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图解分析

合集下载

谈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谈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谈 建 筑 物 无 障 碍 设 计
姚 艳 东
( 原 建 工集 团有 限 公 司 , 西 太 原 太 山 000 3 02)

要 : 析了我国 目前无障碍设 计的现状 , 分 介绍 了无障碍设计在城市规 划及 建筑设计 中的具体处理方 法及其 重要意义 , 以期指
导实践 , 进无障碍 设计 的推 广应 用 , 促 从而使残疾人和老年人出行更加方便。
关键词 : 建筑物 , 无障碍 , 设计 中图分类号 :U 4 .3 T 2 19 文献标识码 : A
无 障碍设计这个概念是联合 国组织于 2 0世纪 7 O年代 中期提 置盲道 , 在盲道 的起点 、 终点 和转弯处 应设 置 圆点型盲道标 志 , 盲
出的设计新 主张。无 障碍设计是 为提 高行动不 便者生 活质 量 , 在 道应连续 中途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 公交 车站应设置提示 盲道和 盲
设计供人们行 走 和使 用 的道路 、 交通 与建 筑 物 的相应 设施 的时 文站牌 , 人行 道在 交叉 路 口、 场 人 口、 位 入 口、 行 横道 、 广 单 人 桥
隧道 、 立体交叉等路 口应设 置缘石坡道 , 在广 场 、 步行 街 、 业 商 候, 应该符合乘坐轮 椅者 、 拄盲杖 者及 使用 助行器 者的通 行与 使 梁 、 人行 天桥 、 人行地道 等无 障碍设施 的相应 部位 应设 国际通 用 用要求 , 通过无障碍设施 的设计和实施使 残疾人或老 年人 出行 更 街 、 加方便 、 生活更加舒适 。 的无障碍标志 , 其位置应醒 目, 高度要适 中, 它是告 知残疾人可 以
建成后往往无人管 理 , 设施损坏后无人维修 反而给老 年人或残疾
人造成安全 隐患。
坡道 , 最大 坡度为 1 1 :0—1 8之 间 , : 室内外坡道 最小 宽度 的确定

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方案

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方案

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方案无障碍通道是指为了方便行动不便人士、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而设计的通道,旨在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和便利。

设计无障碍通道的目的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自主、安全地进出建筑物,实现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介绍建筑无障碍通道的设计方案。

一、斜坡设计斜坡是无障碍通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够帮助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人士顺利进出建筑。

在设计斜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坡度角度:斜坡的坡度要符合国家标准,通常建议坡度在1:12至1:20之间。

2. 斜坡长度:斜坡的长度应该足够长,以避免过陡的坡度对行动不便人士造成困难。

3. 坡道材料:坡道表面应使用防滑材料,例如纹理地板或橡胶材质,以确保行人在湿滑条件下的安全。

二、通道宽度为了确保通行的流畅性和通行人群的安全,无障碍通道的宽度也需要特别考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设计要点:1. 最低宽度要求:根据国家标准,通道的最低宽度应为1200mm至1500mm,以确保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人士能够顺畅通过。

2. 通道门的设计:如果设计需要经过门洞,门的宽度应达到标准宽度的最低要求,并配备便于开启和关闭的门把手。

3. 通行空间:通道两侧应保留适当的空间,以容纳行动不便人士或轮椅用户旋转、停留和等待。

三、标识和导引无障碍通道的标识和导引系统对于行动不便人士和视觉障碍人群尤为重要。

以下是需要考虑的设计要点:1. 地面标记:在通道入口和斜坡周围,使用明显的地面标记,如对比色斑马线或凹凸地面标记,以引导行人注意。

2. 视觉标识:在通道入口处使用清晰的标识牌,标志着无障碍通道的入口,并指示通行方向。

3. 盲道引导:对于视觉障碍人群,应提供触觉可察觉的盲道,并确保盲道与无障碍通道的连接性。

四、照明设计良好的照明设计对于所有使用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行动不便人士和视觉障碍人士来说尤为重要。

