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前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当今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而言,安全是永远的主题,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原因。
本文将分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具体对策。
问题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作为企业的最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员工对安全、对个人保护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企业信息安全、办公场所安全等安全形势无感,缺乏主动防范的思想,由此导致着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的不断增大。
安全简单化由于企业内部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控制,但是安全控制变得过于简单化。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追求效率,往往采取简单而快速的方式去保护安全,这也导致了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得不到真正的培养。
这种不长久的简单方式,并不能够成为企业真正的安全保障。
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习惯、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这也给企业的安全施工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如果安全管理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正常工作模式,就很容易让企业和员工放松对安全的态度,甚至不做安全预计。
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一些难以修复的损失。
安全培训不足对于员工而言,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企业内部高风险工作岗位上,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意识的提高主要依靠个人经验积累和其他的方式。
这样并不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安全,也达不到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的效果。
由此导致着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
原因资金方面资金方面是制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专业的安全领域中,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物力来保障安全。
然而,企业往往需要节约资金,来提升经济效益,这么一来,企业对安全投入的资源就相对较少。
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一
自从 1 8 4 0年 国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后 , 中国
步 步 沦 为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 社 会 。随 着帝 国 主义 侵 略
总体小康的历史性 跨越。 在发展 这一核心要务 的指 引下 , 中国的经济建 设 、 政 治建设 、 文化 建 设 、 社会 建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 中山先生一生致力 于革命 , 以实现
“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的三 民主 义 , 但 是他 们 都 先 后 失 败 了。历 史最 终选 择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 选 择 了社 会 主 义 制
2 0 1 5年 9月
中 共 四 川 省 委 党 校 学 报
J o u m M o f Pa r t y Co l l e g e o f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Co mmi t t e e o f CC P
S e p t . 2 01 5 No . 3
设、 生 态文 明 建 设 都 取 得 了 巨 大 成 就 。现 在 中 国 比历
日益加深 , 中国甚至 到了亡 国灭种 的境地。一代代 中
国人 民为 了国 家独 立 和 民 族解 放 进 行 了不 屈 不 挠 的抗
争。太平天国企 图建立一 个“ 无 处不均 匀 、 无处 不饱 暖” 的社会 , 洋务运 动企 图 “ 师夷之 长技 以制夷 …‘ 自 强、 御侮 、 求富” , 以康 有为、 梁 启超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
成 为 中 国最 为重 要 的 国家 安全 之 一 。
一
制度 自信。除此之外 , 我们还要增强 “ 文化 自信” 。2 0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胁 。西方 国家 通 过潜 移 默化 的形式 对 我 国实 行 文化 产 品 的输 出和倾 销 , 这 是其 进行 文化 渗透 最隐蔽 的手 段 。 以美 国为 首 的西 方 国家都 积极 采 取 维护 自身利 益 的 文化政 策 , 以保 护 自己 国家 的民族文 化利益 。他 们 在对 发展 中国家进 行文 化保 护 主义政 策 的同时 , 又 积 极 在 世界 范 围 内拓 展 属 于 “ 自己 的” 文 化市 场 。一 方面 , 他们 总是 热衷 于往 世界各 国倾 销 自己的文化产 品; 另 一方 面 , 他 们 又 限制 一些 文 化信 息 流入 自己的 国家 , 特 别 是 限制 那 些 处 于 文 化 劣 势 的 国家 文 化 流 人 。 因为 我 国 的文 化实 力 在全 球 文化 发 展 中处 于 相 对劣 势 的地位 , 长此 以往受 到 西方 文 化 的压 制 , 没 有 办法显现出 自身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 因而无法健康成 长 。更为 严重 的是 , 西方 在输 入他 们 的文 化产 品 的时 候, 也会将 他 们 的价值 观一起 渗人 我 国。这些 都极 大 地 冲击着 我 国公 民的价 值观 和思 想观念 , 严重 侵蚀 着 我 国 的民族文 化 , 威 胁 到 国家 的文 化安全 。
关 键词 : 全球化 ; 文化安全 ; 民族 文化
1 国家文化 安 全的现 状
