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中能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经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纯菌,细菌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的程序进行并鉴定到种。敏试验采用K-B 纸片扩散法,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2006-2008年共分离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369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772株(占48.0%),肺炎克雷伯菌593株(占16.1%),铜绿假单孢菌643株(17.4%),鲍曼不动杆菌308株(占8.3%),阴沟肠杆菌184株(占5.0%),嗜麦芽寡养单孢菌127株(占3.4%),粘质沙雷菌67株(占1.8%)。369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一次为94.5%、65.1%、64.7%、56.2%、5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25.1%、16.2%、9.8%。63.5%的大肠埃希菌和40.5%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均有很高的耐药性。但其对亚胺培南则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也较高分别为96.1%和90.2%。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日益上升,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也有上升趋势,出现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加大。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参考药敏结果,并注重抗生素以外的其他治疗。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及不合理使用,越来越多的菌株其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ESBLs的产生是耐药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ESBLs的及时检出及其预防便相当关键,而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细菌室2006~2008年来分离出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试验的分析,希望能对基层单位经验性用药提供一些参考。

一、料材和方法

(一)材料

1.菌株来源:各科送检的各类标本,如血、骨髓、脑脊液、胸腹水、心包积液、关节也、脓液、各种分泌物及痰、咽拭子、前列腺液、尿液、粪便、肛拭子等,经培养分离出的纯菌。

2.微生物试剂、M-H琼脂平板、药敏纸片等。其中药敏纸片包括:丁胺卡那(AMK)、氨苄青(AMP)、氨曲南(ATM)、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呋辛(CXM、环丙沙星(CIP)、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PIP)、复方新诺明(SXT)、头孢吡肟(FE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左氧氟沙星(LEV)。

3.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细菌,如何将这些细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复红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氏球菌属、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附: 细菌的致病性 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细菌在人体内寄生,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称为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具有质的概念,如鼠疫细菌引起鼠疫,结核杆菌引起结核。致病性强弱程度以毒力(virulence)表示,是量的概念。各种细菌的毒力不同,并可因宿主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同一种细菌也有强毒、弱毒与无毒菌株之分。细菌的毒力常用半数死量(me