以下是照明设计的一些要点:1. 充足的亮度:通道和斜坡应有足够的照明,以确保行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和障碍物。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所用之处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十余年来,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

设计的理想目标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

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barrier),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与通用设计的相似之处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有相似之处,因为无障碍设计是为所有人所通用的设计,但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重点是从残疾人和老年人。

但随著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它的局限,所以当今的无障碍设计正在向通用设计所靠拢。

而因为无障碍设计在中国出现较晚,所以大多数人将无障碍设计等同于通用设计。

举例例如,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容器,其中却有着巧妙的“共用”设计:一组匹配使用的洗发香波与护发素,两个相同的容器,仅只是在其中的一个添加了一排线形凸起的触觉感知记号,就能使人一触即知是香波还是护发素。

住宅入口无障碍设计要求与实际案例分析

住宅入口无障碍设计要求与实际案例分析

住宅入口无障碍设计要求与实际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便利性和包容性越来越重视,住宅入口的无障碍设计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无障碍设计旨在消除环境中的障碍,为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孕妇以及儿童等在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平等、便捷和安全的出入条件,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

一、住宅入口无障碍设计的要求(一)通行的便利性住宅入口的通道应足够宽敞,以方便轮椅、婴儿车等通行。

一般来说,净宽不应小于 12 米。

地面应平整、防滑,避免高低差和陡坡。

如果存在坡度,坡度不应大于 1:12,以确保轮椅使用者能够轻松通过。

(二)台阶与坡道若有台阶,应同时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坡道。

坡道的表面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两侧应安装扶手。

扶手的高度宜在 085 米至 09 米之间,方便使用者抓握。

(三)门的设计住宅入口的门应易于开启和关闭。

手动门的开启力不应过大,最好采用平开门或推拉门,并配备便于操作的把手。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8 米,以保证轮椅能够顺利通过。

(四)照明与标识充足的照明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居民都能看清入口及周边环境。

同时,应设置清晰明确的标识,包括无障碍通道的指示标识等,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快速找到正确的路径。

(五)安全防护入口处应避免设置障碍物,如突出的管道、电线杆等。

如果有高差较大的地方,应设置防护栏杆,以防止意外坠落。

二、实际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某老旧小区改造该小区建设年代较早,住宅入口存在诸多无障碍设计方面的问题。

改造前,入口通道狭窄且不平整,有多处台阶且未设置坡道,门的开启方式不便,照明也不足。

改造时,首先拓宽了通道,将地面进行平整和防滑处理。

在台阶旁增设了符合标准的坡道,并安装了牢固的扶手。

对门进行了更换,采用了轻便的推拉门,并优化了把手设计。

同时,增加了照明灯具,确保入口区域明亮。

经过改造,小区居民,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出入更加方便和安全。

(二)案例二:新建高档住宅小区这个小区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计。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详细解读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详细解读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55019-2021详细解读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2022年4月1日实施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rice hull my business number.
2.无障碍通行设施
无障碍通道
条文解读:
2.1.2 无障碍通行流线上的标识物、 垃圾桶、 座椅、 灯柱、 隔离墩、 地灯和地面布线(线槽)等设施均不应妨碍 行动障碍者的独立通行。 固定在无障碍通道、 轮椅坡道、 楼梯的墙或柱面上的物体, 突出部分大于100mm且底 面距地面高度小于2. 00m时,其底面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600mm,且应保证有效通行净宽。
1.总则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城市广场、 城市绿地、居住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等。 本规范未涉及的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建筑类型或有无障碍需求 的设计,宜按本规范中相似类型的要求执行。农村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宜按 本规范执行。 1. 0. 3 铁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水运交通相关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相关行业的有关无障碍设计的规定。
2.无障碍通行设施
无障碍通道
2.2.5 自动扶梯、 楼梯的下部和其他室内外低矮空间可以进入时, 应在净高不大于2. 00m处采取安全阻挡措施。
由原GB50763-2012第4.4.5条强条转化,原为室外人行天桥要求,新扩展为所有场所的自动扶梯、楼梯。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医院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因大多病人都行动不便,在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入口处设残疾人坡道,每层设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楼梯、扶手满足残疾人的要求。

