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合集下载

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

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

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06T03:42:13.70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3期作者:杨平杨丹【通讯】闻小飞[导读] 目的:分析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杨平杨丹【通讯】闻小飞渭南市中心医院骨三科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目的:分析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对比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康复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结论: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感染率作为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实现对于受损膝关节的更换,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患者而言,通过接受该手术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其预后行动能力的合理恢复,对于患者健康具有积极价值[1]。

在围术期期间,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健康的有效恢复,基于此,医护人员对于如何开展护理服务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本文针对医护一体干预模式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展开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62~80岁,平均(74.31±2.07)岁;研究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3~79岁,平均(74.40±2.12)岁;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

术前准备
(一)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包括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 (二)完善各种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三)训练床上排便,术前三天应用便盆在床上练习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尿潴 留或便秘. (四)术前一天交叉配血四零零~八零零 ml,做皮肤过敏试验及术野皮肤de准备,彻底清洁,备皮时 防止损伤皮肤. (五)术晨常规禁食水. (六)为预防感染,术前、术中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PART TWO
假体de类型
人工假体按限制程度分类
假体de类型
■连接式旋转膝(RK) ■绞链膝(HK)
■后稳定性假体(PS)
限制性假体
部分限制 性假体 (表面)
非限制 性假体 (表面)
■保留韧带(CR)
PART THREE
康复训练前de注意要点
制定合理de康复方案很重要
TKA康复de重要 性
F骨肿瘤切除术后
手术适应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手术适应症
强直性脊柱炎(AS)
手术适应症
创伤性关节炎
手术适应症
手术适应症
骨肿瘤切除术后
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关节周围有活动性感染或全身感染 绝对禁忌症: 由于各种原因行TKA术后可能引起关节不稳de疾病
人工膝关节置换de类型
目前人工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按置换范围不同假体可分为单髁、全髁型;按限制程度分为限制型、 半限制型与非限制型;按模拟半月板功能分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按后交叉韧带de保留与否分后交 叉韧带保留型与后交叉韧带牺牲型.
术后护理
四、引流管de护理:严密观察局部伤口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注意负压引流器吸力大小,)并经 常挤压引流管,使管腔内渗出物及时流出,防止关节腔积液积血.术后出血一般六零零 ml~八零零 ml,若一零 h~一二 h出血量超过一 零零零 ml应引起重视,认真分析出血原因,及时给予正确处理;术后二四~四八h;引 流液量<五零ml后可予拔管. 五、疼痛de护理:手术后患者往往疼痛难忍,为减轻疼痛,一般选用镇痛泵持续止痛,未用镇痛泵者可肌肉注 射止痛药物或口服止痛药,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多交流,转移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膝关节置换术及术后概述 • 术后日常护理指导 •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出院后随访与注意事项 • 膝关节置换术护理研究展望
01 引言
膝关节置换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和损伤。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运动损伤的增加,膝关节置换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后期恢复
术后6周以后,患者应逐渐恢复正常 生活和工作,但仍需注意保护膝关 节,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术后护理的基本原则
疼痛管理
康复训练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应遵医嘱 按时服用止痛药,同时可以通过冰敷、抬 高患肢等措施缓解疼痛。
患者在术后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按照医 生的指导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 练,促进术后恢复。
居家护理与自我监测
总结词
患者在出院后需要掌握正确的居家护理技巧,并进行自我监测,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详细描述
居家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合理饮食和按时服药等。自我监测包 括观察伤口情况、疼痛程度、肢体肿胀程度以及关节活动度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预防再次损伤与疾病复发
总结词
预防再次损伤和疾病复发是膝关节置换术后 护理的重要目标,患者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 降低风险。
心理支持与康复信心建立
总结词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 。
VS
详细描述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 行动不便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 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 立康复信心。同时,向患者介绍康复知识 和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促进早日康复。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需知道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需知道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需知道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当前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骨病问题都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让很多原来无法站立的患者重新站起来。

膝关节置换术就是一种现代高科技的人工材料手术方式,通过人工材质的关节替换原有、已损坏的关节,帮助患者重新站立。

但是在手术之后必须要做好护理工作,才能够保证人工关节更好的适应人体,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1.一般护理工作1.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后,需要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体位,同时要叮嘱患者禁食禁水6个小时。

