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默写、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字,政治家、史学家。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卖油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卖油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卖油翁》含答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开展了“品读古诗文”主题学习活动。

【晓其义·感受文言之美】43.文章描绘了多个人物,陈尧咨①射箭,并以此自傲;②鲁肃经过寻阳时,为吕蒙的长进而吃惊,当即和他结为好友。

(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44.从文章语言中,可以读出人物心理。

“无他,但手熟尔”的意思是“没有别的(奥妙),①”,卖油翁语气平静,从容自信。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意思是“②”,孙权现身说法,语重心长。

【明其旨·探究精神力量】45.卖油翁与孙权的话都蕴含哲理,《晚春》中的三四两句也富有哲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46.以上两个故事对你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案】43.擅长到,等到44.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我经常读书,自己以为大有益处45.示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纷纷如雪花般尽情飞舞,为晚春添色,这给人以哲理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珍惜光阴,不错失时机。

46.示例:从吕蒙学习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不能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从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在学习上,只要多思勤练,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解析】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②译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

及,到,等到。

4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①但,只是;熟,熟练;尔,同“耳”,罢了。

②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益处。

4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此句赋予杨花榆荚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似乎简单朴素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展现着自己的姿态;同时将杨花榆荚比作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情景,似乎也是在挽留即将逝去的春色;抒发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文言现象、选择、简答题带答案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文言现象、选择、简答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很。

今义: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

今义: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

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当:①但当涉猎:应当②当涂掌事:掌管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大: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二、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字,政治家、史学家。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过关测试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过关测试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过关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根据课文和提示完成句子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

(2)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现木兰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演变成成语“扑朔迷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战地夜景,同时写出了战地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用互文的手法概括地描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关山度若飞(2)壮士十年归(3)朔气传金柝(4)赏赐千百强(5)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孙权劝学》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但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治理。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

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过去的事。

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耳朵。

5、孤岂欲卿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孤独。

6、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以及。

7、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更加。

三、一词多义:1、以:a、以军中多务用b、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译为“认为”2、当:a、当涂掌事;掌管b、但当涉猎。

应当3、见:a、见往事耳。

了解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4、事:a、卿今当涂掌事事务b、见往事耳历史c、何见事之晚乎事情四、成语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着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五、重点字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历史)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9、即更刮目..之晚乎(认清事物)...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六、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七、用原文回答(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很。

今义: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

今义: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

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当:①但当涉猎:应当②当涂掌事:掌管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大: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孙权劝学》《卖油翁》《木兰诗》重点词句翻译

《孙权劝学》《卖油翁》《木兰诗》重点词句翻译

《孙权劝学》重点词语、句子翻译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当权。

词类活用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名词作动词,推辞。

2.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无义。

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当:但当涉猎。

(应当) 当涂掌事。

(如今) 见: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大。

(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从事。

今义:顺接连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词语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权、当道)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用)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历史∕罢了)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9、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擦擦眼)10、与蒙论议(讨论、议事)11、孰若:与……相比怎么样 12、非复:不再是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译: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解析】A比得上;比得上。

B于是,就;才。

C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D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作介词“在”的后缀、无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好处;更加。

C主谓之间;主谓之间。

D推辞;言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 / 蒙辞.以军中多务【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就;就。

C因为;用。

D推辞;言辞。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①代词②祈使语气③表顺承④表顺承。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B.自以为..军谘祭酒..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解析】A用;来。

B认为;用……作为。

C主谓之间;宾语前置标志。

D于是,就;于是,就。

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解析】D同辈对年长者的尊称。

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解析】A主谓之间。

B代词。

C代词。

D代词。

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解析】B辞,翻译成推辞,推脱都可以。

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解析】C从侧面烘托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解析】B侧面烘托。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二)部编本七年级下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班级:姓名:一、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汉乐府①、《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行军神速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⑤、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⑥、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⑦、《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⑧、《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二、选择题:1、《木兰诗》属于:( B )A、新诗B、叙事诗C、散文诗D、抒情诗【解析】B叙事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市.鞍马(买) B.少.习射(少年时)C.长而益.精(更加) D.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是)【解析】D但:只。

3、没有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解析】A互文,对偶。

B夸张。

C没有修辞。

D比喻,反问。

4、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A“万里”与“关山”;“戎机”与“若飞”词性和意思并不相对或相近。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

【解析】A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解析】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 A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解析】A这首叙事诗的主题就是歌颂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8、对下面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

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小弟赶着杀猪宰羊,慰问得胜归来的姐姐忙碌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