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的饵料投喂

合集下载

小龙虾养殖投喂四大注意事项

小龙虾养殖投喂四大注意事项

小龙虾养殖投喂四大注意事项
一、定时、定量投喂
一、定时、定量投喂
1、投喂时间选择上午八点投喂30%的整日饵料,下午17点投喂70%的整日饵料。

2、饵料投喂量为池塘放苗量或总存塘虾重量的3-6%。

二、定点、定质投
二、定点、定质投喂
1、投喂优质小龙虾配合饵料,蛋白质不能低于26%。

2、不要随意更变投喂地点,在投喂后需观察小龙虾的进行情况。

3、第二日复查投喂点饵料进食情况,根据小龙虾采食量适当调节饲料投喂
量,从而保证不浪费饲料,又不使小龙虾处于饥饿状态。

三、依据小龙虾各生长阶段投喂
1、小龙虾幼苗期
a、小龙虾幼苗期可以投喂磨碎的大豆或豆浆,从而保证幼苗正常采食,同时又能培育水体浮游生物供小龙虾苗进食。

b、在小龙虾幼苗后期,则适当投喂饲料。

2、成虾及快速生长期间
成虾及快速生长期间以优质配合饲料为主,少量大豆、玉米、新鲜杂鱼等动植物饵料为铺,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

3、高温季节投喂
高温天气,适量投喂动物性饲料,防治小龙虾吃不完而造成饲料腐烂变质,影响水质。

4、捕捞阶段
a、投放少量的饲料,或者停止饲料投喂,使得小龙虾处于饥饿状态,从而
确保捕捞量。

b、在池塘养殖水草,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饵料
四、依据气温投喂
1、在晴朗天气,温度适合小龙虾生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

2、当温度低于15度,或者大于35度时,可以减少或者停止投喂饲料。

3、在阴雨天气停止投喂饲料。

养殖泥鳅的正确喂养方法

养殖泥鳅的正确喂养方法

养殖泥鳅的正确喂养方法养殖泥鳅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养殖项目,泥鳅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食性杂,营养价值高,可作为食用鱼类养殖、水产养殖和环境修复等多项用途。

下面是养殖泥鳅的正确喂养方法:1.泥鳅的饲料选择泥鳅的饲料主要包括自然饵料、人工饵料和虫饵。

自然饵料包括水草、水藻、藻类、浮游生物等,可在养殖池塘中人工培养或从外部环境中自然获取。

人工饵料包括混合饲料、鱼粉、面粉等,可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适量添加。

虫饵主要是人工喂养的小型昆虫,如蚯蚓、蚂蚱等,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营养补充作用。

2.合理投喂量泥鳅的投喂量应根据池塘水体和泥鳅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投喂量过多会导致水质恶化,引发疾病暴发和死亡情况,投喂量过少则会影响泥鳅的生长速度和体态发育。

一般情况下,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不超过泥鳅总重的3%-5%,投喂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

3.定时定量投喂定时投喂可以培养泥鳅的饵料诱导能力和食物的相关刺激反应。

定量投喂可以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和泥鳅饱食不控制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天两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每次投喂量约为泥鳅总重的2%-3%,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增加饵料多样性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食性较广,喂养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多种不同的饵料。

例如,在水草丰富的池塘中可以增加水草类饵料的投喂比例;在混合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粉或面粉,增加泥鳅的蛋白质供给;定期喂养虫饵,进行钓饵调节。

这样可以保持泥鳅的饮食兴趣,促进泥鳅的养殖效益。

5.定期清理残余饵料和鱼粪泥鳅的养殖水体中残余的饵料和鱼粪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现象。

因此,应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残余饵料和鱼粪,保持水体清洁。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泥鳅的卵和幼鱼一并清理出去。

总之,养殖泥鳅的喂养方法要科学、合理、适量。

合理选择饵料、定时定量投喂、增加饵料多样性、定期清理残余饵料和鱼粪,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抵抗病害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养殖水体的良好环境,并提高养殖效益。

黄鳝养殖中的饵料投喂技巧

黄鳝养殖中的饵料投喂技巧

黄鳝养殖中的饵料投喂技巧黄鳝,作为一种美味可口的水产品,其养殖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

而饵料投喂作为黄鳝养殖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黄鳝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产出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黄鳝养殖中的饵料投喂技巧,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黄鳝的需求。

