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投稿须知

合集下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简介和投稿须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简介和投稿须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3-1315/S;国际刊号ISSN:1671-3990。

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万方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中国期刊网统计源刊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刊,并被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CABI)、美国化学文摘(CA)、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数据库及检索单位收录。

投稿须知: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同一篇稿件切勿一稿多投,否则后果自负。

2.投稿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快递期刊。

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投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中国菌物学会会员申请表

中国菌物学会会员申请表
一次性缴纳6000元
欢迎订阅学会主办期刊
杂志选择
◆《菌物学报》:每年六期,共¥430.00(原价¥480总计元
邮寄信息
邮编:
中文:
英文:
发票
单位抬头:
发票项目:[ ]资料费;[ ]订刊费;[ ]会费;
共计元
支付方式选择: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菌物学会;
帐号:250101040005913;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科院南路支行
注:汇款时,请务必注明会员姓名和付费项目(会费或杂志费)
此表可复印,填写完毕请发至:msc93@
中国菌物学会会员申请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个人信息会员证号(学会填写):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职务
单位
邮编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研究领域
E-mail:
请选择会员类型
会员类型
会费
[ ]
普通会员
每年60元
[ ]
学生会员
每年30元
[ ]
终身会员
一次性缴纳1000元
[ ]
精品会员(包含期刊订阅,请填写期刊邮寄地址)

微生物学报投稿要求

微生物学报投稿要求

微生物学报投稿要求2013年6月修订1. 投稿范围:凡有关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等,本刊均欢迎投稿。

2. 应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

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

3. 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

认真填写介绍信中国各项内容。

(1)要求通讯作者(即:责任作者)亲笔签名;(2)盖有“研究内容所属单位”的公章要求必须由研究内容所属单位加盖公章。

4. 审理费:自2013年6月1日之后,本刊免收审理费。

5. 本刊中英文稿件均收:对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本刊予以优先发表!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水平均应较好。

6. 序列号:因本刊版面紧张,对于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国际基因库接受号(Accession No.)后再投稿。

7. 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行文必须清晰。

(1)每篇投稿的稿件都要加上行号。

(2)字号、字体和行间距:文题为三号黑体;图、表、脚注等均为小五宋白体;其余均为五宋白体;1.3倍行距。

(3)图和表:应排到正文中、依照阅读顺序进行排版,不要放在文后。

通栏排版,不要串文排。

8. 审稿专家: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不能是本单位的),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

编辑部将结合本刊审稿人库选择2名审稿人进行初审。

9. 编辑部内审:收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编辑会在当天或次日会通过 E-mail 回复作者(“直退通知”或者“稿件受理通知”)。

通过内审后,请作者按照信中要求补充投稿所需材料。

《菌物学报》中文投稿文章格式-参考模板

《菌物学报》中文投稿文章格式-参考模板

M ycosystema菌物学报15 July 2010, 29(4): 561-568jwxt@ISSN1672-6472 CN11-5180Q2010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信号物质的诱导效应王彬1李辉2徐丽娟3李敏1刘润进1*1青岛农业大学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青岛 2661092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青岛 2661093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岛 266109摘要:盆栽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幼苗分别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及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 35d后,开始测定番茄植株内源信号物质水杨酸(SA)、茉莉酸(J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抗性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生长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增加了番茄植株鲜重、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叶片和根系NO、JA、H2O2含量和结合态SA含量,其中,以摩西球囊霉G. mosseae诱导作用最大,叶片和根系内NO、JA、H2O2和结合态SA 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3和1.9倍、6.8和8.0倍、0.9和1.2倍、1.9和2.6倍,而根系中游离态S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只有摩西球囊霉G. mosseae处理在诱导高峰时根系游离态SA含量比对照略有增加。

接种AM真菌处理的番茄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加,其中以摩西球囊霉G. mosseae的诱导效应最大,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0.6和0.3倍、7.9和3.1倍、0.4和1.2倍、2.3和1.9倍;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的诱导效应最小: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0.26和0.14倍、2.3和1.0倍、0.1和0.28倍、0.55和0.31倍;而MDA含量下降,分别降低了66%和68%、34%和41%、51%和50%、12%和26%、18%和29%。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投稿注意事项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投稿注意事项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投稿注意事项1. 引言1.1 概述植物病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理与分子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机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植物病害的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防控植物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生理与分子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生理病害和分子病害。

