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的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活动《冬天(散文诗)》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冬天(散文诗)》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感受散文诗《冬天》的意境美。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想象和创造能力。

3. 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特点,体验冬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散文诗《冬天》课件或纸质版2. 冬天的图片或实物3. 白板笔、白板4. 音乐、音频设备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散文诗《冬天》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冬天的美丽和乐趣。

2.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冬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冬天的特点。

2. 教师朗诵散文诗《冬天》,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3. 分组讨论: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4. 展示环节: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将讨论的结果用白板笔写在白板上。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散文诗《冬天》的内容,引导幼儿说出冬天的美丽和乐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观察冬天的变化,并用照片或绘画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冬天的小世界”,让幼儿用自己的作品装饰。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冬日暖阳”主题,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冬天的乐趣。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冬天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扮演角色、唱歌、跳舞等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教学内容1. 散文诗《冬天》的全文朗诵和解析。

2. 冬天的特点和习俗的介绍。

3. 幼儿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的讨论。

4. 冬天相关歌曲、舞蹈的学习。

八、教学步骤1. 朗诵散文诗《冬天》:教师用情感丰富的语言朗诵,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2. 解析散文诗:教师逐句讲解散文诗的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冬天的美丽和乐趣。

3. 讨论: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散文诗,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散文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艺术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情感等方面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六、课后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散文诗两篇》,谈谈你对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散文诗,进行鉴赏分析,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散文诗两首教案模板

散文诗两首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与散文诗相关的音乐或诗歌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散文诗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散文诗的定义及特点- 教师讲解散文诗的定义,强调其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

- 分析散文诗的特点:自由灵活的韵律、丰富的意象、深邃的内涵等。

2. 散文诗的鉴赏方法- 教师示范朗读两首散文诗,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 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分析散文诗。

3. 诗歌欣赏-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散文诗,进行朗读、分析和鉴赏。

- 各组分享鉴赏心得,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 朗读比赛: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朗读自己选择的散文诗,其他同学评分。

2. 仿写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散文诗。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强调其在文学中的地位。

2. 拓展:推荐一些优秀的散文诗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四、作业布置1. 完成仿写练习,提交一篇散文诗作品。

2. 阅读推荐散文诗作品,撰写一篇鉴赏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学习欣赏和分析两首不同风格的散文诗。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

2.散文诗《夜行火车》的欣赏与分析。

3.散文诗《月光光》的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15分钟)1.讲解散文诗的定义: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融合了散文的平实和诗歌的抒情。

2.介绍散文诗的特点:语言自由流动,表达随心所欲,写实与抽象并存,节奏变化多样化。

步骤二:散文诗《夜行火车》的欣赏与分析(30分钟)1.分发散文诗《夜行火车》,让学生自己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夜行火车》的特点:描写细腻,气氛紧张,情绪饱满。

3.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步骤三:散文诗《月光光》的欣赏与分析(30分钟)1.分发散文诗《月光光》,让学生自己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月光光》的特点:无拘无束,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

3.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步骤四:学生创作散文诗(40分钟)1.提供几个主题供学生选择,如:春天的花朵、夏日的海滩、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景等。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散文诗。

3.学生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口头朗读给同学聆听。

步骤五:分享和评价(15分钟)1.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散文诗分享给全班同学。

2.同学们可以给予建设性的评价和意见,帮助对方改进作品。

四、课堂作业1.收集并阅读更多散文诗的作品,写下自己对其中两首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完善自己的散文诗作品,可以参考同学们的建议和意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散文诗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散文诗。

此外,学生们也通过创作散文诗,培养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考虑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示范。

同时,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

散文诗二首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两首散文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两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散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1. 课文:《散文诗二首》2. 参考资料:关于散文诗的介绍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对散文诗的认识,如果有同学曾经写过散文诗,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2. 简要介绍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是一种既有散文的自由形式,又有诗歌的音乐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散文诗,注意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和情感两个方面来理解诗歌。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从韵律和节奏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诗歌的音乐特点。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运用散文诗的形式,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主题和情感两个方面去理解散文诗,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散文诗的音乐韵律。

