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PPT课件

疾病概述
• 乳腺囊性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多
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中。与卵巢功能失调 有关
• 。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
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 称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结构不良症。
症状体征
• 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
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 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 月经周期都有疼痛。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 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 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 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 界不明显。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本病病程较 长,发展缓慢
什么時候做乳房自我检查
• 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
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 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 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如临 床疑为肿瘤,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 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每月固定一天。
• 建议女性在30-35岁以后应1-3个月作自我
预防
• 病发生多与七情过激有关。如思虑伤脾,
郁怒伤肝。因此在预防本病发生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精神修养。情绪要稳定乐观, 和谐有趣,胸襟开朗,有度量,遇事不急 躁,不疑虑,坦然处之。切忌郁怒激动。 这样便可以稳定内脏正常生理功能,使气 血通畅。
乳房自我检查步骤
• 1.脱去上衣,充分暴露
上半身,站立于镜前, 两手自然下垂,观察 两侧乳房外形有无异 常,包括形状、大小、 表皮凹陷或隆起、脱 屑、红肿、起皱纹等, 再注意乳头有无分泌 物、变形或糜烂、凹 陷等。
• 5.轻轻挤压乳头,注意有无分泌物。检查完左侧
乳
乳腺囊性增生病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护理? 5. 何时需要进一步治疗?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表现为 乳腺组织中出现囊性病变,常伴随疼痛和不适。
一些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是导致该 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谁会受到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特别是20 至40岁之间的女性。
有家族史或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女性风险更 高。
谁会受到影响?
激素水平影响
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的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 症状加重。
对于绝经后女性,虽症状减少,但仍需定期 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钯摄影,尤其是有高 风险因素的女性。
早期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治疗。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心理咨询
如感到焦虑或压力,寻求心理咨询也是非常重要 的。
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慢性 病管理中。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自我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自我检查乳腺,注意任何变化 。
这种疾病通常在女性中发病,尤其在青春期和更 年期女性中更为常见。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乳腺肿块、疼痛、乳腺触痛等,常 在月经周期前加重。
患者可能会感到乳腺有压迫感或触痛,严重时可 能影响生活质量。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 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谁会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
乳腺囊性增生的营养饮食指南助力康复

效
06 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冰糖,
具有滋阴润燥、养心安神的功效
Part Six 乳腺囊性增生的营养补
充建议
根据病情需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 肤和黏膜健康,预防乳腺 疾病
维生素B6:有助于调节激 素水平,缓解乳腺增生症 状
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 疫力,预防乳腺疾病
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保持 均衡饮食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咖啡因是一种兴 奋剂,可能会刺 激乳腺组织,导 致乳腺囊性增生
加重。
常见的含有咖啡 因的食物和饮料 包括咖啡、茶、 巧克力、可乐等。
建议减少或避免 食用含有咖啡因 的食物和饮料, 以减轻乳腺囊性
增生的症状。
可以选择其他不 含咖啡因的饮料,
如白开水、果汁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蛋白质粉或蛋白质饮品 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 基酸,有助于维持乳腺
组织的正常功能。
蛋白质粉或蛋白质饮品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 助于改善乳腺囊性增生
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蛋白质粉或蛋白质饮品 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 量,有助于提高身体机
能和抵抗力。
注意保持水分平衡,适量饮水
每天至少喝8杯 水,保持水分 平衡
蛋白质:鸡胸肉、鱼肉、豆 腐等 饮品:绿茶、豆浆、牛奶等
调料:橄榄油、醋、姜等
晚餐食谱推荐
01
主食: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
03
水果:苹果、香蕉、橙子等
05
饮品:绿茶、牛奶、豆浆等
0 2 蔬菜: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 0 4 蛋白质:鸡胸肉、鱼肉、豆腐等
乳腺囊性增生病危害及预防PPT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建议每月自检一次,专业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 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饮食习惯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合理饮食有助于 平衡激素。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2.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4.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5. 结论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 现为乳腺腺体的增生和囊性变化。