1. 黄鳝的饵料选择黄鳝的饵料种类繁多,可以选择天然饵料或人工配制饵料。

在天然饵料方面,可以使用小型甲壳类动物(如小虾、小鱼),蚯蚓,水生动植物(如水蓼、茭白叶)等作为饵料。

而人工配制饵料则需要根据黄鳝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进行精确的配方,确保饵料能够提供黄鳝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2. 黄鳝饵料的投喂量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黄鳝种群的大小和生长发育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而言,每天的饵料投喂量应占到黄鳝预估摄食量的70%左右,确保黄鳝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但不至于造成饵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污染。

同时,投喂饵料的次数也需要适量,一般可在一天内进行2-3次的饵料投喂。

3. 黄鳝饵料的投喂时间黄鳝的活动习性和摄食行为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饵料的投喂时间也需要根据黄鳝的生活规律来确定。

一般而言,在饵料投喂前需要观察黄鳝的饥饿程度,当黄鳝都处于活跃状态,游动较多时,是饵料投喂的最佳时间。

一般而言,早晨和傍晚是黄鳝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也是投喂饵料的理想时间段。

4. 黄鳝饵料的投喂技巧投喂饵料的技巧对于黄鳝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在投喂饵料时,需要让黄鳝能够充分接触到饵料,以便更好地摄入。

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投喂饵料的次数,在水体中均匀地投放饵料,确保每只黄鳝都能有机会获得所需的营养。

其次,投喂饵料时,要掌握好饵料的量,不能一次性投喂过多,以免造成饵料的浪费和污染水质。

最后,在投喂饵料后,需要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及时清理剩余的饵料,避免其腐烂影响水质。

综上所述,黄鳝养殖中的饵料投喂技巧是确保黄鳝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饵料、确定投喂量和时间以及掌握投喂技巧方面,养殖户需要综合考虑黄鳝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合理投喂,避免浪费和污染,从而达到黄鳝养殖的最佳效果。

黑鱼池塘养殖的饲料投喂

黑鱼池塘养殖的饲料投喂

黑鱼池塘养殖的饲料投喂正确的投饲技术是影响饲料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池塘的理化因子、生态因子极其复杂,乌鳢又是变温动物,一定温度范围内,摄食强度随水温变动而变动,投饲量过少,鱼吃不饱,不能实现生产目标;投饲量过多,造成浪费,而且过剩的饲料分解不彻底时,败坏水质,反过来又影响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不能达到最佳养殖效果。

应该根据水温、乌鳢的规格、池塘水质、天气状况、饲料类型等条件确定投饲量。

春季乌鳢饲料的投喂要灵活掌握。

因为早春乌鳢的消化吸收机能处于萎缩后的恢复期,其功能不够强(以前投喂冰鱼时,曾发现规格小的乌鳢吃下规格大的饲料鱼,因早春温度不够高,消化力差,饲料鱼不能被乌鳢消化,时间久了,饲料鱼和乌鳢的胃壁粘连在一起,乌鳢不能进食,也消化不了已吞下的饲料鱼,生长停止,最终导致死亡。

投喂配合饲料基本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天气变化反复,气温忽高忽低,冷空气活动频繁,水温不稳定,以及池塘水质等因素都影响其摄食量。

池塘水位80-100厘米利于提高水温,促使乌鳢早摄食。

水温低于15℃时,乌鳢不肯到水面吃饲料,晴天中午可在饲料框中投饲少量冰鲜小杂鱼,投饲前5分钟用同一频率声音刺激,以建立条件反射,一个星期左右,鱼在饲料框内集中摄食后,可以投喂乌鳢配合饲料(也可以把冰鲜鱼绞碎和配合饲料搅拌后投喂)。

每天中午一次,先用声音刺激,后用陆续抛投的方法,投于饲料框中,根据鱼的采食量投饲。

鱼能够食完,饲料框周围没有鱼等待觅食时,说明鱼已吃好,投饲量合适;如果鱼在饲料框周围不肯离去,说明投饲量不足,应增加;如果鱼已离去,饲料框中还有较多饲料,说明投饲过量,应减少投饲;如果刚开始投喂,鱼无明显抢食,有可能是前一次投饲过量,或者水质变差等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投喂前把适量水拌入饲料软化3-5分钟。

