到强度并拆除支撑之后,预制底板才和后浇混凝土一起共同承担荷载。
显然施工阶段有支撑的这种叠合板其受力情况与整浇板基本相同,故其受力性能也与整浇结构基本接近。
这种叠合楼板主要应用于预制底板截面受到限制且施工阶段荷载特别大的情况。
叠合板叠合面的抗剪分析1、叠合面的破坏特征叠合面的破坏特点,无箍筋穿过叠合面的直接剪切叠合板的破坏是突然发生的,即沿叠合面的裂缝出现与破坏是同时发生的,属于脆性破坏。
对于配有箍筋穿过叠合面的直接剪切叠合板,在受荷过程中,先沿叠合面出现裂缝,试件并不立即破坏,仍然可以继续承受外加荷载,直到穿过叠合面的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叠合板才发生破坏,有明显的预兆,属于延性破坏。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采用有否箍筋穿过叠合面的情况,应分别取用不同的可靠度。
对于二次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叠合面破坏特点是:所有叠合面裂缝均由斜裂缝发展至叠合面后所引起(按抗剪设计配筋)。
发生叠合面破坏的光滑面叠合板,为剪跨内的斜裂缝开展至叠合面后,引起叠合面发生宽度和长度均较小的局部水平裂缝。
新型叠合楼板的叠合面连锁咬合效应分析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l a b s ,o wi n g t o i t s l e s s d a ma g e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n t h e l a mi n a t i o n o f t h i s n e w t y p e o f c o mp o s —
关 键词 : 叠合 板 ; 破 坏模 式 ; 滞 回曲线 ; 承载能力
中图分 类 号 : TU3 7 5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n t e r l o c k i n g Ef f e c t o f t h e Co mb i n e d I n t e r f a c e
滞 回 曲线 、 自复位 性 能等 方 面总结 、 对 比 了这 3种 叠合 板 的 整体 受力 性 能 , 验 证 了这 种 水平
抗 剪机 制的 有效 性. 结果表 明 : 相 比于传 统 的叠合 板 , 本 文提 出的这 种 新 型 叠合 板 中存在 的
连 锁咬 合效 应减 少 了叠合 面的损 伤 累积 , 可在一 定程 度上 增 强叠合 板 的 变形 恢 复性能 , 提 高 此 类 叠合楼 板 叠合层 与预 制底 板 的协 同 受力性 能 , 保证 叠合试 件 充分发 挥其 极 限承载 能 力.
Fe b .2 0 1 4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2 9 7 4 ( 2 0 1 4 ) 0 2 - 0 0 0 1 — 0 7
新 型 叠 合 楼 板 的 叠 合 面 连 锁 咬 合 效 应 分 析
吴 方伯 ,刘 彪 , 周 绪 红 ,潘艳 华
ARCMAP用法案例讲义

实习七、DEM建立与应用一、目的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1、加深对DEM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ARCMAP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1、软件准备:ArcMap2、数据准备:文件feapt-clip1.dbf,feapt-clip1.shp,feapt-clip1.shx,文件terlk-clip1.dbf,terlk-clip1.shp,terlk-clip1.shx,文件夹cal2和info。
三、实验内容1、DEM及TIN的建立(1) 由采样点数据建立表面1)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并激活采样点层面feapt-clip1.shp。
2)从【Spatial Analyst】菜单中选择【Interpolate to Raster/Spline…】命令。
3)在Z Value Field列表中选择Elev(高程)字段,单击OK。
4)生成新的栅格主题Spline of feapt-clip1。
(2) 由点、线数据生成TIN转为GRID1)添加并激活点层面feapt-clip1。
2)点击【Spatial Analyst】菜单下的【Create /Modify TIN /Caeate Tin from features…】;3)在“Create New TIN”对话框中定义每个主题的数据使用方式;4)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层面tin-point。
(见图4)5)点击【3D Analyst】菜单下的【Convert/TIN To Raster…】,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Grid层面。
DEM的应用1)地形指标的提取坡度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1.添加Dem数据并激活它。
D:\arcgis\ArcTutor\Spatial\elevation)2.从【Surface Analysis】菜单中选择【Slope】命令。
GIS空间分析复习总结

空间分析概念:GIS 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分析在GIS 中的地位与作用:空间分析是GIS 的核心,也是核心功能,是GIS 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 的理论性十分重要的突破口,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模型理论,地理信息机理理论,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理论空间关系分类:顺序关系:主要指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度量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拓扑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度量关系对空间数据的约束最强烈; 顺序关系次之; 拓扑关系最弱。