CLSIMS药敏试验解读

表1A.美国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非苛养菌常规试验和报告中应考虑的具有FDA临床适应证的抗菌药物建议分组总注释: A.对四环素敏感的菌株被认为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也敏感。然而,某些对四环素中介或耐药的 菌株可能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二者敏感。 B.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抗菌治疗。 C.分离于泌尿道菌株不被常规报告。 D.头孢噻吩仅被用于预报口服药物结果,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泊肟、头孢氨苄和氯碳头孢。以前 关于头孢噻吩结果可预报其他头孢菌素敏感性建议仍然正确,但近年来还没有数据证实此建议。 E.当测试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株时,只有氨苄西林、一种氟喹诺酮类和复方新诺明可用 于常规报告。另外,对肠道外感染沙门菌粉分离株,应测试并报告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假如需要,也可测试和报告氯霉素。分离于肠道内和肠道外伤寒样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A-C)需进行药敏试验。分离于肠道内非伤寒样沙门菌不需进行常规药敏试验。 F.从CSF中分离菌株,试验和报告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以取代头孢唑林。 G.其他非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苛养、非发酵葡萄球菌的革兰阴性杆菌,但不包括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因为对这些菌种的建议试验和报告药物表格已分开。 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试验和报告药物建议请参阅CLSIM45文件。 H.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I.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对葡萄球菌感染具有临床疗效的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敏感。青霉素耐 药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酶不稳定青霉素类耐药。除具有抗-MRSA活性新的头孢菌素外,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当前所有使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均耐药。因此,仅测试青霉素和头孢西丁或苯唑西林二者中任一种,则可推测对各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或耐药性。除具有抗-MRSA 活性药物外,不建议常规测试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 J.分离于呼吸道菌株不报告达托霉素结果。 K.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或MIC试验结果可用于预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路登葡萄球菌分离株是否存在mecA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路登葡萄球菌外),检测mecA介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表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表 微生物氨 苄 西 林 氨 苄 西 林/ 舒 巴 坦 阿 莫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替 卡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哌 拉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唑 林 、 头 孢 噻 吩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曲 松 氨 曲 南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替 坦 头 孢 呋 辛 厄 他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美 洛 培 南 环 丙 沙 星 氨 基 糖 苷 类 四 环 素 类 替 加 环 素 氯 霉 素 多 粘 菌 素 B/ 粘 菌 素 呋 喃 妥 因 复 方 新 诺 明 磷 霉 素 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除了某些种类)、林可酰胺类、链阳霉素类、利福平、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天然耐药 柯氏枸橼酸杆菌R R R 弗氏枸橼酸菌属R R R R R R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R R R R R R 赫氏埃希菌R R 蜂房哈夫尼亚菌R R R R R 肺炎克雷伯菌R R 摩根菌属R R R R R R R 奇异变形杆菌R R R 普通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R R R R R R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 斯菌 R R R R R R R 粘质沙雷菌R R R R R R R R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R R R R 假结核耶尔森菌R 所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天然耐药同肠杆菌科细菌,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鲍曼/醋钙不动杆菌复合群R R R R R R R R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R R R R R R 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人苍白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阮冰 当前细菌耐药现状及其危害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变异速度加快,耐药细菌越来越多。来自 我国6个耐药监测网的耐药信息监测资料显示,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耐药革兰阳性菌。其中,MDR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肠杆菌属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耐碳青霉烯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窄食单胞菌)。 在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耐药现象日 益严重,且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减缓,未来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我 国耐药形势同样严峻,ESBL大肠埃希菌和耐环丙沙星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 达到57%和57.7%。此外,浙江和上海多个地区还出现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暴发流行。 MDR致病菌可引发多种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菌血症、尿路感染、手术部位及切 口感染、心内膜炎、纵隔炎、腹膜炎等。MDR致病菌感染还易引发重症医院获得性 肺炎(HAP)或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美国某医院创伤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外科ICU中的116例HAP和(或)VAP患者,结果显示,创伤ICU中的HAP和(或)VAP患者数占全部患者的30.6%,而在外科ICU中这一比例达到了65.9%。一项最 新研究显示,肠杆菌科病原菌在HAP和VAP患者中的检出率最高,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该类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正确判断MDR革兰阴性菌感染

