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原创】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一些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因为马克思主义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指导性,能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推进。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到人民中,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才能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得到全面传播和广泛应用。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人民群众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批判的精神和辩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养。
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融入到教育、宣传、媒体等各个领域,可以帮助人民群众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支持和智力支持。
第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基础。
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传播到基层干部和群众中去,可以加强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https://uimg.taocdn.com/e28d4e9b1ed9ad51f11df2bc.webp)
第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论,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首先,在听取张晓忠教授的讲座时,我们能够逐渐深刻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深刻阐述了再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大政方针。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
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作者:张博颖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04期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及其关系,以及“三化”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此,对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过程,也包含这个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实践、为了应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自由、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邓小平在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这也是强调要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根据具体实际和实践,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国情下的中国风格和特色,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鲜明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过程中的世界眼光、时代视野。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方 向发展 , 但市 场一些弊端也随之存 在。坚 持用 当代 中国马
克 思 主义 的指 导 地 位 , 才能使 之朝着 更加健 康的方 向发展 。
另外 , 推进 当代中 国马 克思 主义 大众化 , 是 提高 巾国共产 党 执政 能力的一个 方面 。进入新世纪 以后 , 我党不仅要 吸纳工 农群众 , 还要吸纳广大 社会新生 力量 , 尤其 是那些 社会 先进 分子。这对 我党 自身建 设和发 展提 出了新 的要求 。推进 当
二、 根 据社 会 阶层 的不 同采 取 相 应 的 大 众 化 方 法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建设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关 键时期 , 社 会发展多样化和社会 矛盾不 断地 涌现 , 人们 的世 界观 、 人 生 观、 价值观 开始出现多 样化 的倾 向。在这 个时候 , 需要 有 一 种动力来促进广大人 民的实践活动 , 这个 动力就是我党 开展 的“ 开展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宣 传普 及活动 , 推动 当 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 的活动 。而在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 思 主义大众 化的活动 中 , 要求我党必须 尊重我 社会群 体存 在 的差异性 。把 “ 差异性” 作 为我党 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 义大众 化的前 提条件 。应该了解各种社 会群体不同 的特 点 , 有针对 、 有 区别的推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社 会各个群体
能转化为 巨大的物质 力量 , 才能 显示 其 巨大的生命力 , 所 以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其 次 , 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是 中国社会 发展 和我党 执政 能力建 设 的必然要 求。现今 社 会 , 要 实现 政治 、 经济 、 文化 协调 发 展, 离不开一个 全面 而系统 的理 论支撑 。时代在进 步 、 实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2009152班 20092701 吴俊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调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的。
至此我国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会对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理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三个涵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它的革命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更是革命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和现实地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它的实践的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要求所做的应用性处理,就是把马克思所规定的革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能够完成时代使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是它的科学的系统性。
这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实践形式和根本纲领,转化为革命的科学学说和根本纲领相统一、人的解放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纲领体系。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作者:姜永建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艰巨任务,当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分化大众,提高实效性;端正文风,增强亲近感;发挥党员作用,提升理论印象;关注民生,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