空间度量关系:分为定量度量(空间指标量算,距离度量)和定性度量定量度量空间关系分析包括空间指标量算(距离、面积、坡度、人口密度等)和距离度量(距离)两大类拓扑空间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方向空间关系:源目标相对于参考目标的顺序关系(方位)度量空间关系描述:欧氏距离:直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最大距离马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垂直距离大地测量距离:即球面上两点间的大圆距离曼哈顿距离:纬度差加上经度差拓扑空间关系描述:4元组模型:该模型将简单空间实体看作是边界点和内部点。
构成的集合,4元组模型为由两个简单空间实体点集的边界与边界的交集、边界与内部的交集、内部与边界的交集、内部与内部的交集构成的2×2矩阵。
9元组模型:9元组在4元组的基础上,在空间描述框架中引入空间实体的“补”的概念,将空间目标A 表示为边界、内部和外部三个部分的集合。
通过比较目标A 与B 的边界、内部、外部之交集(空或非空) ,分析确定A 、B 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GIS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精排版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拟定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现实,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系统。
【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的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和数据组织不同的数据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空间数据的编码】也称为特征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曲面数据的输入】曲面数据主要是指数字地形模型数据,通常采用对已知高程的离散数据点进行空间插值的方法来生成。
【空间数据压缩】即从空间坐标数据集合中抽取一个子集,使这个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去的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空间数据库应包括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
【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或空间实体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利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以及存储地址。
【范围索引】即在记录空间实体的坐标时,同时记录每个空间实体的最大和最小坐标。
【DTM】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多层面叠合分析演示步骤

实习一、多层面叠合分析一、目的多层面叠合分析是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加深对多层面叠合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ARCVIEW多层面叠合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多层面叠合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1、软件准备:Arcview2、数据准备:三、实验内容1、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Arcview中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是在Geoprocessing模块的支持下进行的,首先在【File】菜单中选择【Extension】命令,添加Geoprocessing模块(如图1)。
(1)Dissolve融合分析图1. 添加Geoprocessing模块1)添加polygon层面并激活,从【view】菜单中选择【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Dissolve features based on anattribute命令,执行下一步(如图2)。
2) 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融合的层面,要进行融合的属性字段以及确定融合后的结果文件的名称与路径,完成后按Finish 键(如图3)。
3) 点击融合后的结果Disslv1-polygon 层面,观察其属性,与polygon 层面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Disslv1-polygon 层面是将polygon 层面中属性字段type 值一样的要素进行合并。
(如图4)图2. 选择根据属性值融合命令图3. 设定融合的参数图4. 融合后的结果层面(2)Merge合并分析1)添加polygon1、polygon2层面并激活,执行【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Merge themes together命令,执行下一步。
2)从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合并的层面,确定输出的文件名称、路径,执行操作。
3)由结果层面及其属性可以看出,进行合并后,它们的属性及图形都进行了合并。
(3)Clip裁剪分析1)添加并激活overlay、polygon层面,执行【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Clip one theme based on another命令,执行下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融合后的结果层面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Merge合并分析 ✓ 添加poling Wizard】命令,选择Merge themes together命令,执行下一步。 ✓ 从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合并的层面,确定输出的文 件名称、路径,执行操作。 ✓ 由结果层面及其属性可以看出,进行合并后,它 们的属性及图形都进行了合并。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Clip裁剪分析 ✓ 添加并激活overlay、polygon层