从 综合 文 化 国力 方 面来说 , 在 短期 内西 强我 弱 的 形 势 不会有 大 的改 变 。 由于其 历史 方 面 的原 因 , 美 国 的文化资源并不发达, 但是其文化影响在国际舞台上 却 是 不容 置疑 的 。在世 界文化 市 场 中 , 美 国的文 化产 品 占有 的份额 在 全球 位 居 翘楚 。然 而 , 反观中国, 虽 然是 一个 文化 资源 丰 富的大 国 , 但 我 国的 文化影 响力 却 远不 及 美 国 。 中 国提 出要 代表 先 进 文化 的发 展方 向, 如果 要 完 全 实 现 这 一 目标 需 要 有 一 个 发 展 的 过 程 。在此 期 间 , 中国要 正确地 面对 文化 失衡 现象 的存 在, 直 视 西强 我 弱 的文 化 现象 。在全 球 文 化交 流 中 , 国家 文化 主权 安全 的冲 突将 进 一步 提 升 。在 今 天 全 球 化 的背景 下 , 我 国国家文 化安 全 问题 将 更加走 向复 杂 多 样 。我 国的 文化 安全 面临 着传 统 因素 和非 传 统 因素 的威 胁 。 2 中 国文化 安全 面临 的挑 战 2 . 1 外部 因素 伴 随着 全 球 化 的 到来 , 文 化 安 全 问题 也 随 之 出 现, 我 国文化 安 全所 面临 的威胁 是来 自西 方 国家 的文 化 渗 透 和扩 张 。明确 这 一外 部 因素带 来 的文化 安 全 挑战 , 对于 提高 我 国文化 自身发 展 能力 和对世 界文 化 的贡献 能力 有着 重大 的意 义 。 ( 1 ) 西方 资本 主义 意识形 态 的扩张 。 随着全球 化 的深入 推进 , 以美 国为首 的西方 发 达 国家不 断地在 全 球 进行 文化 扩 张和渗 透 , 企 图削弱 中 国的社会 主 义 国 家政权 。冷战结 束后 , 美 国称 霸全球 的重要 战略 目标 之 一就是促 进西方 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 在 国外尤 其在发 展 中 国家 的传播 。苏东 剧变后 , 这 一 战略攻 击 的重点 直接集 中到 了中国— —最 大 的社会 主义 国家 。美 国这 种“ 软力量 ” 的强大攻 势 , 使得 中国的 主流意 识形 态及 社 会 主义 政权 受到 了极 大 的威 胁 。在 文化交 流 中 , 美 国主 要通 过两 种方 式输 出 自身 的价值 观和 意识形 态 , 即资本主义和 自由民主。前者体现为 自由竞争的市场 经济及市场力量 , 后者体现 为竞选政治 及政治多元化 。 ( 2 ) 西 方文 化 产 品 的大 量 涌 入 , 对 主 流文 化 的 威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

上的主权、 土完整 , 领 而且 包 括 经 济 安 全 、 息 安 全 、 境 安 安 全 是 隐 藏 于 国 家安 全 中 最 深 层 的 一 种 安 全 。 因 为 文 化 安 信 环 全 、 化 安 全 等 内容 的综 合 安 全 。冷 战 结 束 后 , 经 济 全 球 全 的 隐 蔽性 是其 他 安 全 所 难 以 比拟 的 , 以 , 护 文 化 空 间 文 在 所 守
确保 文化 的 民 族 性 和 民 族 文 化 的 凝 聚 力 、 响 力 。 文 化 安 和 中 心 的地 位 , 其 他 文 化 形 态 产 生 不 平 等 和 不 均 衡 的 信 影 对 全是 一 个 国家 安全 之 中 的 “ 安 全 ” 软 。一 个 国家 存 在 两 种 实 息 流动 , 而 使 以 发 展 相 对 较 差 国 家 的 地 域 文 化 为 主 要 代 从 力 : 种 是 硬 实 力 ; 种 是 软 实 力 。硬 实 力 是 指 在 国家 实 力 表 的弱 势 文 化 形 式 面 临 更 加 严 峻 的 挑 战 。在 这 种 态 势 下 , 一 一
第 7卷第 3期 江 西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 o 3 17N . 2 1 年 9 J UR 02 月 O NAL OF JAN IUNI R I F TE HNOL I GX VE STY O C OGY S pe e. 0 2 e tmb r2 1
试 论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的 我 国 文 化 安 全
此 , 对全 球 化 的挑 战 、 应 发展 社会 主 义 先进 文化 、 设 我 国的 文 化 安 全就 成 为我 国 的重 大战 略 选 择 , 为 时代 的必 然 要 求 。 建 成
关键词 : 化 文 全球 化 国 家文 化 安 全 市 场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文 化 国 际 交流 甲 茬遘 捏 曲 不 平 等 。日益 最 达 的 网 举 技 大 黟 响 。征 际 互联 瓜 上 . 疆 的 匕 英
重 用 占 据 了绝 如 主 导地 位 ,网 缮 自 英 语 冈 香 超 过 了 9 % . ! 0
遗 孵 于 数 千 万计 的使 用 网 络曲 擘 生 耋 . 于 船大 元
就 是 一 个 谈 化中 国 民 簋 文 1 /认 同 、 化 西 方文 化认 同 匀 过 强 程 。二 是 西 方 商 鬲中 受孰 文 臼 大 丸 侵 经 济 全 臻 叱 出 三
义 制 度 匏 辱 茌 . 此 . 国 学 看 量 廷 顿 竭 力 主 张 姜 圄 喜 行 因 姜
群加速垂,i 匿品 拙涌 ^离 校 { 圊 。 菱 当 蒡 臀 基 、 叠 虹 肯 可
一
部 匪 方 复 化 晒 史 和 科 学 离 就 孰 丰 憩 。 甚 至 . , 生 斟 每 、考
必 颖 盎 着 英 语 鞠思 维 万 式 云写 、 交 、 思 誊 . 能 取 得 禹 去 去 z
,
可 二 说 盲 目 过 噩 的 英语 帮 育 积 学 过 程 . 妄冲 意义 上 . 』 在
送礼 、 嗝 玩 乐 、 就 ^ 生 、:阔 斗 蕈 等 等 。 在 高 咬 产 生 了 吃 游 = 大 量 “ 色 吏 灰 匕。. 。 。 E豇 址 天 说 地 . 求 骂 西 , 如 侃 夏 掩 食 男 女等 无 一 不 . 俗 、 流 和 空 谈 气 息 灌 厚 . 矶 支
规 模 曲 文 化 瘪 民 。 过 度 的 英 浯 教 琶 教 学 . Ⅱ 了 西 方 文 翻 口强 叱 对 我 国 峙 缩 文 化 挤 兑力 度 。每£ 数 量 巨 六 的 高 校 学 生 都要参加 I ' OEF .1 等 考 试 . 种 翼 语 叉 章 、 材 就 是 I、. 期 教
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不仅受到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还面临着经济、科技、信息、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一、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1. 传统安全威胁加剧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地区热点的出现,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加剧。
包括领土争端、民族分裂、恐怖主义、核威胁、外国武装入侵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2. 经济安全面临新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我国经济安全面临新挑战。
包括国际市场动荡、金融风险、贸易摩擦、外部经济制裁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3. 科技安全受到威胁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和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科技安全受到了新的威胁。
包括网络安全、信息泄露、知识产权侵权、技术封锁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4. 生态环境安全面临挑战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加剧,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5. 文化安全面临挑战随着文化全球化和传统文化的冲击,我国文化安全面临新挑战。
