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成像新技术其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成像的原理与应用

三维超声成像的原理与应用作者:王云楠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3期摘要:由于传统的B型超声成像系统仅能提供人体断面的二维图像,临床医生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脑子里重构出人体的三维结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一些畸形的或病变的脏器,二维图像的诊断更显得欠缺。
关键词:三维超声;成像原理中图分类号:R445.1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67-001三维超声是将连续不同平面的二维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得到一个重建的有立体感的图形。
而最新发展的真正的实时三维超声,数据采集和显示的速率与标准的二维超声系统相接近,即每秒15~30帧,被称作高速容积显像。
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临床应用的发展,传统的二维成像就显得不能满足要求了。
一、与传统的二维超声成像相比,三维超声成像具有如下优势1.图像显示直观采集了人体结构的三维数据后,医生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图像的放大、旋转及剖切,从不同角度观察脏器的切面或整体。
这将极大地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2.精确测量结构参数心室容积、心内膜面积等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获得了脏器的三维结构信息后,这些参数的精确测量就有了可靠的依据。
3.准确定位病变组织三维超声成像可以向医生提供肿瘤(尤其是腹部肝、肾等器官)在体内的空间位置及其三维形态,从而为进行体外超声治疗和超声导向介入性治疗手术提供依据。
这将有利于避免在治疗中损伤正常组织。
4.缩短数据采集时间成功的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在很短时间里就可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并存入计算机。
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存储的图像进行诊断,而不必要在病人身上反复用二维探头扫查。
甚至在病人离开医院后,医生们还可以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病变的组织和脏器。
二、二维图像的采集和三维图像的重建进行操作时必须先采集二维图像,而后经数字化存储,再重建为三维图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平行扫查法扫描平面沿Z轴方向垂直移动,将采集的多幅二维图像数字化后予以存储,建立立方体形数据库,观察三维图像。
试析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XN IH N 2 1 年 9月 ( ) I UY S E G 0 1 下
19 29
试析 医学超声 技术 的发展及 临床 应用
张 萍
( 山东省 莱 芜市 莱城 区寨 里 中心 卫 生 院 2 1 1) 71 2
【 摘要 】 伴随 医学超声影像 学的新技 术层 出不 穷, B型 、 型 、 色多普勒超 声发展到 三维、 . Z A M 彩 声学造影 、 管内超 声等 多 血 种技 术, 大地拓展 了超声影像学的临床应 用范 围, 极 几乎 包括对所有疾病的超声诊断 、 结构成像和运动 成像 , 医学超 声诊 断技 术
已成为临床诊 断中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 号 】 — R l 【 文献 标识 码 】 A
【 引言】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 展主要依赖于声学原理 、 头 探
【 文章编号 】0 7 83(0 1 0 — 2 9 0 10— 2 121 ) 9 1 9— 2
现主要应用的领域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经皮穿刺造影 、
技术 、 电子 电路、 计算机技术 、 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紧密配合 。 经皮穿刺 引流 、 手术 中超声 、 内超声等。 腔 目前临床开展的有膀 由于其操作无创伤 及对患者无 电离辐射损伤而深得医学界推 胱镜、 肠镜、 直 阴道镜、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超声等的超声 内镜检 崇。 目前 医学 超声影像学的新技术层 出不穷 , 比如三维超声成 查。 由于腔 内超声避免 了体表超声检查难 以克服的气体或骨骼 像 、 波成像、 内超声 已广 泛应用于疾病诊断、 谐 腔 治疗和预后评 干扰、 位置较深等缺陷 , 并且能使用更高频率( 3 MH ) 5 0 z的探头 - 估。 以下是我对 医学超声的进展和临床应用做 出的简要综述 , 检 查 , 以 图像 质量 更 清 晰 , 愿 所 使诊 断更 为 准 确 。 与读者共 同探讨 : 4 M型 超声 及 其 临床 应 用 1 二维超 声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该技术在心脏 形状和定位异常的情形下, 采用M模式解剖 B 型超声应用回声原理 , 即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 , 然后接 成像取代探头成像产生更为准确的信息 。 自上世纪起 , M型超声 受各层组织界面的回声作为诊断依据。 由于B 超能直观地显示脏 心动图测量房室平面的移动作为一种简单指标评价左室功能 , 器 的大小、 形态、 内部结构 , 并可将实质性 、 液性或含气性组织区 左侧的房室平面的移动与二维超声心动图 、 核素左室造 影以及 分开来 , 故医生根据得到的一系列 人体切面声像图进行诊断。 它 左室造影计算 的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已经显示很好的相 关性 , 它 而 所 构成 的二维( 实时动态图像具有真实性强、 2 D) 直观性好、 无损 被 用 于 所 有 不 同疾 病 患 者 左 室 功 能 的 评 价 。 解 剖 M型 超 声 是 伤、 操作方便等优点 , 目前应用最广泛。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 , 应用这一技术可克服传统M型 超声取样线仅能在扇形角9度 内取样的限制, 0 可在30 内1意 6度 j : 主要用于心 脑血管疾病 、 腹部脏器损伤 、 肿瘤JL 科和妇产 科疾病及其它疾病 的诊断 。 如二维超声诊断感染性心 内膜炎时 取样 , 对任意点 、 任意角度的M型超声心动 图进行分析 , 从 极 空 引起 国 可清楚地 观察 到心 内膜 赘生物的形状 大小及部 位 , 检查率 达 大 地 扩展 了M型 超声 精 确 定量 时间 、 间 分辨 率 的 优 势 , 8%~10 特异性达8%P z 还可以发现腱索断裂瓣周 脓肿 、 内外 学 者 的 广 泛 关注 。 0 0%, 0 AJ , 心包 积 液 等 并发 症 。 二 维 超 声对 含 气 空 腔 ( 、 ) 气 组 织 但 胃 肠 和含 解剖 M型 超 声 可 应 用 于 对 心 室 收 缩 和 舒 张 功 能 的 分 析 研 正 房 ( ) 骨 骼 显 示 不 清 , 由于 切 面 范 围 和 扫查 深 度 有 限 , 病 究 、 常 人 心 房 功 能 的 分析 研 究 以及 检 测 心 房功 能 、 室 旁道 、 肺 以及 还 对
三维在胎儿颜面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二 、 三维 超 声 的发 展 过 程
