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草原》优秀课件大全

合集下载

【公开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草原》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28张PPT)_1-5

【公开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草原》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28张PPT)_1-5

1 草原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这节课让我们和作者再次走进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
独特的民族风情。

草原美景使作者沉醉,在这种境界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到
无比的舒服,出乎意料的舒服。

小声吟唱
神奇美丽
写一写
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

这个物品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发明。

冬季护眼的实用建议,安排好用眼时间,避免用眼过度,尽量避免长时间看手机、打电脑。

冬季的干眼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原因是待在室内的时间增多,长时间玩电脑看手机等使得眼干、发涩,加上空调或暖气的“烘干”效应,这种不适感还会加剧。

首先,要严格遵循20-20-20原则,即阅读、书写、看手机及电脑等20分钟后,要抬头看向20英尺(6米)之外至少20秒。

脚踏实地的对激光能治疗近视眼吗进行深入研究是追求发展的唯一办法。

激光能治疗近视眼吗https:///nearsightedness/
但却还是舍不得将视线从手机和电脑屏幕上移开。

全飞秒近视手术完成后,要注意避光和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因为屏幕闪光不利于眼部恢复。

,不过,但也不建议过度使用哦,因为有一部分人工泪液含有一定的防腐剂,过犹不及。

《草原》 精品PPT课件10(23张)

《草原》 精品PPT课件10(23张)

仿写三: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 莲花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 翠色欲流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
勾勒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 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 原》
谁能用一首诗来表达眼前的美景?




勾勒 礼貌 渲染
骏马 鞭子 举杯 摔跤 拘束 低吟无限 马蹄 迂回来自羞涩天涯 襟飘带舞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 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毕业 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 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 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 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 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 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 个剧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 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农牧业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1、草原给你什么印象? 2、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
草原美景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学课件

“清鲜”除了“清新”之意,还有“洁净”的意思。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 开阔之感。“清鲜”“明朗”两词表达精准,从 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草原空气和天空的特点。
草原美景
稍微
上下 结构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绿毯 陈旧 微笑 线条 感人 拘束 奶豆腐
衣裳 柔美 举杯
彩虹 马蹄 稍微 礼貌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会心 目的地 热乎乎
课堂小结 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篇访问记按 地点转换 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 程:( 初入草原 )→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 ( 蒙古包里 )→( 告别草原 )。
陈列 衣裳 彩虹

奶豆腐
shāo wēi
稍微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陈旧(cén ché√n) 稍微(sāo shā√o)
马蹄(√tí dì)
衣裳(shang shàng)

我要去草原
识字游戏
衣绿彩陈马豆稍裳毯虹列蹄微腐
摘苹果
陈 微裳 虹 蹄

稍腐
同音易混字
蹄 tí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初到草原的感受。作者在描写草 原风光时,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构成了情景交融 的艺术境界。
草原美景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即细细地回忆、品味。用这一

富有情感的词语来写骏马和大牛,它们

草原课件(共25张PPT)

草原课件(共25张PPT)

2 课后总结
拓 展
二、主题分析
《草原》的主题是强调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 景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强调了人类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重要性。在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
3 课后总结
拓 展
三、写作特点 生动的描写: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读者感 受到了草原的生动和美丽。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 于其中,感受到草原的壮美和辽阔。 形象的比喻: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如“羊群像一朵朵白云” ,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妙和神奇。这些比喻不仅让文章更加生动 ,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草原的特点。 简洁的文笔:文章的文笔简洁、流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文 学的美感。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们更容 易理解和接受。
谢谢观看
1 课后总结
拓 展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作者老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 原的壮美和辽阔。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草原的特点和生 态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一、文章概述 《草原》主要描述了作者老舍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展 现了草原的壮美和辽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 ,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由于人数众多, 颜色鲜艳,将穿着艳丽的人们比作彩虹。本体:穿 着艳丽的人们;喻体:彩虹。
作者精湛的文笔让我们也读出了出现的迅速,蒙古 人民的热情。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 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 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 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 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草原》 鲁教版(共61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草原》 鲁教版(共61张PPT)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 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 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 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多横等距 长撇舒展 上下对正
横竖匀称 略有变化 上下齐平

横匀竖匀撇画匀,
疏密相调均衡美。
悟得匀称多观察,
写得匀称多练习。
渲勒迂襟蹄貌拘 稍羞涩套蹈偏涯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自主学习卡
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 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 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 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 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PPT优秀课件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热烈相迎 亲切交谈
主客联欢图 热情招待 载歌载舞 夕阳西下 不忍分别
风光美 人情美 民俗美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渲(xuàn)染 勾勒(lè) 陈(chén)巴尔虎旗 迂(yū)回 蒙(měng)古包 鄂(è)温克族 羞涩(sè)
• 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 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可以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景中有 情 、情以景显、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丰富文章内容。
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才能让笔下的景物有灵魂。让人们 觉察到了景物不单单是景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同时,作者有很 多的感受,需要借着景物抒发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这样 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说看见圆圆的月亮,就容易发思念家乡,思念 亲人的情感等。
草原
《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 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 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 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也表现了 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 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勾勒(lè) 勒
勒(lēi)紧
蒙(mēng)骗 蒙 蒙(měng)古包
蒙(méng)受
裳 衣裳(shang) 霓裳(cháng)
稍(shāo)微 稍
稍(shào)息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草原》ppt优秀课件

《草原》ppt优秀课件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 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 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 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为什么把迎接的人群比作彩虹呢? 因为写马群,突出一个“快”。 “忽然,像被一阵风
吹来的”,“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 些都说明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体现出了蒙汉情深。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 像水一样要流出来一般。
中国画
练一练: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 绿意盎然 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 披红挂绿 绿盖叠翠
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 的感受。并背诵。
朗读时通过轻快的语速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背诵
举例: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 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 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 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 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 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可以通过抓主干(重点景物)的方法进行,也就是抓住
“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白色的羊群、柔美的小丘、
静立不动的牛羊”等背诵。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
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串珠问题2)
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情款 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以看出蒙古族 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阔、美丽描写,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草原》优秀课件大全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
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
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
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草原》优秀课件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
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
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
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
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
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
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
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
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
们自读下文,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再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
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当学生谈到欢迎远客时,可引导学生读初入草原时,“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望见河时的惊喜。
通过重点语句“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想象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读
出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纯朴。
当学生谈到亲切见面时,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时,会说些什么?体会蒙汉人民
的深情厚谊。
当学生谈到热情款待时,可引导学生讲讲蒙古族人的风土人情,感受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
面,并相机指名朗读。
对于联欢话别一段的学习,可重点抓住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
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宽广、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勤劳、纯朴、
热情好客的人民,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并相机指导朗读。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的书写要点,范字
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和同桌
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篇二】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
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
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
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
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
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
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
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
别生词意思: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
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
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
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
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一生背诵课文,全班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
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
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
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
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
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
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