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

合集下载

无障碍设计名词解释

无障碍设计名词解释

无障碍设计名词解释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旨在提供方便和安全的设计手段,以确保人们无论是否有身体或认知障碍,都能够自如地使用公共或私人空间。

这种设计通过改善建筑、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提高所有人的使用体验,增强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的多样性提供保障。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环境上的物理和认知障碍,以确保残疾人和有特殊需求的人士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这一概念扩展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交通工程、信息和通信技术等。

它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各种不同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孕妇和视力或听力有障碍的人。

在建筑设计上,无障碍设计要求建筑物的入口、通道、卫生间、电梯和楼梯等设施都能够方便和安全地供所有人使用。

例如,在入口处设置无障碍斜坡,以方便使用轮椅的人士进出建筑物。

此外,无障碍设计还要求各个房间和设施的布局和尺寸满足通行性和可达性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中,无障碍设计要求保证行人道、人行横道和公共交通等设施能够方便和安全地供行人使用。

例如,在人行道上设置无障碍斜坡和导盲道,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通行。

此外,无障碍设计还要求公共交通车辆和站点的设计满足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上下车的需求。

在交通工程中,无障碍设计要求改善道路、行人过街设施、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设施,以确保各种特殊需求的人士能够安全地使用交通系统。

例如,为视觉障碍的人士提供声音提示的信号灯,以帮助他们安全地过马路。

此外,无障碍设计还要求交通系统的设计考虑到行动不便的人士的需求,如轮椅用户和行动缓慢的人士。

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无障碍设计要求改进电子设备、网络和软件等技术设施,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获得信息和进行沟通。

例如,在网页设计上,无障碍设计要求提供易于使用的键盘导航和辅助功能选项,以方便视力或听力有障碍的人士访问内容。

此外,无障碍设计还要求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的设计尽量简单直观,以方便认知障碍的人士使用。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Gopad智能支 架苹果配件,完全实现双 手无障碍打字,非常适合 没有椅子和桌子的情况下 移动办公。四种角度锁定 支架,多功能,全方位展 示。可悬挂的智能支架还 配有可拆卸内胆包及方便 绑带,可连体亦可单独使 用,包内夹层可放置文件 和杂物,精巧设计,用心 呵护
金市图书馆
五· 无障碍设计之 ——减速带
无障碍设计之 -减速带设计
无障碍减速带的合理应用
• 坡度合适且美观
无障碍减速带的不合理应用
• 减速带高,骑过去很不舒适,这样的减速带会给 骑车的人带来安全隐患 。
七· 其他无障碍设计
一·卡拉斯科国际机场
•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的卡拉斯科国际机场: 拉斐尔· 维诺里建筑师事 务所主持设计了新航站 楼。航站楼的设计突出 了公共区域,跑道侧的 安全边厅、无障碍道路 一侧的出发大厅和露台 在内的各个机场空间内, 全部布置在跨度达365m 的曲线屋面之下。
北斗系统可保障解放军向海外派兵 引导导弹
• 8月18日电,五院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Ka星间链路相控 阵天线”有分析认为,这一天线装置的出现,使得各种卫 星可以在太空中实现无障碍实时通信,可以随时进行“太 空对话”,将大大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效能,也会成 为解放军的“力量倍增器”。
感谢您的聆听
We want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无障碍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工业一班
佟岩 9120066


一、无障碍设计概念 二、无障碍设计的目的 三、盲道设计 四、通道设计 五、卫生间设计 六、减速带 七、其他一些无障碍设计
一·
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 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 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 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 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 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 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 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 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所用之处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十余年来,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

设计的理想目标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

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barrier),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与通用设计的相似之处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有相似之处,因为无障碍设计是为所有人所通用的设计,但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重点是从残疾人和老年人。

但随著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它的局限,所以当今的无障碍设计正在向通用设计所靠拢。

而因为无障碍设计在中国出现较晚,所以大多数人将无障碍设计等同于通用设计。

举例例如,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容器,其中却有着巧妙的“共用”设计:一组匹配使用的洗发香波与护发素,两个相同的容器,仅只是在其中的一个添加了一排线形凸起的触觉感知记号,就能使人一触即知是香波还是护发素。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一般指建筑物及其环境装饰、布置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致力于为残疾人形成友好的环境。

