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与ATP-课件
合集下载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二第1讲酶和ATP

A.物质甲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效率比在碱性环境中的高 D.由曲线Ⅱ可知试管Ⅱ中的淀粉酶在40 min左右会被消耗完
【标准解答】选B。注意表格中有pH和温度两个变量,试管Ⅰ
和试管Ⅱ相比自变量是温度,试管Ⅱ和试管Ⅲ相比自变量是pH。 如果物质甲是淀粉酶抑制剂,则Ⅱ、Ⅲ试管的淀粉不会被分解, 因此其不是淀粉酶抑制剂;试管Ⅰ和试管Ⅱ相比,40℃更适合 酶促反应;从试管Ⅱ、Ⅲ单一变量pH来看,试管Ⅱ分解快,因 此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效率比在中性环境中的高;试管中的淀 粉酶不会被消耗,反应前后无变化。
2.ATP的去路: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从而实现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向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转 化。 (2)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TP都可以作为细胞的“能量货币”, 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特别提醒】①ATP的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 体,但并不是任何细胞都有这三个场所。 ②细胞中ATP含量较少,ATP和ADP之间的转化不断发生以维持 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③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解析】选D。本题以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为主线,考查酶及无
机催化剂有关知识。A项,果胶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
能,故正确;B项,肝脏研磨液中有过氧化氢酶,其作用是降
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C项,FeCl3溶液是催化剂,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故正确;D项,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 的萃取效率则是利用温度升高能提高胡萝卜素的溶解度的原理, 与催化剂无关,故错误。
角度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第二单元 物质运输、酶与ATP【复习课件】-2021年高考一轮生物单元复习一遍过.pptx

解析 据题图分析,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需要载体蛋白H+-ATP酶的协助, 同时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表明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是逆H+浓度梯度,所以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小于胞外H +浓度和细胞液H+浓度,H+浓度越小,其pH越大,故细胞质基质的pH最大,A 正确;H+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细胞外H+进入细胞,需要蛋白质的协 助,但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说明细胞外H+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B 错误;胞外溶质分子进入细胞依赖细胞内外H+浓度差,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会影响H+的运输,从而影响细胞对某些溶质分子的吸 收,C正确;低温环境会影响细胞呼吸、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 移动,因此会影响细胞对细胞外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D正确。 答案 B
第二单元 物质运输、酶与ATP
蛋白质或RNA 活化能
A-P~P~P
微专题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理清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选择透过性
提醒:①人工膜≠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 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膜上孔径的大小。 ②渗透平衡≠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 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 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不会相等。
解析 (1)根据题意CHIP28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水通道蛋白,故爪蟾的卵母 细胞通过翻译过程合成该蛋白质。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先后经过内 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2)要证明水分子可以经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进 行自由扩散,应去掉人工膜上的CHIP28,因此,可以用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 建成球形新“脂质体”,将新的“脂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与用CHIP28、KCl 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的球形“脂质体”进行对照,如果新“脂质体”会吸水 膨胀(破裂),且比有CHIP28时速度慢,则证明后一种机制是存在的。(3)水分子 通过CHIP28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1)翻译 内质网、高尔基体 (2)KCl溶液和磷脂分子 新“脂质体”吸 水膨胀(破裂),且比有CHIP28时速度慢 (3)不需要
ATP合酶——课件

ATP合酶结构示意图
• ATP合酶: • ATP 的合成是由一个酶的复合体系完成的。这 个复合体系称为 ATP 合酶由两个主要的单元构 成。 Fo单元:起质子通道作用的单元;(Fo中的注角o为英
文的“ o”字母而不是“零”)
Fl单元:催化ATP合成的单元。 因 此 , ATP 合 酶 又 称 为 FoFl—ATP 酶 (FoFl— ATPase)。
• 一种称为寡霉素敏感性付与蛋白 (OSCP) 。因这种蛋白质 使酶复合体对寡霉素产生敏感性而得名。寡霉素是一种抗 生素,它干扰对质子梯度的利用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 柄的另一种蛋白质称为偶合因子6(F6)。
•
•
F1 催化 ATP 合成的部位在 β 亚基上, δ 亚基是 F1 和 Fo 相连 接所必需的。 Fo 是跨线粒体内膜的疏水蛋白质。它是质子通道,它由 4 种多肽链组成。 每个F1 单元含有6条肽链,很可能这六条肽链构成 H+的跨 膜孔道。
F1单元和Fo单元的结构
• F1单元是球状结构,其直径为8.5-9.0nm,已知由5种不同 的多肽链组成。化学计算表明其组分为 α3β3γδε ,它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378 000。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重组后的FoFl颗粒可清楚地看到这个颗粒 呈哑铃状。Fo和Fl之间由一个大约5 nm的柄合体
• 线粒体内膜的表面有一层规则地间隔排列
着的球状颗粒,称为ATP酶复合体,是ATP合 成的场所。 • ATP 酶,含有 5 种不同的亚基(按 3 、 3 、 1、1 和1 的比例结合)。OSCP为一个蛋 白,是能量转换的通道。F0为一个疏水蛋白, 是与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连接的部位。 • 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是在内膜 上进行的。
•
• 寡霉素抑制剂对ATP合酶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它结合到
ATP和酶

