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简介
伏格列波糖片的功能主治是

伏格列波糖片的功能主治是:一、背景介绍伏格列波糖片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通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属于非胰岛素促泌剂,通过提高胰岛素的分泌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伏格列波糖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控制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二、伏格列波糖片的功能主治 1. 改善血糖控制伏格列波糖片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糖水平。
它能够增强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并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这种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伏格列波糖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进行设计。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伏格列波糖片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3.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伏格列波糖片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效果。
它通过作用于胰岛素受体,促进胰岛素进入细胞并发挥作用。
这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4.保护胰岛细胞伏格列波糖片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研究发现,它能够减少胰岛细胞的损伤,并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
这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来说,可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的压力,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5.调节血脂水平伏格列波糖片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调节血脂水平。
它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伏格列波糖片的功能主治还包括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心血管疾病、损伤神经系统、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伏格列波糖片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和调节血脂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伏格列波糖片的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人群伏格列波糖片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对于对伏格列波糖片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常见的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和磺脲类双胍(Sulfonylureas)。
- 该类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1.2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和格列美脲(Glyburide)等。
-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1.3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糖苷酶酶活性的药物,常见的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和沙格列酮(Miglitol)等。
- 它们通过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起到降糖的作用。
1.4 睾酮受体激动剂- 睾酮受体激动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常见的包括丙戊酸二丁酯(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
- 它们通过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产生、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使用能力来降低血糖水平。
1.5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常见的包括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似物(Repaglinide)和胰岛素促分泌素(Glinides)等。
- 它们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用。
-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向医生汇报药效和不适情况。
- 需要注意口服降糖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低血糖、消化道反应等,遇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口服降糖药。
代谢综合征最新资料

MS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 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 的治疗
他汀类:降低 他汀类:降低LDL-C、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改 、改善内皮功能、抗炎、 患者LDL-C下降 善IR。辛伐他汀使 。辛伐他汀使MS患者 患者 下降 37%,冠心病事件危险下降40%;阿托 ,冠心病事件危险下降 ; 伐他汀治疗有MS比无 受益更大 比无MS受益更大 伐他汀治疗有 比无 贝特类:降低 、抗炎、改善IR 贝特类:降低TG、抗炎、改善 Field研究:非诺贝特治疗肥胖,DM发生 研究:非诺贝特治疗肥胖, 研究 发生 率下降41%,推迟2年,心肌梗死减少 ,推迟 年 心肌梗死减少24% 率下降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可增效,但可引起骨骼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可增效, 肌病
MS诊断标准及定义评价 诊断标准及定义评价
MS诊断标准评价 诊断标准评价
WHO诊断标准对 要求高,不适合基层单位操作 诊断标准对IR要求高 诊断标准对 要求高, NCEP诊断标准适合于临床,但肥胖的腰围标准不 诊断标准适合于临床, 诊断标准适合于临床 适合中国人体质情况 IDF标准与 标准与CDS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但IDF标准 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 标准与 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 标准 标准尺度更宽, 较CDS标准尺度更宽,更易查出 标准尺度更宽 更易查出MS,利于早期防 , 治 CDS标准较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征,但缺乏流行病 标准较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标准较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学证据,是否恰当,需进一步证实。 学证据,是否恰当,需进一步证实。
MS发病的关键环节 发病的关键环节
