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的研究
上颌第一前磨牙影像学根管形态分析

上颌第一前磨牙影像学根管形态分析孙德刚;李杰;吴迪【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nal morphology of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using cone-beam CT ( CBCT) and to know its generic and variant forms. Methods 106 CBCT images of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were selected. The images were analyzed with NNT software to investigate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oot canal. Results The canal configuration of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typeI 30 cases (8.52%), typeⅡ92(26.1%), typeIV 225(63.9%), typeVI 3(0.85%), typeⅧ2(0.56%). Conclusion Un derstanding the various morphology of the roots and complex root canals of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root canal morphology.%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了解其常规形态及变异形态.方法收集176例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CBCT资料使用NNT软件进行扫描观察,探究根管类型和根管分布情况.结果 35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分型:Ⅰ型30例(8.52%),Ⅱ型92例(26.1%),Ⅳ型225例(63.9%),Ⅵ型3例(0.85%),Ⅷ型2例(0.56%).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多样,且根管形态的类型较为复杂.通过影像学诊断方法更加深入的了解其解剖形态,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6(036)012【总页数】3页(P1132-1134)【关键词】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锥形束CT【作者】孙德刚;李杰;吴迪【作者单位】青岛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复杂,其牙根数目和根管数目也因人而异。
离体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和牙根情况的研究

离体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和牙根情况的研究
崔恺;汪平;张明礼;袁渝萍;范继红;王宇
【期刊名称】《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1
【摘要】目的: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115 个离体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齿进行近远中向X线照像,然后从根中1/3横断,按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系统进行记录.结果:74个牙是单根(64%),41 个牙是双根(36%), 双根牙根管均是Ⅰ型(1),即每个牙均是2 个根管,每个根1 个根管,而39%的单根牙是1 个根管,61%的单根牙有2 个根管[Ⅱ型(2-1), Ⅳ型(2), Ⅴ型(1-2) ].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类型相对复杂.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崔恺;汪平;张明礼;袁渝萍;范继红;王宇
【作者单位】四川夹江解放军第42医院口腔科,614100;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夹江解放军第42医院口腔科,614100;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0.05
【相关文献】
1.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的研究 [J], 汪平;谷无畏;王宇;刘朝娟;屈瑞玲
2.广东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弯曲情况的研究 [J], 曾素娟;胡雁;王小燕;蔡小灵;王莉萍
3.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情况的研究 [J], 吴大明;吴友农;梁睿贞
4.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J], 宫雁冰;梁宝刚;张延梅
5.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及根管峡区再治疗的实验研究 [J], 闵艺;马净植;高原;万新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髓腔呈立方形,髓室顶上有四个髓角与相应的牙尖相对应,髓室底上可见3-4个根管口,与相应的根管相通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上颌第一磨牙的髓室似矮立方形,髓室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
髓室顶上近中颊尖和近中舌尖较高,二者均接近牙冠中1/3;远中颊尖和远中舌尖较低,均接近牙冠颈1/3处。
髓室底上有3-4个根管口,排列呈颊、舌长,近远中径短的四边形或三角形,近颊根管口距远颊根管口较近而距舌侧根管口较远,远颊根管口位于近颊根管口远中色舌侧。
近颊根管口较扁,远颊根管口略圆。
舌侧根管口较宽大。
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63%,远颊侧根管分为两管者占9%,舌侧根管为单根管。
若近颊根的根管口再分为颊、舌两根管口时,两根管口较小。
近颊根的舌侧根管口又称为第四根管口,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与舌侧根管口的连线上,或位于连线的近中舌侧,以上两个位置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均距约2mm。
