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临床药物治疗.doc

合集下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电击样短暂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

三叉神经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因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 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枢病变学说认为PTN 是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内; 周围病变学说认为PTN 病变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或周围支,由于邻近血管压迫致神经脱髓鞘改变而致病。

对于三叉神经痛虽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

一、抗癫痫药物1.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用于治疗PTN 的临床效果被许多对照试验所证实,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TN 的经典一线药物。

卡马西平作用于电压依赖性Na + 通道,可降低神经细胞膜的Na + 通透性,通过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及丘脑中央内侧核突触传导而发挥止痛作用。

患者多于服药24 h 内三叉神经发作性疼痛好转或消失,初始治疗有效率可达90% 以上,需长期用药方可维持疗效,但长期用药后疗效降低,需增大剂量。

通常服用卡马西平后6 h 达血浆最高浓度,半衰期为13 ~17 h,经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

症状较轻或早期患者,初始给予100 mg、每日1 次,后根据止痛效果酌情增加用药剂量及次数,2 周内可增至每日800 mg,但每日应用最大剂量为1600 mg。

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皮疹、恶心、白细胞减少等。

为减少不良反应,应在止痛前提下控制用药剂量及次数( 间断用药) ,同时找到患者的最小有效剂量维持应用。

2. 奥卡西平奥卡西平为第二代抗癫痫药物,结构类似于卡马西平,但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其除具有阻断Na + 通道降低神经细胞膜及突触活性作用外,还能抑制阈值较高的P 型和N 型钙离子通道,减少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传递,避免神经异常放电。

黛力新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疾病治疗中黛力新联合奥卡西平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7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患者疾病治疗中,临床应用常规奥卡西平药物治疗措施,将其中的3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方案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RN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的比较中,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另一组,组间数值差异性较大,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结论:在黛力新与奥卡西平药物联合应用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症改善情况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黛力新;奥卡西平;疗效前言: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三叉神经痛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性疼痛是该病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精神带来较大的折磨。

目前,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了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缓解病症,临床一般采取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在不断的发展,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的研究更加深入。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黛力新、奥卡西平等药物在临床得到应用。

为了解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所发挥出的疗效,本次研究将以此为重点展开实验,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患者疾病治疗中,根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其中,应用单一奥卡西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共39例,包含男性22例,年龄在32岁以上,73岁以下,对应年龄平均值为(55.74±4.21)岁,患者的疼痛部位存在左侧神经痛、右侧神经痛和双侧神经痛三种类型;应用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药物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患者共39例,男23例,年龄在33岁以上,74岁以下,对应年龄平均值为(57.48±4.82)岁,患者的神经疼痛部位存在以上几种类型。

应用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应用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应用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甲钴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采用甲钴胺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率为4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不良反应率为5.00%。

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的临床疗效略差于卡马西平治疗的临床疗效,但甲钴胺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三叉神经痛;甲钴胺;卡马西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卡马西平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已经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历史[1],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如消化道症状、眩晕、嗜睡、皮疹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质量。

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已采用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现将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

治疗方案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

本研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4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5±4.32岁,病程在1周-1年左右,平均病程为0.56±0.12年;治疗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4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6±4.12岁,病程在1周-1年左右,平均病程为0.52±0.11年。

三叉神经头痛怎么办?最全面疗法在这里!

三叉神经头痛怎么办?最全面疗法在这里!

三叉神经头痛怎么办?最全面疗法在这里!众所周知,人的三叉神经位于面部和脑部,所以三叉神经出现问题经常会导致头痛的症状发生,针对这种疼痛问题,医学上有多种治疗方法,比如普通的药物治疗,严重的还可以动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正规,当药物治疗无效或仅部分有效时,必须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

如果诊断正确、用药方法得当或药物毒副作用大,则可改用其他药;如多种药物治疗仍无效,方考虑非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1962年Blom首先报道运用卡马西平治疗面部疼痛。

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

其机制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

初服200mg,1~2次/d,症状不能控制时,每天增加100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

每天最大剂量为1000~1600mg。

不良反应约见于30%的病例,某些为剂量依赖性,如:头晕、嗜睡、眼球震颤等;另一些为非剂量依赖性,如药物性肝炎、骨髓抑制、低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皮疹等,孕妇忌用。