包括文化输出不足、文化侵蚀、文化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民精神面貌,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二、应对国家安全挑战的对策和措施1. 坚定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稳定面对传统安全威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稳定。
要通过外交途径,睦邻友好,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和领土纠纷。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其间, 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文化安全问题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学术界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文化安全的内涵和意义(一) “文化安全”的内涵要谈文化安全的内涵, 首先要对文化的内涵有清醒认识。
关于文化的内涵, 国内外研究者见仁见智。
一般认为,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定义。
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 , 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 二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和; 三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
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 , 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指文学艺术, 二是指思想、精神(观念形态)。
从结构上划分, 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
作为民族标识的文化, 是就价值系统而言的。
我们所讲的文化建设、文化安全的文化,是从民族标识意义上讲的, 因而是指价值系统意义上的文化。
本文所讲的文化安全意义上的文化, 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系统,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根据上述认识, 我们可以总结出, 所谓文化安全, 是指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健全自身功能、机制的能力和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
所谓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问题, 文化建设中如何科学地解决继承和创新、借鉴和吸纳的问题, 如何防御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负面因素影响的问题。
从本质上讲, 就是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机体的功能, 防御和化解内外风险的问题。
从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 文化安全是指在文化传播、文化交往的过程中, 文化变迁由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 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对话和相互吸纳中, 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文化选择和文化发展的自主性; 从全球化的背景来看, 是指对文化的民族特质的坚持和发展; 从文化系统内部来说, 是指文化价值系统内部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的稳定性; 从文化的功能来说, 是指文化对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调适作用。
试论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0 8
就不 仅仅 是 纯粹 的市 场 扩 展 过 程 , 而 是 西方 发 动 的
一
场 具有 特殊 政治 意义 的政 治与 文化 扩张 运动 , , [ 川。
在这 样一 场有 意 为之 的文 化 侵 略运 动之 中 , 我 们 的 青 年人们 似乎 没有 看 清 事 件 的本 质 , 而பைடு நூலகம்一 味跟 风地
第2 1 卷 第5 期
2 0 1 3年 9月
成都 理 工大 学学 报 ( 社 会 科学版 )
J ouR NAL OF CHE N GD U UN I VE R S I TY OF TE CHNO L O G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 o 1 . 2 1 N o . 5
S e t p . , 2 0 1 3
试 论 我 国文 化 安全 面 临 的挑 战及 对 策
以 当代音 乐 文 化 的发 展 现 状 为例
李 怡 洁
( 中国传 媒 大 学 音 乐与 录音 艺术 学 院 , 北 京 1 0 0 0 2 4 )
为推 翻帝 制而 奋起 反抗 , 全 面开展 工业 革命 之 时 , 我
大 人 民的心 灵深 处 , 但 欧 美 发达 国家 恶 意传 播 的低 俗 文化 时刻 滋扰 着 我 国青 年一 代 的 日常 生 活 , 近现 代 屈辱 历史 导致 的 自卑心 理时 刻影响 着青 年一 代 的 思 想文化 , 来 自国际 与 国 内的双 重 挑 战 时刻 威 胁 着
1 .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的 文 化 冲 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1006 1010520611王海瀛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摘要〕:在当代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文化安全具有其他安全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WTO规则的冲击,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缺乏创新能力,以及西方网络文化的入侵。
文化市场混乱。
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改革创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开放中巩固文化安全。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民族性,文化软实力,创新,威胁在传统的国际政治观念中,政治和军事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在当代世界格局中,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日益和人权、心理、文化等精神层面因素相结合,一种利益的维持与获得越来越需要其他利益的支撑和配合,这就使得文化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凸显出来。
相对于经济和军事等“硬权力”来说,文化被称为“软权力”。