治疗时应加注意。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3-4个根管,即近颊根内1-2个根管,远颊根和舌根内各有1个根管。
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二者均接近牙冠中1?3.近颊髓角远远颊髓角及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1?3或颈缘附近。
髓室底轮廓为近远中径长,颊舌径短的四边形或五边形,髓室底上有2-4个根管口。
近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占83%,远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占40%下颌第一磨牙通常有3-4个根管,即近中两个根管,远中1-2个根管。
恒牙的应用解剖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颈在牙颈部最大,且髓壁较切断为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
2.上颌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操作视野开阔。
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作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3.上颌切牙的活髓牙预备针形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上颌磨牙解剖形态

上颌磨牙解剖形态 03
02
解剖结构
牙冠
01 牙冠形态
上颌磨牙的牙冠呈立方形,牙冠表面有五个发育 沟,包括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
02 牙釉质
牙冠外层为牙釉质,硬度较高,能够承受咀嚼压 力。
03 牙本质
牙冠内部的牙本质为牙齿的主体部分,含有较多 的神经和血管。
上颌磨牙解剖形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概述 • 解剖结构 • 形态特征 • 上颌磨牙的变异 • 上颌磨牙的疾病与治疗 • 上颌磨牙的生理与病理变化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上颌磨牙是位于上颌骨内的后牙,具有磨碎食物的功能。
分类
根据牙冠形态和牙根数量,上颌磨牙可分为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位置与功能
位置:上颌磨牙位于上颌骨的最后方,通常位于 01 上颌骨颧突的下方,紧邻上颌窦。
详细描述
男性的上颌磨牙通常比女性更大、更粗壮,牙周组织也较为发达。这可能与男 性体内的睾酮等激素有关。然而,女性在月经期和怀孕期间,上颌磨牙的钙磷 代谢可能会发生变化,增加患龋病和牙周病的风险。
种族差异
总结词
不同种族的上颌磨牙生理与病理变化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不同种族的人群由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上颌磨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存在差异。例如, 某些种族的人群上颌磨牙可能更易患龋齿和牙周病,而其他种族则可能相对较少患病。了解不同种族的牙齿生理 与病理变化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形态特征
近中面与远中面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颊双根管1例诊治分析

2讨论
上颌第一磨牙冠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有研究表明上颌第一磨牙冠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磨牙。[2]上颌第一磨牙因萌出较早,又在咀嚼中承担主要功能,所以实施牙髓治疗的机率大,但治疗成功率却低于其他牙齿。1961年Veine等首先报道了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2根管(MB2)的存在,并指出在临床有较高的发生率。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双管型占60% [3],但远颊双根管罕见。因此在后牙的根管治疗中要求术者对后牙根管结构的复杂性要有预见性,做到认真仔细,以最大程度确保根管治疗术的成功。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颊双根管1例诊治分析
摘要
男,58岁,因左侧后牙遇冷、热水疼痛不适,夜间痛一天来我院就诊。检查见患者26腭尖斜折离断至龈上。问及有咬硬物史,探(++),叩(+),松动(—),冷试验疼痛,常规X-ray示26近颊根尖透射影,牙周组织健康,未见明显根折。诊断为26冠折伴牙髓炎。
局麻下26降低咬,开髓,见大量新鲜血液,置金属砷+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暂封。10d后复诊,去暂封,揭髓室顶,常规探察根管口,见远颊有明显的颊、舌向两根管口,即远颊颊根管(简称DB1)、远颊舌根管(简称DB2),两根管口相距1.2㎜,近颊也有颊、舌向两根管口,即近颊颊根管(简称MB1)、近颊舌根管(简称MB2),相距0.89㎜,腭侧根管(简称P)。此病人为少有的MB1、MB2、DB1、DB2、P五个根管。拔髓后用10#K-FILE锉(DENSPLY)预通根管并直线进入根管,用15#K-FILE锉同法进入后,以3%双氧水、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用15#K-FILE锉,Root ZX根尖定位仪测工作长度(以各根管口到其直线相交的缘洞口为界),MB1:19mm;MB2:18mm;DB1:18mm;DB2:16mm;P:20mm;手用ProTaper锉+17% EDTA冠向下逐个预备各根管,除P预备到F3外,其余四根管预备到F2,期间每更换一根锉用3%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管预备成形后隔湿,棉捻吸干根管,导入氢氧化钙糊剂、氧化锌丁得油粘固粉封闭窝洞,嘱一周后复诊。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1例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1例代晓晨【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1页(P380-380)【关键词】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根管治疗【作者】代晓晨【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05患者男,30岁。