面,执行【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Clip one theme based on another命令, 执行下一步。 ✓ 从列表中选择要进行裁剪的层面 (input theme)以及用来裁剪的 层面,确定输出的文件名称、路 径,执行操作。 ✓ 由结果层面及其属性可以看出, 裁剪分析是以用来裁剪的整个层 面与被裁剪的层面进行运算的, 输出结果将继承进行裁剪的层面 的所有属性。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Assign data by location按空 间位置的属性联接分析
➢ Nearest最近距离 ✓ 添加并激活point、river层面,
执行【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Assign data by location命令,执行 下一步。 ✓ 从列表中选择目标层面(the theme to assign data to)以 及源层面(the theme to assign data from),确定输 出的文件名称、路径,执行 操作。(结果见图)
Clip操作的参数设定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Intersect相交分析 ✓ 添加并激活overlay、polygon层面,执行
【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Intersect two themes命令,执行下一步。 ✓ 从列表中选择要进行相交分析的层面(input theme)以及用来相交的层面,确定输出的文件名 称、路径,执行操作。 ✓ 由结果层面及其属性可以看出,相交分析是以用 来相交的层面的中的要素(全部或一部分)与被 相交的层面进行相交运算,输出结果将继承两层 面的所有属性。
✓ 应用【Analysis】菜单中的【Reclassify】 命令,分别将gridline1和gridline2层面进行 重分类,使得原有的No data数据为0,再进 行叠加运算,观察其结果与上一步的结果有 何不同,考虑其原因。
基于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
应用分析 query5层面和query6层面分别表示的是一些小工业镇
✓ 由结果层面及其属性可以看出,合并分析是以用来合并的 层面的中的要素(全部或一部分)与被合并的层面中的要 素(全部或一部分)进行合并运算,输出结果将合并两层 面的所有要素,并继承两层面的所有属性。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Assign data by location按空间位置的属性 联接分析
联接分析是将两个层面按相同的位置进行属性 联接,根据数据类型的空间关系不同,可分 为三种:最近距离、是否在内部和是否是其 一部分。其中,进行联接的层面的属性表称 为目标表,用来联接的属性表称为源表。
. 选择根据属性值融合命令 设定融合的参数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Dissolve融合分析
✓点击融合后的结果 Disslv1-polygon层面, 观察其属性,与polygon 层面进行比较。可以看 到,Disslv1-polygon层 面是将polygon层面中属 性字段type值一样的要 素进行合并。(如图)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Union合并分析 ✓ 添加并激活overlay、polygon层面,执行
【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选择Union two themes 命令,执行下一步。 ✓ 从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合并分析的层面(input theme)以及 用来合并的上覆层面,确定输出的文件名称、路径,执行 操作。
▪ 栅格文件:文件夹gridline1和info,文件夹gridline2 和info,文件夹query6和info,文件夹query5和info。
基于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
原理验证 ✓ 添加gridline1层面和gridline2层面,并利用
【Analysis】菜单中的【Map Calculator】 命令进行栅格层面的叠加,观察其结果;
区的城市化范围及其附近一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范围,要求利用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计算出这 些小工业镇区的城市化范围。 方法:添加query5层面和query6层面,从【Analysis】 菜单中选择【Map Query】命令,执行 not(query6)andquery5运算,得出所求的范围。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Dissolve融合分析
✓ 添加polygon层面并激活,从 【View】菜单中选择 【Geoprocessing Wizard】命令, 选择Dissolve features based on anattribute命令,执行下一步 (如图)。
✓ 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进 行融合的层面,要进行融合的属 性字段以及确定融合后的结果文 件的名称与路径,完成后按 Finish键(如图)。
多层面叠合分析
目的
▪ 加深对多层面叠合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 识;
▪ 熟练掌握ARCVIEW多层面叠合分析的技术 方法。
▪ 结合实际、掌握利用多层面叠合分析方法解 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据准备
▪ 矢量文件:文件point.dbf,point.shp,point.shx, 文件river.dbf,river.shp,river.shx,polygon.dbf, 文件polygon..shp,polygon.shx,文件 polygon1.dbf,polygon1.shp,polygon1.shx,文 件polygon2.dbf,polygon2.shp,polygon2.shx, 文件overlay.dbf,overlay.shp,overlay.shx,文件 roads.dbf,roads.shp,roads.shx,文件 roads1.dbf,roads1.shp,roads1.s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