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研学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_模板及概述说明

乡村研学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乡村研学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教育与旅游资源的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参与乡村研学旅游,人们可以不仅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乡村文化,同时还能获得知识、开拓视野、增强体验感。
乡村研学旅游是一种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方式。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按以下顺序展开:首先介绍乡村研学旅游的定义和背景,包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意义和价值;其次探讨乡村研学旅游的特点与实践案例,从融合教育与旅游资源、增进文化认知与体验共鸣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分析乡村研学旅游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持续开发创新困难、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与风险防控;最后进行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乡村研学旅游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提出改进建议与对策。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乡村研学旅游的调研,全面了解乡村研学旅游的定义、背景、特点与实践案例,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
希望能够揭示乡村研学旅游所蕴含的潜力和机遇,同时也增加公众对于乡村研学旅游的认知和了解。
2. 乡村研学旅游的定义和背景:2.1 乡村研学旅游的概念乡村研学旅游,简称为CRT(Countryside Research-based Tourism),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结合学习与旅游的一种活动形式。
它通过参观农村社区、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参与农耕体验等方式,使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农村生活、促进学习与教育,并且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
2.2 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研学旅游起源于欧洲,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
最初,它主要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种能够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
随着人们对农村地区资源、文化和环境日益关注,乡村研学旅游开始吸引更广泛的群体,成为大众旅游项目之一。
专题一_乡村旅游及其资源开发与发展模式

8
乡村旅游特征
乡村景观资源的丰富性
时空结构上的分散性
乡村旅游 特征
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 乡村旅游的多功能性 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9
无锡乡村旅游发展类型分析
乡村旅游景区(点) 分类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华西村 展示型 特 色 产 业 与 传 统 农 业阳山 带动型 太湖花卉园 特色产业带动型 马山牛奶有限公司 农 业 观 光 开 发 型 及 特慕湾果园 色产业带动型 特 色 产 业 带 动 型 、 乡绿羊温泉农庄 村度假休闲型 宜名山庄 特征 依托发达的乡村经济及“天下第一村”品牌,经过数十年的旅游开 发,目前已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的重要基地 依托特色农业产业阳山水蜜桃的种植而逐步发展为农业观光、花果 采摘、乡村度假、乡村美食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 依托花卉种植而逐步成为集花卉产业、观光、教育、科普、休闲度 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 依托奶牛养殖、牛奶现代工艺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地 依托特色农业桔子种植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农业观光旅游地
17
江苏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介绍 1:江苏傅家边农业科技园
• • • • • •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江苏省省级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 江苏省百家重点民营科技企业 南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通 过 ISO9001 国 际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和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重认证 • 通过全国有机产品认证 • 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6
彩椒 营养价值:彩椒含丰富维他命C 和B及胡萝卜素为强抗氧化剂,可抗 白 内 障 、 心 脏 病 和 癌 症 。 食用方法:最适宜生食,也可 炒食。
乡村旅游是一个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乡村旅游报告结论

乡村旅游报告结论概述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地区为目的地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本文旨在总结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 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富饶的土地。
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方式。
2. 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投入资金用于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
3.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选择到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
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预计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4. 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主们意识到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的重要性,开始注重提升旅游体验。
他们开设独特的农家乐、乡村民宿,并提供各类农业体验活动,满足游客对乡村体验的需求。
5.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农民通过提供农产品、农耕体验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经济,提升了自身收入水平。
乡村旅游的影响1. 经济效益的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地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旅游业,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此外,乡村旅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餐饮等,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产,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
各地政府和乡村旅游经营者通过开展传统节庆活动、展示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许多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了环境管理,提倡游客文明旅游,以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项目运营方案

乡村旅游项目运营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农村风采、悠闲的乡村生活和丰富的农耕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青睐。
本项目将以中国农村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家乐、农耕体验、田园风光和传统民俗活动等形式,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农家风味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二、项目内容1. 游客接待中心:设立游客接待中心,提供游客咨询、导览、旅游产品销售等服务。
2. 农家乐体验:开展丰富多样的农家乐项目,如农家餐饮、农家院落游、农耕体验、农产品加工等。
3. 田园风光观赏:打造各种美丽的田园景观,如油菜花田、稻田、小麦地等,供游客观赏和拍照。
4. 传统民俗活动:举办各类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农民民歌演唱、舞狮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
5. 乡村文化体验:开展丰富的乡村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民居参观、农耕文化展览、农事文化讲座等。
6. 休闲度假服务:提供休闲度假服务,如农家客栈、瑜伽农庄、温泉度假村等。
三、项目运营方案1. 定位和市场调研:根据目标客群的需求和市场情况,明确乡村旅游项目的定位和特色,做好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喜好和消费能力。
2. 产品规划和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包括农家乐项目、田园风光观赏、传统民俗活动等。
3. 营销推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包括线上推广、线下宣传、合作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客户到来。
4. 服务质量保障:提升员工培训和服务水平,保障游客的游玩体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5. 价格策略:根据不同季节和节假日情况,灵活制定价格策略,吸引客户。
6. 合作发展:与当地政府、农户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四、项目运营的关键问题1. 如何选择合适的乡村旅游地点?乡村旅游的地点选择至关重要。
要选择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文化丰富的地方,方便游客前来参观。