(2)手术刚完成后身上会设置导流管、导尿管等管道,进入到病房后要对这些管道进行稳妥固定,并保证管道的通畅性。

同时对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颜色、液体量以及性状等进行严密观察。

若引流量>100ml/h,色鲜红,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手术之后要做好心电监护、吸氧观察,着重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命体征等。

(4)在手术完成后,置换关节的患腿需要比心脏高15度,膝关节保持微曲的状态,同样达到15度。

患肢需要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并对膝关节进行冰敷,冰敷时间需要达到24个小时,有效预防出血和肿胀。

(5)对患者患肢的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主要通过对足背动脉以及皮肤颜色的观察实现。

如果发现足背动脉消失或者减弱的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可能是由于伤口包扎过紧或者关节腔出现积血等情况导致的血液循环受到限制。

2.并发症护理(1)全身并发症护理全身并发症护理中包括肺不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尿道感染等情况。

在护理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呼吸情况等进行严密观察。

严格根据医生开具的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对患者的体温和饮食情况等进行观察和护理,同时结合个体差异情况合理选择食物,食物需要以高纤维、清淡、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补充患者术后的消耗。

如果患者是老年人,需要对液体的速度进行控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的喝水量要达到2000到3000毫升,并做好每天的尿量统计,对血电解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保证水电解质以及进出量方面的平衡性。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5 4・
} 缶 床 合理 用 药 2 0 1 4年 4月第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mg U s e . A o r i l 2 0 1 4. V 0 1 . 7 N n 4 A
应用。
疗原则 , 应贯 穿在 该病 治疗 的始终 。益气 活血 中药 有降低 血 脂, 降低血液黏稠度 , 改善血液动力学 ; 抗凝聚 、 抗血栓形成 , 抗 自由基损伤 , 保护血管神经 , 改善血管通 透性 和微循环 障碍 ; 增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 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 一 疼 痛学分册 [ M] . 北京 : 人民卫 生出版
社, 2 0 0 7: 9 8— 9 9 .
加颈总动脉 、 椎一基 动 脉血 流量 , 降低 血管 阻力 , 改善 脑血 流 量, 纠正缺血 的作用 J 。胞二磷胆碱 可降低脑 血管 阻力 , 增 加
脑血流量 , 增加脑细胞氧耗 , 降低 高血脂 和血小板 黏滞 , 改善脑 血流量及脑组织代谢 。有报道 用胞二磷胆 碱治疗脑 卒 中和脑 动脉硬化 , 7 0 % 的颅 内血流 量增加 。胞 二磷 胆碱 可促 进 脑 代谢 , 增加颈动脉 的血流量 J , 文 献报道胞 二磷胆碱 合用西 其 汀治疗可使眩晕 、 共济失调 等症状 的改善 明显 加快 , 提高椎基
人工膝关节置换可解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缺血坏 死 、
存在的心理问题 , 有 的放矢 的为患者解答 。对于担心术后效果 的患者 , 可为患者讲解手术 的必要性 和安全 性 , 也 可让术 后康 复患者当面与他们 交谈 , - 建立 治疗 的信心 , 护士应 在患者 面前 树立主刀医师的威 信 , 使患者放心 。对于担心手术过程及麻醉 过程的患者 , 可简要介绍 疾病知识 、 手术 过程及麻 醉方 法。我 科为患者制定 的患 者离 开病 房至手术 开始 的流程卡 片 , 患者看 后做 到心中有数 , 减 少 了术前恐 慌 。对 于担 心手 术费 用 的患 者, 护士应 耐心与患者交谈 , 宽慰 患者 , 同时做好家属 的工作 , 家属 多陪伴患者 , 消除心理负担。 2 . 1 . 2 生活护理 : 接受此类 手术 患者大多为老年人 , 由于关 节 畸形 而致 功能 障碍 , 长期行动不便 , 机体抵抗力较低 , 术 前尽量 给患者安排单人或双人病房 。房 间温湿度适宜 , 给予 良好的休 息环境 , 良好的睡眠 , 可提高机体抗感染 的能力 , 生 活上护士主

膝关节置换术后PPT课件

膝关节置换术后PPT课件
训练。
注意安全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安 全,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
生。
03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生活护 理
日常活动指导
术后康复锻炼
休息与活动平衡
根据手术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如关节屈伸、肌肉力量训练等, 以促进术后恢复。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 动,同时也要进行适量的活动,以保持关 节灵活度和肌肉力量。
亚急性期康复
术后3-6周,逐渐增加关 节活动度和灵活性训练。
慢性期康复
术后6周以后,全面恢复 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循医嘱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按时进行康复训练。
适度锻炼
避免过度锻炼导致关节肿胀和 疼痛,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

