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高职高专工程水文学第二章水文循环及径流形成

合集下载

第2章习题_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2章习题_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打下坚实基础。

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习题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______________运动引起的冷却。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工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水循环过程中的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因素为降水量、蒸发量和径
流量20以20/及11/7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
7
二 地球的水量平衡
3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陆地+海洋 Δt:陆地:Pc R Ec Sc 海洋:Po R Eo So
全球:Pc Po Ec Eo Sc So
P E S
多年平均:S 0
内部对因合素理:开水发的利物用理水三资态源(、固抵、御液洪、旱气灾)害在等一都定有条重件要下的可意以义相。互转换。
2020/量平衡原理
定义: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输入水量与 输出水量的差额必等于其蓄水变化量。
它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也是水文学最成熟的理论,主要用于定量 分析水文要素值。
地壳运动——形成线形槽状凹地
径流侵蚀作用——冲淤、改道等
大气降水——提供水源
3 河流分段
河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口
河流的发源地,多为溪涧、泉、湖 紧泊接、河冰源川,、多沼处泽于等深山峡谷,坡陡 流三急江,源河:谷长下江切、剧黄烈河,、常澜有沧急江滩或 河床底坡瀑和布水流速度渐缓,河槽变宽,两岸 有位滩于地冲澜, 积沧河 平江床 原扎冲 ,曲淤 河不 槽明 宽黄显 阔河。 ,扎河陵床湖底坡、长江水各流拉流丹速东 河较流小的,终泥点沙,淤即积河严流重注,入浅海滩洋、、河湖湾泊多等的地方。水流流 速骤减,大白水量河泥黄沙果淤树积瀑,布形成三角洲。 有些河流高消7失7.8在m沙,宽漠1中01,.0m则无河口,如甘肃石羊河。
主要内容:自然界的水循环、大循环、小循环;地球上 的水量平衡。 学习要求:了解自然界的水文循环现象、原因与作用; 掌握海洋的、陆地的、全球水量平衡原理与方程。
2020/11/7
4

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度量

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度量
关,尤其是土壤含水量。 对于天然情况下,温度、光照基本适宜,植物的
散发过程与土壤的蒸发过程很相似,常常与土壤 的蒸发一起计算。
四、流域总蒸发
流域总蒸发(流域蒸散发):流域内的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的总称。 陆地上的年降水量有60~70%通过蒸发和散发返回 大气,因此总蒸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要素。 流域总蒸发是通过估算求得。
工程水文学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 河流与流域 降水 下渗 蒸散发 径流
第六节 径流
内容提要
➢ 径流形成过程 ➢ 径流的度量 ➢ 河川径流的动态变化
一、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由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 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其中流出 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
入渗能力曲线 fc
fF f0
0
2020/12/3
Ft ft
下渗能力随时程而递减, 初期很大,后期逐渐变小 ,最后趋于稳定。
fc t
三、下渗 自然条件下的下渗
f f0
C
fc 0
(1)i1≥fp,按下渗能力下渗
(3)fc<i3<fp,i1下渗能力下降到稳定下渗
率前,全部雨水渗入土壤
i3
A
D
B
i2
(2)i2<fC,按降雨强度下渗
三、下渗 物理过程
(2) 渗漏阶段 下渗的水主要在毛细管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土壤孔 隙中形成不稳定运动,并逐步充填空隙,直到孔隙充满 水之前均称为第二阶段。该阶段水呈非饱和运动,有时 将渗润阶段和渗漏阶段合称为渗漏阶段。 (3)渗透阶段 当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时,水在重力作用下向 下运动,属饱和水流运动。这时,下渗率维持稳定, 称稳定下渗率。