早期 的三 维重建一次必须要采 集大量的二维 图像 ,并将搜 集 的图像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 内,进行脱机重建和联机 显示 , 单次三 维检查的图像数据所 需的存储空间达数十 兆字 节左右 , 成像 需要数小时甚至好几天 时间。近几年来高速 的计算机技术 的快速发展 ,三维超 声并具备 了临床 实用性 。三维成像在 8 0年 代首次应用于胎儿方面 ,9 O年代初期开始了切面重建和一个互 交平面成像; 容积成像则开于 19 年;9 4发展了散焦成像 ;96 9 1 19 1 9 年 开始 了实时超声束跟踪技术 ,三维成像 的成功 ,可 以说是将 超声技术又迈上 了一个新台阶 。
七 、总 结
三维超 声成像技术在 产前诊 断中有其 自身的优势,它给 医 生提供 了一个崭 新的视野 这项技 术告别 了简单 的平面静态 图 片,取而代之的是胎儿在宫腔内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图像 。 它 是二维成像技术的补充和完善,并非二维成像技术的替代 品。 由 于 这 种 三 维 超 声 诊 断 技 术 是 在 综 合 了 很 多 二 维 图像 的基 础 上 产 生的,因此给人 们提供 了一种 具有非常高价值 的诊断方法 。 临 在 床诊断中,这一技术在 鉴定唇 裂、 脊柱裂 和其他 胎儿畸形方面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讨动 态三维超 声在 临床应用 的范围价值 、三维超声技术 的发展过程 、三维在产科 的实际应 用以及三维超声的局限 。实时动 态三 维超 声 能更为详细全面且直观地提供胎 儿形态信 息及运 动状 况,是诊 断胎儿 大结构畸形,无创性产前诊 断的首选方法 [ 关键词]超声检 查 三维 诊 断技 术 妇产科
随着我 国经济快 速发展 ,高科技领 域度在短短 的几年 时间 里得到 了极大提高。 早期的三维超声 由于成像速度慢 ,图像质量 差,临床 价很难 体现 ,国内外超声 医师还是主 要靠二 维超声来 诊断疾病 。而如今 ,特 别是在医学界 , 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进 行动态的三维成像。 高分辨 的二维超 声和彩色 多普勒超声 的技 术创新是超声诊 断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特 别是在妇产科方面 的 应 用 , 成 为 无 可 替 代 的 的 诊 断 工 具 。三 维 超 声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进 步,在妇产科 的诊 断技术 上又开辟 了一个新 的领 域。可 以说 , 三维超声的 巨大潜 能正随着时间和经验 的积 累被一步步地开发 出来。
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一、引言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散射原理,可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二、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原理在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中,通过向人体组织中发送超声波脉冲,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图像。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MHz到20MHz之间,对应不同的探头和成像深度。
三、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的应用1. 临床诊断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各种病变,如肿瘤、囊肿、结石等。
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相比,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无放射线,能提供更多的软组织信息,适合于儿童和孕妇等对辐射敏感的患者。
2. 心脏病诊断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观察心脏的大小和形态,评估心脏壁运动和心脏瓣膜功能,检测室间隔缺损和心脏肌梗死等病变。
此外,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还可用于心脏导管术和心脏手术的引导和监测。
3. 妇科检查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在妇科检查中常用于检测妇科病变和监测妊娠过程。
例如,它可以观察子宫、卵巢和盆腔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帮助医生发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外孕等疾病。
4. 产前检查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在产前检查中是一项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用于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解剖结构,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预测胎儿的出生缺陷,并进行胎盘位置的评估。
5. 指导手术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的影像引导。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图像明确手术目标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帮助他们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这在肝脏手术、肾脏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四、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的优势与挑战超声波透射成像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低成本、非侵入性、实时性等。
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如成像深度受限、图像分辨率有限等。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 y W o d JT r - i n ir l ao o rp y rn tlda n ss e s Ke r s e dme s t ut s n ga h ;Pe aa ig o i;F t ;Ab o aie h oa r l u nr l ts m i
胎儿畸形是围产儿死亡 的主要原 因之一。产前诊断胎儿畸形 对于及早处理和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 以及提高人 口素质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 。 二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性 的检查 , 是及早发现和诊 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 但它仅能提供平面图像, 而新近出现的三 维超声技术具有多种成像模式 , 可提供更 多的空间信息 , 有助于提 高胎儿畸形 的产前诊断 。 本文 旨在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 、 透 明成像模式 以及多平面成像模式在胎儿产前诊断 中的价值 。
补充 , 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 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胎儿 畸形 的产前诊断率 。
【 关键词】三维超声成像 ; 产前诊 断 ; 胎儿 ; 畸形 【 中图分类号】R 4 . 4 5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7 120 )3 0 - 4 6 3 9 0 (0 7 2 — 8 0