冷空气来时应减料三分之一,阴雨天气可不喂或少喂。

天气转暖,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每天可投饲2次。

水产养殖中饲料与投饵技术

水产养殖中饲料与投饵技术
2饲料 品质的要 求
饲料品质决定水产养殖中饲料的饲喂效果 , 饲料品质差 , 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吸收, 使饲料利用率降低 , 加大了饵料系数。而饲料品质好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 降低饵料系数。饲料 品质 主要受饲料 配方科学 性 、 养平衡性 、 营 饲料 添加剂使 用情况 以及饲料 产 品安全性影 响 。
料利 用率 降低 , 饲料 系数 提高 。 21 .. 1饲料营养 指标要 求
指标 。
饲料 中蛋 白质 、 能量值 和粗纤维 含量是 影响饲 料系 数 的主要 营养
211 鱼类 饲料 中蛋 白质 特 别是 动物 蛋 白 , ... 1 能够 有 效促 进 鱼 类 的生 长 , 降低 饲 料 系数 。鱼 类 对蛋 白质需要量 因鱼种 类和大 小而异 , 肉食性 鱼类要求 饲料蛋 白质含量 高 , 一般 在 4 % 以上 , 0 杂食 性 鱼类要求 较低 , 般为 3 % ~4 % ; 一 0 0 草食 性鱼 类最 低为 3% 以下 ; 鱼 、 0 仔 幼鱼 生 长旺盛 对
求饵料充足, 量多质好 , 合理投喂。目 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常用的饲料有两大类 : 一类是天然饵 料, 一类是人工按鱼类营养需要生产 的配合饲料。在充分利用天然饵料 的同时, 应逐步全面推 广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在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时 , 除应注意饲料的质量安全 、 价格外 , 还
要对配合饲料配方中的营养配比、 加工工艺质量以及与养殖对象相适应性等指标进行考核。鱼
2 2饲料 添加 剂合 理使 用 .
鱼类 饲料 添加剂 种类 多种 多样 , 一般 动物 饲 料 常 添加 的维 生 素 、 物质 、 生 长 剂 、 健 除 矿 促 保
剂等以外 , 考虑到鱼类饲料是在水中投喂的特殊性 , 还应特别强调诱食剂 、 粘结剂的合理使用。 2 .常规添加剂使用 多种常规优质原料配合成的配合饵料 , 2I 究其营养水平与鱼身体营养 需要还有差距 , 为了使鱼 的饵料趋 向全价化 , 有必要添加一般动物饲料 常添加的维生素、 矿物 质、 促生长剂 、 保健剂等。添加这些添加剂既可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 、 降低饵料系数 , 同时又能 提高鱼的生产性能 , 防治某些疾病。如在草鱼饲料 中添 I %艾叶粉保健剂 , 可预防鱼患肠炎 , 出 血病等疾 病 , 提高生长率 5. , 8 成活率提高 1. , % 9 % 饲料利用率提高 8 % , 8 . 饲料 系数 降低 6 9 . 3 ; % 在鲤鱼和草鱼的饲料中 , 每百公斤添加硼砂 ( 中药)g 可提高产量 2 %, 2, 0 节约饵料 2 %, 5 并 可 防治鱼 病 ; 加 6 ~ %左 右 的 动物 性 或 植 物性 油 脂 , 使 鱼 苗 的生 长 速 度 提 高 2 % , 亡 添 % 8 可 0 死 率也大大降低 ; 在每公斤鱼饲料 中添加 0 g , 醋酸镁 , 5 鱼的生长率可提高 2 2 日增重 比不喂醋 . %, 0 酸镁 的鱼 可提 高 3 % 以上 ; 鲶 鱼每公 斤饲 料 中 , 0 在 添加 维生 素 C 0 , 6 g可使 鱼 日增 重量 提高 5 % , 0 节 约饲料 2 % ; 鲤鱼 每公斤 饲 料 中添加 7 0 维 生 素 c、 鱼 每公 斤 饲 料 中添 加 50 维 生 9 在 0mg 鳗 0 mg 素 c, 效果也十分显著 ; 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E 使每公斤饲料中维生素 E的含量达 4 ~ , 0 7m , 0 g可使鱼的增重量提高 1%以上 , 0 饲料转化率提高 8 %左右 ; 在鲢 、 鲤等鱼的饲料 中添加稀 土, 每公斤添加 8 ~lO , 0 O g可以使鱼的日增重提高 1% ~1% , 0 5 并能增强鱼 的抗病能力 , 减少鱼 病 的发生 。 2 2鱼类特殊添加剂使用 鱼类特殊添加剂主要是粘结剂和诱食剂。 2 2 2. 2 I鱼类 饲料粘 结 剂使用 水 产 养殖 在 饲 料 投 喂过 程 中 , 因颗 粒 饲料 粘 结 性 差 , 料在 饲 水中很快松散和营养损失达 1% ~ 0 左右 , 5 2% 这样大大地加大饲料系数 , 同时亦加速水质污染 程度 。这就 要求水 产 饲料在 水 中要有 良好 的稳定 性 , 虾料 要达 到 4—6小 时 , 鱼料要 求 达到 2小

