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动力院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简介
超临界水冷堆典型非失水事故模拟

d o i : 1 0 . 7 5 3 8 / y z k . 2 O 1 3 . 4 7 . O 7 . 1 1 6 2
s e i z ur e ) we r e c ho s e n t o pe r f or m a c c i d e n t s i mu l a t i on a n d s e ns i t i v i t y a na l ys i s . S ome
i m po r t a n t r e s ul t s e .g. c or e p o we r ,m a s s f l o w r a t e, t he hi g he s t c l a dd i ng t e m pe r a t ur e,
( 1 . S c h o o l o f Nu c l e a r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i n e e r i n g,Sh a n g h a i Ji a o To n g U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 2 0 0 2 4 0 ,C h i n a;
2 .Chi n a N uc l e ar Po we r Te c hno l o gy Rhe nz he n 51 8 026,Chi n a)
Ab 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e r e v i s e d b e s t — e s t i ma t e c o de A HTLET— SC,a t y pi c a l s up e r c r i t i c a l
核反应堆及发展

核反应堆的类型核电站中的反应堆设计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核反应堆具有不同类型,相应形成不同的核电站。
可以利用下列三个特点表征不同类型的反应堆。
第一,所用的核燃料可以是天然铀或浓缩铀、钮或钍;第二,使用不同类型的冷却剂,可以是水、二氧化碳、氮气或钠;第三,用于控制链式反应中释放的中子能量的慢化剂,可以是石墨、重水或轻水(即普通水)。
下面就是迄今国际上核电站常用的4种核反应堆型。
压水堆是以加压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且水在堆内不沸腾的核反应堆。
目前以压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核电站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沸水堆是以沸腾轻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直接产生饱和蒸汽的核反应堆。
沸水堆与压水堆同属轻水堆,都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建造费用低和负荷跟随能力强等优点。
它们都需使用低富集铀作燃料。
以沸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未来市场中仍将占有显著的地位。
重水堆是以重水作为慢化剂,轻水或重水作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
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两类。
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但已实现工业规模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水堆核电站。
快堆是由快中子引起链式裂变反应的核反应堆。
快堆在运行中既消耗裂变材料,又生产新裂变材料,而且所产可多于所耗,能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增殖。
专家预计,快堆未来的发展将会加快起来。
前景看好的快堆现在世界上所运行的绝大多数反应堆是热中子堆,或者说是非增殖堆型,利用的只是铀-235,而天然铀将近99.3%是难裂变的铀-238,所以这些堆型对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1 %~2%。
但在快堆中,铀-238 原则上都能通过核反应转变成易裂变的钮-239而得以使用。
即使考虑到各种损耗,快堆总体上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具体点说,在堆芯燃料钮-239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铀-238,通过钮-239产生的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使铀-238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连续两次8衰变后,铀-238很快被转变成钮-239,同时产生了能量,如此核反应下去,能够源源不断地将铀-238转变成可用的燃料钮-239。
超临界水堆子通道分析

第43卷第6期原子能科学技术Vo l.43,N o.62009年6月Atomic Ener gy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Jun.2009超临界水堆子通道分析赵冬建,路 璐,史国宝(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 200233)摘要:超临界水堆作为6种第4代未来堆型中唯一的水冷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受到了广泛重视。
本工作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常规压水堆子通道程序为基础,开发编制了适用于超临界水堆的子通道程序,并对典型带有慢化剂水棒的超临界水堆燃料组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堆芯子通道内的温度、燃料棒包壳温度、表面传热系数等参数的分布规律。
此外,研究了不同超临界流体换热关系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传热关系式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超临界水堆;第4代反应堆;子通道程序中图分类号:T L 36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6931(2009)06 0543 05Su bchannel Analysis of S upercritical Water C ooled ReactorZH AO Do ng jian,LU Lu,SH I Guo bao(S hanghai N uclear Engineer ing R esearch and D es ign I nstitute,Shanghai 200233,China)Abstract: As the only w ater cooled reactor am ong the six g eneration r eactor ,supercritical w ater coo led reactor (SCWR)has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and takes up attentions ex tensiv ely.Based on the PWR subchannel analy sis code o f Shang hai Nuclear Eng ineer ing Resear ch and Design Institute,a subchannel code for SCWR w as developed.Furtherm ore,the thermohydra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 pical SCWR fuel assembly w ith the moderator w ater rod,such as subchannel temperature,fuel rod cladding temperature,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so on,w 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eveloped subchannel code.Finally,a sensitivity study of differ ent heat transfer co rre lations w as perfo rmed on the thermo hy dralic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 that obvious differ ence occur s w hen using differ ent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 ns.Key words:supercritical w ater co oled reacto r;g eneratio n reactor;subchannel co de 收稿日期:2009 02 16;修回日期:2009 03 1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CB029800)作者简介:赵冬建(1978 ),男,河北献县人,工程师,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超临界水堆(SCWR)核能系统作为国际上第4代核能系统长远开发的6种堆型之一,具有热效率高、系统简化、经济竞争能力突出等优点,且可借鉴现有成熟的压水堆电站和超临界火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经验。
超临界水堆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耦合程序系统MCATHAS的开发

