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聚丁烯-1研究进展
2023年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聚丁烯-1(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发展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聚丁烯-1(树脂)市场需求逐年增长,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合的要求。
聚丁烯-1(树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而且价格相对较低,这些因素均推动了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的蓬勃发展。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聚丁烯-1(树脂)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作为工业原材料,聚丁烯-1(树脂)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日用品等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市场是建材和包装两大领域。
特别是在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聚丁烯-1(树脂)作为轻量化材料,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虽然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第一,高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尚未完全掌握相关技术。
第二,环保性能要求日益严格,这需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
第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需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聚丁烯-1(树脂)产业链较长,涉及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加工等方面,对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均有较高要求。
同时,聚丁烯-1(树脂)市场也存在品牌溢价、技术含量高、技术门槛高等问题。
总之,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需求逐年增长,对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品质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
2023年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调查报告聚丁烯-1(树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
本文将对聚丁烯-1(树脂)行业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
1.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聚丁烯-1(树脂)市场规模正在逐年增长。
聚丁烯-1(树脂)的广泛应用和多样化需求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聚丁烯-1(树脂)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 市场应用领域聚丁烯-1(树脂)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
在塑料制品中,聚丁烯-1(树脂)常用于制造薄膜、包装材料和管道等产品。
在橡胶制品中,聚丁烯-1(树脂)可以增加橡胶的强度和耐磨性。
在涂料和粘合剂中,聚丁烯-1(树脂)可以提供优异的耐候性和附着力。
3. 市场竞争情况目前,聚丁烯-1(树脂)市场存在着较强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大型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4. 市场驱动因素和挑战聚丁烯-1(树脂)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促进了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聚丁烯-1(树脂)市场的发展。
其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导致对可降解塑料和环保型材料的需求增加,也为聚丁烯-1(树脂)市场提供了机遇。
然而,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的影响和技术进步等。
5. 市场前景聚丁烯-1(树脂)市场的前景较为乐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从而推动了聚丁烯-1(树脂)市场的发展。
此外,环保型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将为聚丁烯-1(树脂)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以上是对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的调查报告,总结了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应用领域、竞争情况、驱动因素和挑战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该报告可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分析依据。