养殖户必须了解的草鱼膨化饲料投喂技术

养殖户必须了解的草鱼膨化饲料投喂技术

养殖户必须了解的草鱼膨化饲料投喂技术膨化饲料俗称浮性饲料,在膨化过程中由于工艺的创兴,使饲料中的淀粉充分糊化;破坏植物细胞壁纤维的成分来释放营养,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油脂采取喷粘工艺,脂肪更稳定。

因此,膨化饲料具有消化吸收好、减少热敏抗营养因子,饲料更健康、投喂管理方便、水稳定性强等特点,因而在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对于草鱼养殖而言,正确地选用膨化饲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草鱼快速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

因此科学把握草鱼的膨化饲料投喂尤为关键。

科学投喂包括:饵料的选择、投饵率量的确定、投喂策略: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投饵原则等。

笔者就以上几个方面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膨化饲料的科学投喂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且对于解决膨化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膨化料选择面对众多饲料品牌的膨化料,以及饲料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诱惑,养殖户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鉴于此,我们团队推出了膨化料鉴别方法:先泡料,好的膨化饲料经的起推敲,可准备两个相同规格的透明塑料杯,在杯子里装入不同饲料厂家等量的饲料,接着再加入相同体积的温水,静置15分钟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首先闻,好饲料闻起来清香,无异味;其次看,水质清爽,沉降物少;再次摸,捻开工艺粉碎细度好,原料粘性足;最后比,蓬松成型,耐水性好,颗粒沉降少。

普通膨化料水色发黑,水质浑浊,杯底杂质沉淀多,粉碎细度差,闻起来有异味。

投喂率确定根据天气、水质、溶氧和鱼的吃食情况适当增减,一般日投喂率占鱼体重的1.0%~3.0%。

华中区养殖模式中有套样鲫鱼和鲤鱼的习惯,建议膨化料和颗粒料投喂重量比例为1:1。

另外,华中地区养殖季节分明,放养模式多样,草鱼生长周期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水温、不同生长阶段,草鱼对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日投喂率有所不同。

具体投喂率参考如下表:备注:所需投喂天数是指有效投喂天数,即投喂1.5%以上,饵料系数受条件和管理措施等影响有所区别。

池塘养鱼投饵“四定”是什么意思

池塘养鱼投饵“四定”是什么意思

池塘养鱼投饵“四定”是什么意思投饵“四定”,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定质:掌握鲜,嫩、活、适(适口)的原则,在鱼病期间,对饵料有必要进行消毒。

定量;按鱼的大小,数量和饵料质量来规定投喂的饲料数量。

定量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浮头等情况而灵活掌握。

一般以投喂后3-4小时吃完为好。

定时:按时投喂。

如静水中常规养殖方法,每天一般投喂二次,上午8-9时一次,下午3-4时一次。

如用流水或温流水培育鱼种,则按一昼夜来定量,定出一昼夜投饵次数和每次的投喂时间。

白天多几次,夜晚少几次。

定位。

食场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要随意移动,这样可养成一到时候鱼就游到食台边等待吃食的习惯。

草类食台多用毛竹围成一个三角框,商品饵料食台多用芦席搭成。

脂溶性维生寨对鱼类有何作用
1.维生素a(视黄醇);由维生素元b一胡萝卜素转变而成。

对个眼疾和夜盲症等有治愈能力。

维生素a存在于牛乳、蛋黄、肝脏、绿叶、豆科植物、玉米、苜蓿之中。

2.维生素d(胆钙化醇):皮肤中经光化学反应,由维生素元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得。

