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幻灯片12672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教学演示PPT《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小学教学演示PPT《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 等长。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 分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为霜了。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 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定义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 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正统 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季节与 节气
• 春季 谷雨 • 夏季 大暑 • 秋季 霜降 • 冬季 大寒
▪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 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 大。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 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 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每 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 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中国二十四节气PPT幻灯片.ppt

中国二十四节气PPT幻灯片.ppt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天 开端。
空气实力增强,气温敏捷下降,降水呈 现雪花,但此刻为初雪阶段,雪量小, 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 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北半 球昼短夜长。雪将由小到大,降雪 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 上渐有积雪。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这一天 北半球半响最短,黑夜最长,并开端进 入数九寒天。冬至今后北半球白天渐长, 气温继续下降。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暑去凉来,秋天 开端。秋是植物快老练的意思,尔后气温逐 步下降。
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
完毕的意思,至暑气行将完毕,气候将变 得凉快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非常 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各地气温下 降很快,气候凉快,晚上靠近地上的水 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 “白露”。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
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
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
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
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
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
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
对此耳熟能详。
2.C 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总结词
养生保健的时机
详细描述
雨水时节气温逐渐上升,但仍然会有些寒冷的天气,此时 人们应该注意保暖,同时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 蔬菜和水果。
惊蛰
总结词
春雷乍响,生机勃勃
01
总结词
昆虫苏醒的时刻
03
总结词
传统文化的体现
05
02
详细描述
惊蛰时节,春雷乍响,万物复苏,大自然呈 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详细描述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处暑的意思是“出暑 ”,意味着夏季的结束。此时,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白天和 夜晚的温度差异也进一步加大。
白露
总结词
白露标志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逐渐 转凉。
VS
详细描述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9月7日或8日。白露的意思是“露出”, 此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 。此时,地面的水汽凝结形成露水,夜晚 的温度甚至可能低于1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目 录
•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 春季节气 • 夏季节气 • 秋季节气 • 冬季节气 • 特殊节气
CHAPTER 01
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 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基础,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天。
秋分
总结词
秋分标志着秋季的一半,昼夜时间相 等。
详细描述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9月22日或23日。秋分的到来意味着秋季 已经过了一半,此时昼夜时间相等,白天 和夜晚各占12小时。随着秋分的到来,气 温继续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凉爽。

24节气教学ppt课件

24节气教学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与现代科技的应用
智能化监测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二十四节气的 气候变化进行智能化监测,提高预警 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数字化传播
借助数字化技术,将二十四节气的知 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显现给大 众,如VR、AR等技术,让人们更加深 入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的国际影响与交流
国际影响
二十四节气与物候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物候有密切关系,物候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现象 ,例如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的迁徙、繁育等。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物候现象,例如春分时燕子归来,秋分时鸿雁南飞,立冬时 蝉鸣停止。
通过视察物候现象可以了解节气的变化,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例如在小满时 节视察到蜻蜓低飞,可以猜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涝准备。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 要根据,对于安排农事活动、猜 测气候变化、保证收成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 遗产,通过传承和弘扬,可以促进 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二十四节气反应了人与自然的相互 关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定义解释
二十四节气反应了中国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活动的规律,是 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现代生活中指导人们生产和 生活的重要根据。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最初以指导农耕为主, 后来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历史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体现 了中国古代科学的智慧和人类文 明的进步,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7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7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 这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 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 灾也最为频繁。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节气习俗
13、立秋
14、处暑
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
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 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 迎风笑落红。
节气习俗
9、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 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11、小暑 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 撂上屋”的习俗。 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端午节时系在 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认为这样可以 辟邪。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 仲春时节的开始;太 阳到达黄经 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 蛰,是蛰虫惊而出走 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 “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 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 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才使得动物们结束冬眠,渐有春雷,中国大 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七绝·春分》 ---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 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 白天黑夜两均分。
节气习俗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 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6、谷雨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着一个凄婉的 传说。
7、立夏

二十四节气完整版PPT课件


节气简介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 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 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 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 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 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 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 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 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 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的: 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人为天地立心,是说胸罗万象,知天地运行知识,从而不疑 惑这种做法。
为生民立命,是为平民百姓服务,并视为他们申冤作为己任。
为往圣继绝学,同时为了继承古代圣人的学说而努力学而不厌。
为万世开太平,也为万世的太平摇旗呐喊,并阻止不安定的乱世行为。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 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 的帘子凝望秋月。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 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 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 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 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 衬托人的幽怨。
秋季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指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约15天为一节或一气,每月有一节一气。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过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