MC T A HAS是 由 3 程序耦 合 而成 : 个 ( )中子输运 计算 程 序采用 MC 。本 文采 1 NP 用服 务器并 行版 的 MC P以提 高计算 效率 。根据 N
S WR 的材料温度 沿轴 向变化很 大 的特点 ,采用 C
本 文针对 S WR 的特点 ,提 出了物理. C 热工 水力耦合 程序 MC T AS系统 。该 系统 的中子学 AH
收稿 日期 :2 0 . 81 ;修 回 日期 :2 1 -7 1 0 90 . 8 0 00 .2
组件或堆芯的轴向、 径向功率归一化分布。 () 2 热工水力计算采用 A H S程序。该程 TA 序 以 C B AI OR. V和 A S R S E T程序为基础 , 模拟反
多温度 点 的核数 据库 ,裂 变材料 温度 间隔 5  ̄ 0C, 冷却剂 温度 间隔 2 ℃。同时采 用 F 5 6计 数卡 计算
出了不 同的耦 合 程序 系统 。意大利 Man s gu MOR I
提出了 MC PM N耦合系统L。日 Y O a等 N .X 2 本 k J
人将 S R A C中子物理学计算程序系统中的多维堆 芯燃耗 计算模 块 CO E N与 热工程 序 S R RB P OD耦 合 ,进行 S L C WR 的堆芯设 计研 究l。德 国 C L j j .. Wat将 MC PS A AS耦 合程序 用于燃 料组 件 aa N —T F 的概念 分析设 计 l。 4 J
MC T S 程 序 首 先 将 并 行 版 连 续 能 量 A HA MC NP 与 A HAS 在 服 务 器 上进 行 耦 合 。根 据 T
式中, 代表迭代次数 , > ; 为超松弛因子, nl 0 <l 合 理选 取 的值 ,可 以加快 收敛 速度 ; < , Y 、z为直 角坐标 系下 的坐 标 ;m、c 分别 表 、f 示慢化剂 、 冷却剂、燃料 ;P、T 、P分别代表功
超临界水冷堆部分丧失给水瞬态敏感性分析

第 4期
核 动 力 工 程
Nuc l e a r Po we r En g i ne e r i ng
V_ 0 1 . 3 4.NO . 4 A ug. 201 3
2 0 l 3年 8 月
文章 编号 :0 2 5 8 - 0 9 2 6 ( 2 0 1 3 ) 0 4 - 0 1 0 0 ・ 0 6
;一 P r b :
忽略轴 向热传导 ,燃料通道或慢化剂通道 内 的流量分配采用质量守恒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方程 。 ( 1 ) 质量守恒 : + ( 2 ) 动量守恒 : : 0 ( 1 )
唧
=
Ⅳ2
, <1 0
l , 卜 — — j 、 0 2 9 5 , < _ a < 1 0 - 4
中的水混合后 向上流过内部燃料通道 ,最后到达 主蒸汽管线。
2 . 2 控 制体划 分
堆芯各通道轴向划分成等长度的节点。燃料
于一次冷却的超临界轻水堆而言 ,确保堆芯冷却 剂 流量 是基本 的安全要 求 。 本课题 选取部分丧 失给水瞬态作 为研究 对
象 。该瞬态 的响应主要涉及主泵 的惰转 、紧急停 堆 的延迟和密度反馈比。分析部分丧失给水 瞬态 下关键参数对最高包壳温度的影响 ,对超临界水 冷堆的安全特性分析具有重要 的意义 。
通道和冷却剂通道为具有 4 0 个节点的单通道 。 主 给水管线划分为 1 0个节点 。上部圆腔划分成 1 2 个节点 。控制棒导向管划分成 8 个节点。下降管 包括下腔室 , 划分为 2 0 个节点。 上腔室 , 包括主
蒸汽管线 , 也被划分为 2 0 个节点。 主给水管线和 顶部 圆腔划分为 1 0 个节点。
转时间,紧急停堆延迟时间,以及密度反馈 比。 反应堆在正常运行时保持稳定 状态 ,瞬态的初始
不锈钢及高温合金在拟临界区的腐蚀行为研究