对吸收和代谢关系密切,能参与骨骼形成过程中的钙、磷沉积。

它存在于牛乳、蛋黄,鱼粉、鱼肝油及经日光照晒后的干草中。

3.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

它存在于苜蓿、鱼粉,玉米胚、肝脏、绿叶等内。

维生素k在日光中易破坏。

水产养殖投饵管理关键技术

水产养殖投饵管理关键技术

水产养殖投饵管理关键技术作者:郭强崔凯刘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2期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养殖鱼类情况(如品种、规格、健康程度等)、水体环境(水温、溶氧、pH、亚硝酸盐等)、天气情况以及饲料的档次高低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但就单独投饵管理方面的系统研究不多。

作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投饵管理在水产品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临近的塘口相同的鱼种,相同的饲料,但养殖产量和效益相差很大,通过了解,差异主要就是在投饵管理上,说明科学的管理会提高产量和效益。

下面就科学投饵管理的技术关键点加以论述。

1 投喂次数每一天中分几次投喂关系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问题。

我们知道现有水产养殖品种最佳生长水温大多是在24~28℃,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鱼类在饱食状态下的消化吸收时间是4~6个小时,以此为依据,每天的正常投喂次数应该是三次,在实际应用中,每天的第一次投喂时间上午在日出后2~3小时,下午在日落前3小时投喂,中间时间点就是第二次投喂时间,这期间池塘溶氧较高,鱼类摄食后消化利用率较高。

如果第一次投喂时间过早,会因光照时间短水体溶氧低,鱼类抢食不积极;第三次投喂过迟,在日落后溶氧逐步降低,鱼类消化吸收负担加重,在低压闷热天气极易缺氧浮头。

2 投喂数量以池塘中养殖鱼的重量来确定日投喂量,即日投喂量=池塘鱼的重量×投饵率,目前,我国的池塘养鱼对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投饵率一般掌握在2%~6 %为宜,当水温在15~20℃时,可控制投饵率在1.5%左右;水温20~25℃,可控制投饵率在2.5%左右;水温在25~30℃,可依据养殖品种、天气、水质的状况控制投饵率在3.5%左右;在持续高温阶段应在原有投喂量基础上适当控制。

此外,还应该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在10天左右对日投喂量进行一次适当调整,才能较好的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

实践证明,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每半个月左右停喂1~2顿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在停喂时鱼会到处寻食,将池底残饵和有机碎屑消耗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停食后方便调整投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的饵料投喂谢全森 刘士学 杨振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 物换 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饵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

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饵料是否合理和投饵的技术是否科学。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饵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饵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

目前对于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养殖技术、营养和饵料开发方面,对于科学的饵料投喂的报道较为少见。

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开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节省成本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很重要的。

因此,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饵料投喂显得尤为重要。

投饵技术包括投饵量的确定、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和投饵原则。

下面就投饵技术几个方面以及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科学投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解决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1 投饵量的确定水产养殖适宜的投饵量是保证水产动物生长速度、饵料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

合理的投饵量应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要满足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二要满足鱼类的饱食感(吴锐全,2005)。

若投饵量过大,会影响到鱼类对饵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从而降低饵料的转化率;若投饵量过少,饵料的营养物质中被用于维持鱼类代谢的部分比例偏高,而被用于生长的部分则比例偏低,从而使饵料转化率偏低,并且会使鱼类摄食不均匀,导致个体大小差异悬殊,一些鱼类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抑制了鱼类的生长,也造成了饵料的浪费,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所以饵料适宜投喂量的确定十分重要。

投饵量主要受养殖鱼品种、规格大小、水温、水质、溶氧、饵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1.1 鱼的种类鱼品种不同,其投饵量和投喂次数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养殖品种食性不同,消化系统的结构也不一样,生长速度和达到最适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它们的摄食习性和摄食率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生长快的鱼摄食量大,投饵率应高些;生长较慢的鱼摄食量较少,投饵率可低些。

朱庆红(2005)研究表明,不同的养殖鱼类,其潜在的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的营养指标也不相同,因此其投饵率也应有所区别。

1.2 鱼的规格大小鱼体的摄食量与体重正相关。

因此,投饵的多少常用投饵率(即日投饵量占鱼体体重的百分数)来表示。

小规格的鱼其投饵率相对要高些;而大规格的鱼其投饵率反而要低些。

常顺(2004)研究表明,养殖群体中规格较大的鱼攻击性强,会影响小规格鱼的食欲或摄食,进而影响其生长。

只有大鱼吃饱了散开后,小鱼才能摄食。

增加投喂次数或使饵料均匀地散开有助于小鱼摄食。

究其机理,个体较小的鱼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摄食率也高,因此,需要有较高的投饵率。