这种病通常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育龄期女 性。
心理影响
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焦虑和恐 惧,影响心理健康。
女性可能会担心发展为乳腺癌等更严重的疾 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生理影响
长期的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引起乳腺组织的变 化,增加乳腺癌风险。
虽然大多数囊性增生是良性的,但有些类型 可能与癌变相关。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生活质量
疼痛和不适可能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管理压力
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有效管理压力,保持心理 健康。
压力可能影响激素水平,通过减压可以降低风险 。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药物治疗
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减 轻症状。
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手术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病演示课件

上肢水肿康复锻炼指导
01
02
03
04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如握拳、屈肘等动作,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逐步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 上肢活动量,避免长时间下垂
或受压。
按摩与理疗
可进行上肢按摩和理疗,以缓 解水肿和疼痛等不适症状。
遵循医嘱
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应遵循医 嘱,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当姿势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乳腺触诊、乳腺影像 学检查(如超声、钼靶等)进行诊断 。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 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进行 鉴别。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 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02
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表现
01
乳腺内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 影。
放射治疗作用
放射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用于缩小肿块、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
适应证与禁忌证
放射治疗适用于手术后有残留病灶或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但对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放射治疗。
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
综合评估
在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应综合评 估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心 理状况等因素。
健康教育与指导
在随访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囊肿壁偶可呈轻度高密 度,光滑且较薄。
03
伴发团块或结节状增生 时,可见密度增高影。
04
囊肿较大时,可压迫周 围脂肪组织形成透亮带 。
了解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了解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
导语:有些女性朋友就会得一些妇科病,而有时候自己的乳房则是病症的多发点,有些女性朋友就会发现自己患上了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而很多女性朋友
有些女性朋友就会得一些妇科病,而有时候自己的乳房则是病症的多发点,有些女性朋友就会发现自己患上了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而很多女性朋友都不太了解这种病症,而且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预防,那么接下来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仔细的了解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吧。
乳腺囊性乳腺病是以乳腺小叶、乳腺导管等扩张并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多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系的。
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的75%以上,是最常见的一类乳腺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开始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
早发现早治疗,以防最后发生恶变,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
针对乳腺疾病,应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积极治疗乳腺增生对预防乳腺疾病恶变是非常重要的。
2.选择药物要谨慎,应该选择市场口碑好,安全有效,有实例证明,专家推荐的药物。
“乳康宁乳腺产品”--呵护女人,从胸部做起。
3.现代女性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倡晚婚晚育,但也不宜太迟,女性结婚最好在28 岁以前。
要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科学生活方式,心胸要开阔,避免抑郁、发怒,维护好身心健康。
这些都是预防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的相关文章了,希望大家在看了以上文章之后都能对双侧乳腺囊性乳腺病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这样也能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了。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囊性增生症危害及预防课件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
影响生活质量
乳腺囊性增生症可能导致患者在工作和社交 中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适当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维持 激素平衡。
避免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 入。
该病的发生与激素水平波动、遗传因素及生活方 式有关。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乳房肿胀、压痛、偶尔出现乳头 分泌物,症状在月经周期前加重。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心理 负担。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发生率
乳腺囊性增生症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发病率 高达30%-50%。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定期检查