微生物检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六章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本章考点: 1.概述:概念 2.嗜血杆菌属 ●生物学性状 ●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查 3.军团菌属、鲍特菌属、布鲁菌属 一、嗜血杆菌属 (一)简述: 嗜血杆菌属是一类无动力、无芽胞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球杆状,有时呈杆状、长丝状等多形态。嗜血杆菌属包括16个菌种,其中与临床有关的为9个种,即流感、副流感、溶血、副溶血、嗜沫、副嗜沫、杜克、埃及、迟缓嗜血杆菌。 嗜血杆菌须在人工培养基中加入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故称嗜血杆菌。因新鲜血液中含有X和V因子。X 因子是血红蛋白中的一种血红素及其衍生物,为高铁血红素,是细菌合成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V因子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存在于血液和某些植物组织中,是脱氢酶的辅酶。 (二)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简称流感杆菌,不是流感的病原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大小为(1.0~1.5)μm×(0.3~0.4)μm。急性感染标本,如脑脊液中多为短小球杆菌,恢复期病灶或长期人工传代培养后可呈球杆状、长杆状、丝状等多形态性。毒力株(粘液型菌株)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6~8h有明显荚膜,在陈旧培养物中荚膜消失。无鞭毛,无芽胞。革兰染色阴性,但着色较浅。用石碳酸复红或美蓝单染色,呈现两端浓染现象。 (2)培养特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6~7.8。初次分离培养时,最好在5%~10%C02环境中,以促进其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中须加入X和V因子,才能生长。血液中的V因子通常处于抑制状态,经80℃~90℃热10min破坏红细胞膜上的不耐热抑制物,可使V因子释放,故流感嗜血杆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较佳。培养18~24h后生长直径为0.5~0.8mm、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呈露滴状的小菌落。48h后可形成直径1.0~1.5mm灰白色较大的菌落。有荚膜菌株的菌落呈轻度粘稠。 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后者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因此,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此称为卫星现象,这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荚膜的菌株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荚膜的R型菌株则为颗粒状沉淀生长。 (3)生化反应:本菌对糖发酵不稳定。一般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分解乳糖或甘露醇,对麦芽糖、蔗糖或糊精的发酵不稳定。所有菌株还原硝酸盐。有荚膜菌株产生吲哚。典型菌株不溶血。产生自溶酶,可被胆汁溶解。根据流感嗜血杆菌产生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反应,将其分为8个生化型。 2.致病性:致病物质为内毒素、荚膜、菌毛和酶类。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多由b型荚膜强毒株引起,为急性化脓感染,如脑膜炎、鼻咽炎、咽喉会厌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包炎及败血症等。继发感染主要在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感染后发生,多为无荚膜菌株引起。如慢性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 肠道杆菌感染 肠道杆菌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肠杆菌,沙雷菌,变形杆菌,摩根杆菌,普鲁维登斯菌,耶尔森菌及其他较少见的菌属。这些细菌呈氧化酶阴性,革兰氏染色阴性,过氧氢酶阳性,它们很容易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使葡萄糖发酵,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本节仅讨论其他章节未涉及的有临床重要性的细菌。鼠疫耶尔森菌见后文中的鼠疫。 埃希大肠杆菌埃希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栖居于胃肠道,当它具有移生性,肠毒性,细胞毒性或侵袭毒力特性时,便可成为水样,炎症性或血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偶尔也可引起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参见第133节)。如正常解剖屏障被破坏,便可扩散至邻近组织或进入血流。 尿路是埃希大肠杆菌最常见的肠外感染部位,一般是从体外移生而至的。肝胆,腹膜,皮肤和肺部感染也可发生。该菌也是菌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菌血症的发生往往无明显的入侵门户。该菌也是一种机会病原菌,它可使因其他疾病而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如癌肿,糖尿病,肝硬化)或接受皮质类固醇,放射疗法,抗癌药物或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致病。 埃希大肠杆菌菌血症和脑膜炎常见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婴儿(参见第260节新生儿感染中的新生儿脑膜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产肠毒素和肠致病性埃希大肠杆菌可引起婴儿腹泻和成人中的旅游者腹泻。埃希大肠杆菌中的肠出血菌株,如O157:H7,可引起血性腹泻并且可因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而复杂化。吃不熟的牛肉常可获此菌种的感染。其他一些肠道侵袭性的埃希大肠杆菌菌种正在涌现并将成为热带地区儿童和艾滋病患者持续性腹泻的潜在性重要原因。 若临床上怀疑为埃希大肠杆菌感染,需经培养和相应的生化或毒力试验证实,革兰氏染色不能区分埃希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只有用研究的方法才能检测特异性肠毒力特性。治疗可凭经验开始,然后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作相应的调整。虽然多数菌种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仍是敏感的,但其他药物的应用正在增加,包括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TMP-SMX和喹诺酮类药物(成人)。为排除脓液,切除坏死病变或清除异物需求助于外科手术。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和沙雷菌感染这些细菌的感染通常在医院内获得,主要发

