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多时候体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上。鲁迅,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抨击封建制度、控诉封建礼教的同时,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把眼光转向封建社會中的女性。本文从鲁迅作品中四位典型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其形象的同时,剖析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及意义。

标签:鲁迅女性形象原因意义

一、鲁迅作品中思维典型女性之形象

1.单四嫂子

《明天》被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呐喊》里,而《明天》的主人公便是单四嫂子。单四嫂子是鲁迅笔下第一位农村妇女:年轻丧偶,儿子宝儿是她唯一的希望。然而,就这么一个支撑她挣扎的“宝贝”,却因病而死。单四嫂子是悲惨的,她麻木,贫穷,把儿子当做明天;单四嫂子是愚昧的,她求签,许愿,求助庸医,满怀希望地将儿子送往死路。阿五和老拱打她歪主意,何小仙漠不关心,王九妈看似仁慈实则无情……没有同情,没有安慰,没有人味,这一切使得心乱如麻的单四嫂子变得更加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2.祥林嫂

《祝福》被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里,而《祝福》的主人公便是祥林嫂——一个懂得反抗却依旧逃不出桎梏并走向死亡的本分、善良的劳动妇女。祥林嫂丧夫后,因婆婆要把她当货物一样卖掉而逃出家门,在富人鲁四老爷家做佣工。被婆婆找到逼迫改嫁后,丧夫又丧子,被人认作“不祥之人”,再次去做佣工后没多久,被赶出家门,沿街乞讨,悲惨而死。她知道反抗,但是她的反抗跳不出封建的枷锁与礼教的戕害,只是从一个地狱陷入另一个地狱罢了。

3.爱姑

《离婚》也被收录在小说集《彷徨》里,而与祥林嫂相比,《离婚》一文中的主人公爱姑更加具有反抗性。爱姑同样是被封建制度毁了一生的女性:还未成年时,因父母之命嫁入施家,后因丈夫出轨遭到遗弃。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爱姑奋起反击,三年来把施家闹得鸡犬不宁。最后施家没辙,请出七大人。七大人还没说几句话,就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爱姑服下软来,同意了离婚。爱姑是鲁迅笔下最有反抗意识的一位,但她的反抗建立在认同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实则毫无意义。尽管如此,她的反抗,还是让人们看到一丝新时代的曙光。

4.子君

《伤逝》是收录在《彷徨》中的又一篇短篇小说,其主人公之一便是子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