水文学第二章第七节径流

水文学第二章第七节径流
松花江S=55.72万km2,据松花江河口控制站1956~1979 年资料推算,松花江多年平均W为734.7亿m3, R=131.6mm;Q=2329.7m3/s;M=4.18
精选课件
14
三、径流的形成过程
1.流域蓄渗过程 2.坡地汇流过程 3.河网汇流过程
精选课件
15
流域的蓄渗过程
降雨初期,只有少量(5%)雨水落入河槽,绝大部分落在流域 表面上,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是消耗于植物截留(In)、 下渗(f)、填洼(D)和蒸散发(E)。
壤中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沟流
片流
地表径流
坡地汇流
河网汇流
小河流
大河流
大海
精选课件
20
产流与汇流
❖ 在径流形成中通常将流域蓄渗过程,到形成地面汇流及早期 的表层流过程,称为产流过程,
❖ 坡地汇流与河网汇流合称为流域汇流过程或汇流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地面汇流
流域产流过程
径流形 成过程
坡地汇流过程 壤中汇流 地下水汇流
29
精选课件
30
精选课件
31
[思考题] ❖ 1.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 2.径流的度量方法有:( )
A 流量 B 径流量 C 径流深 D 径流系数 ❖ 3.径流形成过程中包括那些子过程,各有何特点? ❖ 4.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
仍然川流不息?
1.某闭合流域面积为21901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6.1mm,多 年平均径流深66.1mm。试求多年平均年蒸发总量,并计算其多 年平均径流系数和蒸发系数。
2.某水文站有40年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为Q0=830m3/s。 其控制流域面积为F=120000km2,多年平均流域降雨量P0= 770mm。试计算该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 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工程水文学》模拟试题之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

《工程水文学》模拟试题之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

第一篇工程水文学试题库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打下坚实基础。

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习题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

一、概念题(五)填空题1. 地球上的水以_汽___态,_液___态,_固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大气___ 、__陆地___ 和__海洋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微粒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达到或超过饱和____________状态。

3. 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___强烈上升___________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冷却。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大循环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小循环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___ ,内因是_水具有固液汽三态转换的物理特性。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蒸发_______,__降雨______,__下渗_____,___径流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某一时段流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区域蓄水量的变化。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习题部分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习题部分

d.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37.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
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
b、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暖气团下方
c、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d、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25. 暖锋雨一般较冷锋雨[ ]。
a、雨强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
b、雨强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长
c、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
者的[ ]。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13.日降水量 50~100mm 的降水称为[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4.大气中某一高程上的气压,等于该处单位水平面积上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该气柱的高度为
[ ]。
17. 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




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______。
19.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




等。
20. 露点的含义是

21.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雨, ______雨, _____雨。
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9. 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

2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1

2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11

2019/10/29
9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主要内容: 河流及其特征、河流地貌定律;流域及其特征
学习要求: 了解河流、水系的基本概念; 掌握河流主要特征的计算方法; 掌握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的基本概念以
及流域特征对径流的影响。
2019/10/29
10
一 河流及其特征
1 基本概念:
河流:汇集一定区域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天然泄水通道,由流 动的水体与容纳水流的河槽两大要素构成。
水循环过程中的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因素为降水量、蒸发量和径
流量20以19/及10/区29 域蓄水量的变化量。
7
二 地球的水量平衡
3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陆地+海洋
Δt:陆地:Pc REc Sc 海洋:Po REo So
全球:P cP oEcEoScSo
PES
横断面分类:河流横断面是河流平面形态和水流长期相互作 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根据横断面形状可分为单式断面(V或U 形)和复式断面(宽浅阶梯状U形,有多级河漫滩)两类。
2019/10/29
河流横断面的一般形状27
一 河流及其特征
(4)河流断面
2)河流纵断面 定义:是指沿河流水流方向从河源到河口的各横断面最大
2019/10/29
32
二 流域及其特征
2019/10/29
33
二 流域及其特征
2 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河流水源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之分,同样分水线也有地下水分水 线和地面水分水线之分。二者一般大体一致,但有时受地貌特 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二者可能不一致。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完全重合的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完全闭合流域是不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有石灰岩溶洞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这种局部的水循环叫做水的小循环。 前者称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 物质循环之一。正是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 环,才形成永无终止千变万化的水文现象。
水文循环也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 因。
思考题
沿海湿润、内陆干旱的原因 ?
一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4、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存在、运动和变化,统称
一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水循环包括了多种的复杂过程,如蒸 发、水汽输送、冷凝、降水、植物截留、 滞蓄、下渗、径流等。其中最重要的基本 现象是
蒸发、降水、下渗、径流。
111 385
3 水汽输送
1蒸发
4 降水
1 植物蒸腾 2 降水
湖 6 地表径流
6 地下径流
1蒸发
5 蒸发 4 降水
海洋
一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2—1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2 河流与流域 §2—3 降雨 §2—4 蒸发与下渗 §2—5 径流
§2—1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一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1、定义: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
不断从水面和陆面蒸发, 变为水汽上升高空,被气 流输送到其他地区,在适 当的条件下凝结,然后又 降到地面。水的这种不断 蒸发、输送、降落,无始 无终,往复循环的过程就 称为水循环。
本节小结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定义 2、成因 3、分类 二、水量平衡 1、原理 2、方程式
§2—2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 二、流域
一、河流
(一)河流的形成与分段 河流是接纳地面和地下水的天然泄水
道,是水循环的路径之一。 一条河流一般都分为五个分段: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水文 2011 年至2012 年第 1 学期第 次课 班 级: 编制日期:2011年 月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二章 水文循环及径流形成 1.水分循环 2.流域与河流 目的要求:理解水分循环的过程 了解河流相关概念 掌握河流及流域的特征

