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

合集下载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言
本文旨在研究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旅游业是兰州市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兰州市旅游业的现状,我们将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兰州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旅游资源丰富
兰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兰州黄河湿地、兰州七里河文化景区等。

这些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

1.2 旅游设施落后
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兰州市的旅游设施相对落后,如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品质和数量都有待提高。

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2.1 提升旅游设施品质
通过增加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投资,提升其品质和数量,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供在线预订、导游服务等,进一步便利游客的旅行计划。

2.2 加强旅游行业协作
兰州市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相关方应加强协作,通过共同
开展旅游推广、联合举办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兰州市旅游业的整
体竞争力。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
协作的重要内容。

结论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旅游设
施落后等问题。

通过提升旅游设施品质、加强协作等对策,将能够
促进兰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SWOT分析

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SWOT分析

2021年5月第3期(总210期)防护林科技ProtectionForestScienceandTechnologyMay,2021No.3(Sum No.210)文章编号:1005—5215(2021)03—0042—03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SWOT分析严明S仇贵芳2,张继强3(1.舟曲九二三林场,甘肃甘南746300)2.舟曲县林业和草原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甘南746300;3.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业资源具有区位、资源和民宿文化三大优势,并存在缺乏垄断性资源、内部交通条件差、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和当地客源市场人口较少四大劣势,具有政策、产业和行业三大机遇,同时面临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脆弱、同类景区的竞争和经营管理薄弱三大挑战。

明确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中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舟曲县;国家森林公园;SWOT分析法中图分类号:S759.91文献标识码:A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属于舟曲县九二三林场天然林管护区。

200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以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白龙江上游原始林海景观为基调,以神话传说、藏羌风情、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内涵,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集森林体验、养生休闲、避暑度假、森林观光、生态文化展示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岳型森林公园。

SWOT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亦称态势分析法,是哈佛商学院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1\SWOT分析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的优点,在没有精确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自创立以来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除用于企业战略研究、竞争分析外,还在政策制定、项目评价、规划编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4]o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引入SWOT分析法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开发决策收稿日期:2021—03—25作者简介:严明(1972—),男,甘肃舟曲人,大专,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研究,E-mail:1171608639@ 通信作者:仇贵芳(1983—),男,甘肃舟曲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资源管理研究,E-mail:258610205@qq. com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3.016中,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5一12〕。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前言甘肃地处中国西北,是中国内陆省份。

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下游,但是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

甘肃省的优劣势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甘肃位于“一带一路”主要经济区内,是西北经济中心和西部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决定了甘肃可连接中国内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无限潜力。

2.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兰州和敦煌,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许多重要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如莫高窟、鸣沙山、五泉山石窟和马蹄寺等。

3.资源禀赋优越甘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铅、钼等金属矿产,还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燃料矿产。

甘肃拥有非常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是中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区域。

劣势1.经济基础薄弱甘肃的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下游,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如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也处于较低水平。

2.土地资源有限甘肃的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等也都较低。

3.交通发展滞后甘肃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不发达,交通网格结构不够完善,降低了通信、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速度。

开发建议发展旅游业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可以开发多种旅游线路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也可以开发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输送旅游产品和服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带甘肃可进一步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甘肃可积极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前来落户和投资。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产业是提高甘肃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甘肃可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推动省内外交通设施和物流体系快速、高效、全面发展。

结论甘肃省作为中国内陆省份,拥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但是,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经济基础薄弱、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发展滞后等。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杨昌宏(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

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

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

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

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

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旅游文化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文化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文化开发的SWOT分析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旅游文化开发进行 SWOT 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一、优势(Strengths)1、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

从古老的历史遗迹、传统的民俗风情到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手工艺,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展现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云南的傣族泼水节、广西的壮族歌圩节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2、强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旅游来体验不同的文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这为旅游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政策支持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文化开发的政策。

例如,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旅游创新等,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促进经济增长旅游文化开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同时,旅游收入还可以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形成良性循环。

二、劣势(Weaknesses)1、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在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仅仅注重表面的形式,而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

导致游客无法真正领略到文化的精髓,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质量。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旅游景区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游客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旅游景点,道路崎岖、住宿条件简陋,制约了旅游文化的发展。