建筑物入口处设置台阶,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坡度为1:12,宽度为2.4m,坡道两侧设扶手,在扶手栏杆下端设高为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

公共使用的门采用自动门与推拉门。

在推拉门门把手一侧墙面,留置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门扇安装视线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安装高为0.35m的护门板。

卫生间:男女卫生间内各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

厕位面积不小于 1.80mx1.40m,安全抓杆直径为30~40mm,安全抓杆内侧距离墙面40mm。

病房楼:在病房楼每个病区设置一个无障碍病房。

无障碍病房内设置一个无障碍卫生间。

人防工程本项目设在地下一层,为全埋式地下人防,按平站结合设计,平时考虑可适当作为地下停车场,战时作为人员掩蔽所使用。

人防建筑总建筑面积为6500m2,均为人防区。

人防区防地面冲击波压力为0.05Mpa及相应的核辐射,防化等级为丁级,为核6B级二等人员掩蔽所。

本项目为全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人防地下室,层高4.4m,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础,顶板采用梁板结构,柱网跨度为8.1mx7.2m。

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皆自成系统,墙上开设门洞处在其墙两侧设置防护密闭门或临战封堵。

相邻抗暴单元之间设置抗暴隔墙,隔墙连通口设置抗暴挡墙。

抗暴挡墙及抗暴挡墙临战时构筑,采用500mm厚粗砂砂袋堆垒而成。

密闭隔墙厚度300mm,并在染毒区一侧墙面用1:2水泥砂浆抹光,墙面光滑易于清洗。

室内外出入口处临空墙为3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密闭隔墙有管道穿过时,采取密闭措施;密闭隔墙上开门时,均设密闭门。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通用图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通用图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目 录序号 图 表 名 称 图号 页数页码备注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说明 92坡道一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 1 适用于路段或交叉口3 坡道二 单面坡(扇形无人行横道线)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2 1 适用于不设人行横道线的道口处4 坡道三 单面坡(扇形有人行横道线)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3 1 适用于设人行横道线的道口处5 坡道四 单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一) PD04-1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6 坡道四 单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二) PD04-2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7 坡道五 单面坡(全宽式)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5 1 适用于只设人行道的路口或者人非共面的非机动车道单面坡8 坡道六 单面坡(人非共面)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6 1 适用于人非共面的路段9 坡道七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7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的情况10 坡道八 三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一) PD08-1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11 坡道八 三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二) PD08-2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12 坡道九 公交站台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9 1 适用于侧分带设公交站台处13 坡道十 扇面式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0 1 适用于城市广场等特殊人行横道处14 坡道十一 分隔带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1 1 适用于需硬化的分隔带15 盲道设计大样图(一)~(十九) MD01~MD19 1916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平面设计图 WP01 1图5.4-3 人行天桥防护栅栏 5.4-4 人行天桥防护提示盲道5.5 桥梁、隧道、立体交叉1、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2)桥梁隧道入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建筑规划知识:如何进行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如何进行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如何进行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通道进行设计,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出入和安全性、舒适性的提高。

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是建筑物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这方面的规划与建设。

1.建筑无障碍通道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残障人口的增加,建筑无障碍通道的意义越来越显著。

建筑无障碍通道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是对残疾人体现社会的同情和尊重,也是对建筑师、设计师和市政规划者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一种新思路。

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旨在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方便、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同时也为那些紧急情况下需要逃生的人员提供一条更为便捷和安全的通道。

2.无障碍通道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在进行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2.1建筑物的环境和区位建筑物的环境和区位是进行无障碍通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城镇中心或高人口密集区域,需要考虑人流量大、行人通行繁忙等因素。