知识要点:地球上的水分布 水分循环 河流及其特征 流域及其特征 技能要点:表示河流及流域的特征

教学步骤:复习――讲授――小结――习题 教具及教学手段:讲授结合多媒体 作业布置情况:《水文与水利水能规划》习题集 课后分析与小结: 本节关于河流和流域的概念较多,需学生互相区别理解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1 年 9 月 日第 2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复习与预知 复习:水资源 :可利用的淡水 水文与水利水能规划的作用: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 工程水文学研究对象:水工水文包括预报和水文分析 预知:面向下游,左边河岸称为左岸,右边河岸称为右岸 长江流域 算术平均值与加权平均值 1.1.1 水文循环: (1)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及水文循环的分类。 水文循环: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主要水文要素有降水、蒸发、径流及下渗等。 从海洋蒸发到大气中的水,一部分被携带到陆地上空,又凝结降落到地面,其中一部分重新被蒸发,另一部分沿着地表坡面流动,并逐渐汇集到河流中,流入海洋,还有的水渗入地下,并以渗流的方式补给河道,最终流入海洋。这样一种整体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进行的水的交换,称为水的大循环。 除了大循环外,还存在着水的局部循环。比如,降落到地面的水在没有回到海洋之前又被蒸发到空中,并重又降落到地面;从海洋蒸发的水,在没有到达陆地之前,重又凝结降落到海面。这样在陆地范围内或海洋范围内进行的局部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2)形成原因 内因:常态下水的三态转换 外因:太阳辐射作用和地心引力

图示 第 3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1.1.2 水量平衡基本原理: 概念:水量平衡原理 结合图例讲述区域水量平衡方程:

根据不同区域的边界条件将区域水量平衡方程转化为多年平均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及陆地和海洋水量平衡方程:

大陆:ccPRE

海洋:ooPRE 全球:cocoPPEE 或:PE

11122221()()sgsgPERRERRSS第 4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2.2.1 河流 河流是由一定区域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周期性)地沿着连续延伸的凹地流动的水体。 河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及分段: 几个基本概念:地面径流、河谷、河床或河槽 河流流经的谷地称为河谷,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称为河床或河槽。面向下游,左边的河岸称为左岸,右边的河岸称为右岸。 河流的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多为泉水、溪涧、冰川、湖泊或沼泽等。上游紧接河源,多处于深山峡谷中。中游河段坡度渐缓,河槽变宽。下游是河流的最下段,一般处于平原区,河槽宽阔。河口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或内陆湖泊的地方。 2.2.2 水系及河流地貌定律 基本概念:水系、干流、支流 由河流的干流、支流、溪涧和湖泊等构成的脉络相连的系统,称为河系、水系或河网。按照几何形态,河系可以分为: 1. 扇形河系:河系如手指状分布。 2. 羽形河系:干流沿途纳入许多支流,河系形如羽毛。 3. 平行河系:几条支流并行排列,在河口附近才汇入干流。 4. 混合型河系:包括了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河系。大河河系往往为混合型河系。 意义:扇形水系汇流时间短,洪水集中,易形成洪水;羽毛形近水先去,远水后来,洪水缓和。 在河系中,直接汇入海洋或湖泊的称为干流,汇入干流的称为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为二级支流。其余类推。 斯特拉勒河流分级法 1.直接发源于河源小河流为一级河流 2 .两条同级别河流汇合而成河流级别为原高一级 3.两条不同级别河流汇合而成河流级别为两条中较高者

图形区别思考河系

图示河系分级 长江流域 第 5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的长度、河流断面、河道纵比降 自河流的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流长度,简称河长,以km计。河长可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得。 河段两端河底的高程差称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流的纵比降。 1.当河段的纵断面近于直线时,河段纵比降的计算式为

2.当河流纵断面呈折线或曲线形时,可先将河流按河底高程变化的情况分段,同时设想有一平均河床线,其平均高程与河流实际河底平均高程相等。然后在纵断面图上从下断面河床处作一斜线,使斜线以下的面积与原河底线以下面积相等,则该斜线的坡度即为河道的平均比降,其计算式为