3、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不强,存在宰客、欺骗游客等不良现象,损害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此外,旅游信息咨询、导游服务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023年甘肃省文旅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甘肃省文旅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甘肃省文旅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本文主要介绍甘肃省文旅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二手资料收集等多种手段,深入挖掘甘肃省文旅行业市场的状况、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甘肃省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资源。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了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了甘肃省文旅行业需要探讨的主题。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三种方法进行。

其中,问卷调查抽取了300名游客进行深度访谈,并获得423份有效问卷;深度访谈共计访问了5位从事文旅行业的专家、5家旅游企业管理者和5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通过二手资料收集收集2018-2020年的市场数据和文旅相关政策文件。

三、市场概况1.市场规模据市场监管部门数据统计,2019年甘肃省接待游客总数为1.0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收入达到871.9亿元,同比增长15.1%。

其中文化旅游占比较大,达到了60%以上。

而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接待游客总数为3697万人次,同比下降64.0%,旅游总收入达到194.34亿元,同比下降77.6%。

2.目的地市场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敦煌、兰州、张掖、天水等。

其中,敦煌因其独特文化底蕴和美丽景色而备受游客喜爱。

3.旅游主题市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游客最喜欢的旅游主题为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

其中,文化旅游以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内容,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4.旅游产品市场文旅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景区门票、旅游包车、线路旅游、主题旅游、酒店住宿等。

其中,景区门票销售额占据了文旅产品市场的50%以上,其次是酒店住宿和线路旅游。

四、文旅行业投资情况根据资料显示,2018年-2020年甘肃省文旅行业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其中投资总额的增长率为12.5%。

旅游发展优势劣势swot分析2022

旅游发展优势劣势swot分析2022

旅游发展优势劣势swot分析2022一、旅游竞争优势(Strengths)(一)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1.特色旅游资源。

典型XX地貌——XX地貌自然旅游资源是XX县的精华旅游风景景观。

道教圣地——著名的XX风景区、XX广场和XX公园都是城关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XX县东部以山石林为主要特征,植被发育良好,覆盖率高,基本保持原始状态。

XX山、XX林场、岩溶地貌(XX洞)、XX俗村、XX湖(XX 水库)、XX风光和XX景观(梁、峁、塬、涧等)。

2.旅游环境。

旅游需求市场对气候的要求和满意度是根据温湿指数来计算的。

根据温湿指数公式:THI=t-0.55(1-f)·(t-14.47)(式中t为气温,f为相对湿度)一般认为,宜于开展旅游活动的温湿指数(THI)值为15~27(见表3),将所统计的XX县2007~2010年的平均气温(表1)和所统计的XX县平均相对湿度值(表2),代入温湿指数公式,求得XX县2007~2010年各月份的平均温湿指数(THI)值(表4)。

表1 XX县平均气温(℃)表2 XX县平均相对湿度(%)表3生理气候评价指标注释:*表示适宜于旅游活动**表示既适宜旅游,也适宜休疗养。

表4 XX县平均温湿指数(THI)从表中可以得知,XX县适宜于开展旅游活动的月份主要为5~9月份,所以大致舒适天数为5个月,计天数150天/年。

XX县有将近5个月的最佳温湿指数:5月~10月期间的处于舒适指数范围,具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二)独特的民俗文化XX县民俗文化在国内有:剪纸、刺绣、面塑、布艺四大产品特色明显,工艺精湛;地方文化的秧歌——九曲黄河阵、串和合等。

(三)开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线的各种旅游活动XX县东部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西部XX地貌奇特,要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诸如登山旅游、探险科考、旷野观光、XX风情游、民俗文化游、森林探幽、溶洞探奇、林区观鸟、户外摄影、农家乐休闲、湖上冲浪游泳、山林帐篷野营旅游、休闲疗养度假等。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以甘肃临夏州为例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以甘肃临夏州为例
《西部金  ̄)2o18年第 8期
乡村旅游精准 扶贫 的 SW OT分析


