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摘要:介绍了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方法,通过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和复配等改性技术合成新的聚醚型破乳剂,根据目前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和应用情况,提出了原油破乳剂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聚醚是利用分子中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作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的一类嵌段共聚物,是一类典型的两亲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聚醚的结构有着丰富的可设计性,如合成中可以控制各链段的长度、EO 百分含量、起始剂与PO 的比例等。
以聚醚型破乳剂为代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是目前油田应用最为广泛的原油破乳剂,近年来,聚醚型破乳剂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聚醚型破乳剂的发展历程20 世纪40 年代以后,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逐渐被用于原油破乳,合成了以低分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油包水(W/O)型原油破乳剂,使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54 年,美国Wyandotte 公司报道合成了Pluronic(以丙二醇为起始剂)和Tetronic(以乙二胺为起始剂)两种嵌段聚醚;1959 年,Witro chemical 公司开发了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0 年代初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对聚醚表面活性剂的反应机理、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各种高性能的聚醚表面活性剂相继被开发出来,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
20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采油技术的全面提高,开采出的原油乳状液脱稳难度加大,要求设计和合成新型原油破乳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开发了以高分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的W/O 型原油破乳剂。
这些破乳剂的优点是用量少、破乳效果好。
二、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与改性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过程简述如下:起始剂和一种环氧化物(如PO 或EO )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聚合后,再加入另一种环氧化物加成聚合生成嵌段共聚物。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摘要:本文针对原油中存在的乳化现象,通过改性聚硅氧烷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原油破乳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
破乳剂的合成采用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方法,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性能评价方面主要从界面张力、破乳效果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具有优异的破乳效果和环境友好性,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原油处理剂。
关键词:原油处理;破乳剂;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性能评价1. 引言原油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往往会与水等杂质发生乳化现象,这不仅使得原油的运输和加工困难,还会对设备设施造成严重的腐蚀和损坏。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原油破乳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聚硅氧烷是一种常用的破乳剂,其具有高分子量、高稳定性和低表面张力等优点。
然而,聚硅氧烷在原油中的破乳效果并不理想,且合成成本较高。
因此,研究改性聚硅氧烷对原油乳化的破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部分2.1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本实验采用聚合物化学的方法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首先,在氨基硅烷和聚乙二醇醚的存在下进行缩聚反应,生成了聚硅氧烷;然后,通过与环氧乙烷反应,将聚硅氧烷上的活性氢与环氧乙烷发生环氧化反应,形成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最后,通过溶剂萃取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目标产物。
2.2 结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红外光谱图显示合成产物中出现了硅氧烷、醚键和氨基等特征峰。
核磁共振谱进一步证实了聚硅氧烷和聚乙二醇醚的结构存在于合成产物中。
