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近几年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我市许多学校的历史成绩开始下滑。对于这种情形,许多历史教师疑惑不已,我们已全力以赴,为什么高考成绩却不如人意?究竟症结何在?其中的许多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只有一条,即课堂教学效益低,学生思维能力欠缺,最终造成了这种不理想的结局。优化高三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善教学,已成为我们当前中学历史教研的迫切性课题。本学期初广州市教研室历史科还针对这一问题,成立了“制约高三备考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课题组,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课题的研究。众所周知,高三的教学课型主要有三种:复习课、讲评课和练习课(中古史教学也可以视为复习课),而复习课在高三课堂教学的三类课型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研究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三教学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高三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角度,结合当前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广大历史教师一起探讨复习课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高三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办法和意见。

笔者从这几年的听课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复习课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师对第一轮复习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缺乏了解,认为第一轮朗只是抓好基础,而第二轮复习才是抓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容易人为地割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联系,只有知识传授,而无能力培养。其二,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霸占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或绝大多数时间,教学成了一言堂。教师认为,高三复习内容太多,必须使用讲授法对学生灌输知识,提问、讨论、谈话、阅读等促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都成了多余。

这样的教学势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被动,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缺乏适当的训练,学生在新情境下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其三,个别教师的教学只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上课如同“炒冷饭”,学生听课则如同嚼蜡,无新鲜感,无趣味感。其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只停留在对教材的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缺乏理论深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高考对学生的历史理论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其四,个别教师还“惟书”、“惟上”、“以本为本”,在许多历史问题上又未能吸取当前的研究成果,教学缺乏开放性。其五,少数教师认为“复习”只是重现以前学过的知识而已,所以教学只不过是对旧知识的重新讲授,这使得学生“温故”却不能“知新”,不能对历史知识形成更进一步的认识。其六,有些教师也注意通过练习的形式对学生加强训练,但他们在练习的设计、练习的时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技能上有所欠缺,难以发挥练习的各种功能。

毫无疑问,在这种缺乏能力培养的、低效益的教学下,高考成绩的滑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三历史复习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普遍基础薄,思维能力弱。教师要上好复习课,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以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主要特征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笔者认为,高三历史复习课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复习课,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在教学目标上,高三历史复习课并不是单纯地“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需要强调的是,从考试改革的主要趋势来看,对能力的考查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高三第一轮复习务必要高起点,高要求,要强调学生理论层次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强化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上,教师的讲解、讲授确实极为重要,在接受学习中也存在意义学习,但是布卢纳的发现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策略是教师所无法灌输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发现学习”,通过探究、合作和体验,才能使学生实现能力和认知策略的自主建构。目前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发现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讨论法、谈话法、问题解决法、练习、阅读法等,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势必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打破“一言堂”。惟其如此,“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三大目标才不会落空。

正是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的学说,结合高三历史复习课的特点,以及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教学要求,笔者提出了“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分为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训练”两种活动(即“教”与“学”),同时通过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进而使“讲”与“练”实现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程序上,本模式主要采用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的有关理论,将教学内容,按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分为若干小单元,这些小单元构成一个连续渐进、层次各异的“知识链”。通过“讲”与“练”的交替进行,使问题逐个突破,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但“讲”与“练” 并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可先“讲”后“练”,也可先“练”后“讲”。需要注意的是,“讲”与“练”相互之间决不能是机械的重复关系(例如,在练习中,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就是毫无意义的低效重复),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基础知识的“讲”与“练”上,应抓“大”放“小”,削枝强干,突出在“某个具体历史时期中,甚至,在更长远、更广阔的时间和范围内起重要作用的事物或人物。”(《2002年历史科考试说明》第144页) 那么,为什么“练”与“讲”必须交替进行?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段由教师主讲,第二段由学生练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有几点不足。首先,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通常都远远超过学生训练的时间,有时因为时间问题,而把课内练习改为课外练习,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