以甘肃 临夏州为例
王宏燕 陈 江 马建平
(中国人 民银 行临 夏州 中心 支行 ,甘 肃 临夏 731100)
摘 要 :本 文 立 足 新 时代 乡村 振 兴 大 背景 下 ,从 乡村 旅 游精 准扶 贫助 推 农 村 产 业 再 复 兴 、农 村 再 繁 荣 、农 民 收 入 再 增长三 个方 面分析 了 乡村旅游精 准扶 贫的现 实依据 ,介 绍 了临夏 州 乡村旅 游精准扶 贫实践 ,利用 SWOT 方法分析 了 临夏实施 乡村 旅游精 准扶 贫的路径 ,有针对性地提 出对策建议 。
一 、 乡村旅 游精 准 扶贫 的现 实依 据 近年来 ,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 ,2018年我 国休 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 5900亿元,住建部公布的首批 127家特色小镇中有 70%与旅游业发展相关 。乡村旅游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 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扶贫优势 ,是精准扶贫 的重要手段 。 (一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助推农村产业再复兴。一是旅游业是 以本身行业为基础 ,包含一产 、二产及三产 中的体育 、文化 、艺术 、金融、公共服务等相关行业 ,关联度高 ,综合性强 ,产业链长 ,以泛旅游业为代表 的第三 产业带动种养殖 、农产品批发 、旅游商品加工等第一 、二产业发展 ,一、二产业的发展又服务于旅游这一第三 产业 ,形成一二三产业 的融合循环发展 。二是有助于传统农业向依靠 以旅游经济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转变。乡 村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的商品化和社会化 。商品经济属性凸显。这种典型的绿色经济有利于吸引绿色金 融 、社会 资本 、优 秀人 才 、先 进 技术共 同参与进 来 ,促进 贫 困村 传统 产业 转 型升 级 。 (二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助推农村再繁荣 。一般而言 ,大部分贫 困村经济落后 、基础设施差 、交通不便 、配 套设施不全 ,但生态环境 良好。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有利于提振乡村经济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 设施条件 ,优化乡村生态和生活环境 ,让人才 、农民愿意 留在乡村 ,企业 、投资者愿意投资乡村 ,市民、游客愿 意进入 乡村 。 (三 )乡村 旅游 精 准扶 贫助 推农 民收入再增 长 。旅 游扶 贫是 “造 血式 ”扶 贫 ,乡村旅 游 精准 扶贫 能够 扩大 对 贫 困人 口覆盖面和扶贫有效性 。一是为贫 困群体提供发展机会 。宏观层面 ,通过发挥旅游业“集聚效应”和“涓 滴效应 ”,促进乡村经济稳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微观层面 ,贫 困人 口通过参与到旅游经营、旅游服务 中 获得经营 眭收入 ,也可以通过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 ,还可以通过“三变”改革 ,增加财产性收入。二是提高贫困 群体发展能力 。一方面,在旅游扶贫进程 中通过引进优秀的企业和人才 ,能够促进先进 的管理经验 、新型互联 网技术 、对传统农业 的信息化改造在旅游扶贫中的应用 ,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
作者:刘润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要:全域旅游是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省份、作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关联区域,在新的旅游大环境下,如何应对新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升级,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甘肃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甘肃省;全域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
(1)资源丰富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黄金段,黄河母亲河的上游,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之一。

历经千年风霜的古老甘肃拥有着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多公里,是古代中西方互通往来、物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存。

甘肃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省内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和高品位性三大特点。

不仅仅有莫高窟、月牙泉这样的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也有张掖七彩丹霞这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甘肃黄沙遍地、沟壑纵横,实际上甘肃不仅仅有这样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有甘南秀丽的草原风光、天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甘肃发展出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而44个少数民族,特别是甘肃省内的东乡族、保安族更是甘肃独有,让甘肃省具有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不同種类的旅游资源聚集在同一个省内,这是较为罕见的,也证明了甘肃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条件。

(2)区位良好
甘肃省不仅仅具有规模宏大、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也较为集中,具有结构上的空间聚集优势。

从分布的面积相对密度看,甘肃是个旅游资源较集中的省份,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集中优势最为明显。

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西连新疆、青海,南靠四川,北与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和远西北地区的结合部,联结大西北的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也是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此外,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