在写作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能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散文诗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和韵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诗。

(2)让学生总结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让学生谈谈对散文诗的感悟和体会。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诗。

(2)展示学生创作的散文诗,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散文诗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散文诗,了解学生对散文诗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以两篇具体的散文诗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初中语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金色花》学习目标: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诵读读出人物形象2、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一、新课导入1、花语导入:生活中,人们会给不同的花赋予不的含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语,比如:牡丹象征富贵,玫瑰象征爱情。

让我们来倾听下面这几种花的花语。

梅花、菊花、康乃馨、百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金色花》,来听听金色花的花语。

2、认识《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获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

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这首《金色花》则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的代表作。

二、学习新课(一)朗读,整体感知1.录音示范金色花是美丽而神圣的,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比它更美丽更圣洁,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请在倾听的过程中标出自己读不准的音,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词语:匿笑沐浴祷告罗摩衍那2.自由朗读3.每个同学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

(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文中孩子与妈妈共几次嬉戏?一、第一次写妈妈作祷告时,“我”把花香送给妈妈;二、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三、写妈妈傍晚到牛棚时,“我”再落到地上,请求妈妈给我讲故事。

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注意语气和感情。

在读《金色花》时,语气应该是舒缓、深情的;语速保持中速,身临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是跟自己的妈妈在深情倾诉。

例如:“我不告诉你,妈妈”——要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再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又惊又喜、嗔怪孩子的语气。

(1)根据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做到情感融合。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

做到语速适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做到轻重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的教学方法【篇一:散文诗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不仅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还能让幼儿在学习散文诗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独特方法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但目前幼儿园散文诗欣赏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重机械传授轻审美体验、重读背训练轻自主表达等等。

这些弊端,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让教师觉得散文诗教学索然无味。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从散文诗文体特点以及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总结提炼出散文诗欣赏教学的指导策略。

中国论文网 /1/view-6844762.htm设――巧妙创设优美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而散文诗作为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美学上尤其讲究意境美。

意境是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的水乳交融,两者虚实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极具感染力。

虽说“意境”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之物,但对幼儿来说,如何感受散文诗中的优美意境,确实需要教师借助手段巧妙创设。

如散文诗《绿色的梦》:这是一个特别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个特别的梦。

小兔子梦到了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是她美丽的发夹;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田田的荷叶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鱼;瓢虫梦到了绿绿的叶子,晶莹的露珠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幼儿梦到了绿色的小岛,绿色的清香沁到了他们的心里。

整首诗里描绘了优美温馨的意境,教师是这样创设的: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有绿色的窗帘和许多绿色的物品,多媒体里播放的是诗歌中描绘的绿色场景,幼儿们在这样的场景里,倾听着舒缓的摇篮曲,感受到轻松浪漫的氛围。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在这绿色的世界里,小动物们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绿色的梦?如此巧妙地为幼儿营造出优美的梦幻般的意境,为幼儿的散文诗赏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桥梁。

讲――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意境内涵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而获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师的朗诵来感受。

首先,教师要认真鉴赏散文诗,把握作品准确的感情基调,是清新自然、优美舒缓,还是活泼明快、诙谐风趣,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朗诵表达,有助于幼儿对作品情感的感受和领悟。

其次,教师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该是真挚自然的,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流露出来的由衷的喜爱、自然的陶醉,这些会带给幼儿很深的感染力,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喜爱。

如在一次观摩活动――诗歌《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的欣赏教学中,老师怀着对晚班工作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诵了诗歌,幼儿们听得热泪盈眶,甚至有幼儿表达:“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一名这样的人!”观摩的老师听了都大为动容。

解――寻求多种方法化解赏析难点散文诗欣赏教学中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对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二是对诗歌结构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为幼儿散文诗欣赏的障碍。

所以,有效化解难点是幼儿散文诗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有效方法:1.丰富感知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如能带幼儿对诗歌中的内容进行感知,有助于幼儿对散文诗的欣赏学习;如果教师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难点,在丰富感知时有意识地给予引导,则更能提高幼儿欣赏学习的效果。