从而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分化大众;端正文风;发挥党员作用;关注民生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92-0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认同并自觉用来指导自己实践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新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但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STHZ]1[STBZ]分化大众,提高实效性[HT5"SS]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对的受众,是个在文化水平、思想觉悟、职业特点、兴趣爱好、接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的群体。
现在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对于大众的这种差异性了解不够,所有对象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最终导致实效性不强。
根据大众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实效性的关键。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广大党员同志,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二是青年学生;三是普通群众。
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必须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手段。
首先,党员中的领导干部,这一群体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对于他们,必须要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后,我深感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思想启蒙之旅。
在讲座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拓展。
首先,讲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国家,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发展。
这一点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必然的,只有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其次,时代化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新的形式。
因此,我们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时代要求我们不停地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观念。
最后,大众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及与全体人民的素质提高相结合。
全民的参与和共同的奋斗,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
因此,大众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时代的思想。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告诉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而努力奋斗。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内 涵 界 定
深厚 的文化底 蕴 , 各 民族 互 相 融 合 形 成 了 一 股 凝 聚 力 。 而 马 克 思 主 义 作 为 一 种 舶 来 品 是 需 要 不 断 融 入 我 国 的 文 化 之 中 的, 也 只有 这样才 能使 人 民更 好 地理 解 和 运用 马 克思 主义 ,
当前 国际社会 一个重 要特征 是全球 化 , 发达 国家 利用 自 身多种 优势 , 利 用 全 球 化 加 紧 对其 他 国家 渗 透 本 国意 识 形 态 。他 们 不 断 输 出 商 品 资 本 、 货 币 资本 , 同 时 也 输 出 自 己 国 家 的价 值 观 念 和 生 活 方 式 等 , 就 像 是 深 入 人 心 的 好 莱 坞 电 影 和麦 当劳 、 肯 德 基 一 样 。更 严 重 的 是 自 由 主 义 、 享 乐 主义 、 拜 金 主义盛行 开来 , 甚 至有 些 动摇 人 们社 会 主 义信 仰 , 影 响 了 马克思 主义 在意识 形态 领域 的指导地 位 。 2 .社 会 的 多 元 化 结 构 成 为 大 众 化 的 另 一 挑 战 目前 我 国 经 济 体 制 处 于 转 轨 之 时 , 社 会 呈 现 多 元 化 结 构 。不 论是公 有制 为主体 , 多种所 有制共 同发 展 的所有 制结
其发展 的瓶 颈和 出现的 问题 , 最后提 出了几点供参 考的 建议和 意见 。 关 键词 : 马 克 思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 中 国
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探讨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背景,分析了其内涵和特点,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以及时代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趋势。
也深入剖析了大众化的意义和影响,以及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和实践。
结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和未来展望。
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响应。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我们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特点、历史进程、文化传统、推动力、发展趋势、意义、影响、路径、实践、必然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意味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显重要性。
这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坚定道路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巩固国家战略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不仅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更是中国坚守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为尊重和重要的地位,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
1.2 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背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正面临着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挑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张博颖
【期刊名称】《理论与现代化》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及其关系,以及“三化”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此,对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张博颖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J], 胡和勤
2.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J], 苏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J], 罗玉翠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J], 罗玉翠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J], 刘展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特色。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正文】
