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考试要点,中国计量学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整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45e33a524de518974b7d7d.png)
Knowledge Points知识点汇编传感器与检测技能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触规则的被检丈量并依照必定规则转化成可输出信号的器材或设备。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活络元件,转化元件及根本转化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活络元件是直接感触被测物理量,并以确认联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活络元件将力,力矩转化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化元件是将活络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化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根本转化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化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丈量目标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首要检测体系内部的方位,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反常改动。
(2)外部信息传感器首要检测体系的外部环境状况,它有相对应的触摸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触摸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作业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运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改动而改动的原理制成的(首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运用物理学中场的规则和运动规则等构成的(首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丈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丈量温度。
4、按作业原理分类首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规划和运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丈量的相关能量转化成电量输出(首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求外加电源才干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操控型(首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仿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改换相对应的接连改动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所以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宣布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况随输入量改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要点复习

传感器概念1.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按定义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被测输入量各个值为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定信号时,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漂移,分辨力等。
4.线性度又称非线性,是表征传感器输入量-输出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成程度的指标。
5.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传感器在稳态条件下输出变化量△y与相应输入变化量△x之比。
6.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1采用线性化技术,2采用闭环技术,3采用补偿和校正技术,4采用差动技术。
测量技术基础知识1.测量就是借助专用的手段和技术工具,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2.根据测量过程的特点分类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根据测量方式可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
4.一个完整的检测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或调节执行装置和电源等几部分组成。
5.传感器通常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以便于传输,转换,处理和显示。
6.传感器是感受被测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7.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
相对误差定义为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绝对误差来评价相同被测量精度的高低,用相对误差评价不同被测量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为绝对误差与测量仪表的满量程的百分比,分为,0.1 ,0.2,0.5,1.0,1.5,2.5,5.0,七个等级。
8.随即误差服从正态分布,1对称性2有界性3单峰性4抵偿性。
9.测量精度可细分为准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
10.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1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2引入更正值法3采用特殊测量方法消除系统误差,直接比较法,替代法,交换法,微差法。
电阻式传感器1.电阻式传感器通过电阻参数的变化来达到非电量电测的目的。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填空题考点归纳)分解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第1章绪论1.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组成。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非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回程误差)和重复性等。
第二章信号分析与处理1.按信号能量是否有限,可分为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能量信号的平均功率为零。
3.功率信号的平均功率有限。
4.周期信号中,比较傅里叶级数的两种展开式可知:(1)复指数函数形式的频谱为双边谱,三角函数形式的频谱为单边谱;(2)|Cn|=An/2 ;(3)双边幅频谱为偶函数,双边相频谱为奇函数。
5.非周期信号中,可知:(1)非周期信号的幅频谱|X(f)|是连续谱,周期信号的幅频谱|Cn| 是离散谱;(2)二者量纲不同,前者是频谱密度函数,后者是信号幅值。
6.关于奇偶虚实性的三个结论:(1)傅里叶变换不改变奇偶性;(2)偶函数变换不改变虚实性;(3)奇函数变换改变虚实性。
7.香农定理:为了避免频率混叠,以便采样后仍能准确地恢复原信号,要求fs>2 fm。
其中fs为采样频率,fm为最高频率。
第三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1.引用误差一一表征仪器仪表测量精度。
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3.算术平均值是反映随机误差的分布中心,而标准差则反映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
4.测量结果的最可信赖值应在残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求出,这就是最小二乘法原理。
5.P58页的表3-1.(1)k=1时,置信概率为0.6826.(2)k=2时,置信概率为0.9544.(3)k=3时,置信概率为0.9973.第四章测试系统的特性分析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1)非线性度:标定曲线偏离其拟合直线的程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直线。