主诉右上后牙疼痛数日。
患者曾于外院就诊发现16近中邻牙合面龋,可探及穿髓点,诊断为急性牙髓炎,行开髓封失活剂治疗。
因医生无法完成复杂根管充填,故建议至我院治疗。
临床检查发现#16有暂封物,冷热刺激无疼痛,叩痛(-),患牙颊腭侧无红肿,无瘘管。
去除暂封物后发现近中处,有一条线状裂隙(图中箭头所指),初步判断为发育沟,怀疑近中颊根有两个根管口(图1)。
向患者解释患牙情况,治疗计划,征得患者同意后开始行16根管治疗。
在初步疏通后,通过口腔内窥镜观察可清楚地发现患牙近中有两个根管口(图2)。
随后进行根管长度测量及确认(图3)。
经过完善的根管制备及消毒后,对16完成根管充填,颌面龋坏部分采用玻璃离子充填(图4)。
讨论在牙体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多根牙牙根变异和根管变异的治疗是一种治疗的挑战[1]。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常有两个根管,近中第一颊根(MB1),近中第二颊根(MB2)。
体外研究MB2的发生率在52%~90%,而临床研究中,MB2的发生率普遍较低,为16%~70%,不同的研究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探查上颌磨牙髓室底时,可在近颊主根管口与腭根管口假想连线的近中0.5~1.0 mm、距近颊主根管口腭侧1.0~2.0 mm、使近颊主根管口与MB2主根管口间假想的、微凸向近中的弧形连线与近中边缘嵴平行处寻找MB2根管口[2]。
X线根尖片是判断遗漏根管的主要手段。
对于上颌第一磨牙,若近中根管影响不在根管中央,则提示可能存在MB2。
显微镜下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仔细寻找。
不同方法研究第一、第二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

不同方法研究第一、第二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
詹娴;梁景平
【期刊名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23)3
【摘要】目的研究第一、第二磨牙根管解剖特点,为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提供解剖学根据.方法采用肉眼、放大镜、牙科显微镜和透明牙标本观察四种方法,研究第一、第二磨牙的根管解剖特点.结果①经χ2检验,肉眼与放大倍数下对上颌第一磨牙近
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检出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152颗离体
牙中,上颌第一磨牙64.91%存在MB2,下颌第二磨牙21.21%为"C"形根
管.70.83%~77.55%的根尖孔为侧向开口.结论熟知第一、第二磨牙根管解剖特点对根管治疗的临床操作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245-248)
【作者】詹娴;梁景平
【作者单位】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3.1
【相关文献】
1.显微CT法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 [J], 白雨豪;韩萱;曾红燕;唐路
2.不同年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三维分析 [J], 何旭;梁景平
3.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J], 尹淑慧;黄日鸿;凌华;尹海东;杨浩然;尹大海;霍丽珺
4.下颌第二磨牙解剖形态及最小根管壁厚度研究 [J], 何俐;胡图强;李静
5.下颌第二磨牙根形态与根管形态的研究 [J], 程志刚;赵燕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地区上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CBCT分析

西南地区上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CBCT分析李亚梅;宋具坤;钱雨嫣;陈筑【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22(46)4【摘要】目的分析西南地区人群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
方法收集3035颗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CBCT影像,观察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及其变异情况。
结果1488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三个牙根(95.77%)、四个根管(58.74%)最为常见;而154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三个牙根(62.31%)、三个根管(72.40%)占比较大。
在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中牙根及根管数目具有双侧对称性的概率分别为76.70%、62.67%。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中,Ⅰ型、Ⅱ型、Ⅳ型为近中颊根最常见的类型,双侧近中颊根根管类型具有双侧对称性的概率为72.09%和80.16%。
牙根及根管数目、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双侧对称性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根及根管的解剖形态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和复杂性,不同性别间的解剖形态有一定差异。