腹型肥胖和脂毒性 IR及高胰岛素血症 及高胰岛素血症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MS的主要后果:心血管疾病、DM 的主要后果:心血管疾病、 的主要后果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口服药物1.1双胍类药物1.1.1二甲双胍1.1.2吗啉胍1.1.3罗格列酮1.1.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1.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2磺酰脲类药物1.2.1格列本脲1.2.2糖基内脂1.2.3艾必妥1.2.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2.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3.1阿卡波糖1.3.2米格列特1.3.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3.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4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4.1艾塞那肽1.4.2利拉鲁肽1.4.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4.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5α葡萄糖酶抑制剂1.5.1伏格列波糖1.5.2阿糖胞苷1.5.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5.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胰岛素2.1快速型胰岛素2.1.1速效胰岛素2.1.2胰岛素类似物2.1.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1.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2中长效型胰岛素2.2.1人胰岛素类似物2.2.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2.2.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2.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3混合型胰岛素2.3.1固定比例混合胰岛素2.3.2可调节比例混合胰岛素2.3.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3.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胰岛素泵2.4.1胰岛素泵的原理2.4.2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2.4.3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4适用人群和禁忌症2.5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2.5.1氨基酸化胰岛素2.5.2胰岛素合剂2.5.3胰岛素释放制剂2.5.4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总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药物治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方式。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常用抗糖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常用抗糖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常用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
为了控制血糖水平,许多患者需要依赖抗糖尿病药物。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药物治疗的要点。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常按照以下剂量进行使用:- 二甲双胍:初始剂量为每日5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逐渐增加至每日最大剂量2000毫克。
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为长期使用。
- 磺脲类药物:剂量根据具体药物而定,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疗程也因药物而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剂量通常为每餐使用,剂量因药物而异。
疗程一般为长期使用。
2. 胰岛素治疗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水平,他们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需要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
常用的胰岛素剂量和疗程如下:- 快速型胰岛素:剂量通常在餐前使用,根据餐前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疗程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效果而定。
- 中效型胰岛素:剂量通常在晚饭或睡前使用,也可分两次使用。
具体剂量和疗程应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 混合型胰岛素: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通常在早餐和晚餐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治疗需要严密监控血糖水平,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其他药物治疗除了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外,一些个别情况可能需要其他药物的辅助治疗。
例如,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血压调节药物。
这些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总结:在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时,了解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是非常重要的。
口服降糖药物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剂量调整,并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则需要根据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剂量和疗程因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而异;其他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高血糖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治疗高血糖的西药及使用说明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控制高血糖的水平,医学界开发了多种西药来治疗这一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高血糖的西药,并提供使用说明。
一、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高血糖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胰岛素抵抗,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胰岛素抵抗。
使用时应遵循以下说明:1. 使用剂量:初始剂量为每日500毫克,分为两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最多可达每日2000毫克,分为两到三次口服。
2. 注意事项: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密切注意肾功能。
对于年龄较大或肾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剂量应减少。
此外,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酗酒和严重运动不足。
二、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以下是常用的磺脲类药物及使用说明:1. 格列本脲:初始剂量为每日30毫克,分为一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按照个体需求最高可达每日约120毫克。
2. 瑞格列奈:首次剂量为每日0.5毫克,分为一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最高可达每日约8毫克。
3. 乙酰磺酰脲:初始剂量为每日250毫克,分为一至两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最高可达每日750毫克。
三、胰岛素药物:长效胰岛素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的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长效胰岛素通过模拟胰岛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长效胰岛素及使用说明:1. 依波胰岛素:初始剂量根据个体需要可在每日0.2至0.4单位/公斤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个体需求逐渐调整剂量。
2. 双相升血糖素:首次剂量为每日10至15单位,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微调。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时间:服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规定的时间进行用药。