2023年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聚丁烯-1(树脂)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聚丁烯-1是一种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市场和行业,例如包装、建筑、汽车等。
本文将对中国聚丁烯-1市场的现状、竞争格局、关键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目前,全球聚丁烯-1的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聚丁烯-1市场的关键角色,其市场规模正逐年扩大。
2019年,中国聚丁烯-1市场规模超过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
聚丁烯-1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包装、建筑、医疗、汽车、电气电子等,其中包装市场占据了最大份额。
与其他树脂相比,聚丁烯-1具有较高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因此在包装市场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聚丁烯-1在建筑领域也具有开发空间,例如在隔热材料和防水材料方面,聚丁烯-1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竞争格局目前,中国聚丁烯-1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主要的企业包括陶氏化学、LG化学、中国石化、鲁特、江阴华凯等。
其中,陶氏化学是全球聚丁烯-1市场的领导者,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较大。
而中国石化是国内聚丁烯-1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除了上述主要企业外,中国聚丁烯-1市场还存在着一些小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供应给中小型客户。
随着中国聚丁烯-1市场的快速扩大,这些小规模企业也面临着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三、关键企业1.陶氏化学陶氏化学是全球最大的聚丁烯-1生产商之一,其产品涵盖了聚丁烯-1的各种应用领域。
陶氏化学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产品质量稳定、服务质量高、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2.LG化学LG化学是韩国聚丁烯-1市场的领导者,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建设,预计未来将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聚丁烯-1产品。
3.中国石化中国石化是国内聚丁烯-1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生产规模都较大。
聚丁烯-1技术研究进展及其特性分析

2 e nr f aigP t ce cl o pn ,D q g13 1 ,C ia .R f eyo qn e ohmi m ay ai 67 i D r aC n 1 h ) n
Absr c :Th o r h n ie p o e te fp lb y e 一 we e smp y d s rbe n h u r n iu — ta t e c mp e e sv r p ri so oy utlne 1 r i l e c i d a d t e c re t st a
t n o oy u y e e 1 w r n r d c d T e h e e r h p o r s n t c n lg n aa y to o y u e e 1 i fp l b t ln 。 e e ito u e . h n t e r s a c r g e so e h o o y a d c tls f lb tn o p
可 以与其 他 聚烯烃 塑 料混 合使 用 而产 出各类 不 同特 性
物塑 料制 品 的 品种 范 围 ,如做 易撕 膜 、低 密封 温度 双
L D E) 的聚烯烃塑料产品,由此而有效地扩大了聚烯烃混畲 分 用 于线 性 低 密 度 聚 乙烯 ( L P 共 聚 单 体 ,其 中 35万 ta需 靠 外 销解 决 ,且 外 销 困难 ;2 1 . / 00年 , 中 国石 油 副产 丁烯 一1已经达 到 8 5万 ta / ,其 中作 为
不高 ,导致 最终 产 品 灰分 含 量 较 高 ; ( ) 产 品全 同 2
含量 还不 能 完 全 达 到 用 于热 水 管 的 国外 进 口料 水 平
( 9 % ) ( ) 聚 合 釜冷 却 系 统 中循 环 水 进 出 口温 3 3
2024年聚丁烯-1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聚丁烯-1市场调研报告1. 市场概览1.1 概述本报告对聚丁烯-1市场进行深度调研分析,以了解其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和发展前景。
1.2 定义聚丁烯-1是一种重要的聚烯烃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用于包装、建筑和汽车等领域。
2. 市场规模与趋势2.1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聚丁烯-1市场全球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美元。