随后,我们将讨论影响生理与分子植物病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预防和监测措施、化学治理方法以及生物防治方法等多种防控策略。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发现和观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生理与分子植物病害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基础概念、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

通过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本文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2. 生理与分子植物病理学生理与分子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形成和发展的学科领域。

通过对植物内部的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对病原体产生的抵抗反应。

2.1 生理病害生理病害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类植物疾病。

常见的生理病害有水浸性、低温和高温伤害、盐碱胁迫等。

这些环境因素会干扰植物正常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导致植物发展异常甚至死亡。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

2.2 分子病害分子病害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一类植物感染性疾病。

当这些致病微生物进入植物体内时,它们会通过与植物细胞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防御反应。

例如,植物可通过活化免疫相关基因来产生反应性氧化物以摧毁入侵的微生物。

《菌物学报》投稿须知

《菌物学报》投稿须知

菌物学报Mycosystema《菌物学报》投稿须知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已被CA (美国“化学文摘”);Abstracts of Mycology (美国“菌物学文摘”);Index of Fungi (英国“菌物索引”);Review of Plant Pathology (英国“植物病理学文摘”);Bibliography of Systematic Mycology (英国“系统菌物学文献目录”);Biblio graphie der Pflanzenschutz literature(德国“植物保护文献目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数据库(CJCR);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I);《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2.收稿范围:《菌物学报》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

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3.投稿所需材料:投稿需提供文章电子版、1份纸稿、1份介绍信(可在本刊网站下载专区中下载介绍信和投稿文章模板)和100元审稿费。

1)电子版:将符合本刊格式要求的投稿电子版发送到本刊电子信箱jwxt@。

2)纸稿:请邮寄一份打印稿(采用A4纸、单面打印)。

3)稿件受理费:收到此通知后,请通过邮局汇款100元,汇款单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

并请及时email告知发票单位名称、发票邮寄地址和收信人,款到后本刊将及时邮寄发票。

本刊汇款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座401 《菌物学报》编辑部4.投稿方式:本刊实行网上投稿,网上送审。

投稿时,请先登录《菌物学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投稿”(第一次使用的用户需注册后才能投稿,注册成功后可立即投稿)。

《应用生态学报》投稿须知

《应用生态学报》投稿须知

《应用生态学报》投稿须知(2016年1月修订)《应用生态学报》(月刊)系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专门登载有关应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述评和研究简报等.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1 投稿内容研究报告必须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明确,文字简练;综述性论文要求作者在自己科研、教学、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有关重要文献和最新成果,对所论问题进行系统、扼要的论述,论文要精练,具有启迪性;述评性论文要求对反映科学前沿或重大进展的某一篇或多篇文章,或某次学术会议进行叙述、评论或讨论,文章要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研究简报只受理具有明显创新意义的前沿成果..2 文章篇幅文章要求精练. 研究报告和综述以12000~14000字(6~7版)为宜,述评以4000~6000字(2~3版)为宜,研究简报以10000字以内(4~5版)为宜.3 文章格式3.1 题目和作者题目务求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一般不超过8名,作者名字(拼音)之间用“-”连接,多位作者须注明通讯作者及其邮箱地址. 单位(中英文)应使用标准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和邮编(非省会城市须加省份名,中文:城市前加省份名称;英文:在邮编后加省份名称).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凡投稿,请将全部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填写在投稿系统的作者信息一栏,将第一作者简介添到备注或者附加信息中. 所有信息务必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 正文中应隐去有关作者的信息,否则视为无效投稿.3.2 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中文摘要以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以3000字符为宜;对于综述与述评,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 关键词3~7个.3.3 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 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资助项目来源及编号.3.4 正文引言:要介绍研究背景,明确提出科学问题、研究目的,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材料与方法:清楚、准确描述所用材料/对象名称、数量、来源或制备方法,简单说明研究方法并引用文献,如果方法新颖或有改进须加以详细说明;交代清楚试验程序以及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与分析:列出观察和试验证据,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通栏排版,力求简明扼要;讨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重点解释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必要时指出本试验的不足之处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综述性论文,不做统一要求,但须重点把握科学问题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统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逻辑层次分明,提出新的见解。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投稿经验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投稿经验