如散文诗《春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

很显然,后一句属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涟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池塘的活泼可爱。

但这个比拟手法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城市幼儿来讲很难领会,因此,活动前教师可带幼儿去观察小池塘,和幼儿想办法制造出一些涟漪,既增加了幼儿们的感性经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更有助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2.巧妙设问提问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诗欣赏教学中,以下两种设问最为行之有效。

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处设问,引发幼儿对文学手法运用的理解和感悟。

如散文诗《我家小池塘》里这样描写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阳去睡觉,池塘摇着月亮,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这时老师设问:“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和池塘里的小鱼捉迷藏呢?”这个问题很好地促发幼儿思考,从而明白小鱼是在和星星的闪闪倒影捉迷藏,这是多么大胆而奇妙的想象。

这样的设问,就能启发幼儿更好地领悟这生动奇特优美的诗歌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

二是在作品情感升华处设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感。

如散文诗《夜里什么人不睡觉》中有如下描写: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车在大地上奔驰。

……车上的旅客睡得又香又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火车上,夜里不睡觉的,还有他们……教师提问:为什么旅客睡在火车上会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启发孩子思考,原来是火车司机开车平稳、工作人员照顾细心周到,从而很好地领悟了作品表达的对晚班工作者尊重和爱戴的情感。

3.多媒体技术辅助恰到好处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化解赏析难点很有帮助。

一方面,恰当的动画能再现散文诗中的形象,特别是动态形象,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适宜的音乐能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选择与幼儿文学作品相通的乐曲,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幼儿耳听心动,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4.运用小图标小图标的运用能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句式和结构。

如散文诗《春天》是这样描写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嗒……我们利用小图标,按诗歌结构把图标摆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别摆上表示颜色、笑容和歌唱的图标,诗歌中出现的一个个物象在下面分行摆放。

这样的图标设计,不仅有助于幼儿对诗歌整体结构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儿对诗歌内容的认知记忆和创编表达。

导――引导幼儿在散文诗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环境,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进行自主表达,从而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语言表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如问孩子“喜欢作品中的哪句?”“觉得哪一句特别好听?”说说“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诗歌的感受,也可以请幼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诵美的诗句。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拓展表达,让幼儿通过这样的表达进一步领悟诗歌意境。

2.绘画表达欣赏诗歌后,引导幼儿用喜欢的绘画方式做进一步的表达。

如欣赏了诗歌《春天》,幼儿们和同伴合作,按照诗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图书,用画或撕纸粘贴的方式,进行创作表达。

3.肢体动作表达如散文诗《落叶跳舞》中,教师让幼儿把自己装扮成落叶,按照诗歌中的动态描绘,用身体动作表现。

在幼儿们肢体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如何表达出“欢快”“自在”“热烈”等情绪,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总之,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散文诗欣赏活动时,教师要细细品味散文诗诗意语言所赋予的关键经验,深层次地把握诗中蕴涵的核心价值,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法,帮助幼儿充分地理解、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涵与意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幼儿园)【篇二:散文诗的教学方法】课题: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自主学习 1、朗读下面两首诗歌。

祷告:(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

欹斜:(4)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荫蔽: 8、根据文章内容,确定感情基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这两首散文诗在歌颂母爱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1 相同点:两文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歌颂母爱《金色花》借助金色花,《荷叶母亲》则借助荷叶来歌颂母爱。

2 不同点:(1)《金色花》一诗通过“我“想变成金色花为妈妈做点事来表现孩子对母爱回报,间接地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2)《荷叶母亲》一文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直接歌颂了母爱的私伟大。

. 运用提升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示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泰戈尔《告别》)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一)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二)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散文诗常识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能给读者以美和想象。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的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其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

4..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5. 诗集《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填作品)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6.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祈()祷并蒂()徘徊()花瓣()菡萏()()()斜姊妹()荫蔽() 7.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篇三:散文诗的教学方法】摘要: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他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发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

重视把握作家主体思维的个性化,致力于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认真搞好散文教学,注重散文的教学方法,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体现语言文字的原汁原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的能力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和写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