周期性监测血象非常必要,开始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年4次。

剂量调整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测定没有帮助。

(2)苯妥英钠:1942年Bergouignan首先运用苯妥英钠治疗面部疼痛。

其机制可能也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

目前仅用于复发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的病例,200~500mg/d。

与抗癫痫治疗不同,血药浓度与疼痛控制的效果不相关。

不良反应有皮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

(3)七叶莲:为木通科野木瓜属又名假荔枝的一种草药。

止痛疗效达60%左右。

口服,每次0.4g,4次/d。

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可有口干、中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轻微头昏等,停药后可恢复。

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可提高疗效。

(4)巴氯芬:为氨酪酸(GABA)的衍生物。

作用机制可能是在氨酪酸(GABA)受体突触前与之结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缓解痉挛状态。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痛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减轻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服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神经,缓解疼痛感,改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治疗也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另外,手术治疗也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或者压迫三叉神经,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患者需要谨慎选择手术方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患者常常会因为长期的疼痛感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疗法等方式进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进行治疗。

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拾健康。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豆丁网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豆丁网

目录•三叉神经痛概述•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预防与康复措施•总结与展望三叉神经痛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疼痛部位疼痛性质触发点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多见面部或口腔内某些区域特别敏感,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如上下唇、鼻翼外侧、舌侧缘等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疼痛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性质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突发突止;存在触发点鉴别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牙痛、鼻窦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偏头痛等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选择原则及常用药物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疼痛程度、发作频率、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

0102 03疼痛缓解程度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

发作频率减少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发作频率,观察药物治疗对发作频率的影响。

生活质量改善了解患者用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严重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过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颊车等。

针灸治疗理疗按摩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因子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三叉神经痛该怎么办好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该怎么办好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该怎么办好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原理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专家也对此问题非常的头疼,不过现在已经在努力的研发中。

三叉神经痛的目前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两种,有无创治疗和无创治疗。

下面那我们就来看一下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疗法(一) 药物疗法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

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

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

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1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

”有些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

有的临床医师采用内服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

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

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三叉神经痛中西药治疗论文

三叉神经痛中西药治疗论文

三叉神经痛的中西药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笔者将多年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病例资料的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30例患者均给予内服《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显性20例,有效8例,有效率94%。

结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①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焦虑药物、镇静、催眠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营养药物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睡眠。

②中药可用理气活血,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法。

③心理治疗如可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治疗等。

④工作和娱乐治疗安排好患者的生活,使其有节奏、有规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患者参加相应的工作、劳动,有利于于患者恢复体力和脑力功能;安排好患者的娱乐活动,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

关键词:治疗;中西药;三叉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48-0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面部神经性常见疾病,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

中医理论导致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因素:风寒、痰火、阳明胃热等,其中以风寒为主。

因为人体受风寒后,进而传到经络从而导致凝滞不行,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生。

此外情感内伤、肝脏功能失调、忧郁上火、气血癌滞,也会阻塞经络而出现痛症。

在中医上属于“面痛”、“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范围。

三叉神经痛非常的顽固,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将越来越大。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疗效并不是很多。

我们应用中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观察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作者2010年2月~2012年2月跟踪治疗的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男女之比1∶2,年龄40~59岁,平均49.5岁;病程4个月~10年(4.8±1.4)年。

服药1年以上者20例,4~5月10例。

跟踪治疗观察1~2年,平均1年,28例患者服药有效,2例患者因有合并症改用输液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好的资料送给现在奋斗的你!加油!
三叉神经痛临床药物
治疗

2020年4月
最好的资料送给现在奋斗的你!加油!

1
三叉神经痛临床药物治疗 本文关键词:药物治疗,三
叉神经痛,临床

三叉神经痛临床药物治疗 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探
讨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对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外周神经分支注
射阿霉素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随访到61例,
其中55例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为90%。结论:阿霉素外
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刨伤小、并发症少,
可反复注射,效果可靠。

三叉神经痛临床药物治疗 本文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
痛患者进行外周神经分支注射阿霉素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
效。结果:随访到61例,其中55例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
为90%。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
经痛刨伤小、并发症少,可反复注射,效果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