(2)灵敏度:测试系统在静态测量时被测量的单位变化量引起的输出变化量。
线性测试系统的灵敏度S为常数,静态特性曲线的斜率越大,其灵敏度越高。
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即装置的稳定性越差。
(3)迟滞(回程误差或滞后):反映在测试过程中输入量在正行程与反行程的标定曲线不重合(4)重复性:同一个测点,测试系统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的多次重复测量时,每一次的输出量都不一样,是随机的。
测试与传感检测技术知识点(精华)

精确度(精度): 是指由测试系统的输出所反映的测量结果和被测参量的真值相符
合的程度,综合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精度等级
max 100%
A
式中,Δ max为满量程内的最大可能误差; A 为最大量程。 精密度: 是精度的组成部分,它表示多次重复测量中,测量值彼 此 之间的重复性 或分散性大小的程度。 (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的 大 小,随机误差愈小,测量值就愈密集, 重复性愈好,精密度愈 高。) 准确度: 表示多次重复测量中,测量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 准确度反映系 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愈小,测量的平均值就愈接近真值,正确度愈高。 ) 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连续信号: 指在所讨论的时间内,对于任意时间值(除若干不连接点以外)都可以
给出确定的函数值。 (连续信号的幅值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时间和幅
值都连续的信号又称模拟信号。 )
离散信号: 离散信号的离散性表现在时间上, 经过测试系统采集后的时间和幅值都
是离散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谐波信号与复杂周期信号的概念:
出现,形成电场;当外力去除后,又
重新回到原来不带电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 若将这些物质置于电场中, 将产生机械变形, 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
应或电致伸缩效应。
7. 光电传感器( P61-64)
识记:光电传感器的概念:
以光电效应为基础,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外光电效应的概念:
解调: 从已调制波中不失真地恢复原有的低频调制信号的过程。
无源一阶 RC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及幅频、相频特性图;
(详见 108 表 4.4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A/D 转换器
测试与传感检测技术知识点(精华)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注:涉及计算和复杂原理见课本)第1章绪论领会:直接比较法的基本概念:直接比较法无须经过函数关系计算,直接通过测量仪器得到被测量值。
间接比较法的基本概念:间接比较法利用仪器仪表把待测物理量的变化换成与之保持已知函数关系的另一种物理量的变测量和测试的概念及区别:测量是被动的、静态的、较孤立的记录性操作,其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系统所要求的和实际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一种比较。
测试是主动的、涉及过程动态的、系统的记录与分析的操作,通过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成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依据。
2. 测试基本原理及过程识记:电测法的基本概念:将非电量先转换为电量,然后用各种电测仪表和装置乃至计算机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电测法的优点:测试范围广、精度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特别适于动态测试。
领会:典型非电量电测法测量的工作过程:识记:物理性(物性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物理型传感器依据机敏材料本身的物性随被测量的变化来实现信号转换的装置。
智能化传感器的组成:测量电路、微处理器、传感器。
第2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测试系统的概念:所谓测试系统是指为完成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而由具有某一种或多种变换特性的物理装置的总体。
理想测试系统的特性:迭加性、比例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和频率不变性。
(P8)领会:测试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根据测试的内容、目的和要求等的不同,测试系统的组成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P7)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识记: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定义: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信号为不变或缓变信号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方程:( 测试系统处于静态测试时,输入和输出的各阶导数均为零。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精确度、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重复性、分辨率、漂移、死区。
(P10-13)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个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变化无常,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又符合统计规律的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概括

1、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3、要实现不失真测量,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常数4、传感器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灵敏度、漂移、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请写出反映传感器的五种性能指标,及写出三种解释传感器指标?精度、分辨率、灵敏度、线性度、迟滞。
反映传感器准确度的指标是精度,反映传感器灵敏度的指标是灵敏度,反映传感器稳定性的指标是迟滞)6,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叫传感器动态性。
7,动态特性中对一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时间常数。
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8,从时域(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超调量)和频域(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动态特性。
9,幅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幅值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律,相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相角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律。
传感器中超调量是指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A (过冲)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
电阻式传感器10,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11,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12,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13,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不同点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精品)8440测试与传感检测技术知识点121