2. 30个腺苷和 个磷酸基团能组成多少个 个腺苷和60个磷酸基团能组成多少个 分子( 个腺苷和 个磷酸基团能组成多少个ATP分子 B ) 分子 A.10 B.20 C.30 D.60 3.ATP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C ) 中 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A.腺嘌呤核苷与磷酸基团之间 B.磷酸基团内部 腺嘌呤核苷与磷酸基团之间 磷酸基团内部 C.磷酸基团之间 D.腺嘌呤核苷内部 磷酸基团之间 腺嘌呤核苷内部
资料分析 经测定,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状态下,24h 经测定,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状态下,24h 内将有40kg的ATP发生转化 而细胞内ADP 40kg 发生转化, ADP和 内将有40kg的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和 ATP的总量仅有 的总量仅有2 mg。 ATP的总量仅有2~4mg。 该材料说明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 该材料说明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 ATP的含量______ 很少 为满足能量的需要, 为满足能量的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矛盾的 可能途径是什么? 可能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 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十分迅速。 循环转变 十分迅速
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 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 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ATP与ADP之间为何要转换,有什么意义? ATP与ADP之间为何要转换,有什么意义? 之间为何要转换
避免一时用不掉的能量白白浪费 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 生物体内ATP含量的稳定 生物体内 含量的稳定
三、小结:生命活动中的能源物质
巴斯德的实验证实: 巴斯德的实验证实:发酵过程中酒精的 的实验证实 产量与活酵母菌的繁殖量成正比。 产量与活酵母菌的繁殖量成正比。 李比希认为: 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最多只需要酵母 认为 菌中某物质的参与而已。 菌中某物质的参与而已。 毕希纳证明:促进酒精发酵的是酵母中 毕希纳证明: 证明 的某种物质——酿酶,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的某种物质 酿 萨姆纳:得到刀豆种子中脲酶结晶后, 姆纳:得到刀豆种子中脲酶结晶后, 刀豆种子中脲酶结晶后 才弄明白酶的蛋白质本质。 才弄明白酶的蛋白质本质。
必修1酶和ATP精品PPT课件

6
·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 生物 · 湖南 · 人教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3.(2009·全国卷Ⅰ)桃果实成熟后, 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 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 变化的实验结果。
7
·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 生物 · 湖南 · 人教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据图回答: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三、实验变量分析
(1)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2)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3) 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实 变量。
验 变
(4)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对实验 结果能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
2. (2009·重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 的是( C)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 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 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5
·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 生物 · 湖南 · 人教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1
·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 生物 · 湖南 · 人教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3)从(1)的分析可以看出:果实 成熟采摘后要减缓变软就是要降低酶的活 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适当降低温 度,从而延缓果实软化。
(4)采摘后要使果实提前成熟,可以 根据以上分析,适当提高贮存的温度或用 乙烯进行处理。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 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 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 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 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2 细胞代谢 第1讲 酶与ATP课件

