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二课时) 图文

合集下载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体会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策略方法:朗读法、预习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讲线索与故情况节。

二。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与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是鲁迅小讲《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讲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什么缘故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介绍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与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与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她们过着饥寒交迫的与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讲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她的小讲集《呐喊》,它的故情况节与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与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讲《故乡》、小讲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

《故乡》(说课、上课)

《故乡》(说课、上课)

3.本文主要写故乡的变化,其中故乡的 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者回故乡时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回到家见到的又是怎样的景象? 而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找出并划出文中相关的环境(景物)描 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
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
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
(饱经风霜、饥寒交迫、极度贫困)
中年闰土(动作、神态、语言)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 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 叫道:“老爷!……”(59段) (2)“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 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66段) (3)“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 晒在那里的,请老爷……”(69段) (4)“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 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 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 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71段)
困,封建传统等级观念的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自学交流:
杨 二
杨二嫂是

怎样的一

个人?小

说是从哪

些方面描

写她的?
分 析
结合具体 语句朗读
分析。
刻画人 物的方 法
变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
化(对比) 二十年后的杨二嫂
外貌描写
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 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薄,年轻
漂亮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开两脚,活像画图仪
瑟缩( sè) 黛( ) d惘à然i ( ) wǎng
祭祀( sì ) 寒噤( ) jì廿n( ) niàn

《故乡》第二课时第二稿

《故乡》第二课时第二稿

课题:故乡(第二课时)第二单元第1-2课时实际上课时间:主备:沙跃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签字:执教:班级姓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1.本文写杨二嫂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

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

2.阅读思考:(1)“我躺着,听船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应该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到希望,……,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应该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应该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难点讲解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鲁迅《故乡》说课稿PPT

鲁迅《故乡》说课稿PPT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01
02
四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五 课前预习
“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 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 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比
语言 主旨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对比和多种描写塑造人物的形象的手法。 3.品味小说中内涵丰富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 教学方法
友好热情 纯真平等
热爱生活 生活知识丰富
脸色灰黄 皱纹深 极薄的棉衣 眼肿得通红 破毡帽 手粗笨开裂
说话吞吞吐吐 迟钝麻木
恭恭敬敬
悲哀痛苦 寄托神灵
比 对
走进人物心灵
★思考 作者能够将这两个重要人物的变化刻画得栩栩如生、鲜明生动,是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法呢? (1)在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2)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重点
作业练习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试着分析这些画境描写的作用。 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字数不限。
九 板书原因
所见景象及心情
在故乡 6-77自然段
离故乡 78段-结尾
希望
开端
发展与高潮
结局
鲁迅 故乡
闰土 杨二嫂

原因
中心思想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故 乡

《故乡》第二课时

《故乡》第二课时

《故乡》第二课时状元中学汤甜甜【教学目标】1.走进人物: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明确肖像、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2.走进主题:感悟作者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PPT展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将本课的结构层次梳理清楚,了解了《故乡》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明确了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即闰土和杨二嫂。

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主要探讨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并从人物的角度探索文章的主题。

二、走进人物(一)闰土1.阅读小说12-75段,分析不同年龄阶段闰土的形象特征,并能说出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提示:12-30段:少年闰土55-75段;中年闰土)方法:a. 自由朗读,找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的句子或段落。

b.齐读55段。

2.根据表格,总结闰土前后人物性格的变化。

少年闰土:健康、朝气蓬勃、热情开朗、见多识广、勇敢机灵、天真活泼、纯真善良的小英雄中年闰土:苍老贫困、凄凉、客气迟钝、生活辛苦、因循守旧、麻木迟钝、淳朴善良的木偶人3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提示:在文章当中找到原话,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二)杨二嫂1.阅读39-52段和83段思考:(1)杨二嫂的形象特征是什么?(2)作者写闰土,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方法:a.自由朗读,找出描写杨二嫂的外貌、语言的句子或段落。

b.请学生以杨二嫂的语气将她的话说出来。

c.齐读83段,感受人物形象。

(1)根据表格,总结杨二嫂形象。

尖酸刻薄、庸俗泼辣、自私市侩(kuài)(2)思考:作者写闰土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呢?因为写人物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只写闰土就显得单薄,写上杨二嫂就有力地补充了反映主题的材料,另外也是从另一角度反衬了闰土的纯朴,丰满了人物形象。

3.一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造成的农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新生活的渴望。

《故乡》第二课时

《故乡》第二课时

寄希望于神灵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纯真、健康、活泼、有 朝气、懂得很多生产知 识见多识广小英雄
善良忠厚、 勤劳朴实 、 苍老贫困麻木迟钝木偶人
细读感悟
思考:是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 (除了岁月流逝之外)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是
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
多子多 福的封 建意识 天灾
人祸(帝国主义列 强、封建统治、军 阀多重压迫的具体 体现)
谈谈小说(戏剧散文诗歌)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长篇
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
中篇
短篇 (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直接、
间接)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
祭祀( sì )
寒噤( jìn )
廿( niàn )
整体感知回顾: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 见闻感受为线索。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 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一) 回 故乡 (二) 在 故乡 (三) 离 故乡 (1—5) (6—77) (78—88)
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 对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 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 “我” 事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的态 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 度 好看的羽毛——建立了淳朴 的友谊
对生 活的 态度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 丰富——无忧无虑,快乐 纯真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
写作背景 小说写于1921年1 月。当时辛亥革命虽然

《故乡》教学案例

《故乡》教学案例
明确: 约半个月左右 依据: “第二日”(P75第二自然段),“这样的过了 三、四天”(P81第四自然段),“又过了九日” (P85第一自然段)等。
整体感知课文:
3、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 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明确:
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 “第二日”;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 “又过了九日”
“天气阴晦、苍黄的天”:勾勒出画面的 大背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的放着的意思, 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
“萧索的荒村”:写出了村落的荒凉、凋 敝。
“没有活气”指这样的荒村没有活泼的生 活气息,只是一片死寂。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 回故乡急切心情 。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 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 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 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 之情。
开 回故乡 端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卖屋、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萧索、悲凉
母子见面

展 与
在故乡
到家那天: 回忆少年闰土 见到杨二嫂
高 6-77自然段 过了三四天: 见到了闰土

又过了九天: 动身启程
结 离故乡 局 78段-结尾
船上谈话 “我”的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
1、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 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 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 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 中起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故乡》第二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故乡》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三、人物形象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刻画得比较详细。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杨二嫂: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七、.教学效果巩固: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②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六、作业: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板书
设计
8故乡
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
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
2、作者离开故乡时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作者气闷,闰土的变化使作者悲哀。
3、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因为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但社会的黑暗,困难重重,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4、最后一个自然段,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主备人:备课内容:8故乡
备课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第课时总序第节
集体智慧(二次备课)
个性修订、增减
(个人三次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