(注:涉及计算和复杂原理见课本) 第 1 章 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测试的含义
识记:测试的基本概念:测试就是对信号的获取、加工、处理、显示记录及分析的过程。 (测试泛指测量和试验两个方面的技术,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是测量和试验 的综合。)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一个被测量与一个预定标准之间进行定量比较,从而获得 被测对象的数值结果,即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测量分为直 接比较法和间接比较法。) 试验的含义:试验是对被研究的对象或系统进行实验性研究的过程。
E yx
式中,y 为测量值(或指示值);x 为真值(或准确值)。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即
相对误差 y - x 100% x
引用误差: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
100%
测量范围的上限值(满量程值)
领会: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中误差的概念;(P9) 按不同分类方法对误差进行分类: 按照表示方法分: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按照性质和特点: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表述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区别: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个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固定不变,
(灵敏度表征测试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反应能力。)
表述系统灵敏度与系统的量程及固有频率的关系
虽然系统的灵敏度是由物理属性或结构所决定的,但在选择测试系统的灵敏度时,
要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因为系统的灵敏度和系统的量程及固有频率是相互制约的。一般
电参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频率、相位) 电测法的优点:测试范围广、精度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特别适于动态测 试。 领会:典型非电量电测法测量的工作过程: 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的相互关系: 信号检测是信号处理的前提,信号处理是信号检测的目的(P3) 3. 测试技术的典型应用 领会:测试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典型应用。 产品质量测量、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家电产品的传感器、 楼宇自动化。 4.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识记:物理性(物性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物理型传感器依据机敏材料本身的物性随被测量的变化来实现 信号转换的装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检测技术?检测技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 什么是传感器?举例说明。
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电位传感器、热丝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压磁传感器传感器的组成框图3. 什么是自动检测系统?画出框图。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系统的总称。
4. 什么叫测量?按测量手段分类有哪些?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各举例说明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直接测量: 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流体压力。
间接测量:导线电阻率ρ的测量。
联立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5. 按测量方式分类有哪些?各举例说明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
零位式测量: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解释图1.2.1):在进行测量之前,应先调1R ,将回路工作电流I 校准;在测量时,要调整R 的活动触点,使检流计G 回零,这时0=g I ,即X R U U =,这样,标准电压R U 的值就表示被测未知电压值。
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构成微差式测量法。
6. 为什么会产生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式有哪些?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7.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写出其公式绝对误差:o L -x =Δx相对误差:引用误差:8. 误差的分类与来源是什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9.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各是什么含意?各举例说明。
误差能否消除?能否修正?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成函数关系的有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属性和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计量的三个特征: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 静态测量:对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止的)被测量进行的测量。 动态测量:对随时间变化的被测量进行的测量,需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 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评定精度:相对误差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不确定度表明测量结果可能的分散程度:可用标准偏差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度表示。 通常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都用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1、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最小二乘法精确度最高,平均法次之,端点法较差 测试系统是指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记录显示设备组成并具有获取某种信息之功能的整体。 最佳的测试系统具有线性时不变特性。 输出是输入的单调、线性比例函数。y=Sx 称为静态特性方程 不确定度是测量误差极限估计值的评价,不确定度越小,测量结果可信度越高,即精度越高. 静态标定步骤:1作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2求重复性误差3求作正反行程的平均输入-输出曲线 4求回程误差 5求作定度曲线6求作拟合直线,计算线性度和灵敏度 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内涵:1.传感器对规定的物理量具有最大的灵敏度和最好的选择性;2.从传感器的输出端来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可用信号。3.具有确定规律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集成化、多功能化与智能化 : 1)集成化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化,如CCD图象传感器。另一个是多功能一体化,即将传感器与放大、运算以及温度补偿等环节一体化,组装成一个器件。 2)将几种不同的传感器组合在一起,同时测量几种不同被测参数。例如温、气、湿三功能陶瓷传感器 3)智能化(Smart Sensor)——带有微处理器并兼有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 4)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输出信号微弱,大应变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和压阻效应 电阻应变片灵敏度系数S称为“标称灵敏度系数”,由实验测定。 电阻应变片的横向效应:栅状结构敏感栅的电阻变化一定小于纯直线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的现象。消除办法:必须采取措施减小横向效应的影响,改进结构等。短接式应变片敏感栅平行排列,其优点是克服了横向效应。 目前使用的应变片大多是金属箔式应变片。 薄膜应变片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温度补偿方法: 自补偿法,桥路补偿法——电桥的和差特性,热敏电阻补偿法——热敏电阻适当分压 电感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自感式、互感式、店涡流式三种。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变磁阻式:原理---电磁感应202AWL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适用