【总页数】3页(P601-603)【关键词】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恒磨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根管解剖形态【作者】李亚梅;宋具坤;钱雨嫣;陈筑【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贵阳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46.83【相关文献】1.上颌第二磨牙冠根解剖形态关系分析:CBCT研究2.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3.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4.754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的CBCT图像分析5.泸州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根管形态,为口腔学科临床、科研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收集上颌第一恒磨牙50颗,通过制作透明牙来观察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应用Vertucci分类法对各类型根管形态进行分类。
结果50颗透明牙有45颗显示根管形态。
Vertucci分类法各根管类型所占比例:Ⅰ型42.2%;Ⅱ型4.4%;Ⅲ型4.4%;Ⅳ型31.1%;Ⅴ型6.7%;Ⅵ型2.2%;Ⅷ型2.2%;无Ⅶ型和附加分类;其余复杂类型6.7%。
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以1-1、2-2型为主,其余复杂的根管类型较少但也较复杂。
标签: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
根管治疗术(RCT)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核心治疗技术,根管治疗的效果与术者对根管形态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根管形态的研究十分重要。
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难点主要是根管系统极为复杂的近中颊根,大量的研究证明了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复杂多变[1-3],这增加了临床根管治疗的难度。
本实验希望能为第一恒磨牙的临床治疗和教学科研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采集和准备收集上颌第一恒磨牙50颗,要求牙根完整,根尖完全形成,牙冠缺损小于1/2,未经根管治疗。
清洗消毒,去净牙槽骨及牙周膜后,10%甲醛溶液保存备用。
1.2 实验方法制作透明牙[4-6],用放大镜协助观察每颗牙的根管类型、根管交通情况并记录。
2 结果
50颗上颌第一磨牙制作的透明牙有5颗未显示根管系统,剩余45颗透明牙的按Vertucci分类法Ⅰ型(1-1)19颗,占42.2%(图1);Ⅱ型(2-1)2颗,占4.4%(图2);Ⅲ型(1-2-1)2颗,占4.4%(图3);Ⅳ型(2-2)14颗,占31.1%(图4);Ⅴ型(1-2)3颗,占6.7%(图5);Ⅵ型(2-1-2)1颗,占2.2%(图6);Ⅶ型(1-2-1-2)无;Ⅷ型(3-3)1颗,占2.2%(图7);附加分类1-3-1、4-1、3-2、2-3、3-4、2-1-2-1、4-4均无;其余类型2-5型(根尖1/3似网状)1颗(图8),2-3-2型1颗(图9),1-2-1-2-1型1颗(图10)。
3 讨论
3.1虽然显微CT(MCT)技术现已成为根管形态研究的热点,但是MCT设
备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即便是小视野的锥体束CT(CBCT)其费用也很昂贵,并且目前并不能有效评估根管交通,对根管形态立体性评估欠佳[5]。
透明牙法可以直观、全面地观察根管系统的三维形态,有助于发现侧枝根管、根尖分歧等细微结构,所以多将其作为“金标准”判断根管系统的形态[6]。
3.2 本实验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以1-1、2-2型为主,这与中国其它研究结果相似[4-9],这类根管相对较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余复杂的根管类型虽然较少但却较为复杂,由于根管壁不光滑且粗细不均,存在天然的“台阶”,并且交通支对根管锉有一定导向作用,易造成根管壁侧穿,在扩通细小根管时也可能发生侧穿或断针等并发症[7]。
另外,本实验发现了3种Vertucci分类法以外的根管类型,说明现行的根管分类法并不能充分的反映其复杂性。
所以术前充分地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形态、数目和管间交通支的分布,对提高该牙根管治疗的质量和成功率从而更好的保存患牙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Cleghorn BM,Christie WH,Dong CCS.Root and root canal morphology of the human permanent maxillary first molar:A literature review[J].J Endod.2006,52:813-820.
[2]Verma P,Love R M.A Micro CT study of the mesiobuccal root canal morphology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tooth[J].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2011,44:210–217.
[3]Kottoor J,Albuquerque DV,Velmurugan N.A?new?anatomically?based?nomenclature for the roots and root canals-part?1:maxillary mola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istry,2012,12:55-65.
[4]顧永春,皮昕.3803个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5):276-278.
[5]王岩,裴涛等.锥体束CT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56-958.
[6]张治勇,汪森明等.3种技术诊断离体第一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对比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5):259-265.
[7]施莹芬.110个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43-44.
[8]陈明,吴补领.CB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6):384-388.
[9]赵丹,彭彬等。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解剖形态的显微CT研究[J].口
腔医学研究,2013,29(8):769-771.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