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培学习心得体会(尹加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彝良县奎香乡寸田小学:尹加俊在名师工作室的安排下,我有幸于2018年12月15日至29日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8)--云南民族大学举办的云南省乡村教师的培训”这一伟大的教育盛宴,和来自云南4个县的200名教师齐聚一堂,心潮澎湃地参与了此次培训。经历这15天的培训,各位专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国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同时使我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始终被这些教育大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经典的实践所折服、所震撼,撩拨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心弦,不断地拷问自己、反思自己。特别在教育观念、教师素养、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程开发、民族课程、学校文化建设等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次培训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2月16日至23日主要是集中在云南民族大学听各位专家的讲座,第二部分12月24日至29日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跟岗研修。下面具体谈谈自己这一次参加国培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在学习中反思

教育没有正确的理论导向,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长江学者王鉴教授的讲座教会我们教师如何做课堂研究,创造出了“课堂志”,他说:“自己好不算好,团队好才是真的好,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学实践工作者,做更好的教师、尽心尽职、热爱学生;教师研究者切忌大而空的课题研究,要追求具体真实的教学问题研究”;李长吉教授说:“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一个逗号隔开来却是天差地别的理念,教师是点燃蜡烛的人”;民大附小李红校长说:“做校长、做管理有可能是一阵子,而做教师才是一辈子,要为喜欢而教”;“教育永远不需要单打独斗,每一个领导都有他的不同之处,都有他的好,我们要善待学生、善待领导、善待同事,也要善待自己,学校没有你也许学校会变得更好,家里如果没有你家就永远不会好”,朴实而接地气的理念使我懂得了快乐是一种美德,快乐是一种能力,人活得快乐与否,全凭他主观意念断定,它不取决于外在的客观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心里变化历程,我们快乐与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成败,直接决定教育对象的成败。李劲松教授说:“教育要关注个体,关注弱小、边缘、贫、少,不是关注大多数;学习的内在价值在于人文的、和谐的、和平的,而不是功利的、拜金的,不要为了逐利不择手段,我们要追求真、善、美;现在不是靠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观念改变命运,不能随大流,要有点自己的想法,做教育要有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教学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12月24日我们100多名来自4个县的小学教师到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跟岗研修,我们感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凝聚力。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随处可见的图书和阅读空间;随时可以展现自我的舞台环境以及处处是彰显个性的名族文化背景墙,形成学校独有的民族情结气息。

跟岗研修以来的最大的体会和感悟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在跟岗研修中,李红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她们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的“美好课程”建构体系,深刻剖析了他们的“以习惯奠基人生,用兴趣引领发展”的办学目标和“让学生的未来美好生活从这里起步”的办学理念。

跟随田杰老师步伐我们初步理解了名族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惊艳于他们民族课程开发的点子、方法以及民族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还亲身体验了白族文化中的“扎染”、“照壁”、“瓦猫”等制作过程。

数学组教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一课多mo”的教研方式,并把他们成功mo课的教学视频《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与我们分享。

语文组教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教学案例,郑姗姗老师在分享《大自然的文字》是基于学情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提炼、缩小目标范围,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曾威老师分享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亮点是给学生提纲,让学生模仿习作收获成功,也验证她说的“无论哪一种学习都是以学习开始,获得结束。”而李懿老师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呈现她教学这类文章的方法是抓关键词和句子。正如她所说,方法的指导胜于精品细讲。听到几位老师的分享,我觉得,他们的“一课一得”遵循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对课文的理解更简单了,学生也弄明白了。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

王舒燕老师和姜秋婷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们学校的《特色假期作业》,段晓茹老师和赵彩英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微课的分享与制作》,确实大开眼界,让我也有了想创设“特色假期作业”的冲动。尤其是亲子活动类,现在的孩子太需要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了。顾昀吟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语文课程开发的情况,以及她们语文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魔法笔尖-----以小专题突破教学难点的习作教学,她以缩小切口,精化学习内容为出发点,整合习作内容,突出习作重点,面向全体学生,转化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教师的科研水平。黄文忠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开发的《十二生肖与象形文字》语文课程,通过学生的展示确实能感受到课程开发的意义,即能提升学生

自学能力,也扩展了学生视野,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预期目标——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