药敏试验方法

一、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稀释法 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2.1 琼脂稀释法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2.2 肉汤稀释法 三、抗生素浓度梯度法 四、自动化仪器法 一、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二、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2.2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百病消按其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三、实验操作方法 3.1 药敏片法 3.1.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1.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为了使能准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皿培养基上;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可等距离贴若干片(外周一般可贴七片),每种药敏片的名称要记住。 3.1.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2 牛津杯法 3.2.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中能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经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纯菌,细菌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的程序进行并鉴定到种。敏试验采用K-B 纸片扩散法,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2006-2008年共分离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369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772株(占48.0%),肺炎克雷伯菌593株(占16.1%),铜绿假单孢菌643株(17.4%),鲍曼不动杆菌308株(占8.3%),阴沟肠杆菌184株(占5.0%),嗜麦芽寡养单孢菌127株(占3.4%),粘质沙雷菌67株(占1.8%)。369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一次为94.5%、65.1%、64.7%、56.2%、5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25.1%、16.2%、9.8%。63.5%的大肠埃希菌和40.5%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均有很高的耐药性。但其对亚胺培南则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也较高分别为96.1%和90.2%。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日益上升,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也有上升趋势,出现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加大。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参考药敏结果,并注重抗生素以外的其他治疗。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及不合理使用,越来越多的菌株其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ESBLs的产生是耐药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ESBLs的及时检出及其预防便相当关键,而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细菌室2006~2008年来分离出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试验的分析,希望能对基层单位经验性用药提供一些参考。 一、料材和方法 (一)材料 1.菌株来源:各科送检的各类标本,如血、骨髓、脑脊液、胸腹水、心包积液、关节也、脓液、各种分泌物及痰、咽拭子、前列腺液、尿液、粪便、肛拭子等,经培养分离出的纯菌。 2.微生物试剂、M-H琼脂平板、药敏纸片等。其中药敏纸片包括:丁胺卡那(AMK)、氨苄青(AMP)、氨曲南(ATM)、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呋辛(CXM、环丙沙星(CIP)、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PIP)、复方新诺明(SXT)、头孢吡肟(FE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左氧氟沙星(LEV)。 3.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其它革兰阴性杆菌题库1-1-8

其它革兰阴性杆菌题 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嗜血杆菌分离培养时,需要V因子是因为它是(). A.高铁血红素 B.脱氢酶的辅酶 C.过氧化氢酶的辅基 D.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 E.触酶的辅基 X因子是对热稳定的物质,是一种含铁的卟啉,是细菌合成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辅基;V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B类物质,是一种脱氢酶的辅基酶。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流感嗜血杆菌不产生的致病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菌毛 D.荚膜 E.IgA蛋白酶 流感嗜血杆菌不产生外毒素,其致病物质是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荚膜、具有黏附作用的菌毛,以及能分解分泌性IgA的IgA酶。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百日咳鲍特菌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革兰阴性小杆菌 B.专性需氧 C.无芽孢、有荚膜 D.K抗原中7因子是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炎鲍特菌所共有 E.抵抗力强,对紫外线不敏感 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有荚膜,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O抗原为鲍特菌属所共有,K抗原由多种凝集因子组成,其中因子7为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炎鲍特菌所共有。本菌抵抗力较弱,但在低温0~10℃能生存,对紫外线敏感,光照60分钟可死亡。 (打羽毛球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6296764.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嗜肺军团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繁殖较快 B.有鞭毛,无芽孢 C.最适生长温度35℃ D.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E.培养需用含半胱氨酸和铁的培养基 军团菌属是革兰阴性、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严格需氧、触酶阳性,可液化明胶,不分解糖类,本菌营养要求苛刻,生长缓慢,最适生长温度35℃,初次分离必须用L-半胱氨酸和铁离子,在活性炭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上3~5天可形成1~2mm直径的光泽菌落。

药敏试验操作小结

药敏试验操作 录入时间:2011-4-21 13:46:47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实验步骤 一、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二、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2.2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百病消按其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三、实验操作方法

