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必考考点整合清单(精华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生活与哲学》模块核心考点汇编

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生活与哲学》模块核心考点汇编

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生活与哲学》模块核心考点汇编宏观把握教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认识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哲学》原理和方法论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第4、5课认识论:第6课辩证法共17原理4个哲学原理:2个辩证关系:3个哲学原理第7课:联系观:5个哲学原理第8课:发展观:3个哲学原理第9课:矛盾观:7个哲学原理第10课:辩证否定观:2个哲学原理①物质统一性原理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③遵循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④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②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①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③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①联系普遍性原理②联系客观性原理③联系多样性原理④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⑤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原理①发展普遍性原理②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③质量互变关系原理①矛盾普遍性原理②矛盾特殊性原理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④主要矛盾原理⑤主次矛盾原理⑥矛盾主次方面原理⑦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①辩证否定观原理②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与创新意识历史观:①1个辩证关系:②1个原理:人生价值观:①人的价值内容:②价值观导向作用:③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判断选择?④人生价值怎样实现?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战国)2、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管仲(春秋)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2020高考冲刺高考政治考点与模板最后一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高考易混点整合

2020高考冲刺高考政治考点与模板最后一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高考易混点整合

【最后一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高考易混点整合【最后一背】说明: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修4生活与哲学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复习中要把握主干知识:原理和方法论;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第四、五、六、九、十一、十二课的大标题,找准切入点。

哲学思想分为3个小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真正的哲学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4块知识,12观+32原理,如下: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4个原理)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4个原理)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4个)、发展观(4个)、矛盾观(6个)、创新意识(2个)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4个原理)、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原理)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①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

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2、哲学和具体科学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一种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

3、真正的哲学(1)判断真正的哲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

(2)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只要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

4、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形式(1)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1. 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注意:“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 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包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正确理解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物质的理解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正确理解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觉得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意识的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客观精神。

5.全面理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和哲学 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和哲学 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生活与哲学》高考满分必背术语考点[必背术语] 1—3课1.哲学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知识梳理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知识梳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命题热点+考查方向+设问分析)设问分析:《生活与哲学》大小切口知识点整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知识第4、5课)(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一)大切口题目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物质+意识+规律)(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总之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第四课)(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的含义、特点、方法论3.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第五课)(1)意识的本质: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小切口题目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政府或国家“根据…情况(立足于国情、省情或县情等),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原理内容〗(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020届高考政治必考考点详析:《生活与哲学》部分(共52个考点)

2020届高考政治必考考点详析:《生活与哲学》部分(共52个考点)

思想政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共52个考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8考点)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①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②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也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唯物论和认识论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重要内容。

物质观和意识观是唯物论的重要内容,其中物质观包括物质、规律和运动,意识观包括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唯物论的重要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具有能动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既从实际出发,又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高考《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生活与哲学》需背诵的知识点全书的知识框架:①物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探索世界的本质②运动③规律唯物论把握思维的奥妙:①意识①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②真理(包含认识)①联系观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②发展观③矛盾观④否定观马哲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③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①价值观的作用人生观、价值观②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一)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12.运动(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二.实践1. 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2020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必考考点
1/ 7
整合清单(精华版)
哲学与实践哲学与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习、工作和生活,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世界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决定体现方法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共性)区别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个性)联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唯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般主义哲学的何思者维为和存在本原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基本问题的客观唯心主义关系有没可知论问有题同一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性哲学与时代①哲学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产基马生本义条特中件征国化提示: 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3/ 7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观点 a.评价: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典型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病鬼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器官说:心之官则思。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典型观点 a.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b.典型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9.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 a.评价: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b.典型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静者不动,动者不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典型观点: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眼睛一闭,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11.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或原则(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鬼神、星座、风水、手相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典型观点:柏拉图的“理念论”:认识、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5/ 7
朱熹的“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

程颐的“理气说”:“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其他:宗教的神创万物和支配命运的观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

12.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局部的借鉴意义。

1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有很多,而不仅仅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性。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革命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性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7/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