随着鱼体的长大,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摄食率也会随着下降。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根据鱼体规格制定合适的投饵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体正常生长,避免出现个体差异过大。

1.3 水温、水质、溶氧水温、水质和溶氧的不同,投饵量也要改变。

水温高、水质好、溶氧高,投饵量将增大,反之,减少;对于多数养殖鱼类,池塘水中的溶氧达4mg/L以上时投喂效果较好,在适宜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率越大,生长越快(苗春生等,2005)。

良好的水质条件是搞好饵料投喂的保证。

一般来讲,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量充足的水体,鱼类摄食量大,食欲旺盛,饵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反之则会引起鱼类生理上的不适应,使摄食和消化率降低,并消-4-耗较多的能量,从而导致生长缓慢,饵料效率低下。

由此我们得知,加强水质管理,给鱼类提供一个相对没有应激的环境,保持合适的水温及溶氧是尤为重要的(刘蓉等,2006)。

陈兆(2003)认为,饵料投喂也应注意天气情况,一般遵循原则是:天气晴好,应多投饵;阴雨天少投,大暴雨不投;天气闷热、气压低,雷电大雨不投。

1.4 饵料质量饵料质量包括含水量、营养组成、饵料大小、水中的稳定性等。

对同一种养殖鱼类来说,质量好的饵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质量差的饵料就应该适当增加投喂量。

合理的投饵量应能兼顾到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饵料转化率两方面因素,既能使鱼类达到较快的生长速度,同时又能获得较佳的饵料转化率。

日投饵量要根据气温、水温、天气、季节、水质以及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配合饵料的每次投喂量应使鱼达到7-8成饱为度(曹茂华等,1996;彭福峰,1997)。

但是,吴锐全(2005)认为,配合饵料合理的投饵量应介于鱼类饱食量的80%~100%之间,即饱食量的90%左右是最佳的投饵量。

苗春生(2005)认为,在养殖的前、中、后各个时期,养殖过程中每隔一周应根据鱼的增重调整一次投饵量,投饵量以80%的鱼吃饱为宜。

由此可见,投饵量适宜的数值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目前对于投饵量基本认定为其饱食量80%为宜。

2 投饵时间的确定每天投饵的时间应该相对固定,使鱼类养成定时进食的习性,便于鱼类集中摄食,减少饵料损失(吴锐全,2005)。

具体的投饵时间应该根据鱼类的摄食习性、日投饵次数、以及养鱼水体的水质状况等来决定。

一般的原则是,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溶氧量较高的时间投饵,这有利于鱼类的摄食和饵料的消化吸收,有利于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一般池塘养殖的普通鱼类在上午9∃00~10∃00时和下午4∃00~5∃00时各投饵一次,但一些特殊的养殖品种如甲鱼、罗氏沼虾和河蟹等喜欢在傍晚或夜间进食,对于这些品种应该白天少投饵,傍晚多投饵。

张秀江(2005)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投喂1次,以中午为宜;投喂2次,可在上午9∃00左右和下午4∃00~5∃00投喂;投喂2次以上,在这2次之间加投1~2次。

刘蓉等(2006)研究表明,网箱养鱼投饵第一次应从7∃00开始,最后一次应在18∃00结束;池塘养鱼投饵第一次应从8∃30开始,最后一次应在16∃00结束。

不论网箱养鱼还是池塘养鱼,每次投饵时间应持续30~40min为宜。

3 投饵次数的确定适当的投饵次数,对于提高饵料效率和减少营养物质的溶失,具有良好的效果。

曹茂华等(1996)认为,池塘养鱼以每天投喂四次为宜。

柳富荣(2004)研究表明,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采用少量多次投喂方法要比一次多量投喂节省饵料。

谢信桐(2004)研究表明,鱼种阶段分4~5次投喂,成鱼阶段分2~3次投喂。

鱼规格越小,投饵次数要越多。

每次间隔3~4h,间隔时间应均匀。

陈礼强(2005)认为,投喂次数的确定也由水温、水质、天气、饵料质量及养殖鱼类的品种、大小和其消化器官的特性以及摄食特点决定,肉食性鱼类对食物有较高的贮存能力,只有当胃内食物逐渐消化后,鱼类才会积极摄食。

