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成为了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尤其在肝脏、心脏和甲状腺等方面的检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分析疾病病变过程中,提供了准确的病灶位置信息,从而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

超声造影的原理是在静脉内注射微小气泡后,超声波可以通过其间隔来进行成像。

这些微小气泡在血管中的分布则反映了血流量,当微小气泡受到超声波的激励时,它们就会振动,从而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图像。

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当时的成像质量非常低。

然而在当代,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能够以高精度、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

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已经成为了医学影像学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其发展趋势也是日新月异。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成为了肝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基于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肝癌治疗技术也日渐成熟,包括肝脏微泡化疗和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技术等。

尤其是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技术,已经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在不影响周边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切除。

超声造影技术在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可以获取到心脏的几何形态和运动状态,从而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基于超声造影技术的心脏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心房颤动消融术、二尖瓣修复术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

尽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成像分辨率与深度、难以检测到微小血管的问题、以及气泡寿命的控制等。

随着新的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总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低剂量、高安全性的影像检查技术,正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尤其在肝脏、心脏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有望在医学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超声新技术新成果工作总结

超声新技术新成果工作总结

超声新技术新成果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果。

在这个领域,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首先,我们在超声成像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不断改进超声探头和信
号处理技术,我们实现了更高分辨率和更清晰的成像效果。

这使得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其次,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利用超声成像技术
精确定位病变部位,并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技术,实现了对肿瘤和其他病变的精准治疗。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也为临床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血管和组织的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这项技术在肿瘤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和治疗建议。

总的来说,超声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了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手段。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超声新技术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超声新技术的潜力,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超声成像技术已经具有高分辨率、无创伤、实时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

本文将针对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超声成像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

在当时,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探测地下油藏和金属。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疗领域。

最早应用于医学的超声成像技术是A型超声,但是其分辨率较低,只能用于检查一些较大的器官。

后来,B型超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供二维、三维成像,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组织结构。

目前,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成像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在造影技术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一种含有微小气泡的造影剂,并利用超声的衰减特性,来实现成像的技术。

微小气泡造影剂可以散发出较强的回声信号,而衰减的程度与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器官的灌注情况。

由于衰减的特性不仅与微小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有关,还与超声波的频率、能量等有关,因此,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需要特别优化和定制。

三、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超声造影剂的开发和改进。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优化和改进超声造影剂,并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造影剂。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这种造影剂更加细小、安全、稳定,成像效果也更加明显。

此外,研究人员已经将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相结合,比如超声-CT联合成像、超声-MR联合成像等,获得更加全面清晰的成像结果。

四、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如心血管、肝、胰腺、乳腺、甲状腺、骨骼等。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探析-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探析-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和进展探析-妇产科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今,我国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较为迅猛,超声新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给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方面的实际应用,给广大女性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依据。

本文通过综述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对三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技术在妇产科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超声新技术;妇产科;医疗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上升,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大力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中的广泛应用,给广大女性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安全保障。

从医学解剖学角度来看,女性生殖器官大都为软组织,常规的医学检查无法确切地对女性进行妇科诊断治疗。

而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女性疾病检查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为产科中胎儿的生长状况,以及具体的发育情况提供可靠的检查结果。

本文对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研究。

1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的发展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妇产科最初的检查途径为单纯的腹壁超声检查。

超声新技术在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改变。

现如今超声技术的主要改善和发展,归结于晶片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以及超声探头的改善,诸如经宫腔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以及腹腔镜超声检查等等。

使用超声检查前,患者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便于提高妇科检查的准确性,为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妇科检查前,必须要使膀胱处于一定充盈的状况下,需要检查患者适度饮水,为检查做好准备。

对于阴道超声检查,则需要患者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确保膀胱处于“空置”状态下。

采用超声直肠检查时,要求患者必须要排空大便。

在做阴超检查时,可以不用做较为特殊的检查前准备。

但是,阴道超声检查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一些膜完整的女性,以及有严重的阴道炎、处于月经期间、阴道畸形和老年性阴道萎缩的患者,禁止此项检查[1]。

超声波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超声波成像技术是一种医学图像学方法,利用声波传播在物体内部时的反射和散射特性来形成图像。

它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因为它非侵入性、安全、无副作用,可以在实时、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得到详细的解剖信息。