建议育龄女性定期进行乳腺健康检查,早期发现 并处理潜在问题。
乳腺超声、钼靶 X 光等检查可以帮助监测乳腺健 康。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心理健康管理
关注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有助 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管理和预防至关重要。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及 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2.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4.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表现为 乳腺腺体的囊性改变,通常伴有疼痛或不适。
手术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若囊肿较大或影响生活质 量,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1一、A11、有关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病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40~50岁的经产妇B、多数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C、瘤体很小D、带蒂但无绒毛E、有很多壁薄的血管2、乳腺纤维腺肿瘤好发于A、乳房外上象限B、乳房外下象限C、乳房内下象限D、乳房内上象限E、乳房任何部位3、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说法错误的是A、常见于中年妇女B、为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C、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D、病因为机体女性激素代谢障碍E、是乳腺癌的前兆4、乳腺癌侵犯肺、骨骼和肝脏一般发生了A、局部浸润B、淋巴转移C、血行转移D、直接蔓延E、种植性转移5、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最早和最常见部位是A、锁骨上淋巴结B、腋窝淋巴结C、锁骨下淋巴结D、锁骨旁淋巴结E、颈部淋巴结6、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是A、大乳管B、腺叶C、腺体D、小乳管E、腺泡7、腺小叶的组成包括A、腺叶和腺泡B、大乳管和腺叶C、腺体和腺叶D、小乳管和腺泡E、腺体和小乳管8、乳腺的腺叶的数量为A、5~10个B、10~15个C、15~20个D、20~25个E、25~30个9、乳腺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易转移的部位是A、肺B、肝C、腋窝淋巴结D、锁骨下淋巴结E、胸骨旁淋巴结二、A21、女性,55岁,早期乳癌,患者问到乳癌为什么易发生在这个年龄,正确的解释是A、老年人免疫力低下B、性激素的变化C、老年肥胖的多,易患此病D、老年抑郁的多,易患此病E、老年患癌前病变的多,易患此病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乳内乳头状瘤本病多见于40~50岁的经产妇。
多数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有绒毛,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所以易出血。
发生于中、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常位于乳房周围区域。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乳房良性肿块(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乳腺纤维腺肿瘤高发年龄是20~25岁,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
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
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
1 关于命名及分型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就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其各型的病因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黄体素的减少与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二者比例失调。
各型都存在着管泡及间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2]。
各型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移行病理改变。
因此我们根据该病基本病理变化,以乳腺增生病命名更为合适[3]。
2 各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2.1主要临床表现应具备以下几点:2.1.1存在各种性质的不同程度的乳房间歇性疼痛,疼痛往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在月经前开始或加重,而在月经来潮后即减轻。
可伴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的乳头溢液[4]。
2.1.2触诊可扪及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边界不清有触痛,质地比正常乳腺组织坚实,能滑动。
表面较光整,有的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
如果病程长,增生的乳腺组织纤维化,肿块可呈条索状。
用红外线乳腺扫描仪等辅助检查,可见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影像[5]。
2.1.3要有病理学检查依据或细胞学检查排除乳腺癌。
2.2各型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2.2.1乳痛症型有一组182例患者[6],此型占9例,多发生在21~25岁,平均年龄23.1岁。
尤以未婚女子或已婚未育或虽已育而未授乳者多见。
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平均病程3个月。
突出症状为乳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乳腺,但多以一侧为重,在月经前期症状明显,经期第2d减轻。
检查时可发现全乳慢性结节状病变,触痛结节多在外上象限。
其病理特点为管泡及小叶间质轻度或中等增生,小导管轻度扩张。
2.2.2小叶增生型此型占25例,多发生于26~30岁,平均年龄27.8岁。
病程在1年左右,平均病理11.5个月,常有月经前胀痛及月经紊乱,可触及界限不甚清楚的肥厚腺体,表面略粗糙或仅能抓捏起一盘状肿物,有触痛,病理特点为小叶数目增多增大[7~9]。
2.2.3纤维腺病型此型占56例,多见于31~40岁,平均年龄33.9岁,病程在1~2年,平均病程18.2个月,35岁以后,尤其未生育者更为多见。
主要以乳腺肿块而就诊,乳痛及触痛较轻或无,与月经周期变化的关系亦不太明显,检查时可扪及边界不甚清楚,质地柔韧的片状肿块及表面不光滑,大小、软硬不等的圆形结节。
病理所见:主质与间质均增生,小叶内导管轻度扩张,变形萎缩,有的伴有纤维腺瘤结节[7~9]。
2.2.4纤维化型此型占28例,多发生于41~4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多在2年左右,平均病程13.4个月,少数伴有月经前乳房胀痛,检查时可扪及不规则、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质地坚韧的肿块,无触痛。
病理所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
2.2.5囊肿病型此型占64例,多发生于46~55岁,平均年龄47.6岁,病程2~3年,平均病程26.7个月。
常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散在的囊肿,直径可达1~2cm,甚至3~4cm,呈张力感,若为绝经期患者,全乳无结节或腺体增厚时,则囊肿病变更为突出,很少或不伴有月经前乳腺胀痛。
病理所见:末梢腺管和腺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囊壁上皮不同程度地呈乳头状增生[7~9]。