2. 如何丰富乡村旅游项目?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项目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标题: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引言概述: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分布在乡村地区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对于开发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利用资源,提升旅游体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耕文化、乡村民俗和特色产品等五个方面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一、自然景观1.1 山水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1.2 森林资源:如森林公园、森林步道等。
1.3 动植物资源:乡村地区独特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如草原、湿地等。
二、人文景观2.1 古村落: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落。
2.2 历史遗迹:包括古战场、古墓葬、古建筑等。
2.3 民俗文化:乡村地区独特的传统节日、习俗等。
三、农耕文化3.1 传统农耕方式:如水稻种植、茶园、果园等。
3.2 农耕体验:提供给游客参与农耕活动的机会。
3.3 农产品加工: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技艺。
四、乡村民俗4.1 传统手工艺:如竹编、木雕、陶艺等。
4.2 民间艺术表演:如民歌、舞蹈、戏曲等。
4.3 乡村民宿:提供给游客体验当地民俗生活的住宿方式。
五、特色产品5.1 农特产品:如有机农产品、地方特色食品等。
5.2 手工艺品:如土特产、纪念品等。
5.3 乡村文化衍生产品:如乡村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衍生品等。
结语: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乡村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也为规划者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有所帮助,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分析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分析引言概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指其与乡村地区紧密相关的特征和属性。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特点和社会结构四个方面,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分析。
一、地理环境1.1 自然景观:乡村地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田园等,这些景观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1.2 空气质量:相比城市,乡村地区的空气质量通常更好,这对于追求健康和休闲的旅游者来说具有吸引力。
1.3 生态环境: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
二、文化传统2.1 历史文化:乡村地区通常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传统建筑、民俗风情等,这些文化元素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2.2 乡土味道:乡村地区的食物和手工艺品往往具有浓厚的乡土味道,可以满足游客对于地方特色的追求。
2.3 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通常更加宁静、慢节奏,可以给游客带来放松和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机会。
三、经济特点3.1 农业资源:乡村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开展农业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农业生产。
3.2 特色产品:乡村地区的特色产品,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3 就业机会: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四、社会结构4.1 乡村社区:乡村地区的社区结构相对简单,社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与当地居民互动的机会。
4.2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农民可以成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增加收入来源。
4.3 社会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使城市居民更多地了解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生活状况,促进了城乡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体现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特点和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乡土文化,了解农村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旅游活动。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乡村旅游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乡村旅游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2. 掌握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认识和评价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和管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课程内容1. 乡村旅游概述1.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2 乡村旅游的分类和发展趋势1.3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乡村旅游资源2.1 自然资源2.1.1 农田、山水、湖泊等自然景观2.1.2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2 人文资源2.2.1 传统村落、古建筑和民俗文化2.2.2 农耕文化和农业遗产3. 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3.1 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2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3.3 乡村旅游线路规划与设计4. 乡村旅游管理与运营4.1 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4.2 乡村旅游项目的运营管理4.3 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5. 乡村旅游服务与体验5.1 乡村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技巧5.2 乡村旅游客户满意度的评价和提升5.3 乡村旅游体验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旅游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索乡村旅游的魅力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项目报告、实地考察报告等。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分析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背景,阐述了乡村旅游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本文分别从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规划与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重点关注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主要结论,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发现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其研究内容涵盖了乡村旅游的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研究结论的普适性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开始寻求逃离城市喧嚣,寻找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这种需求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初步发展。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
此时的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和度假为主,游客可以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
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乡村旅游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对乡村环境和文化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权说明:本方案来自互联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 经典方案集 http://www.docrar.com 1 第八章 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 1、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55年,法国巴黎市的贵族就组织到郊区乡村度假旅游。 1865年,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 20世纪60年代初,旅游大国西班牙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把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多种休闲项目,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培训班等,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 80年代,随着人们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性质向休闲、度假、操作、体验、教育、环保等多功能扩展,于是就出现了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休闲农场、度假农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 90年代,乡村文化旅游兴起,包括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农舍建筑、节庆活动等,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层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 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兴起阶段,19世纪初,城市人开始认识农业旅游价值,并参与了乡村农业旅游,如法国、意大利。 2)观光—发展阶段,20世纪中后期,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如西班牙、日本、美国; 3)度假—提高阶段,在8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多功能扩展,如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 2、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类型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 版权说明:本方案来自互联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 经典方案集 http://www.docrar.com 2