二十四节气演示文稿PPT演示课件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整片大地被厚厚的白雪所覆盖着,因此称之为大雪。24
大雪与小雪的气候类似,只是前者气温更冷,而且雪也下得更大、更厚。
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
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则相反,昼最长,夜最短。
25
小寒是十二月的头一个节气,小寒过后则是大寒,小寒的十五天 加上大寒的十五天共计三十天,这是农历十二个月中最冷的一个月。
28
THE END
29
小寒与大寒都非常寒冷,然而后者到了极点,因此称之为大寒,前2者6
次之,所以称之为小寒。
大寒是二址四个节气中最后一个,是一年中天气最冷、气温最低
的时候。
27
二十四节气介绍完了,下面我提几个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什么的总称? 2、什么节气的时候开始打雷闪电的? 3、什么节气的时候是连续下雨不断的? 4、一年之中天气最热及气温最高的是什么节气? 5、一年之中天气最冷及气温最低的是什么节气?
窝,万物开始凋萎。
九月的头一个节气,由于气温变冷,使水气遇冷凝结成露水,因
此气称逼之人为 ,寒 此露 时, 鸟此雀时几己乎进无入声深,秋而的菊时花节 则了 盛, 开大 。地一片萧瑟的景象,2寒0
寒露过了十五天就是霜降,长江以北此时秋气肃杀,温度渐冷,
夜晚的露水遇冷凝结为薄霜而后降下,因此称之为霜降。
麦等有芒的农作物开始成熟,因此称之为芒种。
12
炎热的夏天来临。此时草木更茂盛,花朵盛开,果实熟透了, 麦穗结得满满地,青蛙不叫了,却处处听到响彻云霄的蝉鸣声。这
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13
反,夜最长,昼最短。
小暑是六月头一个节气,夏季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到了小

中国二十四节气幻灯片PPT课件

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
始饱满,但未成熟。
9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
19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20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
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 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1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
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2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
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 九”。
23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4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5
观赏
26
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
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
热季节。
12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小雪
01
含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 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
下雪。
03
物候现象
小雪后,动物开始冬眠,植物进 入深度休眠期。
02
气候特点
小雪后,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降雪 天气,南方地区则进入阴冷潮湿
的季节。
04
农事活动
小雪后,北方地区要注意保暖和 防雪灾,南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
作物的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
含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表示冬天已经过半,日照时间最短。
物候现象
冬至后,动物开始逐渐苏醒,植物也 开始进入生长期。
气候特点
冬至后,天气逐渐变暖,日照时间逐 渐变长。
农事活动
冬至后,北方地区开始备耕春耕,南 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促进生长发育。
小寒
小寒后,北方地区进入最寒冷的季节 ,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冰冻现象。
04
秋季六节气详解
立秋
含义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此时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天气逐渐凉爽,万物开始凋零。
物候
立秋后,植物开始凋零,树叶逐渐变黄,农作物也开始成 熟。此时,一些动物开始储备食物,准备过冬。
习俗
立秋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 的习俗。例如,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小寒后,北方地区要注意保暖和防雪 灾,南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作物的防 寒保暖措施,防止冻害。
含义
气候特点
物候现象
农事活动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 气,表示天气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时期 。
小寒后,动物仍处于冬眠状态,植物 也开始进入深度休眠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
ppt课件
1
大家一起唱一唱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 好像许多小眼睛
ppt课件
2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ppt课件
3
1.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 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 “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ppt课件
32
ppt课件
5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
根据阳历划定的。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 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 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
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
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
ppt课件
24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ppt课件
25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
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 “小雪”节气后降雪。
ppt课件
26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北半球昼短夜长。雪将由小
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ppt课件
9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
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 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ppt课件
10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候温暖,草
木开始萌发繁茂。
ppt课件
11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
利于谷类生长。
ppt课件
12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
ppt课件
27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
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
ppt课件
28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ppt课件
29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
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ppt课件
19
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
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20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
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ppt课件
21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
日短夜长。
ppt课件
22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
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ppt课件
23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
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2.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 小寒、大寒5个节气。
3.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 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4.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
芒种四个节气。
ppt课件
4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人 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 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 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 是二十四节气。
ppt课件
16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
区进入炎热季节。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ppt课件
17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
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ppt课件
18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
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ppt课件
6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春季即将开始。
ppt课件
7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
开始回升,雨水渐渐增多,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ppt课件
8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
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 化都较大。
欣向荣。
ppt课件
13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
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ppt课件
14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意为“忙种”,麦类等有芒
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ppt课件
15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
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ppt课件
30
请你来思考 节气与习俗?
ppt课件
31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 是藏的意思。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 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 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 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 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