保持积极心态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 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康复
手术时,医生会通过切开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组织,暴露出关节表面,然后将人工 关节假体植入到膝关节中。
在植入人工关节假体后,医生会进行止血和缝合伤口,并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和药 物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02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恢复关节功能
术后康复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灵 活性,提高生活质量。
血栓形成
血栓的症状
血栓形成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可能包 括手术部位的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曲张等。
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术后的早期活动和物理治疗。患者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并避免长时间卧床 休息。如果怀疑有血栓形成,应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并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附256例报告)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附256例报告)

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 治疗 2 周 后红肿消退 , 伤 口愈合治愈 出院 ; 2 例深层感染病例行抗感 染 , T D P照射及换 药治疗 2 个月 以上感染 未愈并形成 窦道 , 窦道经久不 愈 , 遂行 窦道切除 , 假体取除 , 彻底 清创 , 含抗 生素骨水 泥临时假体植入 , 半年后二期行 翻修手术 治愈。结论 糖尿病 、长期服用激素及类 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是术后感染 的高危人群 , 围手术期 不注意无菌操作 、引流管 留置时间过长以及术前未
本组 2 5 6 例病 例 中 , 髋关 节置换 2 2 1 例, 其 中全髋 关节 行 C T或 MR I 检畅情 况及有 无血栓形 成 。近 4年完成 的 1 0 3 置换 1 4 7例 , 股 骨头 置换 7 4例 ; 股 骨颈骨 折 8 3 例, 股骨头 5例 膝关 节置换手 术病例 均术前半 小时预 坏死 8 9 例, 髋 臼发育 不 良 5 例, 骨 性关 节 炎 4 2 例, 其他 2 例 髋关 节置换及 3 例 。膝关 节置换 3 5 例, 其 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1 例, 骨 眭关节 防性 使用抗生素 。
置换手术 , 其 中有 5 例发生伤 口及关节感染 , 现报告 如下 。
1 一 般 资料
染 病灶 存 在 , 2 5 6 例 病例 术前 均行 x线 片 、心 电图、血沉 、 C R P 、生化 、三大常规 , 出凝血功能 , 输血前血液检查 。2 2 1 例 髋关节 置换患 者有 1 9 8例行术 前 C T检查 , 3 5例膝关节 置 换 患者 均行 膝关节 负重 位 x片及下 肢全 长 x片 检查 , 2 5例
随着老龄 化人 口的增多 , 髋 膝关节病 患的患者也 日益增
多, 需要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 髋膝关节置 换为严重的髋膝关节病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但同 其他手术一样 , 关节置换也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 , 其 中以术后 关节 感染最 为严重 , 据 文献报 道关节置换 术后感染发 生率为

【2017年整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疑问

【2017年整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疑问

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疑问△作者丨唐枭栩医生1、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就和正常人一样活动?答:膝关节置换的目的是减少疼痛,恢复关节的基本功能。

手术后,正常行走、基本生活等都没问题,如果患者能够遵循医嘱,坚持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如伸直练习、股四头肌练习等,一般都能恢复到一个不错的状态。

即患者恢复后基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蹲起,甚至如果患者不告诉别人自己做过膝关节置换,其他人从外观、步态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像运动员一样进行剧烈活动,会加快关节假体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2、手术后还会出现疼痛等症状吗?答:会。

刚做完手术,麻醉过去后会出现疼痛,这是手术引起的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

术后一段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后,95%以上的患者疼痛会逐渐消除。

1/3病人术后一年,感觉新换的人工关节和自己本身的关节一样,非常合适,不会感到有任何疼痛感;也有约1/3的患者在术后阴雨天时,偶尔会稍感不适,有点疼痛感,与自身有磨合过程;还有1/3的患者,因为关节粘连或功能锻炼不及时而导致疼痛,但这种疼痛比手术前的关节痛要轻得多,基本不影响生活。

3、手术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哪些?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最常见的就是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假体周围有了细菌,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将假体取出,把周围的细菌杀干净,再重新安装一个新关节,这种方法患者会稍感痛苦。

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怎么防止感染。

事实上,以前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很高,国外数据显示为1%~2%,现在国内各大医院统计数据大约为0.5%,已经相当低了。