于微小位移的测量,测量范围:0.001~1mm。.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输出特性为线性,因此测量范围大。要提高灵敏度,气隙厚度 δ不能过大。
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灵敏度-LLS2为原来的两倍。
niixnx1
1
1)()(12nxx
XS
n
iin
XSxSuA)()(kB
%100maxA
L
L
RHLA
xSRdR/ 调制就是使信号的某些参数在另一信号的控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调幅过程相当于“频谱”搬移过程: 1若调制信号为简谐信号(正弦或余弦,单一频率fs),调幅波的频谱也是离散谱,以载波信号f0为中心,仅仅位于频率f0- fs和f0+ fs两个边频处,其幅值等于两个信号幅值乘积的1/2。 2若调制信号为一般周期信号,其包含多个频率分量(f1、f2 、…),则调幅波的频谱仍为离散谱,谱线以载波信号f0为中心,分别位于f0f1、f0 f2、…,即调制信号的每一个频率分量均产生一对边频。 3若调制信号为瞬态信号(连续谱,信号最高频率fm),则调幅波的频谱也是连续谱,位于f0 fm之间。只有f0fm,频谱不会产生交叠现象。
极距δ变化型:ArC0仅适于微小位移的测量(0.01m~数百微米);非接触测量 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板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 介电常数变化型: 正压电效应:某些物质,如石英,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内部会被极化,表面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时,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与压电效应相反,如果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置于电场中,其几何尺寸也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电场作用导致物体机械变形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压电式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纵向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产生压电效应的物理过程 :每个晶体单元中,具有3个硅离子和6个氧离子,氧离子是成对的,如图构成六边的形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时,电荷互相平衡,外部没有带电现象。
定义压电传感器输出电压灵敏度:comudCRRAdFdUSo22201当作用力频率与电路时间常数RC足够大时, icacuCCCAdSo 电荷放大器是一个高增益带电容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其输入阻抗极高(1012以上) 电缆分布电容变化不会影响传感器灵敏度及测量结果是电荷放大器的突出优点。 霍尔效应:置于磁场中的通电半导体,在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方向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额定激励电流IH :使霍尔元件温升10oC所施加的激励电流 灵敏度KH :霍尔元件在单位磁感应强度和单位激励电流作用下的空载霍尔电势值。 输入电阻Ri与输出电阻R0 : Ri 指霍尔元件激励电极之间的电阻;R0指霍尔电极间的电阻。 产生不等位电势的原因主要有:霍尔电极安装位置不正确(不对称或不在同一等电位面上);半导体材料的不均匀造成了电阻率不均匀或是几何尺寸不均匀;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 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0comf
dUFC 当温度升为T时,上述各参数相应为:Ri、RP、Ip、Ic、KH,且有关系
)1()1()1(000TKKTRRTRRHHPPii
、、;0TTT
由电路 0000iPPcRRRII )1()1()1(000TRTRTRIIiPPc
当温度变化ΔT时,为使霍尔电势不变则必须有如下关系:
)1()1()1()1(0000000TRTRTRBITKUBIKBIKUiPPHHcHcHH
00iPRR
磁阻效应:当一载流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其电阻值会随磁场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 与霍尔效应的区别:即霍尔电势是指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向电压,而磁阻效应则是沿电流方向的电阻变化。 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 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
热电效应:由A、B两种不同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的温度不等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势,从而形成电流,这一现象通常称为热电效应。 只有当热电偶的两个电极材料不同,且两个接点的温度也不同时,才会产生电势,热电偶才能进行温度测量。热电势的大小与热电偶的尺寸及外形无关。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材料的导体,只要其两端的温度相等,该导体的接入就不会影响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势. 中间温度定律:当热电偶两个接点的温度分别为T和T0时,所产生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两接点温度为T、Tn和Tn、T0时所产生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即: ),(),(),(00TTETTETTEnABnABAB
标准电极定律:已知两个导体A、B分别与另一导体C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已知 ,则在相同接点温度(T,T0)下,由A、B电极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T0)为: ),(),(),(000TTETTETTEBCACAB
莫尔条纹的重要特征KWWWB2sin2 测量精度:一个栅距。
(1)莫尔条纹的运动与光栅的运动一一对应光栅栅距W——莫尔条纹间距B。 (2)莫尔条纹具有位移放大作用K=1/θ (3) 莫尔条纹具有误差平均效应(4)莫尔条纹的间距B随光栅刻线夹角θ变化 . 数值孔径NA(sinθic):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与几何尺寸无关,与纤芯——包层相对折射率差有关。 从物理上看,光纤的数值孔径表示光纤接收入射光的能力。NA越大,则光纤接收光的能力也越强。 但是NA太大时,光纤的模畸变加大,会影响光纤的带宽。因此,对光纤的数值孔径有一定的要求。通常,作为传感器的光纤0.2NA<0.4。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对于光纤的对接是有利的。 1.在着陆器的顶部安装了一台近紫外光学望远镜,将实现国际上首次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重要天体光变的长期连续监测和低银道带的巡天观测。主要监测致密双星、活动星系核、短周期脉动变星等。 2.在着陆器的顶部安装了一台极紫外相机,将对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产生的30.4nm辐射进行全方位、长期的观测研究。这是国际上首次在月面上利用极紫外相机对地球空间等离子体层实施大视域一次性的极紫外成像,从整体上探测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对地球空间等离子层极紫外辐射的影响,研究等离子层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