3.1 药敏片法 3.1.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1.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为了使能准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皿培养基上;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可等距离贴若干片(外周一般可贴七片),每种药敏片的名称要记住。 3.1.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2 牛津杯法 3.2.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2.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内径6nm、外径8nm、高10nm的圆形小管,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并在小管处标记各种药物名称。每个平板可放4-6支小管。待分钟后,分别向各小管中滴加一定数量的各种药液,勿使其外溢。置37℃培养8-18小时,观察结果。 3.2.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3 打孔法: 该法较简单,成本低,易操作,比较适用于商品药物的检测。 3.3.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十一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一、教学大纲要求 (1)非发酵菌的概念、种类和初步鉴定特征。 (2)假单胞菌属的分类、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3)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4)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5)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军团菌的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6)黄杆菌属和莫拉菌属的细菌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二、教材内容精要 (一)非发酵菌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非发酵菌(Nonfermentative Bacilli)是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在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和种,但生化特征十分接近,多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院内感染。 非发酵菌包括的菌种较多,主要有下列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伯克菌属(Burkholderia)、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莫拉菌属(Moraxella)、金氏杆菌属(Kingell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艾肯菌属(Eikenella)、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食酸菌属(Acidovorax)等。 若某种未知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则怀疑其为非发酵菌: 1.氧化发酵试验常显示是氧化型或产碱型。 2.氧化酶阳性,非发酵菌中,除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但并非所有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都是非发酵菌,如巴斯德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和弧菌属等也是氧化酶阳性但不是非发酵菌。 3.动力,非发酵菌大部分为专性需氧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动力不明显,可用悬滴法或鞭毛染色法检测其动力。 (二)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严格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均阳性,是假单胞菌科的代表菌属。 1.分类 假单胞菌科由假单胞菌属及其亲缘关系密切的菌属(以前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组成,用于假单胞菌科分类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根据细菌的表型特征分为7个主要的组,二是根据rRNA-DNA同源研究将假单胞菌科分为5个rRNA群。 尽管假单胞菌科的绝大部分细菌原先都被归类于假单胞菌属,但现在只有rRNAⅠ群的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曼多辛假单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的分类 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李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分歧杆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丹毒杆菌、气肿疽杆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式杆菌、流感副流感杆菌、卡他杆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G+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属)、乙型溶血性链球(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 G—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属) G+ 杆菌: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结核杆菌(分歧杆菌属)抗酸菌 麻风杆菌(分歧杆菌属)抗酸菌 G—杆菌:大肠杆菌(埃希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痢疾杆菌、 福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百日咳杆菌(包特菌属)、 肠炎杆菌(沙门菌属)、绿脓杆菌(假单胞菌属)、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感染可选药物清单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 1.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与抗菌药 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 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唑西林,邻氯西林,二氯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大环内酯类:一代:红霉素,柱晶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链阳霉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嗯唑烷酮类:利奈唑酮 其他:利福平,夫西地酸,杆菌肽 2.具有良好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与抗菌药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第一、二、四代头孢菌素 碳青霉烯:亚胺培南,培尼培南,美洛培南 青霉烯:法罗培南 氨基糖苷: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阿贝卡星 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其他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砜霉素,磷霉素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比较 把细菌采用龙胆紫染色,涂碘加强染色。然后用酒精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会被脱色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会被脱色呈现红色。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 菌等。 1.阳性的肽聚糖厚,阴性的肽聚糖薄,如下图: 2.阳性菌有磷壁酸,阴性菌没有。磷壁酸如下图:

3.阳性菌无外膜,阴性菌有外膜,其图如下:

1884年革兰氏染色法被发明,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基本特征,细菌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G阳性(G+)和G阴性(G-)。前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后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带上了复杂蕃红或沙黄的红色。本文将从细胞形态和结构,生理特性以及在生产生活中不同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进行进一步比较。 一、细胞形态和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另外细胞还含有有些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孢、鞭毛和菌毛等4种。由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在结构上的差别主要在于细胞壁,故本文就细胞壁与非细胞壁结构两部分来进行集中比较。

1.细胞壁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主要是抓住了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上的不同,具体比较见下表: 进一步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包括磷酸壁的酸性多糖构成,细胞表面整体带负电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磷酸壁带负电。同时,磷酸壁赋予了革兰氏阳性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殷士学.环境微生物