3. 结果与分析3.1 界面张力测试通过测定破乳剂与原油溶液的界面张力,评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破乳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渗透性,能够有效破乳原油的乳化。
3.2 破乳效果测试采用破乳比率和破乳时间两个参数评价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

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发布时间:2023-02-24T02:55:40.39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9期作者:李铖[导读]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众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运而生李铖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摘要: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众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运而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聚醚类原油破乳剂在早期,凭借着优良的破乳性能,早已经在油田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受到重视。
随着开采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化学采油助剂的加入,使得原油乳液变得越来越稳定,给予破乳增加许多困难。
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以及性能进行认真分析,以作参考。
关键词:聚醚类破乳剂;合成;性能;通过对破乳剂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就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作用与原油的组分性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和关系,如果在选择期间,并没有选择到合适的破乳剂,那么极有可能会出现难以破解的问题,甚至还会浪费更多的人力与物力。
基于此,本文下面主要对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以及性能展开深入探讨。
1、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的主要内容包括:使得乳状液失去固定性,变为不稳定的状态,最终真正实现脱水的目标。
相关学者在实践研究当中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最终总结出有关于破乳剂作用机理。
其一:代替或者置换机理。
到今天为止,此机理仍旧是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认可。
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将破乳剂与原油乳状液进行充分的融合,破乳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吸附在油水界面,其中一部分原成膜化合物置换出来,新生成的新界面膜强度与原本的强度相比较,要低一些,界面膜的稳定性不断下降,为真正实现破乳目标打下基础。
其二: 反向作用机理。
此机理认为将破乳剂加入到乳状液当中去,会出现相的变化,也就是说原本乳化液会变成与其相反的类型。
另外,在相转变的过程的会出现水分。
其三:增溶机理。
只需要加入少量的破乳剂,就能够形成胶束,胶束对于乳化剂分子所产生的作用就是增溶,最终真正实现破乳[1]。
聚醚型稠油破乳剂破乳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4
天 然 气 与 石 油
2010年
破乳脱水效果以多嵌段聚醚最好 ,二嵌段聚醚次之 , 三嵌段聚醚最差 。
3 结论与建议
2. 3 破乳剂浓度对破乳剂性能的影响 破乳剂的用量与破乳效果不成正比关系 。破乳
剂用量在 CMC (临界胶束浓度 )时 ,破乳效果最佳 。 这是因为在较低浓度 ( < CMC) 时 ,破乳剂分子是 以单体形式吸附在油水界面 ,吸附量与浓度成正比 , 而油水界面张力反而随破乳剂浓度增加迅速下降 , 脱水 率 随 之 增 大 。而 当 破 乳 剂 浓 度 接 近 或 等 于 CMC时 ,界面吸附也趋于平衡 ,此时界面张力不再 下降 ,脱水率也达最大 。若再增加破乳剂浓度 ,破乳 剂分子开始聚集成团形成胶束 ,反而使界面张力有 所上升 ,脱水率下降 [ 8 ] 。
复配破乳剂 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扩 链
聚醚扩链改性产物
聚醚扩链改性产物 B61聚醚扩链支化产物 含氮支链聚醚 直链聚醚聚氨酯 直链聚醚聚氨酯 支链聚醚聚氨酯
较高时 ,以溶胶作用为主 ,破乳剂在原有成膜物 质胶溶以及自身的胶溶双重作用影响下 ,界面张力 呈现上升趋势 。依据破乳机理 ,影响聚醚型破乳剂 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2. 4 EO / PO 比值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 嵌段共聚物的配比 ( EO / PO 比 )是影响破乳剂
的破乳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EO / PO 大 ,破乳剂表 现亲 水 性 ; 相 反 , EO / PO 大 , 破 乳 剂 则 表 现 亲 油 性 [ 9 ] 。当 PO 和 EO 用量比相同时 ,多嵌段聚醚的破 乳脱水效果随亲油头增大而提高 。
2. 2 嵌段类型对破乳剂性能的影响 按聚合段数可将聚醚分为二嵌段聚醚 、三嵌段
一种高效破乳剂的合成

一种高效破乳剂的合成张中洋娄世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抚顺,110003)摘要以聚醚类破乳剂为原料,丙烯酸为扩链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盐酸为酯化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进行聚合酯化反应,合成出新型高效破乳剂。