所以对肉食性鱼类的投喂次数以2~3次/日为宜。

而无胃鱼类则是摄食、消化、排泄不断进行的连续过程,原则上应以连续投喂为宜。

4 投饵方法及原则的确定水产养殖中的饵料投喂应遵循 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和 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原则。

具体如下:4.1 定点进行池塘养殖应选择池中固定位置定点投喂,一般选在饵料台上进行投喂。

最好在池塘中间离池埂3~4m处搭设好饵料台,一般每667m2池塘搭建1~2个,以便定点投喂;进行工厂化集约养殖也应选择水泥池的固定位置定点投喂。

究其机理,鱼类驯化阶段若长期定点投喂,便于鱼类定时集中到固定地点进食,避免浪费饵料和污染水质。

4.2 定时每天溶氧高时,根据水温情况定时投喂。

以往研究表明,当水温在20%以下时,每天投喂1次,时间在上午9∃00或下午4∃00;当水温在20%~25%时,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及下午5∃00;当水温在25~30%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上午8∃00、下午2∃00和6∃00;当水温在30%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选在上午9∃00。

杨越峰(2005)研究表明,鱼类在生长季节,投饵要坚持早投饵、晚停食及少量多次的原则。

每次投饵要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在上午8∃00~-5-9∃00,投喂全天饵料量的1/3;下午5∃00~6∃00,投喂全天饵料的2/3。

4.3 定量根据不同生长季节及鱼体规格,科学制定好全年的投饵量。

按饵料使用说明,根据池塘条件及鱼类品种、规格、重量等确定日投喂量,每次投饵以80%~85%的鱼群食后游走为准。

杨越峰(2006)认为,鱼类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随气候、水温和酸碱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季节确定投喂量,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少。

在天晴气温升高时,可投喂少量精饲料,当水温升至15%以上时,投喂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

夏初,水温升到20%以上时,每天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1%~2%。

但这时也是疾病开始发生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适口、均匀。

盛夏,水温上升到30%左右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大量投饵。

日投饵量占鱼类总体重4%~5%,但须注意饵料质量并防止过量,必须经常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稳定,仍是鱼类生长季节,因此仍要保持投饵量,日投饵量占鱼类体重的3%。

冬季,气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渐减,要适量投喂(1.5%~2%),以保证其肥满度。

4.4 定质投饵要适口。

粉状饵料要新鲜,不能腐烂变质,经4%的食盐水消毒后投喂。

戴业岭(2005)研究表明,饵料的养殖效果是最主要的,饵料系数愈低,转化度越高,对于减轻鱼消化系统负担,提高鱼体免疫力和环境适应力,减少疾病很重要。

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饵料,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都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而且要求配方科学,配比合理。

彭福峰(1997)认为,投饵时应采用手工撒放,每次开食诱鱼时,要慢投、少投;当鱼集群上浮水面抢食时,则快投、多投;当发现大部分鱼沉入中下层成群离开时,转为慢投、少投。

待水面基本恢复平静时即停止投喂。

谢信桐(2004)认为,投喂时要耐心细致,在投喂饵料时,应尽量做到饵料投到水中能很快被鱼摄食。

切勿把饵料一次性倒入池塘中,这样会使饵料未被鱼摄食而溶失掉了,造成饵料利用率低。

应一把一把地将饵料撒入水中,鱼很快集拢过来,集中水面抢食,水花翻动,然后分散水中摄食,在水面出现水纹,由大鱼先争食到小鱼争食,由激烈到缓慢,当鱼饱食后,将分散游走。

投饵也应按照 慢、快、慢、 少、多、少原则,开始投饵时,先用少量饵料慢慢投喂,等鱼诱集在一起抢食时,加大投饵量,加快投饵频率,等大部分鱼已吃饱慢慢游走,再减少投饵量,减慢投饵频率,最后停止投饵。

饵料要用手一把一把撒匀,撒布半径lm 以上,投饵速度要与鱼摄食速度相协调,每次投饵持续20~30min。

随着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颗粒饵料的普及,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投饵机,使鱼均匀摄食,但仍需要人看守,随时掌握鱼吃食情况调节投饵机,控制投喂快慢、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