四 pH影响 和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淀粉
—— 产生气泡的快慢 斐林试剂 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酶有催化作用 B.实验二中检测试剂可用斐林试剂 C.实验三中底物选择不合理 D.实验四实验设计方案合理 【解析】 通过有无酶可以探究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在验证酶 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结 果,B正确;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实验四中 不合理的原因为斐林试剂的碱性会干扰实验的pH,且酸性条件会促进淀 粉分解,D错误。
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一种放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 一个产物。
9.解释“正其行,通其风”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提示:“正其行”要求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面积,“通其风”要求 空气流通,增加CO2的利用率,以此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促 进作物生长。 10.大棚种植使用有机肥有利于增产,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 析原因。 提示:有机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时会释放CO2,增加了大棚中 的CO2浓度,进而促进了光合作用,为作物自身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 量,因此有利于增产。
第一讲 酶与ATP
核心考点一 酶
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2.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3.辨析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的三类曲线 (1)酶的特性曲线
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
①分析图1和图2: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3: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间结构遭到破坏
B.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导致酶不能重复利用 C.EfP-Ⅱ和Sub与CTH反应后,与CU的反应活性几乎为0,说明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实验结果能验证酶与底物作用符合“诱导契合-锁钥”模型
过氧化氢 淀粉
—— 产生气泡的快慢 斐林试剂 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酶有催化作用 B.实验二中检测试剂可用斐林试剂 C.实验三中底物选择不合理 D.实验四实验设计方案合理 【解析】 通过有无酶可以探究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在验证酶 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结 果,B正确;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实验四中 不合理的原因为斐林试剂的碱性会干扰实验的pH,且酸性条件会促进淀 粉分解,D错误。
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一种放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 一个产物。
9.解释“正其行,通其风”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提示:“正其行”要求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面积,“通其风”要求 空气流通,增加CO2的利用率,以此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促 进作物生长。 10.大棚种植使用有机肥有利于增产,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 析原因。 提示:有机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时会释放CO2,增加了大棚中 的CO2浓度,进而促进了光合作用,为作物自身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 量,因此有利于增产。
第一讲 酶与ATP
核心考点一 酶
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2.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3.辨析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的三类曲线 (1)酶的特性曲线
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
①分析图1和图2: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3: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间结构遭到破坏
B.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导致酶不能重复利用 C.EfP-Ⅱ和Sub与CTH反应后,与CU的反应活性几乎为0,说明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实验结果能验证酶与底物作用符合“诱导契合-锁钥”模型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讲酶和ATP课件

降低的活化能 。 ③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 向上 移动。
2.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一连)
3.酶的特性 (1) 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 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减弱,但不会失活。
(1)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提高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因此,酶不能 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酶的专一性 (1)物理模型
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 表示不能被酶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考点二 ATP的结构、产生和利用
1.ATP的结构与功能 (1)ATP的元素组成: C、H、O、N、P 。 (2)ATP的结构简式: A—P~P~P 。 (3)ATP的化学组成:一分子 腺苷 和三分子 磷酸基团 。(腺苷=腺嘌呤 +核糖) (4)ATP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 高能磷酸键 中。 (5)ATP是生命活动的 直接 能源物质。
实验 比较不同条件下H2O2的分解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变量分析:
2.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 (1)肝脏倘若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 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 减少 且活性 降低 ,故宜用新鲜肝脏。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 氧化氢的 接触面积 ,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 有 高效 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后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人作 出错误的判断。
2.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一连)
3.酶的特性 (1) 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 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减弱,但不会失活。
(1)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提高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因此,酶不能 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酶的专一性 (1)物理模型
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 表示不能被酶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考点二 ATP的结构、产生和利用
1.ATP的结构与功能 (1)ATP的元素组成: C、H、O、N、P 。 (2)ATP的结构简式: A—P~P~P 。 (3)ATP的化学组成:一分子 腺苷 和三分子 磷酸基团 。(腺苷=腺嘌呤 +核糖) (4)ATP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 高能磷酸键 中。 (5)ATP是生命活动的 直接 能源物质。
实验 比较不同条件下H2O2的分解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变量分析:
2.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 (1)肝脏倘若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 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 减少 且活性 降低 ,故宜用新鲜肝脏。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 氧化氢的 接触面积 ,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 有 高效 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后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人作 出错误的判断。
高中生物课件-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酶、ATP

试
实验过程
管 3%的
编 过氧化 号 氢(mL)
控制 变量
观察指标
H2O2分解 速率(气泡
多少)
12
室温
无
2
2
90 ℃水浴 加热
很少
滴
3
2 3.5%FeCl3
较多
溶液2滴
滴加20%肝 4 2 脏研磨液2 很多
滴
实验结果
无火焰的 卫生香检
测 无助燃性
有助燃性
助燃性较 强
助燃性更 强
结果分析
H2O2自然分 解缓慢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 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 性
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 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 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 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 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 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酶的作用机制图解
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其中一 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作酶的必需基团 (essential group)。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 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 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或活性部 位(active site)
常用酶
生理过程
所需酶
淀粉的消化
唾液、胰、肠淀粉酶
蛋白质的消化 胃、胰蛋白酶,肠肽酶
脂肪的消化
肠、胰脂肪酶
DNA复制
解旋酶 、DNA聚合酶、DNA连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