实验应用此方法对丙三醇为起始剂的聚醚SLD-2072进行了改性合成研究,考察诸因素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
试验表明,当单体质量比为(聚醚:丙烯酸)10:1,丙烯酸用量为5g,引发剂用量为1g,聚合温度为80℃,聚合反应时间为8h,酯化温度为160℃,原油破乳效果最佳。
在破乳剂加量在100ppm时,新型破乳剂对辛三外输油、孤二外输油及孤三井排油的脱水率分别达到95﹪、93%及89%,出水速度快,油水界清。
此方法达到了生产一种高效广普破乳剂的目的。
关键词破乳剂改性嵌段聚醚不饱和酸酯化∕聚合破乳脱水1 概述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脱盐是石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石油工业最常用的原油破乳方法是在原油中加入破乳剂。
随着油田原油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挖掘油田产能的增产措施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油井采出液的组成及性质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使得原油乳状液更加稳定,加上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原油的组成变得更加复杂,油田采出的原油含水含盐量逐年增加,由一次采油阶段的油包水(W/O)乳状液逐渐转化为二次采油后期和三次采油阶段的水包油(O/W)乳状液,从而加大了原油破乳脱水的困难。
各油田为了解决高含水原油破乳脱水、稠油破乳、脱出污水含油率高等难题,先后研究应用了各种类型的破乳剂产品,尤其是高分子破乳剂。
在石油开采和集输用化学品中,破乳剂用量最大,所以它的研究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
为了提高破乳效率,不断的研制新的破乳剂,现在已由原来的低分子破乳剂发展到高分子甚至超高分子破乳剂。
高分子破乳剂具有破乳能力强、破乳速度快、用量比少,破乳温度低的优点,成为当今破乳剂发展的主要方向,丙烯酸改性破乳剂是一种超高分子破乳剂。
论述两种高支化聚醚的合成与破乳性能分析

论述两种高支化聚醚的合成与破乳性能分析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
采出原油以乳状液形式存在,为使油水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入化学破乳剂。
其中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作乳液破乳剂,这些聚醚的合成是以含有活泼氢的醇、酚、胺为起始剂。
与环氧化物分段加成而制得。
树枝状大分子与超支化有机大分子是两类新型的具有高分支的大分子,利用此类分子骨架的结构,可以设计合成出新型的原油破乳剂。
1.实验部分1.1酚胺树脂分子骨架的合成将一定量的双酚A与二亚乙基三胺加入单口瓶中,在40℃磁力搅拌器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缓慢滴加甲醛,30min滴加完毕,将磁力搅拌器升温至70~80℃反应1h,真空脱水,在1.33kPa下、120℃经3h后,得到红棕色粘稠树脂。
1.2聚醚的合成将一定量的酚胺树脂和催化剂(KOH)加入到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管路及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20℃,压力控制在0.3MPa。
分段加入PO、EO,PO反应温度控制在(130±5)℃,EO反应温度控制在(120±5)℃。
待反应完全后冷却出料,得到二嵌段聚醚。
控制起始剂酚胺树脂与PO、EO加量合成了起始剂与PO比分别为1:80与1:100,EO百分含量为40%的两嵌段聚醚破乳剂PAE84与PAE104。
1.3HLB值的计算本文采用浊点法对高支化聚醚的HLB值进行了测定。
1.4表面张力的测定在25℃时,用JZHY-180型表面张力仪采用悬滴法测定了两种高支化聚醚的表面张力。
1.5破乳实验称取大庆采油三厂脱水脱气原油30mL及煤油70mL,蒸馏水80mL,置于40℃的恒温水浴中预热30min。
向装有油样的广口瓶中加入10%的Span80溶液1mL,在室温,1400r/min的条件下将蒸馏水缓慢均匀地倒入油样中,用强力电动搅拌机搅拌4min,配制出稳定的原油模拟乳液,采用瓶试法测定乳状液的脱水率。
2.结果与讨论2.1高支化聚醚的结构本文以自制的酚胺树脂为起始剂,通过调节PO、EO加量,合成了两种二嵌段高支化聚醚。
聚醚类破乳剂的扩链与支化改性

2 0 年 4月 07
石油学报( 油加工) 石 A T E R L I I IA (E R L U P 0 E SN E T0 ) C AP T 0 E NC P T 0 E M R C S IG S C 1 N S
第2 3卷 第 2期
文 章 编 号 : 0 18 1 ( 0 7 0 — 0 90 1 0—7 9 20 )20 9—5
聚 醚 类破 乳剂 的扩 链 与支 化 改性
M ODI Y I F NG DEM ULS FI I ER BY CH AI EXPA NDI N NG AN D BRANCH I NG ETH ODS M
摘要 : 6 B 1聚 醚用 己二 酸 扩 链 引 入 羧 基 官 能 团 ,然 后 用 三 乙 撑 四 胺 、
山 梨 醇 、 木 糖 、季 戊 四醇 等 对 扩 链 产 物 进
行 支 化 ,合成 了若 干扩 链 支 化 型 破 乳 剂 。 测 定 它 们 的相 对 分 子质 量 和相 关 官 能 团 ,分 析 其 性 能 与 结 构 的 关 系 ;测 定 改性 产物 的界 面张 力 ,分 析 界 面 张 力 与 破 乳 性 能 问 的关 系 。结 果 表 明 ,B 1聚 醚 经 扩链 后 ,对 某 些 原 油 的 破 乳 能 力 6 有 所 提 高 ,破 乳 能 力 与 界 面 张 力 间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性 ,但 无 明 显 的 对 应 关 系 ; 扩 链 破 乳 剂 支 化 后 破 乳 能 力 进 一 步 增 强 ,多胺 类 支 化 剂 优 于 多 元 醇 支 化 剂 。 关 键 词 :破 乳剂 ;扩链 ;支 化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T 2 . ; 3 . Q3 6 5 O6 2 3