1、外观设计
(1)外观设计要大方简约,色调鲜明,空间宽敞,保持其原有美感。

(2)楼梯、平台及活动地面以宽大可行走的安全楼梯及间隔阶平台取代,为行走
者提供安全和便利。

(3)走廊要宽阔,可以便利地推着轮椅,安装有扶手,并要有充足的空间,以方
便行走者休憩。

2、照明设施
(1)用发光比较均匀的照明系统巧妙地对空间进行装饰,并在走廊、厕所等地方
用上可调强弱的节能灯,可用于分辨物体空间亮度。

(2)室内装置必要的紧急出口灯,安装位置可易于识别。

3、厕所设施
(1)厕所要安装位于容易找到的位置,且要够宽阔,方便行走者进入,洗手盆、
马桶等设施也要安装在残疾人容易接触的位置;
(2)厕所内部要充足设置扶手,易于握手,并要在应急出口附近安装报警装置;(3)安装易操作的坐便位或活动便位,而且要安装一个宽阔的洗手盆及其它设施。

4、建筑物安全
(1)要避免弯曲或可危险元素,墙、柱、地板等表面易擦拭干净;
(2)保护弱点,比如门口,安装安全栏杆,保护残疾人不受伤害;
(3)安装易操作的扶手,确保残疾人容易上下楼梯。

5、通道秩序
(1)通道宽阔,路权连贯,车流通顺,布置整洁;
(2)尽量避免转角处拐弯,穿梭时能畅通地行走;
(3)排列整齐的击打水泥板,保护残疾人不受伤害。

总之,无障碍设计是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安全、便利性制定出的一种建筑设计规范,它不仅让残疾人安全、平等的参与生活,而且能让大家都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类型
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应采用自动门,也可采用推 拉门、折叠门或平开门,不 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在 旋转门一侧应另设残疾人使 用的门
无障碍设计类型
楼梯坡道
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 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 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 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 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 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无障碍建设意义:
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 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它社会 人员生活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 我国的城市与国际形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 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 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 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快速创建极具感染 力的演示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无障碍案例分析
英国
路口、建筑基本上都 进行了坡化,设置了 提示盲道。
无障碍案例分析
美国
ADA法案所规定的无障碍 设施范围遍布生活中的各 个角落,对障碍人士的关 注无微不至。
无障碍案例分析
日本
日本的所有路口全部实行 坡化
无障碍案例分析
无障碍案例分析
北 京
各地
厦门
无障碍案例分析
方便
理念
角度

他们需要什么? 占地 长度
1989 年
道路和建筑物设计
规范(试行)
20世 纪30 年代
1976年 至1984 年
1986 年
无障碍设计类型
缘石坡道
属于无障碍设施的一种。位于人 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避免 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 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行道行使 的一种坡道。ຫໍສະໝຸດ 无障碍设计类型盲道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一、理解无障碍的深层含义由于医学发达,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也因高龄而呈现器官性机能衰退,导致日常生活必须借助各式各样的辅具来维持基本活动,因此必须理解无障碍环境在“生理”与“心理”的影响,从而认识这些要素是维持生活品质的必要条件。

以下通过类别分析来理解无障碍的深层含义。

1、类别一:物理空间障碍养老设施的建筑硬件因高度、尺度、速度、时间、重量等因素所造成的障碍称之为「物理空间障碍」。

一般养老设施规划时,为防止雨水倒灌会调高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但是几公分的高低差,对坐轮椅的老年人而言仍然是非常大的挑战,只能借助斜坡或是采用辅具协助进出。

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了未来运营的需要,预先设置合理的动线,有些障碍也是结合老年人康复训练的需要而科学设计。

大部分建设以快速完工为目标,使得后续运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辅具来消除障碍。

辅具的使用牵涉的专业范围越广,发生变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增加成本。

因此,辅具应用与无障碍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必须全面考虑,择优而行。

2、类别二:信息传达障碍养老设施提供老年人信息服务,没考虑老年人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器官功能衰退而产生的沟通不良,造成的障碍就称为「信息传达障碍」。

为去除这些障碍必须使用不同的手段,除了改善照明采光,调整设施用色外,一般使用的手段就是辅具补充。

例如:1)有肢体残障的沟通器具键盘式、按钮式等各种会话辅助器、文字盘。

2)有视觉障碍的沟通器具放大镜、盲人用录放机、手语影像机、导盲砖、音响诱导器、声音合成器、自动点字机、盲人用电脑、触控式手表等。

3)听觉障碍的沟通器具助听器、人工耳、扩音器、震动式手表、文字型电话、屋内讯号指示器、火灾通报系统、瓦斯通报器等。

3、类别三:意识形态障碍服务人员受到自我认识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偏见、怜悯心态的影响,无意识之间形成「意识形态障碍」,强加给老年人过度的心理负担,阻碍老年人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看不见的障碍。