河段某处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 分为单式和复式断面 假想将河流从河口到河源沿中泓线切开并投影到平面上所得的剖面叫纵断面。

中泓线:将河流各个横断面最深点连线

区别横断面 纵断面 过水断面 水道断面 单式断面 复式断面 第 6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2.2.3 流域 基本概念: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 河流的地面和地下的积水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的周界称为流域的分水线或分水岭。 如果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平面位置上重合,则称流域为闭合流域。 由于地质构造和河床下切情况不同等原因,流域的地面水分水线与地下水分水线常在平面位置上不重合,此时称流域为非闭合流域。

流域的基本特征: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流域的长度和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流域的平均高度与平均坡度、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域面积,记为 ,以km2计。流域长度就是流域轴长。以流域出口为中心向河源方向作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在每个圆与流域分水线相交处作割线,各割线中点的连线的长度即为流域的长度,以km计。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平均宽度,以km计。 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形状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以定量的方式反映流域的形状将流域地形图划分为100个以上的正方格,依次定出每个方格交叉点上的高程以及与等高线正交方向的坡度,取其平均值即为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下垫面条件等。 意义:使河川径流发生变化,影响水量、水质、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流断流

等于1为方形 小于1为狭长 大于1为扁形 第 7 页

***************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水文 2011 年至2012 年第 1 学期第 次课 班 级: 编制日期:2011年 月 日 教学单元(章节):第一章 水文循环及径流形成 3.降水 目的要求:了解降水成因及类型 理解点雨量与面雨量的分析方法 掌握流域面平均雨量计算方法

知识要点:降雨的成因与分类 点降雨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面雨量的特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技能要点:计算流域的面平均雨量

教学步骤:复习――讲授――小结――习题 教具及教学手段:讲授 作业布置情况:《水文与水利水能规划》习题集 课后分析与小结: 对降雨历时曲线及降雨累积曲线运用具体实例讲授绘制过程,并能与后文结合,颇受学生喜欢。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1 年 9 月 日第 8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复习:水文循环环节 降水、蒸发、径流、下渗 降水的基本概念及形成 (1)基本概念:降水、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暴雨中心、降水量等级 降水: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降水是水循环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它有雨、雪、雹、雾、露、霜形式,其中以雨、雪为主。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暴雨中心:暴雨集中的较小局部地区 (2)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蒸发 影响降雨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气温、湿度、气压、风等。 (3)降水的形成:水汽上升、动力冷却、成云、降落 自海洋、河湖、水库、潮湿土壤及植物叶面等蒸发出来的水汽进人大气后,由于分子本身的扩散和气流的传输作用分散于大气中。当气团上升到一定高度,气团发生膨胀,耗费能量,温度降到其露点温度时,这团空气就达到了饱和状态,再上升就会过饱和而发生凝结形成云滴。云滴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凝聚,相互碰撞,合并增大。一旦云滴不能被上升气流所顶托时,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成为降水。 第 9 页

教 学 内 容 板书或旁注 (4)降水的分类:对流雨、地形雨、峰面雨、气旋雨 因地面受热,温度升高,使靠近地面、带有大量水汽的下层暖空气膨胀上升,并和上层空气形成对流,下层空气上升到空中时,凝结降雨,称为对流雨。 对流雨一般发生在夏季酷热的午后,其降雨强度较大,但历时短,降雨面积小。对流雨常伴有阵风和雷电,故又成为热雷雨。 暖湿气流受到山脉阻挡,被迫沿山脉的迎风坡上升,从而冷却凝结降雨,称为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脉的迎风坡,背风坡因空气下沉使饱和含水量增大,降雨将减少或停止。 在一定的范围内(水平范围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温度、湿度、气压等性质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称为气团。按照热力性质,气团可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当湿度、温度、气压截然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接触区域形成气象要素不连续变化的交接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地带称为锋。由于锋面移动形成的降雨称为锋面雨。锋面雨分为冷锋雨、暖锋雨。 冷锋雨一般强度较大,历时较短,雨区范围较小。我国南北方冬季和西北及华北地区夏季的降雨,多属于冷锋雨。 暖锋雨一般降雨强度较小,历时较长,雨区范围较大。在我国,暖锋雨夏季多出现于黄河流域,春秋季可出现于江淮和东北地区。 气旋是在空间中,中心气压比周围气压低的水平转动的漩涡。气旋雨分为温带气旋雨和热带气旋雨。

图示冷锋雨与暖锋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