药敏实验流程

药敏实验流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药敏实验1.目的 提供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的标准采集与操作方法,选择敏感药物用于临床。 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分离菌及常见菌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采样对接人 服务专家针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根据临床症状采集相应的病料。 4.设备和材料 无菌剪刀、无菌手术刀、无菌试管、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平皿、三角烧瓶、酒精灯、接种环、打火机、75%酒精棉球、一次性手套、营养琼脂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或特殊培养基、标准麦氏比浊管、药敏纸片、待测病料、记号笔、眼科镊子、2ml或5ml一次性注射器、试管架、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带刻度直尺。 5.采样及送样操作 采集:病料新鲜度→无菌操作采样→有目的进行采样→保证组织完整性→独立存放到封口袋中并做好标记。 运输:采集好病料放入保温箱(泡沫纸箱+冰袋)中,冷藏即可,不可冷冻。 要求有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样品来源、样品数量、初步诊结果抽样日期及周龄、检测项目等内容。 采样数量 猪一般采集3-5头, 6.细菌分离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待测病料(含有典型临床症状部分)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特殊培养基上(血琼脂、SS琼脂、麦康凯琼脂、BP琼脂等),于37℃±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h 后备用。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特点 制作待检菌液 在超净工作台内挑取培养18-24h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悬于含3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后与比浊管比浊,调整浊度至麦氏标准(相当于1-2*10 cfu/ml)。 接种细菌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壁上挤压去掉多余的菌液,均匀涂抹整个平板表面,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用接种环密集划线法也可以)。 贴药敏片 将涂抹均匀的培养皿底部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眼科镊子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待冷却后,镊取各种购买或自制的药敏片,分别贴于相应的位置上,用镊子轻轻按压纸片使药敏纸片与培养基表面密贴;药敏纸片应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各纸片中心距离大于24mm,纸片距边缘距离大于 15mm,这样一个直径90mm的培养皿可贴7个药敏纸片。 培养 最后将贴好药敏纸片的平板倒置放于37℃±1℃恒温培养箱培养16-18h后取出观察结果。 8结果观察与判定 抑菌圈直径观察

结核病人继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分析

结核病人继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分析 作者:张红李宙郑秀云赵丽洁王力 【关键词】结核病人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病人继发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在肺结核病人继发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多见,大部分菌株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肺结核病人同时感染细菌及结核菌时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 关键词肺结核革兰阴性杆菌药物敏感性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耐药性在临床感染中仍然占很大比例,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患者因严重感染,引起许多并发症或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尤其是肺结核病人。在原有的肺部病变基础上,易发生继发感染,加重病情。为了探讨我院结核病人继发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对2000年8月~2001年3月从结核病人标本中分离到20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从我院住院结核病人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到200 株革兰阴性杆菌,标本来源:痰121份,尿24份,脓性分泌物20份,胸腔引

流液30份,其它标本5份。肺结核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防痨协会肺结核分类,肺结核病人包括各种原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肺部结核病继发感染是指在肺结核基础上感染细菌。分离培养基包括血平板、麦康凯琼脂及M-H琼脂,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抗生素药敏纸片奥格门丁、氨曲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呋新,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方法: 默认分类 2009-05-06 22:37 阅读2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K-B法: 1 从孵育了16-24小时的琼脂平板上(血平板),挑出单个菌落,直接用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 位。 2 在15分钟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调好的菌液,在液面上方管壁处旋转并用力挤压几次,以从中挤 出过多的菌液。 3 用棉拭子在无菌的M-H培养基表面化线接种,再重复操作两次,每次将平板转动60度,每次接 种都应保证接种物均匀分布,最后用棉拭子涂抹平板的边缘。 4 将确定好的药敏纸片分贴到平板表面。每个纸片都应压一下,以保证与平板表面完全接触。每个 纸片中心间距24mm。纸片一旦与平板接触,不应再移动。 5 贴完纸片后,应在15分钟内放入35度孵箱。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放入3%-5%的CO2烛缸。 6 孵育24小时以后,测量各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与NCCLS手册比较,作出结果判断。 说明:细菌药敏结果的判断以NCCLS为标准,所以药敏试验的每一步都应严格按照NCCLS操作,否则将失去意义。链球菌、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除铜绿假单孢菌和不动杆菌外的假单孢菌属不用K- B法. 肺炎链球菌胶乳凝集测定法 1 在一干净玻片上分别滴两滴生理盐水。 2 从冰箱取出鉴定试剂(Slidex pneumo-kit)于室温。 ·3 在其中一滴生理盐水上滴加R1试剂,在另外一滴上滴加R2试剂,用搅拌棒混匀。 4 轻轻晃动玻片2分钟,观察结果。 5 2分钟内,如R1出现凝集为阳性;如R1和R2均未出现凝集为阴性。 注:R3为阳性对照。 药敏纸片的选择 1、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