2.2 增长趋势聚丁烯-1市场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包括工业化进程、消费需求增加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升。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3. 主要竞争对手3.1 公司A公司A是聚丁烯-1行业的领先企业,其产品具有优异的质量和性能,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
3.2 公司B公司B是聚丁烯-1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产品具有创新的特性和竞争力的价格,逐渐蚕食市场份额。
3.3 公司C公司C是新兴的聚丁烯-1企业,其产品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一定的市场关注。
4. 发展前景4.1 市场机会随着全球包装、建筑和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聚丁烯-1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升也将促进市场的发展。
4.2 挑战与风险聚丁烯-1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环境监管要求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
4.3 市场前景综合考虑市场机会和挑战,聚丁烯-1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积极向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扩大,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并持续创造价值。
5. 总结本报告通过对聚丁烯-1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对市场概况、规模与趋势、竞争对手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聚丁烯-1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聚烯烃塑料,在未来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聚丁烯-1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技术应用与研究一、聚丁烯-1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1.熔融共混法。
熔融复合法是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填充改性,具体步骤为首先将聚合物原料和填料在高速共混机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利用注射机、双螺杆挤出机或者密炼机等设备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熔融混合制备出高分子复合材料。
但是用该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中的第二组份与聚合物基材相容性不好或者在聚合物中分散很差,将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性能。
2.原位复合法。
原位复合法是将填料粒子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催化聚合过程中实现填料粒子在聚合物中分散的一种方法。
使用该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填料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
由于没有经过熔融或溶解,聚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因此该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较为优异。
3.溶液共混法溶液共混法是将聚合物基体溶解在一种溶剂中,同时要求填料也能溶解或分散在该溶剂中,然后通过搅拌的形式来实现材料的复合,最后将复合材料加至一种该聚合物的不良溶剂中,使复合材料析出。
该方法的重点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既可以溶解聚合物,又可以分散或溶解填料,而对填料粒子进行改性,使其很好的分散在溶剂中是该方法的难点和重要步骤。
二、聚丁烯-1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进展1.聚丁烯-1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MosabKaseem等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B-1/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塑性淀粉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性能均低于纯PB-1,主要因为淀粉与PB-1的相容性太差,团聚在一起的淀粉粒子,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在材料中形成缺陷。
而杨氏模量随着淀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均要高于纯PB-1,说明了淀粉作为刚性粒子,增加了PB-1抵抗形变的能力。
HisayukiNakatani等制备了PB-1/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MWCNTs用量为3wt%时,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提高最为明显,其原因在于改性MWCNTs与PB-1形成了交联结构,这些网状交联结构在材料受到外力时能够有效的传递应力,使复合材料的模量得到提高。