做完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如果有感冒、发烧、肺炎、泌尿器感染等,需要及时服用抗生素。

要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理,炎症通过血液传到人工关节处,就会引起感染。

除了感染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还有血栓。

一般血栓发生在术后2~3周,或者4~5周。

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血管里的凝血因子粘稠度升高,血凝块堵在血管中,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是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初次TKA和翻修TKA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一些人口研究结果表明TKA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是导致TKA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预防,但目前缺乏足够的循证研究文献来制定最佳的预防措施。每一例出现疼痛的TKA病例都应被怀疑可能是由于感染所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检查直至排除这种可能性。对这些病例的处理方案应包括通过标准的实验室筛查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

关节滑液穿刺抽吸检查仍然是诊断感染的最好方法。如果关节滑液的白细胞计数大于1,700/μL,同时中性细胞分类大于69%则应高度怀疑感染的可能性。

目前在治疗假体周围深部感染时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发生和出现症状的时间是决定TKA感染的处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保留假体的处置方案只能适用于急性感染的病例,但最近的文献结果提示该方案的成功率极低,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其在处理感染TKA中的作用。而分期翻修更换假体的方案仍然是处理TKA术后感染的金标准。

Instr Course Lect 2013;62:349-361. 感染仍然是TKA术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初次TKA及翻修TKA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2005年时,所有翻修TKA中有16.8%的病例是因为术后感染而进行的。

据估计到2030年时有65%的翻修TKA会是因为感染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感染TKA病例数约为52,000例。而处理这些感染TKA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每处理1例感染TKA需要花费大约60,000-100,000美元。感染TKA的治疗是所有骨科手术中对相关资源消耗最多的术式之一。

本文将着重讨论感染TKA的诊断及治疗。 TKA感染的诊断 包括普通X线片、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抽吸、先进的影像技术、以及术中检测等相关工具都能协助疑似感染TKA的诊断。但目前对于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病例并无用于其诊断或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标准。

最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工作组评估了现有每一种诊断方案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诊断TKA感染的新方案。(图1、2) 图1 诊断具有较高可能性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流程图。a,如果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而第一次关节腔穿刺抽液培养的结果存在偏差,可进行再次穿刺抽液;b,如果手术时感染的诊断仍无法确立,可进行冰冻切片检查,术中也可进行滑液WBC的分类计数;c,(重印自Della Valle C, Parvizi J, Bauer T, et al: AAO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mmary: Diagnosis of Pre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of the Hip and Knee.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0;18(12):760-770.) 图2 诊断具有较低可能性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流程图。a,如果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而第一次关节腔穿刺抽液培养的结果存在偏差,可进行再次穿刺抽液;b,如果手术时感染的诊断仍无法确立,可进行冰冻切片检查,术中也可进行滑液WBC的分类计数;(重印自Della Valle C, Parvizi J, Bauer T, et al: AAO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mmary: Diagnosis of Pre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of the Hip and Knee.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0;18(12):760-770.)

诊断感染TKA时最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一般而言,每一例TKA术后出现疼痛的病例均应被怀疑是感染所致,直至确认不是感染为止。需要注意疼痛的部位及其特点。必须排除来自于髋关节以及腰椎的牵涉性疼痛。还应确定疼痛发生的准确时间。

了解疼痛是从手术过后就持续存在还是术后疼痛曾经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的?疼痛程度是否随活动程度而变化?膝关节周围是否存在发热或发红现象?初次手术后是否存在伤口愈合困难或渗液等问题?此前是否因怀疑感染使用过抗生素治疗?TKA术后患者是否接受过可能导致菌血症的操作,如:处理牙科病变、结肠镜检查、或经尿路的操作等?

X线平片可以在诊断感染时提供有用的信息,比较术后即刻及最近复查时的X片通常很有帮助。如果存在感染,则X线平片上可显示出骨膜分层、软骨下骨吸收、进行性透亮线、 或局灶性骨质吸收等现象。但必须注意的是,只有当骨量丢失达达30%-50%时才可能观察到典型的骨质吸收和骨溶解病灶。

血液学分析应包括白细胞(WBC)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最近还增加了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但应该记住的是,没有一项检测对于诊断感染是100%敏感的。上述检测项目对感染来说通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同时特异性较低,这使得它们成为感染良好的筛查而非精确预测方法。AAOS工作组建议对疑似感染的所有病例在初次就诊时即应检测ESR和CRP水平。