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
报告
引言:
破乳剂是一种可以降低液固两相表面张力,使得油水混合物变为比较稳定的分散体系的物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破乳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其中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项目将通过对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探索该破乳剂的工业应用前景。
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合成一种具有出色破乳性能的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为该破乳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研究内容:
1. 研究聚醚的合成工艺及其结构特征,优化合成反应条件。
2. 选取适当的丙烯酸改性反应条件,改性聚醚为丙烯酸改性聚醚。
3. 在合成反应过程中加入乳化剂,合成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
4. 对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进行性能评价,包括表面张力、乳化性能、稳定性等。
研究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一种更为高效、可持续、环保的破乳剂。
同时,该破乳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油墨、涂料、日化品等领域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
摘要:介绍了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方法,通过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和复配等改性技术合成新的聚醚型破乳剂,根据目前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和应用情况,提出了原油破乳剂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
聚醚是利用分子中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作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的一类嵌段共聚物,是一类典型的两亲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聚醚的结构有着丰富的可设计性,如合成中可以控制各链段的长度、EO 百分含量、起始剂与PO 的比例等。
以聚醚型破乳剂为代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是目前油田应用最为广泛的原油破乳剂,近年来,聚醚型破乳剂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研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聚醚型破乳剂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40 年代以后,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逐渐被用于原油破乳,合成了以低分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油包水(W/O)型原油破乳剂,使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54 年,美国Wyandotte 公司报道合成了Pluronic(以丙二醇为起始剂)和Tetronic(以乙二胺为起始剂)两种嵌段聚醚;1959 年,Witro chemical 公司开发了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0 年代初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对聚醚表面活性剂的反应机理、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各种高性能的聚醚表面活性剂相继被开发出来,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
20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采油技术的全面提高,开采出的原油乳状液脱稳难度加大,要求设计和合成新型原油破乳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开发了以高分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的W/O 型原油破乳剂。
这些破乳剂的优点是用量少、破乳效果好。
二、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与改性
聚醚型破乳剂的合成过程简述如下:起始剂和一种环氧化物(如PO 或EO )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聚合后,再加入另一种环氧化物加成聚合生成嵌段共聚物。
在传统聚醚型破乳剂的基础上进行改性是破乳剂的主要合成手段,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复配”等。
1.破乳剂改头改性
改头是指选择、设计和合成具有活泼氢的起始剂。
不同的起始剂将合成不同结构的线型或空间网状结构的破乳剂。
通常采用的起始剂有醇类、脂肪酸、脂肪胺类、酚类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采用的起始剂由原来的单一化逐渐转为多样化。
通过改头后,破乳剂分子中疏水性基团的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改变,从
而使破乳剂在油水界面处发挥不同的作用,改变了破乳性能。