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
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乡村农业观光旅游,是以农业经营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
业经营活动、农耕文化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采摘、休闲、劳作、体验农业的旅游经营活动。它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属于产业部门旅游业,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利用乡村民俗文化、民族风俗、民俗生活、民间工艺、文物古
迹、节庆活动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欣赏、休闲、体验、增长知识的旅游经营活动。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丰富的绿色食品、舒
适的居住条件、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娱乐、食宿、度假旅游经营活动。 乡村自然生态旅游,利用乡村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山水特色、森林草
地、冰雪资源等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自然游、生态游,走近自然、回归自然。 3、乡村旅游的特征
(1) 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 旅游分布的地域性。乡村既有南北乡村之分,又有山地平原乡村之分,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乡村之分。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 旅游时间的季节性。乡村农业生产活动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夏、秋季节农业旅游火爆,冬、春季节旅游冷淡。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4) 旅客行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5) 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版权说明:本方案来自互联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 经典方案集 http://www.docrar.com 3
(6) 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7) 旅游经营的低风险性。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多功能化、生态化的过程。开发难度小,见效较快,风险较小。 4、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 为旅游领域拓展了新天地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农业大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 (2) 为农村经济找到新增长点 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发挥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扩大农业生产范围,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 为城市旅游热点扩散提供广阔场所 目前,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近极至,各旅游“热点”的发展已近饱和,各个旅游景点已人满为患,必须经过一定的手段向外扩散,减轻城内压力。过热的城内景区要向外扩散,发展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旅游是分散城市旅游热点的最佳策略。乡村容量大,承受力强,可以疏散城市旅游热点的游客压力。乡村旅游能充分满足城市游客走近自然、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缓解城市生活压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更新人们的旅游观念,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新的前景。 (4)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市和乡村存在明显差别,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密切城乡联系,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使城 版权说明:本方案来自互联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 经典方案集 http://www.docrar.com 4
市人更多的了解农村、关心农村,有的还投资于农村。乡村人可以更多的了解城市信息,学习城市人的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转变农民的观念,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乡村旅游开发 1、乡村旅游基本类型 (1)农业观光游 观光果园:利用成熟果园,开展观赏、品尝、采果、购果等旅游活动。 观光花园:利用大型花卉基地,开展观光、赏花、购花、园艺劳作。 观光瓜园:利用甜、西瓜基地,开展观赏、品尝、购瓜,参观西、甜瓜博物馆。 观光菜园:利用现代大棚温室、蔬菜园,开展观赏、采菜、购菜、学习种菜技术。 观光茶园:利用成片的茶园,开展观赏、采茶、泡茶、品茶、参观体验茶文化。 观光竹园:利用成片竹林,开展赏竹、学习竹编、购置竹艺制品、体验竹文化。 观光中草药园:利用中草药基地,开展观赏、采药、购药、学习中草药知识。 观光生态农业园:通过种植无污染、无公害农作物,开展观光、购买、学习技术。 (2)休闲度假游 农业公园:按照公园规划建设标准,将一定面积的农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 鱼场垂钓园:利用大型湖水和鱼池,开展划船、捕鱼、垂钓、烧烤、特种鱼餐等活动。 养殖牧场:利用大型畜、禽、鸟养殖场,开展放牧、喂养、骑马、狩猎活动。 休闲农场:利用规划建设农场,开展休闲、度假、娱乐、农作、食宿等活动。 休闲农家乐:利用乡村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休闲、娱乐、体验、旅游活动。 休闲度假村:利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区,兴建休闲、娱乐、疗养、度假村(区)。 (3)民俗文化游 民俗村游:利用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文艺和农耕文化,开展观光、游憩、休闲旅游活动。 古村落游:利用村落房屋、园林、牌坊、祠堂、书院、古桥、古井、古树、古堡、古道、 版权说明:本方案来自互联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 经典方案集 http://www.docrar.com 5
古庙等,开展观光、考古等旅游活动。 民族村游:利用少数民族风情、习俗、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民族生产活动,节庆礼仪、婚庆歌舞、工艺技术等,开展观光、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水乡游:利用河流水网密布的特点,营造荷塘、蕉林、蔗林、鱼跃禽鸣的水乡乡村,开展观光、休闲、尝景旅游。 (4)自然生态游 森林公园:利用乡村地形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开发为乡村森林公园,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避署、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野营地: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利用帐蓬、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开展郊野旅游或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 自然风景区:利用乡村优美自然环境,开展自然生态游,使游客实现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2、乡村旅游基本类型(Ⅱ:按照分布区域划分)
都市郊区:这是目前我国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充分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发展起来的。这种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城市,基本定位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游憩的“后花园”。是城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北京、上海、广州市郊区乡村旅游就属此类。 景区边缘区:主要依托各地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发展起来的。这种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物,是旅游者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和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的观光游赏。如云南大理、丽江风景旅游区和西双版纳旅游区周围的乡村旅游就属此类。 特色村寨;特色村寨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缩景,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交织在一起,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和村落建筑特色。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川底下村的明清建筑群、福建的客家土楼、贵州的苗乡“寨子”、安徽黄山下的牌坊群等均属此类。 特色农业基地:是指利用当地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农业技术,开展观光、品尝、购买、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如新疆吐鲁番葡萄基地、山东半岛的苹果基地等均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