在环境封闭、建筑物内部交通密集区域,需要考虑防火防烟、安全疏散等因素。

2.2建筑物的构造和设施建筑物构造和设施包含了通道的形状、大小、材料、防滑措施、坡度、楼梯、电梯等,这些构造和设施对于无障碍通道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

建筑物的通道要尽量扩大,以便行动不便人士的视线范围和活动范围得以扩展。

楼梯的坡度和高度要符合相关标准,电梯的设计要符合无障碍标准,防止出现拥挤、停滞等现象。

2.3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普及程度无障碍通道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对无障碍通道设计的各个要素有较高的普及程度,同时,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也需要具备相关知识,遵守相应规定、标准和规范,保障无障碍通道设计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3.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的具体实践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无障碍通道设计的执行标准中国针对无障碍通道设计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对建筑无障碍通道设计提出具体要求。

建筑物的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无障碍通道的要求,同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图解7.1 建筑入口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7.1.1)。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7.1.3 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 入口平台宽度建筑类别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1 大、中型公共建筑≥2.002 小型公共建筑≥1.503 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2.00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1.505 无障碍宿舍建筑≥1.50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7.1.5的规定 (图7.1.5-1, 图7.1.5-2)。

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建筑类别门扇开启后最小间距(m)1 大、中型公共建筑≥1.502 小型公共建筑≥1.203 中、高层建筑、公共建筑≥1.50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建筑≥1.207.2 坡道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 (图7.2.1-1, 图7.2.1-2)。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 (图7.2.3)。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1 有台阶的建筑入口2 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3 室内走道4 室外通路5 困难地段1:121:201:121:201:10~1:8≥1.20≥1.50≥1.00≥1.50≥1.20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7.2.5的规定(图7.2.5)。

表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m) 1.5 1.000.750.600.35水平长度(m)30.0016.009.00 6.00 2.80 7.2.6 1:10~1:8坡道应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7.2.7 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

7.2.8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图7.2.8)。

7.3 通路、走道和地面7.3.1 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图7.3.1)。

表7.3.1 轮椅通行最小宽度建筑类别最小宽度(m)1 大型公共建筑走道2 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3 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4 居住建筑走廊5 建筑基地人行通路≥1.80≥1.50≥0.90≥1.20≥1.507.3.2 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7.3.3 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

7.3.4 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7.3.5 门扇向走道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1.30×0.90m (图7.3.5)。

7.3.6 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0.10 m,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60 m。

7.3.7 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0 m;2 走道两侧应设扶手;3 走道两侧墙面应设高0.35 m护墙板;4 走道及室内地面应平整,并应选用遇水不滑的地面材料;5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为弧墙面或切角墙面;6 走道内不得设置障碍物,光照度不应小于120 Lx。

7.3.8 在走道一侧或尽端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栏板等安全设施。

7.4 门7.4.1 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自动门,也可采用推拉门、折叠门或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2 在旋转门一侧应加设残疾人使用的门;3 轮椅通行门的净宽应符合表7.4.1规定。

表7.4.1 门的净宽类别净宽(m)1 自动门2 推拉门、折叠门3 平开门4 弹簧门 (小力度)≥1.00≥0.80≥0.80≥0.804 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 m 的墙面宽度 (图7.4.1-1);5 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 m的护门板 (图7.4.1-2);6 门扇在一只手操纵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7.5 楼梯与台阶7.5.1 残疾人使用的楼梯与台阶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5.1的规定:表7.5.1 楼梯与台阶设计要求类别设计要求楼梯与台阶形式1 应采用有休息平台的直线形梯段和台阶(图7.5.1-1)。