无障碍最新设计规范标准

无障碍最新设计规范标准

无障碍最新设计规范标准无障碍设计,又称为通用设计或包容性设计,旨在确保产品、环境和服务可以被所有人使用,无论他们是否有残疾。

以下是最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1. 无障碍设计原则:- 公平性: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平等使用。

- 灵活性:设计应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 简单性:设计应易于理解和使用。

- 感知性:确保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接收。

- 容错性:设计应允许错误并易于纠正。

2. 物理环境无障碍:- 无障碍通道:确保所有入口和出口都设有轮椅通道。

- 宽敞的门道:门道宽度应足够容纳轮椅和辅助设备。

- 无障碍卫生间: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辅助设施,如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

3. 信息和通信无障碍:- 可访问的网站:遵循WCAG(Web内容无障碍指南)标准,确保网站内容对视觉、听力和运动障碍用户可访问。

- 辅助技术兼容性:设计时应考虑与屏幕阅读器、语音识别软件等辅助技术兼容。

4. 视觉无障碍:- 颜色对比度:确保文本和背景之间有足够的颜色对比,以便色盲用户也能区分。

- 图像和图标:提供替代文本(alt text)描述图像内容。

5. 听觉无障碍:- 视频字幕:为所有视频内容提供字幕或字幕选项。

- 音频描述:为视觉内容提供音频描述,以便听力障碍用户理解。

6. 操作无障碍:- 键盘可访问性:确保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键盘操作。

- 简化的界面:提供简化的界面或模式,以减少操作复杂性。

7. 技术标准和指南:- 遵循国际标准,如ISO/IEC 24751-1:2008(信息无障碍)。

- 参考本地法规和政策,确保符合当地的无障碍要求。

8. 持续改进和反馈:- 定期审查和更新无障碍设计规范。

- 鼓励用户反馈,以识别和解决无障碍问题。

9. 培训和意识:- 对设计和开发团队进行无障碍设计培训。

- 提高组织内部对无障碍重要性的认识。

10. 法律和政策遵从:- 确保设计和产品符合相关的国际法律和政策,如美国残疾人法案(ADA)。

通过遵循这些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可访问的环境,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服务和产品。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应该尽可能地适应所有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残疾人或老年人。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能力、体型和性别的人的需求。

例如,在建筑物的入口和通道设计时,应该确保足够的宽度和高度,方便轮椅和推车通过。

2. 可达性:建筑物应该容易进入和使用,无论是对于残疾人还是老年人。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楼梯、电梯、洗手间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3. 可操作性:在建筑物内部,应该提供易于操作的控制和开关设备,如按钮、门把手和灯具等。

此外,家具和设备也应该方便移动和操作。

4. 可听性和可见性: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需求。

例如,在公共区域应该有足够的照明,以便人们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

同时,指示牌和其他信息应该清晰可见,易于理解。

5. 舒适性:建筑物的内部温度和湿度应该适宜,同时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光线。