3病因病理其发生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主要是黄体素水平低下而雌激素分泌过量,长期作用于乳腺组织的结果。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局部增厚,边界不清楚的肿块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早期可有隐痛或刺痛,偶见乳头溢液。
病变标本肉眼检查可见大小不同,软硬不一的圆形囊性结节,未切开的囊肿顶部常呈淡蓝色,又称”蓝顶盖囊肿”。
囊肿由针尖大小到直径2cm以上。
囊内容物可清澈透明,可呈浅黄色粘稠液,也可为乳酪样物。
囊壁可光滑,也可有乳头状物[10]。
4癌变问题乳腺囊性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病,有相当高的癌变率。
文献报告可占2%~4%。
其中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妇女比无囊性增生病者,其乳腺癌性发生率高3~4倍。
经病理检查证实,有20%~30%的乳腺癌并发囊性增生病。
付西林报告236个乳癌根治术标本进行全乳腺多次連续大切片病理学检查,发现146个乳腺癌并发囊性增生病,占61.9%。
囊性增生病癌变只发生于乳头状瘤病和乳管上皮增生两种病变中,囊肿、腺管型腺病和上皮细胞大汗腺样变三种病变均与癌变无关[11]。
5辅助检查5.1乳房的X线钼靶照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
X线干板相显示有多数索条状,斑片状增生阴影。
乳腺导管造影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乳腺囊肿穿刺造影也是X线检查方法之一[12]。
5.2近红外线透光检查,操作简便、直观,而且对人体无害。
诊断率较高。
5.3B超检查简便、无创,能准确测定肿块大小,对鉴别乳房肿块的性质有一定的帮助。
5.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直接明确肿块的病理性质,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病,若能发现大汗腺样细胞,则有助于该病的诊断[13,14]。
5.5用胸膜活检针钩取组织小粒涂片,细胞标本获取成功率高达98%,而且简单、方便、安全,定位较正确[13,14]。
5.6活检可直接明确诊断,并作出组织学分类。
5.7计算机体层扫描(CT),已开始应用于乳房疾病的检查,影像清晰,其表现与X线照片所见相似。
5.8核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对于区别囊性或实质性肿块有较大价值[15]。
6治疗6.1一般治疗6.1.1症状轻微的乳腺增生症可不必治疗,部分患者在数月至1~2年间可自行缓解。
有的到绝经期逐渐消失。
6.1.2精神治疗,应向患者说明疾病的良性性质和不治而愈的特点,以缓解紧张恐惧情绪。
情绪紧张者可用安定镇静药物。
6.1.3乳罩托起,日夜用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6.1.4减少饮食脂肪的摄入。
因乳痛与类脂代谢有关。
6.1.5按摩上胸部脊柱区,可缓解胀痛。
6.2中药治疗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可减轻疼痛。
常用中药有小金丹、乌鸡白凤丸、逍遥丸、乳痛合剂、乳结康,乳核散结片、乳癖消、平消胶囊等[16]。
6.3碘剂治疗碘剂可减轻疼痛,改善症状。
因小剂量碘剂可刺激垂体前叶,产生黄体生成激素,促使卵巢滤泡囊肿黄体素化,从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
常用5%~10%碘化钾或芦格氏液。
6.4调解激素水平的治疗女性乳腺是性激素的重要靶器官,从青春期到更年绝经期的几十年一直受到以卵巢为主的影响,呈周期变化,当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黄体酮相对不足时,形成增生。
激素疗法不能常规应用,只能用于症状严重者,中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并随时观察付作用[17]。
6.4.1溴隐亭多巴胺受体的长效激活剂,通过作用在垂体催乳细胞多巴胺受体,释放多巴胺来直接抑制催乳细胞合成和释放泌乳素,70%~90%可改善临床症状。
5mg/d共3~6个月。
6.4.2丹那唑合成雌激素,作用丘脑下部,垂体和卵巢,抑制卵巢功能,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
200mg/d,服用2~6个月。
6.4.3三苯氧胺合成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与雌激素竞争受体,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
89%患者缓解症状。
10~20mg/d,持续3个月[18]。
6.4.4夜樱草油:是前列腺受体,用药后可致某些前列腺素增加并降低催乳素活性。
3g/d。
6.4.5甲状腺素本病与甲状腺功能失调有关,用此药对调整激素平衡有一定作用。
6.4.6黄体酮5~10mg/d口服,在月经末期5~10d服用,服用9~12个月。
6.4.7丙基睾丸酮,25mg/d,于月经前10d中肌肉注射3~4d,或口服孕酮7~8d,10mg/d。
6.5其他药物消炎痛有缓解部分病症,维生素B6、A、E等可有一定疗效,有补充激素治疗不足。
7手术指征7.1重度增生伴有多数纤维腺形成,乳头溢液及影像检查疑恶变。
7.2局部体征与恶性肿瘤不能鉴别而需活组织检查。
7.3属于乳癌高危人群,如未婚未育、有家族乳癌史者。
7.4长期药疗无效,年龄在45岁以上,出现在乳腺外上象限,思想负担沉重者。
7.5术式有肿块部区段切除或病变广泛者做皮下全乳腺切除,切除标本常规病理检查。
7.6乳腺增生主要是生理过程,有肿块、乳头溢液改变绝大多数也是良性病变,草率行全乳腺或乳房切除是不妥的,不能因恐癌心理而扩大手术范围[19]。
7.7乳房囊性增生病本身虽属良性病变,但由于其临床表现易与乳癌相混淆,且可通过不典型增生发生癌变。
因此乳房肿块在6个月以上,年龄超过40岁者,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家族史、对侧乳癌),即使针吸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亦應作冰冻切片或局部切除做病理检查[20]。
7.8由于乳腺增生症有癌变的可能,须每3-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
参考文献:[1]王水,陈琳.乳腺增生症的几个临床问题[J].中华全科杂志,2010,5:76.[2]刘志民.乳腺结构不良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5:112[3]邹晓,刘诚聪,程广,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12,1:38.[4]吴阶平,等.乳房囊性增生症.黄家驷外科学.[5]康秀民,超声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23:162.[6]曹月敏,乳腺增生病18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87.[7-9]阿克曼.回允中.外科病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5版312.[10]蒋蓓琦.乳痛症的诊断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5:56.[11]付西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0:73.[12]朱明霞、欧阳羽等,乳腺增生症的X线诊断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5):49[13-14]付春林,徐云华,等.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9.[15]娟、张援朝,等.乳腺增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8.[16]宋红湘.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概况[J].中医研究2011,5:22[17]沈康年.有恶变倾向的良性乳房疾病的鉴别及处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6[18]蔡海莹,逍遥丸联合三苯氧胺周期性用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16[19]韦炼,乳腺区段切除术加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囊性增生89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20]姚榛祥.乳房肿块诊断的筛选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