2 不应采用无休息平台的楼梯和弧形楼梯(图7.5.1-2)。

3 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突缘为直角形踏步(图7.5.1-3)。

宽度1 公共建筑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50 m。

2 居住建筑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 m。

扶手1 楼梯两侧应设扶手。

2 从三级台阶起应设扶手。

踏面1 应平整而不应交滑。

2 明步踏面应设高不小于50 mm安全档台(图7.5.1-4)。

盲道距踏步起点与终点25~30 cm应设提示盲道(图7.5.1-5)。

颜色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应有区分和对比。

7.5.2 人使用的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表7.5.2的规定:表7.5.2 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建筑类别最小宽度(m)最大宽度(m)公共建筑楼梯0.280.15住宅、公寓建筑公共楼梯0.260.16幼儿园、小学校楼梯0.260.14室外台阶0.300.147.6 扶手7.6.1 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设高0.85 m的扶手;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65 m (图7.6.1-1);2 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0 m;3 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0 m。

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图7.6.1-2);4 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应为40~50 mm;5 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

扶手截面尺寸应符合表7.6.1的规定(图7.6.1-3):表7.6.1 扶手截面尺寸类别截面尺寸(mm)圆形扶手35~45(直径)矩形扶手35~45(宽度)7.6.2 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应为L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宜为70~80 mm。

7.6.3 交通建筑、医疗建筑和政府接待部门等公共建筑,在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应设盲文说明牌(图7.6.3)7.7 电梯与升降平台7.7.1 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

7.7.2 候梯厅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7.2的规定(图7.7.2)。

表7.7.2 候梯厅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深度候梯厅深度大于或等于1.80m。

按钮高度0.90~1.10mm。

电梯门洞净宽度大于或等于0.90m。

显示与音响清晰显示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及电梯抵达音响。

标志1 每层电梯口应安装楼层标志。

2 电梯口应设提示盲道。

7.7.3 残疾人使用的电梯轿厢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3.3的规定 (图7.7.3):表7.3.3 此同时电梯轿厢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电梯门开启净宽度大于或等于0.80m。

面积1.轿厢深度大于或等于1.40m。

2.轿厢宽度大于或等于1.10m。

扶手轿厢正面和侧面应设高0.80~0.85m的扶手。

选层按钮轿厢侧面应设高0.90~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

镜子轿厢正面高0.90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

显示与音响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7.7.4 只设有人、货两用电梯时,应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服务。

7.7.5 供乘轮椅者使用的升降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7.7.5);1 建筑入口、大厅、通道等地面高差处,进行无障碍建设或改造有困难时,应选用升降平台取代轮椅坡道;2 升降平台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0.90 m,平台应设扶手或挡板及启动按钮。

7.8 公共厕所、专用厕所和公共浴室7.8.1 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8.1的规定。

表7.8.1 公共厕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入口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有关规定。

门扇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有关规定。

通道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洗手盆1 距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mm应设安全抓杆。

2 洗手盆前应有1.10m×0.80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男厕所1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度0.60~0.70m、高1.20m的安全抓杆(图7.8.1-1)。

2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图7.8.1-2)。

无障碍厕所1 男、女公共厕所应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

2 新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1.80m×1.40m(图7.8.1-3)。

3 改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1.00m(图7.8.1-4)。

4 厕位门扇向外开启后,入口净宽不应小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5 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 的垂直抓杆(图7.8.1-5)。

安全抓杆1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

2安全抓杆内侧应距墙面40mm。

3抓杆应安装坚固。

7.8.2 专用厕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8.2的规定(图7.8.2)。

表7.8.2 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设置位置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及城市的主要地段,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入口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有关规定。

门扇1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有关规定。

2 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门插销。

面积≥2.00m×2.00m(图7.8.2)。

坐便器坐便器高应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应加设高1.40m 的垂直抓杆。

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mm处应设置安全抓杆。

放物台长、宽、高为0.80m×0.50×0.60m,台面宜采用木制品或革制品。

挂衣钩可设高1.20m的挂衣钩。

呼叫按钮距地面高0.40~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安全抓杆符合本规范第7.8.1条的有关规定。

7.8.3 公共浴室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8.3的规定(图7.8.3-1, 图7.8.3-2) 表7.8.3 公共浴室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入口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规定。

通道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门扇1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规定。

2 无障碍浴间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门插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