聚丁烯-1研究进展及应用

聚丁烯-1研究进展及应用
王亚丽;张德顺;曾群英;王秀绘
【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市场》
【年(卷),期】2008(31)11
【摘要】等规立构聚丁烯-1是具有多晶变体的聚合物,具有突出的耐热抗蠕变性、优异的韧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耐磨性、耐燃性和优良的可加工性、环保性等,
特别适合于制备管材.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聚丁烯-1研究进展,探讨了Z-N催化体系、制备条件对丁烯-1聚合性能的影响和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聚丁烯-1的相关研究,以及着重概述了聚丁烯-1管材的应用,结合我国现状简要说明了聚丁烯-1树脂在我国具有的开发潜力.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王亚丽;张德顺;曾群英;王秀绘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大庆,163714;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大庆,163714;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大庆,163714;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
中心,大庆,1637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5.15
【相关文献】
1.聚丁烯-1晶型转变研究进展 [J], 杨春柳;张文学;张平生;黄安平;朱博超
2.聚丁烯-1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J], 董小芳;崔晓鹏;王秀绘;杨敏;王斯晗;刘宾元
3.高等规聚丁烯-1及其复合树脂结晶行为研究进展 [J], 王玉如;任鹤;闫义彬;何书艳;赵千
4.聚丁烯-1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J], 吴薇;王文燕;马丽
5.聚丁烯-1改性的研究进展 [J], 毛双丹;王波;赵玉英;李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AH接枝全同聚丁烯-1反应挤出制备及性能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MAH接枝全同聚丁烯-1反应挤出制备及性能研究-本科毕业论文MAH接枝全同聚丁烯-1反应挤出制备及性能研究1.前言聚丁烯-1(PB-1)最早是在1954年由Natta在催化剂作用下,以1-丁烯单体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半结晶性、线性结构聚合物,结构式为—(H2C-CH(C2H5))n—,根据侧链乙烯基沿主链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可分为全同、间同和无规PB-1三种结构,目前全同聚丁烯-1已实现工业化生产[1]。
聚丁烯-1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耐热蠕变性及良好的力学性能。
高等规度聚丁烯-1的等规度大于95%,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负有“塑料黄金”的美誉。
但iPB-1亦存在以下两种缺陷:1)聚丁烯-1是一种多晶型结构,晶体型态有Ⅰ、Ⅱ、Ⅲ、Ⅰ’、Ⅱ’五种[3],其中最重要且具有实际价值的是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稳定态,Ⅱ型是热力学不稳定态,在常压下,PB-1熔体结晶得到的是Ⅱ型晶态结构(熔点为120℃)。
在室温下转变成Ⅰ型晶态(熔点为136℃)约7天时间,此过程为不可逆转变,同时聚合物外观及性能亦相应改变。
对于工业化生产来说,7天的转变期几乎无法实现,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围绕该问题,人们提出许多改进方案,如加入成核剂、共聚、共混等,但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iPB-1是一种非极性聚合物,表面活化能较低,导致了它的粘结性、染色性、涂饰性、亲水性、抗静电性及与其它极性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填料的相容性较差。
针对以上两种缺陷,对聚丁烯-1进行化学改性,可以在保留原有特性的同时,引入所需的极性基团,改善其性能上的不足。
目前在化学改性方法中,对聚烯烃进行接枝,在其分子链上引入具有极性的侧链基团,是一种简单实用且经济可行的方法。
这种方法理论上也应该适用于属于聚烯烃材料的聚丁烯-1。
马来酸酐(MAH)在接枝条件下不会形成长的接枝链,因此在聚烯烃改性方面被广泛应用,一方面可通过接枝MAH来增加iPB-1的极性,另一方面通过MAH的加入,能够加速其晶型转变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聚丁烯-1研究进展杨金兴乔辉史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介绍了国内外在聚丁烯-1的基本性能、结晶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温度、全同含量、分子量、CO2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聚丁烯-1与聚丙烯、聚乙烯的共混性能以及聚丁烯-1的老化性能和发泡工艺等等。