全血WBC计数并非TKA感染的可靠指标。研究结果显示高达70%的感染病例WBC计数正常。而ESR通常在术后5-7天时升高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并在大约3个月后达到正常水平。CRP水平则于术后6小时内开始升高,通常在术后2-3天达到峰值,随后在3周内降至正常。

ESR和CRP对于感染的特异性仅有56%,它们单独或同时异常均不足以诊断感染。但同时使用两者进行判断却能较为精确地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其敏感性为96%,阴性预测值为95%。

最近开始普遍利用血清IL-6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它通常在术后6小时内升高达到峰值,并能在术后72小时内下降至正常。研究结果显示IL-6用于预测感染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但目前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检测IL-6。

关节穿刺抽吸检查仍然是诊断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它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为了尽可能减少细菌培养的假阴性结果,在进行关节穿刺抽吸之前患者需停用抗生素2-3周最近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在必要时仍然可以接受关节穿刺抽吸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但细菌培养将不再可靠。

Mason等发现,WBC计数大于2,500个/μL且中性分类比例大于60%时预测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95%,阳性预测率为91%。

Leone和Hanssen报道关节液WBC计数小于2,000个/ μL且中性分类小于50%时用于排除感染的阴性预测率为98%。

更新的文献提出了不同的WBC计数值和中性分类比例范围来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一般而言,如果关节滑液WBC计数大于1,760个/μL且中性分类比例大于69%,则应高度怀疑存在感染的可能。

由于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术后早期阶段关节滑液细胞计数和分类比可能有所升高,从而可能无法精确反映是否存在感染。因此在术后早期阶段如果使用传统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比例作为标准来诊断感染,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指标异常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手术。

最近Bedair进行了一项采用关节滑液检测诊断TKA术后早期感染的研究。他们对146例患者在TKA术后6周内进行了膝关节穿刺抽吸,结果有19例患者诊断为感染。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恰当的截断点后,这些研究者认为,关节滑液WBC计数为27,800 个/μL时对感染的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和98%,而中性分类比例的最佳截断水平为89%。

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能是诊断感染的有用手段,尤其是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但这些检查手段费用较高,对患者来说比较麻烦,而且对于感染缺乏特异性。

Tc-99m能检测成骨细胞的活性,尽管在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阳性结果,但包括创伤、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等也都可能产生阳性结果。更重要的是,甚至在术后12个月时Tc-99m扫描的结果也可能保持阳性,其敏感性和阳性预测率仅介于30%到38%之间。

In-111标记白细胞扫描可以在WBC存在的区域显示出核素浓聚现象。研究显示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6%。综合两种核素扫描的结果能提高预测感染的特异性,因此一般推荐同时进行两种扫描检查。

最近,人们对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来诊断感染的兴趣与日俱增,其中包括对假体超声清洗采样进行多聚酶链反应分析。这些技术中的大多数均可在4-6小时之内获得结果,并且在使用了抗生素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检测。

分子遗传学检测感染的缺点是它们不能提供细菌的药敏结果。同时这些技术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且费用较高,而且这些检测方法的高度灵敏性还会导致假阳性的结果。

术中检测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和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一般来说,以革兰氏染色判断感染是不可靠的,而且其敏感性极低,不应该单独以革兰氏染色结果来排除感染。AAOS工作组推荐反对以革兰氏染色检查来排除假体周围感染。

文献报道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诊断感染的结果各不相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技术依赖性,往往靠进行观察的病理医师的经验来判断是否存在急性感染。在进行冰冻切片检查时,经常会发生取样误差。不同的检测方法显示每高倍镜视野内存在5-10个WBC即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诊断感染。

AAOS工作组强烈推荐术前未能确认或排除感染的翻修TKA术中取假体周围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但由于现有文献资料所能提供的资料有限,因此AAOS工作组无法确定WBC的最佳标准值(每高倍镜视野内观察到5个或10个WBC)。

诊断感染的新方法 尽管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于疑似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但尚无一种得到公认的有效诊断方案。最近,骨肌系统感染协会的一个工作组分析了目前所有可以获得的证据资料,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体周围感染的定义。这些标准应该允许临床医师广泛采用相关假体周围感染的定义。

基于该工作组提出的标准,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则认为存在假体周围感染: (1)与关节腔相通的窦道; (2)两次独立从病变关节采集的组织或液体标本培养得到同一种病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