1.1酚醛树脂类起始剂
以往采用的酚类起始剂主要是醇类、脂肪酸、脂肪胺类、酚类等,其结构组成较简单,采用各类烷基酚的酚醛树脂为起始剂,该类破乳剂对原油乳液破乳效果比单一起始剂合成的破乳剂具有适用范围广、脱水率高的特点。
1.2哌嗪类起始剂
以哌嗪或其衍生物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环氧丁烷或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可得到破乳效果很好破乳剂。
另外,哌嗪可以季铵化,得到的破乳剂还具有杀菌、防腐、絮凝等功效。
1.3酰化多胺类起始剂
采用二元羧酸酯与多胺反应得到的酰胺基多胺为起始剂,然后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进行嵌段聚合反应,得到的破乳剂对O/W 型和W/O 型乳状液均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1.4树枝状起始剂
如以乙二胺乙醇为起始剂,将它和间苯三甲酸甲酯进行酰胺化缩合反应,得到以苯环为中心,末端为羟基的三支链产物,然后和间苯三甲酸甲酯继续反应,如此重复下去,就可得到逐级支化而呈树状的星型聚合物。
该类破乳剂用量少、破乳效果优异。
2.破乳剂换尾改性
换尾是利用化学方法将同类或不同类的聚合物端基进行酯化制备破乳剂,此法是增大分子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破乳剂换尾改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⑴对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破乳剂可以用硫酸催化使其分子间脱水以成倍提高相对分子质量;⑵对破乳剂的端基甲醛化,得到甲基醚化破乳剂以改变原破乳剂的物化性能;⑶对于具有端羟基的破乳剂,通过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酰酯后,再和金属烷氧化合物反应;
⑷对于具有端羟基的破乳剂也可先对端羟基胺化后,再与芳磺酰氯进行磺酰化反应得到新型破乳剂;⑸对于具有端羟基的破乳剂,同样可以通过端羟基经碱或醇钠处理后与卤代烷反应进行改性。
3.破乳剂加骨改性
加骨是在破乳剂分子中加入新的骨架而生成一种新的破乳剂。
例如以正丁醇为起始剂,在碱催化下合成的聚醚与乙氧基聚硅烷进行反应,得到的破乳剂既有
破乳脱水功效,还具防蜡作用;含氟聚醚一般是从氟烯烃与脂肪酸环氧化物以自由基反应而得。
4.破乳剂扩链改性
扩链是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用双官能团活泼氢化合物作扩链剂,将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连接起来,形成线形分子或者空间网状分子,使分子量成倍或几十倍地增加,以增强破乳效果。
当预聚物具有三个以上的活泼官能团时,则可能发生交联,生成网状破乳剂。
由于破乳剂的端基存在具有活性的基团,可通过具有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活泼氢化合物作扩链剂和破乳剂的端基发生缩聚反应,从而使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破乳剂相对分子质量成倍增大。
常用的扩链剂有醛、环氧衍生物等。
5.破乳剂接枝改性
接枝是利用特殊的化学反应使高分子量链上的某些官能团与其它化合物反应,从而在分子中引入一定分子量或具有特殊官能团的支链,增大分子量或局部改变分子的结构,使分子破乳效果增强,如含硅聚醚破乳剂的合成。
含硅聚醚由亲油性的聚硅氧部分与亲水性的聚醚部分组成的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其亲水性基团为PEO、P(EO /PO)或糖类化合物,疏水性基团包括骨架为全甲基取代的硅氧烷或聚硅氧烷、聚碳硅烷及Si-S i的聚硅烷。
6.破乳剂交联改性
交联是利用交联剂,将很多高分子交联起来形成分子量更大的超高分子。
作交联剂的试剂或预聚物至少有一种含三个以上的官能团。
采用山梨糖醇、多乙烯多胺或甘油等作起始剂合成聚醚,然后以多元醇或双环化合物作交联剂,合成的破乳剂具有制备简单、破乳效果好等优点。
聚醚与酚醛树脂进行轻微的交联,对原油乳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7.破乳剂复配
复配是利用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将各种具有不同功效的破乳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破乳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破乳剂;或者将破乳剂与不同的有机或无机添加剂进行混合,得到既具有破乳功效,又具有防蜡、降粘等作用的破乳剂。
三、破乳剂合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内外破乳剂合成研究的情况,原油破乳剂研究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1.聚醚型破乳剂产品的合成过程中,催化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使用的NaOH催化剂虽然廉价,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
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例如适用于配位开环聚合的催化剂)和高效聚合反应引发剂,使得一些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2.开发广谱型破乳剂。
目前,绝大多数破乳剂存在专一性强,很难满足不同原油乳状液的破乳,为此通过不同原油破乳剂的合理复配和开发新型广谱型破乳剂可以减少破乳剂开发成本和提高破乳效能。
参考文献:
[1] 陈和平,徐家业,张群正.破乳剂发展的新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30(2):92~95.
[2] 徐家业.聚醚类破乳剂酯化改性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增刊):374~378.
作者简介:陈棉发,(1966年-),男,助理工程师,新疆省克拉玛依市人,主要从事油田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