糖尿病降糖药物(二)(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降糖药物。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促释剂类药物1.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抑制肠道的葡萄糖吸收,减少血糖的升高。
二、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1.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葡萄糖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
2.肽类类似物(如胰岛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胃肠道的葡萄糖吸收。
三、胰岛素抑制剂类药物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米格列糖):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拮抗剂(如利拉鲁肽):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减少血糖降低的效应。
四、胰岛素释放强化剂类药物1.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通过抑制KATP通道,增强胰岛素的分泌。
2.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抑制二肽酶4(DPP4)的活性,增加胰岛素样肽1的半衰期,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五、其他降糖药物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诺贝特):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来改善血糖控制。
2.硫酮尿嘧啶类药物(如甲磺酸格列汀):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和减少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机制和病情,有各具特点的药物可供选择。
在治疗糖尿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同时,患者也要做好日常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管理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简介
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谢春光教授常用降糖药对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标签:糖尿病;降糖;药对;湿热;淤血;津亏;气血亏虚
谢春光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专家库中医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师一直工作在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第一线,长期进行了对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病、老年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和中医药防治机理等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笔者有幸亲临教诲,现将谢老师常用降糖药对总结如下。
1黄芪,山药
谢师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久必损伤正气,气血暗耗,导致气血亏虚,当予补益气血以治之[1],宜选用黄芪平补之药,《神农本草经》言:”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小儿百疾,补虚。
”素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且黄芪甘温补中气,升阳健运而止渴;而山药甘平益脾阴固肾而涩精,两药相配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相得益彰。
常用剂量黄芪15~30 g,山药15~30 g,此药对也是已故名医施今墨先生常用的降糖药对,谢师教导我们应该继承名医经验,在前人的基础努力创新。
2丹参,红花
因糖尿病中淤血的形成,都未予重视,谢师广泛收集名家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体会,指出糖尿病在其慢长病理过程中,往往伴随有瘀血的病症[2],认为淤血证贯穿于糖尿病的全过程,且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提倡宜早用活血药,对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在众多的活血药中,谢师认为丹参、红花药性平和,无辛香走窜耗伤气阴之行,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丹参、红花既能改善血管微循环,对高血脂也能调节作用,故对糖尿病伴高血脂的患者适宜。
常用剂量丹参15~30 g,红花10~15 g。
3石膏,知母
此药对源于《伤寒论》白虎汤,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止口渴。
知母甘苦寒、质润多液,生津止渴,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
二药配伍,增强清泻气分大热之效。
常用石膏20~30 g,知母20~30 g,且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适用于阳明
热盛,或气分热盛,热盛伤津,胃热炽盛的糖尿病患者。
4葛根,黄连
葛根配黄连是此经典药对源于《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其方证: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主治湿热内盛之证,其人多形体肥胖,口苦咽干,口渴不欲饮,身热心烦,身体困重,脘腹痞满,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苔黄腻,脉濡数。
谢师临床常取葛根、黄连两味,葛根轻扬,善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降低血糖,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常用剂量葛根15~30 g,黄连10~20 g。
5苦参,苍术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在疾病的中,后期表现为脘腹痞胀、不思饮食。
常常由湿浊中阻、脾阳困闭所致,湿气内聚日久也易化热,更会形成湿热夹杂。
苍术苦辛而温,燥湿健脾而祛湿浊,现代药理研究还具有保肝、降血糖功效,苦参苦寒而味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湿热,苦参得苍术,去湿热而不伤胃,苍术得苦参,去浊湿而不伤津,一温一寒,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散结消痞。
常用剂量苦参10~15 g,苍术15~20 g。
6山茱萸,生地,玄参
糖尿病患者中临床多见口干、口渴、多饮、烦躁、舌红、脉数阴虚津亏症象,津亏日久以致精气亏虚,药用山茱萸补肾固精,生津止渴,能清内热消渴,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玄参甘苦咸寒入肺肾二经,能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能滋阴清热亦清降血中伏火,津液自復,血糖得降,从上述可知,此三味药皆可生津止渴,三药合用,可谓是强强联合,针对患者口干,口渴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常用剂量山茱萸15~30 g,生地15~30 g,玄参15~30 g。
7太子参,麦冬,五味子
此药对源于脱胎于生脉饮,谢师以太子参代人参,太子参药性甘平,无人参之燥,故适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患者,症见体倦[3],自汗,口燥咽干,舌红脉虚等。
太子参补气养阴,益肺生津,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三药相伍,太子参复气虚,五味子敛气阴,麦冬滋不足之阴,使元气充而津液复。
常用剂量太子参15~30 g,麦冬15~30 g,五味子10~15 g。
在临床中,糖尿病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努力减少患者的痛苦。
中医药博大精深,虽大浪淘沙,但也能拾得真金,继承名医名师宝贵经验,以便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吕景山.施今墨对药(十):益胃止渴健脾降糖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9,(10).
[2]梁晓春.名医祝谌予教授和他的”降糖对药方”[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09,(2).
[3]邓中甲.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