[ 摘要】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成像 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7 中晚期高危妊娠 的胎儿进行 三维 2例
超声成像 , 成像模式 采用表 面成像 、 透明成像 、 多平面成像 。结果 三维超声表 面成像可直观反映胎儿体表结构 、 立体形态以 及相互 问的位置关系 , 特别在胎儿头 面部结 构方面 ; 明成像模 式则能显示胎儿体内骨性结构 的连续性而不受其 复杂 曲率 透 变化影 响 ; 多平面成像模式则对感兴趣 区进行多角度观察 , 特别在胎儿脏器方 面。结论 三维超声可作为二维超声空间信息
积极推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述评·积极推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李治安自上世纪50年代初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超声心动图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出现,为评价心脏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检查工具。
如果说多普勒(Doppler)技术的出现是超声技术发展的里程碑,那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的问世可谓是超声心动图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由于RT-3D-TEE克服了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易受检查声窗的限制、图像质量常常不佳等缺点,近距离心脏成像,得到的图像清楚、分辨率高,因此在临床应用和科研方面已倍受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由于心脏结构空间位置关系复杂,在进行传统二维超声检查时,检查医师首先在脑海里将多切面扫查的二维图像构建形成三维结构,才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正确定位;另一方面,检查医师应具有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而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显示病变部位和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利于外科医师更好地制定手术计划。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仅局限于研究阶段[1],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利用呼吸和心电门控的方法,连续在不同角度上采集同一结构的二维图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心脏三维立体结构[2,3]。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运动伪影,限制了其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
2002年高分辨率实时三维探头应用于经胸超声心动图,2007年秋季,RT-3D-TEE应用于临床,为临床研究和科学研究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至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已经应用于心脏功能的三维定量、二尖瓣瓣器结构的三维定量、心脏自体瓣膜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介入治疗、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指导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指导介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并逐渐为临床所接受。
超声基础知识及临床的应用

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血管内径、血 流速度及血管壁情况等,辅助诊断 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
超声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肝、胆、胰、脾疾病诊断
超声检查可发现肝囊肿、肝血管瘤、 胆结石、胰腺炎、脾肿大等病变。
泌尿系统疾病诊断
通过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输尿管、 膀胱等泌尿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诊断 肾结石、肾积水等问题。
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超声波产生
通过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等方式 ,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能,从而产 生超声波。
超声波传播
在介质中传播时,遵循声波传播的基 本规律,如反射、折射、衍射等。
超声波的接收与处理
超声波接收
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将超声波的机械振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接收。
超声波处理
通过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手段,提取出有用的超声信号,为后续分析提 供数据基础。
超声成像原理
B型超声成像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折射、 散射等物理特性,通过接收和处理回声信 号,重建人体组织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以灰度或彩色显示人体组织结构和病变的 二维图像,是最常用的超声成像模式。
M型超声成像
多普勒超声成像
适用于心脏等运动器官的检查,可显示心 脏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图像。
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血流速度和方向,实 现血管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超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设备操作
熟练掌握超声设备的操作流程和 规范,包括开机、预热、患者准 备、探头选择、参数设置、图像
优化等步骤。
设备维护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包括清 洁探头、更换耦合剂、检查电缆连 接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 使用寿命。
故障处理
遇到设备故障时,及时联系专业维 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修,避免自行 拆卸或修理造成更大的损坏。
心脏超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心肌灌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1. 提高信噪比,增强图像显示质量 2. 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危险心肌面积 3. 评价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治疗效果 4. 评价持续闭塞冠脉的侧枝循环 5. 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6. 诊断心肌缺血 7. 检测心肌活力
• 提高信噪比,增强图像显示质量