从本质上来说,文化安全就是文化主权的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入侵和控制,通过反渗透、反入侵和反控制来保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使本国本民族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能力和状态。
文化安全是一种特殊的安全,相对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直接性、表面性和对抗性而言,文化安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和缓和性等特点。
在当代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文化安全具有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最深层的意义。
一方面,文化安全要依赖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其他安全;另一方面,文化安全对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其他安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能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强大的发展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精神动力。
对于以文化精华作为凝结手段的国家来说,确保本国文化的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诸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将带来文化全球化,而文化全球化会冲击民族化。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事实和趋势,正在向我们走来;同时它又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关注着全球化这股巨大的历史浪潮,如何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改变着或将要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吸收排斥。
使文化趋于“国际化”,“一体化”。
然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民族性,这是这一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如果一个民族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心甘情愿地接受异族来“同化”,那就是这个民族走向衰亡的开始。
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当任何一种文化失去其“民族性”时,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所谓文化的“全球化”,其实质是推行文化霸权,是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独立性。
使各民族文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通过交流,而变得更加灿烂辉煌,这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江时学研究员认为,强调文化安全不应该导致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和“排他主义”,也不能导致夜郎自大或妄自菲薄。
而是,一方面,要继续与其他国家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扩大对外宣传等手段来捍卫文化安全。
二,WTO规则冲击文化安全我国加入WTO后,在文化安全方面遇到的挑战首先表现在我国文化产业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而我国文化消费虽然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国外文化企业却依靠“市场准入”力争在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随着我国全面履行加入WTO承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即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不断遭到侵蚀、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受到挑战;我国加入WTO是以一定的主权让渡为前提的,所以在WTO规则内对我国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以及文化选择权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是必然的,而同时,文化贸易的发展也会形成并非由于主权让渡为前提的对文化主权的冲击;加入WTO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WTO有关原则,确保文化安全。
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上指出:“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经济,在WTO规则的框架内,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国家软实力竞争威胁我国文化安全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
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
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等。
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
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国际舞台上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径渭分明。
中外文化产业客观上存在的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
据统计,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1998年图书报刊出口额是进口额的四分之一多,电子出版物出口数量(仅2种)是进口的1.176%。
中文的信息在世界信息总量中不到4%。
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占1.2%。
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二。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强势文化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在销售本国文化产品并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作为维护其霸权的重要战略。