生理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是一本国际性的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有关植物病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是投稿该期刊的一些经验:
1. 选好主题:确保研究主题是生理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并且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性。

2. 文献调研:在投稿前,确保已经仔细阅读了期刊的作者指南,了解期刊的格式要求、研究方法、文章长度等。

3. 语言润色:请确保文章的语言清晰、准确、专业,避免语法和拼写错误。

4. 结构清晰:文章的逻辑和结构要清晰,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要完整、一致。

5. 图表美观:图和表要简洁、美观,图表说明要清晰易懂。

6. 参考文献准确: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准确、完整,遵循期刊的引用格式要求。

7. 遵循伦理:确保研究符合伦理标准,并获得相关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8. 及时回复:在投稿后,期刊编辑可能会要求作者提供更多信息或对稿件进行修改。

请及时回复编辑的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9. 耐心等待:稿件审查和发表需要一定的时间,请耐心等待。

10. 保持沟通:与期刊编辑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稿件的审查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以上是关于生理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投稿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物学报Mycosystema
《菌物学报》投稿须知
1.刊物简介:
《菌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已被CA (美国“化学文摘”);Abstracts of Mycology (美国“菌物学文摘”);Index of Fungi (英国“菌物索引”);Review of Plant Pathology (英国“植物病理学文摘”);Bibliography of Systematic Mycology (英国“系统菌物学文献目录”);Bibliographie der Pflanzenschutz literature(德国“植物保护文献目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数据库(CJCR);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I);《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2.收稿范围:
《菌物学报》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

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3.投稿所需材料:
投稿需提供文章电子版、1份纸稿、1份介绍信(可在本刊网站下载专区中下载介绍信和投稿文章模板)和100元审稿费。

1)电子版:将符合本刊格式要求的投稿电子版发送到本刊电子信箱jwxt@。

2)纸稿:请邮寄一份打印稿(采用A4纸、单面打印)。

3)稿件受理费:收到此通知后,请通过邮局汇款100元,汇款单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

并请及时email告知发票单位名称、发票邮寄地址和收信人,款到后本刊将及时邮寄发票。

本刊汇款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座401 《菌物学报》编辑部
4.投稿方式:
本刊实行网上投稿,网上送审。

投稿时,请先登录《菌物学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投稿”(第一次使用的用户需注册后才能投稿,注册成功后可立即投稿)。

5. 审稿流程:
所有来稿先由编辑部严格初审,对于学术水平和写作格式不符合我刊要求及报道范围的稿件将及时退还。

对达到送审要求的稿件,首先送初审专家审阅,若通过初审,再送达主编处进行最后的总审,最终审稿意见将及时E-mail通知作者。

这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

您可以通过E-mail或到本刊网站“作者查稿”区了解审稿情况。

稿件一般按收稿先后顺序发表,重要成果及论文优先发表。

6. 版权:
已录用的稿件版权属于《菌物学报》编辑部,请作者仔细阅读并填写“版权转让协议”(具体参见网站链接)中所列各项内容,文章通讯作者务必签署协议。

无此协议,稿件不得发表。

7.写作要求:
1)计量单位:时间:年用a;日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等表示。

溶液浓度:用mol/L,不用M(克分子浓度)和N(当量浓度)。

旋转速度:用r/min,不用rpm。

蒸汽压力:用Pa或kPa,MPa表示。

光密度:用OD(斜体)表示。

图表中数值的物理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t/h(表示时间,单位是小时)。

2)英文关键词请勿与题目重复,以便增加检索信息。

3)文中引用文献请按“(作者年代)”格式,不要用角码制。

二个作者须用“和”或“&”并列,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则只列第一作者,后用“等”或“et al.”。

4)文后参考文献的作者必须全部列出,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缩写,姓名勿用缩点,用逗号分开。

西文期刊名用斜体,缩写时勿加缩点,各词首字母大写;卷号用加粗。

著作须写明出版地点、出版社及全书页码或具体章节的起止页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