经过历史和政治“洗礼”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漂流到中国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至于当初我们或者说他们是怎么选择的,他们或者说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我们现在或者说这里该讨论和关心的,而且他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的讨论和关心与他们及历史无关,更无关政治,只关乎我们自身。
因为当任何一个人拿到这张纸的时候都知道,这是来自一个学生的作业,其他的什么,他们都不会在乎,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拘泥那么多干嘛,我们对历史和家国的情感,酸甜自知,又何必在作业中平添造作呢,正如题目中所只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而已,只是而已。
既然是思考,就由不得别人左右我的思想了。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人民用马克思主义的锄犁,开垦我们自己的土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从邓那个时代到现在,我们的领导人及官方都一直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前)苏联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也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言即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义之所以成为主义,是因为她给予人的是一种信仰,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信念。
当一个人一直强调什么的时候,正是他缺什么的时候,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独特之处,而真正的独特只有当别人能够理解的时候,才有存在的意义,否则就是孤芳自赏。
我们一直说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是资本主义不承认你,社会主义也质疑你,也许就普通百姓而言,姓资姓社,本质上并不重要,百姓真正在意的是生活本身。
可能我们会说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进,会证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社会意识正在逐渐憔悴,大量的政治宣言充斥于教科书,也只有在教科书中,我们才能真正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奥秘。
而回到现实中,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腐败、贪虐、贫困、禁言等等难以启齿的现象,而当我们翻开我们自己为自己设定的教科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现象正是当初我们自己觉醒并推翻当权者的劝言和动力源泉,历史循环,不知道这会不会也成为后者的教科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我们的老一辈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无疑是明智的,不然你以为地球上会随随便便就崛起一个大国?并不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好,但是既然我们自己说它是主义,而且是中国特色的,那我们就得用理论和实践向世人强有力的证明,我们是正确的,不论这种主义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任务首先是给当下人民一个满意的生活,不然我们自己一手建立的制度不被现在的人民推翻,也会被他们的子孙摧毁,因为他们的爷父辈背负了那么多,到
了他们这一辈,终于到了讨个说法的时候。
所以我认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里的实践纠其本质就是完善人民的生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人民用马克思主义的锄犁,开垦我们自己的土地。
至于之后锄犁该摆置在何处,已不是重点,因为此时我们强调和关注是田间能产多少果实,而不是到处向邻居宣扬我们的锄,我们的犁。
有的人会问没有锄犁,哪来得果实?那你说地上的草,山里的树,它们的存在是锄犁的功劳么?显然是自然造就了它们。
你又会问那我们还要锄犁干嘛?可惜重点就是我们不是自然,我们有的只是自然的土地,因此我们需要它们,而且很需要它们。
然而庆幸的是自然给了我们一片肥沃的土地,让我们创造了肥沃的历史,今天我们又将以历史赋予的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去开垦肥沃的未来。
当然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可能并不局限于其本身,我在开始已经说了,真正的主义是一种信念,褪去一切历史的光环,它只是我们前进的风帆,因为大海茫茫,上了船,你还能去哪呢?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娶个外国媳妇,生个中国儿子,骨子里流淌着民族的血液。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特色。
)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你说你娶个外国媳妇,由于血统的不纯正,本就对祖宗不好意思了,再不生个中国小子,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当然,至于什么特色呢?谁在乎啊,知道它是特色就行,就像朝鲜说它是世界第一强国一样,那它到底有多强呢?谁管它呢,说说而已,别太当真。
这就是政治的“魅力”所在,政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如何让谎言变成现实,在这一点上,朝鲜显然没有我们做的好。
这是朝鲜今后需要学习,也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需要继续完善的。
既然你已经娶了外国媳妇,想把她弄成中国人是不行的了,但至少你得让她对中国有个最基本的了解吧,同时也需要让家人和身边的朋友接受她,不然她来中国干嘛,真当给你生儿子的啊?她给中国带来新的生活气氛,中国也得给她新的生存环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这个道理么?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不是把毛泽东、邓小平的血换成马克思、恩格斯的血就能完事的。
我们中国并不是一张白纸,而马克思主义也不仅仅是笔杆子,我们既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笔继续续写我们的历史,也需要将我们的历史装订成册,冠以我们的姓名。
我们才是史诗画作的落款者。
不管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手中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坚持自己就行,因为我们的初衷本就不是为马克思打天下的,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事实和需求。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让它和老百姓搞好关系,互相了解,互相进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
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只有在这个观点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假如一个传教士跑到你们村,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圈,谁都没听懂,那他还传个什么东西啊?就算他会说中国话,可村民不认同他的上帝,听不懂他的《圣经》那也是徒劳。
所以,别跟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也别整天宣传它就像是救世真言一样,我们不理解,不接受,又有什么意义呢?幸亏我们中国就不缺人才,我们有我们的方式去诠释和发展马克思的遗志,这便有了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的,它很伟大,以至于到现在我们还只能略懂其冰山一角,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大众化,让我们人民自己去领悟,去发掘,去完善。
别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两个人,碰碰脑袋,拍拍膝盖,摇摇笔杆就写好了的,它是广大村民你一句我一言,你一筷我一勺,你一锄我一钯,慢慢积累,慢慢积累,有一天终于来了一两个人,哎呦,不错哦,眼睛一扫,小宇宙一爆发,好吧,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所以说我们仍需要继承这种精神,总有一天我们的小宇宙也会爆发的。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