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大批量涌入,抢占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压缩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仅以2003年中国电影片为例,全年国产电影总量在120部左右,总体票房收入不足10亿元。
其中国产片超过1000万的新片仅有《手机》、《天地英雄》等5部影片,票房只有1.5一2亿元;而进口片却盘踞中国市场,抢尽票房风头,其中超过1000万的有《哈利波特与密室》、《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等7部影片,票房总数达到4-5亿元。
我们应加快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
加快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全面调查和评估文化资源,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建立高效的文化产业融资方式。
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竞争力。
四,文化创新能力缺乏,威胁文化安全我国受世界文化入侵的影响,文化产业比重严重不足。
但以最简单的例子说明我国文化都多以模仿,抄袭为主。
我国的偶像剧有韩国的影子,电影市场多以外国大片为主,德克士模仿肯德基,麦当劳。
服饰以追崇国际为主,缺少自己的品牌,汽车产业,游戏产业等都以外国牌子占据市场。
就连日常生活用品的牌子也多以外国。
中国的市场多数被外国品牌侵占,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没有创新的产品,没有创新的企业,所以品牌一直做不大,做不远。
我们必须积极发展以高新科技含量高和文化品位高、文化含量高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由此占据全球化下的文化市场和经济世界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需要积极引导高科技对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支配和渗透,善于利用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多学科、多产业的交叉性和交互性特点,又尤其需要重视信息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普遍渗入所产生的多种形态和纷繁复杂的表现特点,以期更加高效率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善,有效改变国家在生产、产品和贸易中的技术地位和文化地位的不利,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对于社会文化消费的不断变化和无限丰富的社会需求。
五,西方网络文化入侵威胁中国文化互联网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可以缩小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交流,但其快速发展也使文化入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互联网的信息渠道首选率为88.5%,明显超过电视,占据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其影响力明显提升。
它一方面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强势文化入侵问题。
例如,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娱乐、休闲产品已成为西方文化入侵的重要媒介,不断向年轻一代灌输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
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主要集中于英语环境,非英语环境的信息内容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这种信息资源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国家和民族竞争力上的差距,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导致当时一些处于边缘的文字、语言的消亡或仅成为方言。
西方国家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推行其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进行着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它蕴含着一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一旦失去了语言或者失去了对语言的感情,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母体就会异化,这将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语言的霸权经常意味着信息和文化的霸权。
目前,互联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语84%,法语5%,德语4.5%,日语3.1%,其他语种3.6%。
互联网上90%的信息为英语信息,中文信息仅占1%,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他们对外文化殖民和渗透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利用优势限制、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由运用;二是借助信息优势撬开别国大门,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攫取别国信息,发动心理战。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家文化安全形势,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至关重要。
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要做到:首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全国人民遵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增强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
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实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
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稳定因素,减少不和谐稳定因素。
其次,通过改革创新尽快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方式不仅影响国家的硬实力,而且影响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更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