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分界线编辑

这一时期始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的爆发,结束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五四运动在1919年作为一个地标,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旧民主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近代史上,中国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主要矛盾。但两个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复杂的关系和起伏,两个主要矛盾提供了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富足,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也就是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历史编辑器

现代历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之后,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腐朽,危机四伏。英国是世界上

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顽固抵制,中国市场对英国商品的需求很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殖民者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鸦片贸易的腐败作用,触及了中国官僚机构的核心,摧毁了宗法体系的堡垒,并随着停靠在黄埔的英国驳船上的鸦片箱走私进了帝国。[10]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到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2片)

声明中,郑重表示了禁烟的决心:“如果鸦片一天不抽完,本部长一天不归,誓与此事始终,没有理由停止。”从4月22日至5月13日(6月3日至6月25日),所有缴获的鸦片将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虎门禁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

虎门无烟后,英国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初(1840年6月)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底(1842年8月),历时两年多。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就在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夏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的权益。《南京条约》的签署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司法权威、海关等主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将对中国的掠夺和奴役合法化的先例。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人民群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双重历史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旧的民主革命时期。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90304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东 北逆南 顺 日 一个太阳 日 外, 都是 15°/h 为0 公 转 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课后练习含答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 2.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风的形成B.岩浆喷发C.植物的生长D.海水蒸发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A.行星—卫星—行星 B.行星—行星—行星 C.行星—卫星—卫星 D.行星—卫星—恒星 5.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B.比邻星位于银河系 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D.比邻星绕太阳运动 6.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A.充足的食物B.适宜的大气 C.稳定的光照条件D.大量的液态水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太阳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太阳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读第23周期太阳黑子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年可能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汇报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文档大全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等。 (3)地球仪的构成 地球仪主要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构成。【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文档大全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分界线编辑 这一时期始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的爆发,结束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五四运动在1919年作为一个地标,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旧民主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近代史上,中国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主要矛盾。但两个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复杂的关系和起伏,两个主要矛盾提供了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富足,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也就是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历史编辑器 现代历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之后,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腐朽,危机四伏。英国是世界上

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顽固抵制,中国市场对英国商品的需求很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殖民者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鸦片贸易的腐败作用,触及了中国官僚机构的核心,摧毁了宗法体系的堡垒,并随着停靠在黄埔的英国驳船上的鸦片箱走私进了帝国。[10]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到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2片) 声明中,郑重表示了禁烟的决心:“如果鸦片一天不抽完,本部长一天不归,誓与此事始终,没有理由停止。”从4月22日至5月13日(6月3日至6月25日),所有缴获的鸦片将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虎门禁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 虎门无烟后,英国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初(1840年6月)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底(1842年8月),历时两年多。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就在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夏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的权益。《南京条约》的签署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司法权威、海关等主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将对中国的掠夺和奴役合法化的先例。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各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和特点; 2.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形成原因,并记住天体系统的层次; 3.能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能由内向外依次说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名称,并能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的表现; 5.能记住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能说出其它天体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1)天体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关键在于它是不是宇宙空间的物质存在形式,依据有“两看”。一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太空之中,位于太空之中的是天体,否则就不是天体。二看它是不是天体的一部分,若不是天体的一部分,在宇宙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就是天体,否则就不是天体。 (2)判断天体系统的方法 天体之间能否构成天体系统,关键在于能否相互吸引而达到相互绕转的程度。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判断某些天体集合或者集团是不是天体系统有“四看”。一看天体的数量,二看天体之间的距离,三看是否相互吸引,四看是否相互绕转。天体系统至少由两个天体组成,单个天体只能叫天体,不能构成天体系统。构成天体系统的天体的位置比较靠近时,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才足够大。天体系统内部,质量较小的天体围绕较大的天体公转。如果某些天体只相互吸引但达不到绕转的程度,就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预习题: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如①________——本身闪烁发光,②________——轮廓模糊,③________——围绕恒星转动,④________——围绕行星转动,⑤________——一闪即逝,⑥________——拖着长尾;星际物质主要包括⑦________和尘埃。 2.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⑧________、⑨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中的主要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为:水星、金星、①________、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②______。 2.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划分为三大类:类地行星有③________、④________、地球、火星;巨行星有⑤________、⑥________;远日行星有⑦________、⑧________。 3.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同向性、⑨________、共面性。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①________。 2.自身条件:有适宜的②________,有适合生物呼吸的③________,有液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