超声波成像的原理是基于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反射和散射。

超声波是高频机械波,其频率通常在1-20MHz之间,比可见光的频率还高。

当超声波遇到两个不同介质的边界时,部分超声波被反射回来,部分超声波被穿透到新的介质中。

这些反射和散射的声波信号被超声探头捕获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

超声波成像技术有多种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肝、胰腺、乳腺、甲状腺、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成像,因为这些器官无法通过其他成像方法得到详细的解剖信息。

此外,超声波成像也用于检测畸形儿的出生缺陷,以及女性妊娠期间的孕妇健康状况。

超声波成像技术有两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二维超声技术,它在病灶部位以不同角度产生扫描,用计算机将这些图像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图像。

第二种技术是多普勒超声技术,它使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测血流速度和方向,用于评估器官的血流情况。

超声波成像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它是非侵入性的,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或注射剂,因此不会对受检者造成任何副作用。

此外,它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使医生可以及时看到病变的位置和形态。

它也是一种相对便宜的成像技术,对于那些无法承受昂贵成像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尤其重要。

尽管超声波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也具有其他领域的应用。

例如,它可用于检测材料的质量和裂缝,用于生物研究中对生物组织的分析、评估和测量。

由于它的非侵入性和实时性,也被用于生物医学工程、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研究。

总之,超声波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医学领域和其他领域。

它的发展使医生能够获得诊断和治疗疾病所需的详细解剖信息,帮助提高疾病的识别和治疗水平。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李林;张平洋【摘要】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从三维立体空间来追踪心肌运动轨迹,能够更准确、真实地评价心脏功能。

本文阐述了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结构学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其主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的局限性和应用发展前景。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ology (3D-STI)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echniques of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his technology could track the movement of myocardium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made th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more accurate and real.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 and structural basis of this new technolog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limitation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应变【作者】李林;张平洋【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江苏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5.1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是评估心脏容积和心肌功能的新方法,通过追踪心肌回声中稳定的声学斑点来获取心脏的三维运动信息,在心脏功能的评估、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声波传递原理的医学检查技术。

它具有不侵入性、无辐射、重复性高、成本低等优点,使得它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以下几个领域,超声成像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产科检查超声成像技术在产科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精确地观察胚胎的形态和大小,帮助医生识别出出生缺陷和其他异常,以及计算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此外,当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超声成像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确定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胎儿在狭小的骨盆中得不到足够的空间分娩,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成像技术了解情况,确保安全地进行剖宫产手术。

二、心血管疾病诊断超声成像技术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它可以检查心脏的大小、形状、运动和血流情况等生理指标,以及检测突发情况下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异常。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准确地判定心脏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进而提供合适的医疗保健方案。

此外,超声心血管检查还有助于医生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状态,检测和定量冠心病的狭窄程度。

三、肝胆胰等腹部器官诊断超声成像技术在肝胆胰等腹部器官的诊断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胆胰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等,以检测脂肪肝、肝内胆管扩张、胰腺炎等疾病。

此外,这种技术可以发现囊肿、肿瘤、炎症、结石等畸形,诊断胆石病、肝硬化、胰腺癌等疾病,连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病变较小或部位较深的脏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诊断和评估疾病。

四、其他医学应用超声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医学领域,如甲状腺疾病、肌肉骨骼病理、乳腺疾病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超声成像技术也呈现出来。

例如,超声造影剂,它通过增强超声信号,将难以观察的组织或器官突出显示,从而提供诊断先进性和精度;又如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它会测量器官或组织的硬度,包括弹性模量和刚度,帮助医生快速和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新型光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光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光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光声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集成了光学和声学原理的非侵入性生物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成像。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光声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光声成像技术简介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与超声波作用产生的声光效应制备出来的生物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进行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成像。

其原理是由激光脉冲作用于生物组织时,组织中的吸收系数较高的血红蛋白、黑色素等物质将被激光吸收,由于激光吸收产生的鞘状气体的生成,使得目标组织中发生了热膨胀的效应,从而产生了热膨胀声波。

与此同时,由于声波的产生,在超声传播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压缩和展开的效应,产生了相应的超声波信号。

通过测量超声波信号,可以得到相应的声强信号,从而对生物组织中的变化进行成像。

二、新型光声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可视化明显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新型光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1.多模分辨率光声显微镜多模式分辨率光声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各项异性和异向同性效应实现多维光声成像的光声成像系统。