C u 1 . 5 / 3
Nb 0 . 2 / 0 . 6
6 / 7 O . 4 / 0 . 7 O . 6 4 , 1 . O
C u < _ 0 . 5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9 - 1 2 ;修 回 日期 :2 0 1 2 . 1 2 . 1 2
不锈 钢及 高温合金在 拟 临界 区的 腐 蚀 行 为研 究
张 强 ,邱绍宇 ,唐 睿 ,尹 开锯
中 国核动 力研 究设 计 院反 应堆燃 料 及材 料重 点 实验 室 ,成都 .6 1 0 0 4 1
摘要 :研究 3 种高温合金 和 4 种奥 氏体不锈钢在 3 8 0  ̄ C 、 2 5 /  ̄ i _ P a 去离子水 中的均匀腐蚀行为 ,使用场发 射扫描 电镜 ( F E G - S E M) 和 x射线能谱仪 ( E D S ) 分析不 同腐蚀 时间的表 面氧化膜 形貌与合金元素分布。结
。
高于压水堆 ( P WR) ,超临界水的侵蚀能力很强 , 包壳材料和堆 内构件材料的腐蚀速率大大加快 【 j 为了保证超临界水堆的安全应用 ,有必要系 统地研究候选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 临界点附近 , 水的物理性能会发生剧烈变化 , 对于堆 内材料的侵蚀能力随之改变 ;目前的腐蚀 性能研究集 中于高温段 ( 5 0 0 ℃ ~7 0 0 o C) , 临界点 附近的情况不甚清楚 。 为了满足在 S C WR中安全
T i ,贫 C r 、N i ,缺 Mn 、Mo 等现象 。 关键词 :不锈钢 ;高 温合 金 ;拟临界 区;腐蚀行为 ;氧化膜
中图分类号 :T L 3 4 1 文献标 志码 :A
1 引 言 超临界水冷堆 ( S C WR) 系统技术是第四代 反应堆国际论坛选定的 6 种待开发的核 电技术之 由于其具有大功率 、 高效率 、 燃料利用率高、 经济性好 、 技术继承性好等突出优点【 l , , 已越来 越受到国际上 的关注与重视 。由于运行温度明显
第1章核反应堆设计概论

2×2棒束内超临界水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2 0 l 3 年
核 动 力 工 程
Nu c l e a r P o w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Vb 1 . 3 4.NO. 1
2 月
F e b. 20 r3
文 章 编 号 :0 2 5 8 - 0 9 2 6 ( 2 0 1 3 ) 0 1 . 0 1 3 3 . 0 5
1 / 8 流道结构
1 前
言
超临界条件下在拟临界 区存在剧烈 的物性变
化 ,给传热特性的理论研究带来较大 困难。超临 界水冷堆组件 中引入 了水棒结构 ,使几何结构和
堆芯流程更为复杂 。 目 前 国际上超 f 界水 的传热 实验多是基于圆管通道 ,公开发表 的组件内超临 界水 的换热实验数据还不多见I J ’ 2 J , 给开展这方面 的理论研究带来了困难。
性 ,选取 1 / 8 结构作为分析对象 ( 图 1 ) 。 本文利用 I C E M C F D 软件进行几何建模 , 生
适用性研究 ,但对模型选取 以及模型改进还没有 形成共识 。 Q . L . wl e n 及D . P a l k o 等建议采用剪切 应力输运 ( s s T) 湍流模 ̄ J [ 3 , 4 1 。S S T模型兼具 J i } - s
2×2棒束 内超 临界 水传 热特性数值 研究
臧金 光 ,闫 晓 ,黄善仿 2 ,黄彦平 ,于俊崇 1 , 2
1 .中 国核动力 研 究设 计 院 中核核 反 应堆 热 工水 力技 术 重点 实验 室 ,成都 ,6 1 0 0 4 1 ;2 .清华 大学 工 程物 理 系 ,北 京 . 1 0 0 0 8 4
核 动 力 工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