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说课课件(新部编)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33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背景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 三大派系,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材料二 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 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三 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借外债100多次,债权 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矿 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余家, 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 前50年投资总额。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 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工人阶 级受压迫和剥削最重,罢工斗争频繁 发生。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 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 次。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
背景1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 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五九国耻”)
日本前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 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 于前,日本在华权利十倍于《二十 一条》 。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 反映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
运动
“废除二十一条”
反帝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封 性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爆发)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5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口号 方式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示威游行、罢课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运动的兴起,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活动,北洋政府被迫作出让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为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引出五四运动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学生运动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 答案:(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
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示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自尊,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四运动的意义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
D 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交:中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深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材 境阶料内级二近基:代1础8工7:2业年工6—8,人—家1力8,9量41年9壮1中3大年国—境—内1近91代9年工,业中17国5家新,建1厂89矿5年有—60—0家19,13新年增中资国
本达一亿三千多万,超过过去大半个世纪。辛亥革命前期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
——《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 生的爱国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第二阶段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意义
阶段
时间
地点
第一阶段 1919.5.4 北京 -
第二阶段 1919.6.3 上海 -
主力军
学生
工人 阶级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教学课件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 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 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 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 (2)免除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 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 驱逐出京。 (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 (4)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 (5)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
——张珊珍《五四运动策源地》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对比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群众基础
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 充分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 是新时代的主人翁, 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努力奋斗!
运动 性质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
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 意义
材料一: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
不除国贼不开门
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
国事如此,无 心整容,请君 不必光顾。
上海的工人产业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 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
运动 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 五四运动

爆发
• 单击此处编辑时母间版:文19本19样年式5月4日
• 第二级
五 • 第三级
第一阶段:北京
四 运 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经过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
单中击国此近处代史编的辑起母止时版间标和重题要样标式志事件
• 单18击40此年处编辑母版文19本19样年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四单元
• 单击此处新编民辑主母版主文义本样革式命的开始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13课 • 第五级 五四运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口文本号样式
鸦•片第•战二第级争三级
五四运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单击此处新旧编民辑主母主版义的标比题较样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 立单无击产此阶处级编专辑政母的版国文家本样以式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为目的• 第二级
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 第的•三革第级四命级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 第五级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不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同
点
革命方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性质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涉及第一章第三节“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意义”。
详细内容包括:回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介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背景,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以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回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2)介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背景,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
(3)讲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4)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强调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站在当时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奋斗。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分析有关五四运动的选择题、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五四运动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起因: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情感激发(3)经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4)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族觉醒、民主自由观念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经过和意义。
(2)分析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精品课件(共46张PPT)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工人反应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 、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交告其子,姊教 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妓女反应
印发《敬告花界同胞书》分发各妓院,提议花 界同胞不购日货;不收日本纸币;将二十一条印在 请客票后面;捐助国民大会及学联经费。 ——《五四运动画传》
(小结)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北京 学生
口号
①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方式
罢课
结果
镇压 逮捕
第一阶段 1919年 (爆发) 5月4日
②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 十一条” 、 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第二阶段 (扩大)
1919年 6月3日
上海
工人
罢课、罢 工、罢市
直接目标 得以实现
镜头四:五四之追评
B
4.(2017· 江苏宿迁· 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 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C
5.(2017· 湖南郴州· 7)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 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申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 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 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情况
阵营 同盟国 协约国 代表国家 德、奥匈帝国、保加 利亚 等国 英、法、美、意、日 、俄、中 等国 阵亡人数 约340万 约500万 直接战争费用 (亿美元) 630.18万 1453.88万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 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诸君不必光顾
——上海一理发店
诸位学生是爱国的,你们想一想,难道我们工人就不是爱国的 吗?
——上海沪宁铁路工人
五四运动的结果
放人
免职
拒签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五四运动的爆发
根据课文,补充下列表格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形式 结果
第一阶段 1919 (爆发) 5.4
第二阶段 (扩大)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 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
示威游 行罢课
镇压逮捕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堂小结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 四 运 动
爆发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为 先锋
第二阶段 :6月5日 上海;工人为主力
结果: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性质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意
作用 :促进了……;促进了……;为中共……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D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5、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4日决定为青年节 2003 年 共青团十五次代表大会定《关荣啊,中国共青团》为团歌。
讲授新课 (28分钟)
:五四运动的背景(10分钟) :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8分钟)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五四精神
(10分钟)
寻源五四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 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 念,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2分钟)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感知五四
情景再现、角色扮演
由学生扮演当时的一名记者 ,准 备1分钟,然后上台以新闻报道 的形式,介绍五四运动的斗争经 过和重大事件
感知五四
假如你就是当中那个喊口号的那位青年,那么你 可能会喊出什么样的口号?小组讨论后,来台上 做一下表演。在组长的带领下,喊出五四运动的 口号?
9 9
2010年5月4日
忧国忧民、不屈不饶、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 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巴黎和会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交失败 拒签合约
五四运动
第一阶段
新阶段
意义
释放被捕学生 初步胜利 罢免三个卖国贼 时间:1919年6月3日 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主力: 工人 运动中心:上海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来先锋作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其与工人运动结合 新民主主义 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开端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为什么?
弘扬五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 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弘扬五四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人: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效果评价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中 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 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间:1919年5月4日 主力: 学生 运动中心:北京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问: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B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北京学生街头演讲
感知五四
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1919、5、4 开始地点:北京 人物:北大等校学生
上海(中心) 6 月 3日 工人(主力)
五四运动的发展
北京(中心) 5月 4日 学生(先锋)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弘扬五四
材料研读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 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 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五 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五四精神;难点则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 强,这就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 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 活动中,我将综合运用情景创设法、小组讨 论法、史料分析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 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结果 前途 结论
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1949
1840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弘扬五四
什么是“五四精神”?今 天,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 精神”?作为一名年轻人通 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你又有 何感想?
2、课程内容
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分别为:五四运动爆 发、扩大和历史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 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 果;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史料、图片和电影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 生分析、比较、归纳,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 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 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 “国家将亡,无心营业。” 材料二 “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 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 君努力进行。”
问: 材料一中说明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一阶层人民的支持? 材料二中的“罢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材料一说明五四运动达到了商人阶层的支持; 材料二中的“罢市”是从1919年6月3号开始的。
带着问题, 阅读教材 第一子目 以及观看 电影《我 的1919》 的相关片 断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演说
寻源五四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 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 国的待遇?
1918年1-6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否定了 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 等项要求,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 山东的一切殖民权益。
为弘扬五四精神,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征集题为“我的青春 宣言”的誓词。请你积极参与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段誓词 (30字左右)
我的青春誓言
四、说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五、说教学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