关键字:聚丁烯-1 结晶性能共混老化发泡伴随我们国家石油与化工行业的进步,四碳烯烃资源和四碳烯烃装置的生产量持续增加,丁烯-1(Bt)原料的如何充分利用问题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而聚丁烯-1可以采用改变规整度和结晶度的方法制得性能不同的材料,开发利用丁烯-1用作聚丁烯-1树脂等新材料的原料是缓解这个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2]。
虽然合成全同聚丁烯-1材料已经超过30年了,但一直没有像聚乙烯(PE)与聚丙烯(PP)一样,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国外20世纪60年代已经工业化生产的1-丁烯聚合物主要是合成了高结晶度(结晶度为50~60%)、高等规(高于96%)的iPB,大多都采用与合成聚丙烯类似的催化体系和生产工艺[3]。
但是由于聚丁烯-1的价格和生产成本要比PE、PP等聚烯烃塑料高,尤其是最近研发了可替代聚丁烯-1的PPR(共聚型PP)后,经济利益问题一直是妨碍聚丁烯-1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国内,iPB树脂的工业化生产仍处在发展早期。
最近几年,由于1-丁烯可以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共聚单体来用,增加了对1-丁烯单体的用量。
而且随着聚合技术的进步,PB对于大多数的聚烯烃来说在性价比上更具有优势[4]。
所以,开发利用iPB材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 聚丁烯简介聚丁烯-1(Polybutene-1,简称PB-1)是丁烯-1单体的等规立构高分子均聚物。
是由纯的丁烯-1单体和催化剂在反应器中聚合而成的[2]。
聚丁烯-1的结构式为-(H2C-CH(C2H5))-。
PB-1可以采用改变规整度和结晶度的方法而制得性能不同的材料,适用于薄板、薄膜和n管材。
高等规聚丁烯-1是等规度大于90%的聚丁烯-1,被人们誉为“塑料黄金”。
2 聚丁烯-1的结构与性能2.1 聚丁烯-1的晶体结构全同聚丁烯-1(i-PB)是一种多晶型聚合物,晶体型态有Ⅰ、Ⅱ、Ⅲ、Ⅰ′、Ⅱ′五种[5],其中能用于实际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晶型Ⅰ和晶型Ⅱ。
其中稳定性最好的是晶型Ⅰ,晶型Ⅱ处于热力学上不稳定状态,全同聚丁烯-1熔融后在常压下冷却结晶形成晶型Ⅱ,晶型Ⅱ会逐渐过渡到晶型Ⅰ,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变。
晶型Ⅲ在常温下稳定,在靠近熔点时形成晶型Ⅱ并继续过渡到晶型Ⅰ。
i-PB在一定的溶剂里发生溶液结晶或在高压条件下发生熔体结晶时可形成晶型Ⅰ′,晶型Ⅰ′表现出与晶型Ⅰ类似的X-ray衍射图,而且他们拥有一样的晶胞参数[6]。
另一种晶型Ⅱ′还鲜见报道。
聚丁烯-1的晶体形态及性能见表1[7,8]。
表1聚丁烯-1的晶体形态及性能晶型ⅠⅡⅢⅠ′Ⅱ′红外光谱/cm-1 925810 900 900810 925792晶型形态菱形四方形斜方形散式菱形熔点/℃121-136 100-120 100-120 95-100密度/g/cm-3 0.916 0.89硬度(邵氏D)65 39拉伸强度/Mpa 32 32伸长率/% 350 3502.2 聚丁烯-1的性能PB-1的力学性能良好,高填充性,抗蠕变性,耐低温性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性能突出。
它不但耐化学药品性和介电性能好,而且韧性和机械强度也都非常好。
跟其它种类聚烯烃对比,发现PB-1具有最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
与聚丙烯、聚乙烯相比PB-1的耐蠕变性较高,且在应力低于屈服点时,PB-1在110℃仍能保持非常好的耐蠕变性。
PB-1的耐磨性可比得上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用于制作传送管、金属管衬里、灌溉用管、浆液输送管等。
其模量相比于聚丙烯、聚乙烯较低,材质柔软,是制作挠性管优选材料。
[4]下面表2介绍了PB-1的基本性能。
表2 PB-1的性能[9]项目单位测试方法/GB 均聚MFR g/10min GB/T 3682-2000 0.2-20密度g/cm3 GB 1033-86 0.918 拉伸屈服强度MPa GB/T 1042-92 18拉伸断裂强度MPa GB/T 1042-92 32断裂伸长率% GB/T 1042-92 10~370弯曲模量MPa GB/T 9341-2000 350邵氏硬度 D GB 2411-80 65脆化温度℃GB 5470-85 -1.0熔点Form Ⅰ℃DSC 126维卡软化点℃GB/T 1633-2000A 1223 聚丁烯-1的研究进展3.1 聚丁烯-1的力学性能我国已经有过负载钛-三乙基铝催化体系用低温本体聚合方法合成聚丁烯-1的报道,通过增加或减少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的添加量合成高结晶度、高等规度的PB-1[10]。
但所得制品在性能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仍有差别。
2009年青岛科技大学的许春生等[11]采用Z-N催化剂催化1-丁烯聚合合成高全同含量聚丁烯-1(iPB),发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采用外给电子体D-B(一种甲基硅氧烷)时得到的iPB的力学性能要明显优于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作为外给电子体时得到的聚丁烯-1的力学性能。
这是因为用外给电子体D-B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链规整度要高于用DDS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链规整度,因而使得聚合物的结晶程度较高,力学性能也更理想。
2003年意大利的F. Azzurri等[12]已经通过微硬度技术研究了多态性对等规聚丁烯-1的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晶型Ⅰ(六角)的硬度明显大于晶型Ⅱ(四方)的硬度。
这是由于六角晶体的密集排列引起的。