此外,声学设计也应该考虑到人们的舒适度。

总之,无障碍设计是考虑各种需求的一种全面的设计方法,旨在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盲道
1)定义
盲道:是指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 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又到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 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类型 ● 行进盲道: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感和盲 杖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 ● 提示盲道: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转弯处、终 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 道。
3)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 1.50 m。坡度不应大于1:12的缘石坡道; b.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 4.00~6.00 m; c.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 m; d.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25~0.50 m; 4)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 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2、建筑环境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无障碍设计是当代文明城市建设和人类进化的标志, “对人的关怀”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1974年,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提出: “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就是正常人、病人、孩子、 青年人、老年人、伤残人等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 能够共同地自由生活与活动的城市。
3、 残疾、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 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 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障碍——一个人由于损伤或残疾造成的不利条件,限 制和妨碍这个人正常完成某项任务。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的生存现象 ● 功能障碍:人们在生理学、解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构 造或功能上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或不正常。 ● 能力障碍:由人的残疾产生功能障碍,致使人们在正 常范围内实现某种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 ● 社会不利条件:是指社会及居住环境上的障碍。
北京体育馆路的无障碍过街天桥
4)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要困难地段的坡度不得大 于1:8(需要协助推动轮椅行进); b.弧线形坡道的坡度,应以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 c.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 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 m的中 间平台; d.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二、 城市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1、缘石坡道
1)定义
缘石坡道:是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道两端,使乘轮 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 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类型
单面坡 缘石坡道 三面坡 扇形坡
全宽式缘石坡道
平行式缘石坡道
扇面式缘石坡道
单面坡缘石坡道
3)缘石坡道细部设计要点
●1974年,联合国召开了“无障碍设计专家会议”,提出了相 关的决议书。 ●1982年,日本完成了“考虑残疾人利用的建筑设计标准”
●1984年,我国台湾地区发布了《公共设施、建筑物、活动场 所残障者使用设备设施规范》
●1989年9月,我国建设部、民政部、残疾人联合会共同颁布 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试行) ●2001年8月,我国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 范》(JGJ50-2001)
5)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 行进盲道的宽度 ;
b.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 道的宽度;
c.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0.5 m处, 应设提示盲道; d.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0 m 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5)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梯道宽度不应小于3.50 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 m; b.在梯道中间部位设自行车坡道,一般宽度为0.60m; c.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 m, 宽度不应小于0.30 m; d.踏面应平整且不光滑,前缘不应有突出部分。
6)距坡道与梯道0.25~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 度应与坡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 0.30~60 m 。
2)发达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 制定开始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5、建立无障碍的设计理念
1)作为规划师、建筑师及城市建设的管理者,我们应 当把占城市居民相当部分的障碍者的需求真正纳入到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 2)无障碍:不仅仅是城市道路及建筑商的盲道和坡道 ,也不仅仅是媒体上的字幕和授予,更重要的含义是 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 3)当前无障碍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环境建设的“主流 ”,并以此来衡量一幢建筑、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 现代化水平的程度,因此无障碍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 的标志,是环境建设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
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2)室内外高差 a.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 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b.入口处采用坡道时,坡度小于1:20比较使用的;
c.当用地条件紧张时,设置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机械 升降装置来解决室内外高差问题。


残疾人的分类 a.视力残疾 b.听力和言语残疾 c.智力残疾 d.肢体残疾 e.精神病残疾 凡是两种或多种残疾的人,另列为综合残疾。
4、无障碍设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状况
1)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有关残疾人的法律和 无障碍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1961年10月,美国标准协会发表了《American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Building and Facilities Accessible to and Usable by the Physical Handicapped》(《使残疾人易于接近 、使用的建筑物及设施设计规范说明书》) ●1967年英国标准协会制订了《British Standard Cocle of Practice Access for the Disabled of Building》(《使残疾人能 够出入的建筑标准》) ●1968年美国制订了《Architecture Barriers Act》(《残疾人 能够出入的建筑标准》)
a.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 对应。 b.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光滑。 c.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
4)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b.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 相对应
11)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 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 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0.60 m提示盲道。
3、北京奥运期间的一些城市无障碍设施
三、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
1、 无障碍的内部交通系统
(一)建筑物的入口 建筑物的入口是联系室内外环境的空间主要部位,是进入建筑物内 部的必经之路,其无障碍设计更是尤为重要。 1)无障碍入口 无障碍入口——不设台阶和坡道的入口。
a.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两端,应首选单面坡缘石坡 道,这种组合方式可以使每个角隅的双方向人行横道起点都 是平缘石,是一种通行最为方便的缘石坡道; b.也可以采用扇形单面坡或三面坡的形式,其宽度可以 与人行横道等宽,也可小于人行横道,但位置应相互对正; c.在非主要道路交叉口可在对角线上设置缘石坡道,一般 采用单面坡或三面坡形式。
c.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d.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 于2.00m; e.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5)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b.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 1:12。
第十二讲 无障碍设计
目录
概论 城市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

一、概论
1、建筑环境无障碍设计的由来 20世纪初——无障碍设计
旨在运用现代技术,为广大的老年人、残疾人、 妇女和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 等参与的环境。 1961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无障碍标准》。 1974年,联合国召开了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对无障 碍设计做了研究总结。
路缘石高200mm时,1:12坡度的三面坡尺寸
路缘石高150mm时,1:12坡度的三面坡尺寸
路缘石高100mm时,1:12坡度的三面坡尺寸
路缘石高75mm时,1:12坡度的三面坡尺寸
路缘石高50mm时,1:12坡度的三面坡尺寸
6)道路交叉口缘石坡道的布置
道路交叉口是缘石坡道重点设置的地方,特别是 要与人行横道和安全岛结合好。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室内盲道
北京某社区中心室内盲道
4)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 a.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 墙、花台、绿地带 0.25~0.50 m处;
b.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 处; c.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 d.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 限或高限; e.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f.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还盲人的盲道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 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b.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 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c.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 d.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e.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f.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