• 增强心内膜缘和心腔显像(灰阶信号)
超声分子探针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早期诊断和 治疗方面的应用
实时三维心肌造影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左室 质量、缺血心肌
心脏超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在术中监测中的应用 ➢ 心肌声学造影成像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超声发展史:A-M-2D-3D
2D超声的局限性
• 离轴成像而出现的误差 • 观察之间因断层平面的不同方位出现有意义的差
异性
• 可重复性有限 • 操作者对各断面成像重建困难且具有主观性
RT-3D TEE • 纯净波技术 • 矩阵探头 • 超强计算功能
AF时LV受影响
• AV,TV显像质量欠佳
• 3D TEE 在心脏介入新技术中的应用.pptx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在术中监测中的应用 ➢ 心肌声学造影成像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评价心肌灌注优势 ——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
• 良好的空间分辨力(轴向分辨力<1mm) • 良好的时间分辨力(30~120Hz) • 价格相对较低
• 而且具有潜在的收缩功能储备,对正性肌力药物
有收缩增强的反应 检测代谢功能、细胞完整性、灌注情况、收缩功能储备
识别存活心肌
正常心肌造影图象(NO.1327)FL来自SH后各 节段心肌很 快均匀显影
Flash技术:心肌均匀显影后,瞬间发射高机械指数的超声击破心肌内所有的 微泡造影剂,然后以低机械指数超声连续观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再充盈情况,用 以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模式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设备在成像方法和技术等层面上不断得到改进,临床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主要介绍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40-0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
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70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三维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
因此,近几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三维超声的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
采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
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
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头。
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
该探头是将一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
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
该探头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
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三维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
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体位置关系,进行术前tnm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
有重要意义。
3d-cde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三维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
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肝囊肿与肝脓肿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
三维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三维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
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于20帧/s)的研究成功,三维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三维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三维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
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
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三维较二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
文献报道三维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维超声的80%增87%。
此外,三维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与此同时,应用3cde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2.4 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脏为具有复杂三维形态的动态器官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
供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直观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空间关系、立体方位及血流变化等,为各种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rt-3de能实时总体评估一个心动周期心脏的解剖、功能及活动状况,测定心腔容量,估测心室重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室壁节段运动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
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
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颖,龚渭冰.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程自峰,李永勤.超声医学设备原理及其发展趋势[j].常规医疗装备.2006,2(6):11-13.
[4] 高上凯.医学成像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5] 周玉清,张青萍.静态结构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学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