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模式,可以同时实现对其操作的样品的形态结构、动态变化和光学吸收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

2. 近场光声显微镜近场光声显微镜是一种将光声成像技术与近场显微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取生物组织微观结构信息的成像技术。

利用近场光声显微镜可以对组织样品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在大约几十微米以下的亚细胞分辨率处进行了成像。

3. 全场光声成像全场光声成像是一种全视角、三维直接成像的光声成像技术,具有高信噪比、高精度、快速成像、低成本等优点,可以在生物和医学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光声成像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光声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Wells PNT.Current
ultr超声成像系统得到的是人体断面的图像。 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不同的使用者依据 各自的经验,可能出现对图像理解的不同,这给临床诊断 带来一定的不便。此外,由于超声成像过程中观察角度和 方向都受到限制,这使得有时无法得到最佳的观察面。 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三维超声成像具有明显的 优势bJ:①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②可对三维成 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从而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 实现的角度(例如在与皮肤平行的平面上)进行观察;③ 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 近年来三维超声成像一直是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 面【…1。 2.1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采 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 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 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 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 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 头¨。’。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 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 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 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 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I“。该探头 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 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 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 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
万方数据
第5期
超声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555・
在图像上表现为彩色,而癌变部位由于几乎不动,在图像 中为非彩色。 超声造影剂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实时超声可用于参量 成像。例如,通过测量造影剂中的微泡在心肌中消失的速 度,可以得到局部区域的血流速度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 程度¨“。由于心肌局部位置手工定位费时容易出现偏差, 该方法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超声技术、靶向造影剂等的进一步发展,可望开 发出更多的超声功能成像技术。分子成像和代谢成像均有 望成为可能,关键在于确定超声在基因层面的作用并设法 对其进行成像和测量n’“]。
1.2编码激励
超声波的频率越高,轴向分辨率越好,但在人体中的 衰减也越快,探查深度也就越浅。编码激励成像发射长编 码超声脉冲,由于入射长脉冲的能量大,由此提高了图像 的信噪比,还增加了探查深度。接收到的长码信号经过脉 冲压缩解码后成为窄脉冲,从而保证轴向分辨率¨】。编码 激励成像在探查深度和图像质量上均优于常规超声成像系 统得到的图像乜’“,目前已用于一些高档超声诊断仪中。 在编码激励成像系统中,编码方法和脉冲压缩算法对 图像质量的影响很大№’,也是该系统的主要研究热点。
断价值。
1.7超声在功能成像方面的应用 功能成像是指通过测量相关功能参数,探查、定性诊 断某种疾病,并评估病程的发展情况【l’“】。这些功能参数 可以为组织密度、传播速度、图像的衰减、流速、运动、 方向性、弹性参数等等。 超声成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实时断面成像,能直接测 量的功能参数就是血流和器官的运动,所以在功能成像方 面多见于血流和器官的运动成像。例如可以准确快捷地测 量心脏的博出量;还可以测量心内膜和心外膜的运动,使 得定量评价心脏在一个周期内的壁运动成为可能;在血流 测量方面,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把所探查的断面和Doppler血 流仪测到的流速信息综合起来评估流速,从而无需考虑角 度校正问题。 弹性参量超声成像是目前最具临床应用潜力的一种功 能成像方式。癌变组织质地坚硬,且与人体的正常组织或 良性囊肿相比,其移动性较差。弹性参量成像便利用该特 性作为诊断的依据“纠。例如,用Doppler彩超探查时,在被 探查部位施加低频振动,正常组织或良性囊肿随之运动,
过程。
1.6扩展视野(或大视野)超声成像 由于受超声探头尺寸的限制,常规实时超声只能为临 床提供视野较小的断层图像,不能在一帧图像中完整显示 大器官的断层情况,不利于医生对图像的理解和不同影像 方法的对比。在20世纪90年代末,扩展视野超声成像技术 取得了突破,并且成功应用于临床乜’”】。 该技术是将常规超声成像所生成的一系列图像进行配 准,找出相邻两帧图像间像素点的坐标及灰度变换关系, 从而将这一系列的常规图像拼接成能完整反映组织或器官 结构的全景图n’13】。在妇科产科检查中,扩展视野超声成 像技术通常能够提供盆腔的纵断全景扫查;对于实时超声 难以用单帧图像表达的许多情形诸如双胎和多胎妊娠、正 常和异常胎位的诊断、胎盘的定位和测量等具有独到的诊