头孢噻肟(CTX)头孢唑林(CZ)头孢他定(CAZ) 氨苄西林(AM)哌拉西林(PIP)阿米卡星(AN) 头孢噻吩(CF)环丙沙星(CIP)头孢呋辛(CXM) 庆大霉素(GM)头孢噻肟/棒酸(CTX/CA) 头孢他定/克拉维酸(CAZ/CA)羧苄青霉素(CB) 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Z)亚安培南头孢匹肟(FEP)头孢克罗(CEC) 2、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 妥布霉素(TM)阿米卡星(AN)安曲南(AZT) 头孢哌酮(CFP)哌拉西林(PIP)头孢匹肟 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头孢他定(CAZ) 左旋氧氟沙星(OFL)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3、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OX)青霉素G(P)头孢唑林(CZ)阿米卡星(AN)红霉素(E)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 万古霉素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噻吩(CF) 4 、肠球菌 氨苄西林(AM)万古霉素环丙沙星(CIP) 庆大霉素(GM)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 5、除肺炎链球菌外链球菌 氨苄西林(AM)头孢噻肟(CTX)万古霉素 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克林霉素(CM) 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ESBLs的检测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周华周建英俞云松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 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由其引起的感染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花费,影响患者预后。2011 年以来,我国多学科的专家荟萃国内外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的宝贵经验,制订了《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以下对这4 个共识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读。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2012 年发表的《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参考并综合了国际上对耐药菌名称的各种定义和争论,以不动杆菌为例对耐药菌常用名称进行了规范的阐述。 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 是指细菌对潜在有抗菌活性的3 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 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XDR) 是指仅对1-2 种潜在对该菌有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 全耐药(pan drug resistant,PDR) 则指对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对于PDR,国内文献偶有翻译为泛耐药。对于XDR 的称呼,国外有表述为extremely drug resistant,国内翻译为极端耐药,定义基本类同于全耐药。 二、我国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病学 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 2005-2012 年连续耐药监测结果L8.15i,我国大型教学医院临床分离菌中约70% 为革兰阴性杆菌,稍有上升趋势(2005 年66. 9%,2012 年71. 9%)。 在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分离比例约60%(2005 年52.4%,2012 年60. 1%),非发酵菌比例约40%(2005 年45. 2%,2012 年37. 7%),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ESBLs 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 菌株总体呈增加趋势,2005 年分别为38.9%、39.1% 和 6. 0%,2012 年则分别为55.3%、33. 9% 和20.7%。 近年来社区获得性感染中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community acquired ESBLs,CA-ESBLs) 成为欧美学者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大陆尚缺少大规模的CA-ESBLs 流行病学资料,2007 年复杂性腹腔感染研究(SMART 研究)显示,社区获得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检出率分别为36. 0% 和15. 2%。近年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开始出现并呈增加趋势,2012 年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5.0%,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则达到了8. 9%。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肠杆菌科细菌,2012 年对亚胺培南耐药分别占29.1%、56.8%”,2011 年仅对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分别占1. 8% 和21.7% 。2012 年CHINET 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3. 5%、19. 8%、19. 6%、17. 9% 和17.5%。 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多黏菌素E 的耐药率低于40%,分别为33. 0% 和2.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嗯唑(TMP-SMZ)、头孢哌酮一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 3.8%、10. 5%、10. 0% 和24.4% 。2011 年中国13 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疾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显示,替加环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高于90%、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敏感率79. 8%。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 值也处于较低水平,MIC90 为1-4 mg/L。 三、感染病原微生物学诊断 各感染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学诊断必须依靠细菌学的涂片镜检或培养和药敏测定。临床采集各类标本时均应当遵循规范、避免污染。符合规范采集的血液、脑脊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培养到的细菌对感染具有诊断价值。呼吸道标本、尿液、通过留置管采集的体液(如胸水、腹水等)分离到的细菌不能作为感染的确诊依据,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对于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尤其需要鉴别污染菌、定植菌和感染菌,大体需要综合参考以下几个因素: (1)存在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 (2)有符合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 (3)宿主因素: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大多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常需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判断,包括基础疾病、免疫状态、先期抗菌药物使用、侵人性检查和治疗、感染发生时所处病房的耐药菌流行病学、其他与发病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