通过对高分子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晶纳米结构微硬度的分析,得到它的机械参数明显大于通过淬火得到的样品,这个结果可能归因于晶体的缺陷和缠绕部分(等温结晶的非晶态相)被更好的隔离。
作者发现在晶型Ⅱ最开始的转变过程中b(机械参数)值是一个常数,当完全转变为晶型Ⅱ后b值开始随着分子量的增长而增长,接着在高分子量时会有一个显著的下降。
3.2 聚丁烯-1的结晶性能对于聚丁烯-1的五种晶型,能用于实际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晶型Ⅰ,怎样快速或直接得到稳定的晶型Ⅰ将是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2.1 聚丁烯-1的结晶过程对iPB而言,结晶性对iPB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结晶性能的不同又与分子链结构有关。
所以,研究iPB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iPB的结晶。
2008年青岛科技大学的江云涛等[13]采用负载铁催化体系合成了高等规丁烯-1(iPB),并研究了室温时随时间的变化iPB的结晶过程和晶型转变。
结果显示:iPB最初生成的晶体仅有晶型Ⅱ存在,晶型Ⅱ不稳定在168h内完全转变为晶型Ⅰ。
iPB室温结晶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晶粒生长,用时较短;第二阶段晶型的完善,用时间长。
因此在一定时间内iPB的聚集态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iPB的结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增大,而与iPB晶型的完善与否无明显关系。
2001年阿克伦大学的Cheol-ho choi等[14]也报道了等规聚丁烯-1从晶型Ⅱ到晶型Ⅰ的晶型转变的两个相关研究。
第一,发现在熔融纺丝中,转换率越高定向结晶程度越高。
第二,认为在厚淬火圆柱棒中发生相位转换。
作者发现相位转换在中心出现的速率快于在表面发生的速率。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淬火应力的增长引起的。
剩余应力的计算结果与以前外加应力的影响有关。
3.2.2 聚丁烯-1结晶性能的影响因素据文献知对晶型转变速率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在室温下晶型Ⅱ结晶向晶型Ⅰ结晶转变的最快。
同时,对样品施加压力、定向取向和加入成核剂都可以促进Ⅱ型结晶向Ⅰ型结晶转变。
下面介绍几种对其晶型转变有影响的几种因素。
(1)温度的影响2009年日本立命馆大学的Motoi Yamashita等[15]研究了等规聚丁烯-1三角相熔融薄膜的形态和结晶增长动力学。
发现在75℃时,通过原位光学显微镜确定的三方晶体的增长率是四方晶体的百分之一。
而且PB-1三方晶型和四方晶型的增长速率都依赖于温度。
(2)全同含量的影响2008年青岛科技大学王秀峰等[4]研究了全同含量对聚丁烯-1(PB-1)晶型转变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全同含量的不同对室温时聚丁烯-1从晶型Ⅱ转变到晶型Ⅰ的时间没有影响,七天后都全部变成了晶型Ⅰ;但全同含量的高低却对聚丁烯-1的结晶性能有影响,全同含量偏低的聚丁烯-1产生的球晶有较差完善性、结晶度下降。
通常,提高全同含量可使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热性能和硬度增加,而使韧性下降。
全同含量不同,PB-1表现出的性能也不同,材料可能是脆性塑料、韧性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
于此同时,与王秀峰同校的赵永仙等[13]利用负载钛催化体系合成了全同含量为86%和99%的两种聚丁烯-1,并探究了室温时全同含量对聚丁烯-1结晶和晶型转变的影响。
却发现全同含量越高,由晶型Ⅱ向晶型Ⅰ的转变速率也越快;全同含量低的iPB-1室温的半晶型转变时间长于全同含量高的聚丁烯-1。
作者还发现尽管聚丁烯-1的全同含量不同,但其从晶型Ⅱ转变到晶型Ⅰ的超过80%产生在前48h,超过48h后转变速率下降。
(3)分子量的影响2002年麻省大学的H. Henning Winter等[16]发现等规聚丁烯-1的结晶速率本质上不受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反,分子量对i-PB从球晶形态过渡到方晶形态有影响。
最近Fu等通过相图观察定量的证实了温度和分子量在球粒到多角晶的过渡中的耦合效应。
(4)CO2的影响2002年华东科技大学李雷等[17]通过研究发现CO2的塑化效应有助于晶型Ⅲ的熔化,却抑制了从晶型Ⅲ到晶型Ⅱ的晶型转变。
并证实了从晶型Ⅲ到晶型Ⅱ的转变除了熔融再结晶机理外还存在固-固转变过程。
此外,随着CO2压力的增加,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固固相转变有更多的Ⅰ′晶型生成。
在N2和高压CO2的气氛下,除了四氯化碳有助于形成晶型Ⅲ外,还有其他两种方法(稀释甲苯和邻二甲苯)形成晶型Ⅲ也表现出和形成晶型Ⅱ相同的过程。
3.3 聚丁烯-1的共混性能3.3.1 PP和PB-1的共混性能(1)结晶性能2000年台湾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的Y.-T. Shieh等[18]研究了PP/PB-1混合对结晶行为、晶型转变和晶型的形态的影响。
在冷却或等温结晶过程中PP的结晶速率随着PB-1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PB-1的结晶速率和球晶尺寸都可以通过在PB-1中混合PP而提高。
当用溶液沉淀法准备时,纯PB-1形成晶型Ⅰ′(或Ⅲ)和Ⅱ,然而PB-1的混合物只形成晶型Ⅰ′;纯PP 只形成晶型α。
[19]在动态加热和冷却中从晶型Ⅰ′到晶型Ⅱ的晶型转变,随着PP含量的增加而变的迟缓。
PB-1的晶型Ⅱ可以通过室温老化转变为晶型Ⅰ,而且这个转变可以通过在PB-1中加入PP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