3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 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 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 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 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 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 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径来提高其图像的质量,而且卓有成效。近年来,随着微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善超声成像的图 像质量、增加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 低系统的成本,成为医学超声成像的研究热点。 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数字波束形成 器”。该技术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就将其转变成数字量, 用数字电路来实现信号的延迟与叠加。由于采用数字延迟 电路、高频采样和数字插补技术,延迟线精度较模拟延迟 电路提高十倍以上。该技术可以精细地控制聚焦点,获得 从近场到远场全程均匀的高分辨率图像H刊。全数字化超 声诊断仪代表了当今超声成像的最高水平¨J。
第25卷
2006拄
第5期
lO月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Beij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25
No.5
0ct.2006
超声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王艳丹1
高上凯2
摘要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超声成像设备在成像方法和技术等层面上不断得到改进,临床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二维 和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包括自适应图像处理、编码激励、大视野成像、空间复合成像、三维 成像技术等。
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内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效应 以及组织界面人射/反射关系的非线性,使得当发射的声波 频率为厶时,反射或散射产生的回波除有频率为^的基波 外,还有二次及高次谐波成分,其中以二次谐波能量最大。
如果让探头以频率^发射超声信号,但接收频率为确的
信号,得到的就是二次谐波超声成像。这种利用人体组织 反射回波的二次谐波成像的方式称为自然谐波成像或组织 谐波成像【2J。目前大多数中高档超声诊断仪均具自然谐波 成像功能。 超声造影剂内存在大量的微气泡。若通过静脉注射造 影剂,则由于造影剂中的微气泡与周围血液的声阻抗差异 较大,增强了超声束的后向散射信号,从而提高超声图像 的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4’”】。研究还发现,超声造影剂
王艳丹(196卜),女,博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55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第25卷
图像处理与空间复合成像技术结合起来,能进一步提高图 像质量n】。 多尺度非线性阈值小波变换方法是提高超声图像的质 量另一条途径一““,这类方法可以在抑制斑点噪声的同时 很好地保留细节,提高信噪比。但由于计算复杂,目前尚 难以用于实时图像处理。 超声图像的处理要求进一步寻求更准确的斑点噪声模 型,该模型要具有低复杂性,易实时处理,且对参数的变 化应具有鲁棒性睁】。 总之,图像处理在改善超声图像质量上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超声图像的实时处理对计算和存储能力要求高, 以及使用者对处理后的超声图像的接受程度有差异,使得 图像处理在超声图像中的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 1.4空间复合成像技术 空间复合成像时,探头对同一断面,从多个角度获取 多幅断面图b】。把多幅图像作帧平均,得到复合图像。 由于复合图像是多幅不同角度的断面图像的平均,因 此可用于去除斑点噪声,增强图像中的组织结构。此外, 断面图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获取,对于有声影和边沿缺失 的情况,由于它们将出现在各幅图像的不同位置,因此采 用复合图像可消除声学阴影和边沿缺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参与复合的断层图像越多,复合图像质 量越好,但实际上,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运动和操作时探 头位置的微动会造成复合图像的模糊,实际使用时要根据 临床需要折衷考虑这个问题,一般可选取5—9幅断层图像 复合‘2,“。 超声复合成像的原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提出, 但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而迟迟没有进入实用阶段B]。近几 年来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时复合成像技 术才又被提起,并逐步进入临床实用D“““]。这些研究结 果证明,复合超声成像在改善超声图像的质量上有非常好
1.3超声图像的处理
超声图像是超声束与组织微细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成像过程十分复杂,其图像中的噪声结构也呈现出多 样性。在处理超声图像时,必须根据图像的局部特征判定 该区域是噪声区还是组织结构。若是噪声则可采用滤波方 法加以去除;若是组织结构则做增强处理。这种处理图像
1二维超声成像技术的进展
1.1数字化超声仪器 超声成像设备自问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各种途
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 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 况【l。1;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 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 频必须大于20帧,s)的研究成功,三维超声有望在心脏疾 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 的原因,目前三维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 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超声成像
新技术
临床应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08(2006)05—0553.03
中图分类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