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管理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安医附院内分泌科 吴丹
医学ppt
1

饮食调节 适量运动 自我监测 心理状态自我调节 胰岛素应用管理
医学ppt
2
• 一、饮食调节
•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最基本治疗方法。
• 当患者有糖尿病或者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仅 有明显肥胖时,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控制 饮食,即进行饮食治疗。
• 多饮水,限制饮酒。 医学ppt
4


糖尿病病人不宜吃或少吃的食物
• 精制糖以及糖果糕点,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 甜食(当出现低血糖时例外)。
• 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土豆、山药、芋头、藕、洋 葱、蒜苗、胡萝卜、豌豆等可以少吃,多吃则需 减少主食量。
•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故在饮 食中应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而以植物性脂 肪代替。肥胖患者少用油脂肥厚的食品,包括花 生、核桃等硬果。

1、低血糖反应

2、糖尿病足
医学ppt
30
低血糖的诱发因素
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服用过量的降糖药物。 较平时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 没有按时进餐或加餐,或进食量少于平时。 食量明显减少而没有减少降糖药用量。 情绪骤然变化。 糖尿病病情不稳定,尤其是Ⅰ型糖尿病。 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医学ppt
31
医学ppt
3
• 糖尿病营养治疗总原则
• 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提供的总热量,以达到或 维持理想体重
•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 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 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 糖的食物。
• 高纤维膳食。
• 减少食盐摄入。

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引言】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威胁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群。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内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和心理调适。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自我管理内容之一,患者需要控制食物摄入量,选择低糖、低脂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患者需要按时服药、遵循医嘱,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体育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保持体重和血糖水平的稳定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心理调适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1. 个人因素个人的知识水平、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控制程度。

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坚持自我管理的行为。

2. 家庭支持糖尿病患者在家庭中得到的支持是他们自我管理行为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家人的关心和鼓励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效果,同时家人的参与也有助于确保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质量。

3.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与医生的良好沟通,以及医生对患者的指导和支持,都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4.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与困扰。

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一疾病。

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和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

首先,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自我管理措施。

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应该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选择低糖、低脂肪和低盐的食物,并合理搭配食物种类和摄入量。

此外,定时进餐和限制饮酒也是饮食控制的重要内容。

通过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达到治疗目标。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药物,而是要与其他自我管理手段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按量地服药,并定期复查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在进行运动前,患者应检查血糖水平以确保安全,并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不运动的情况。

通过坚持适度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

除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心理调适也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这可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学会应对压力。

他们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参加心理疏导活动以及自我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此外,积极的态度和自我激励也是重要的心理调适方法。

糖尿病患者应该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疾病,并为达成目标而不懈努力。

糖尿病自我管理版

糖尿病自我管理版

糖尿病自我管理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指通过调节生活方式、饮食、药物治疗等手段,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控糖尿病。

一、饮食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搭配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应选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油腻和高糖食品。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等食物。

2. 控制总能量摄入:根据个体差异和体重状况,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量,避免肥胖。

3. 合理分配三餐: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够控制血糖。

推荐三餐均匀分配,每日进食规律。

二、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等运动,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上。

2. 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餐前或餐后进食和胰岛素的用量。

3. 避免过度锻炼:过度运动会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的发展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时用药:药物的用药时间应按医嘱进行,不可随意更改。

特殊情况下如病情加重或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2. 注意药物副作用:药物治疗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患者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医生建议。

3. 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和药物效果来调整用药剂量。

四、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评估。

定期随访的好处包括:1.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或者给予其他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以维持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 饮食调控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要控制总热量摄入量,以避免体重过重或过轻。

此外,根据医生的建议,限制摄入糖分和淀粉类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最后,饮食要规律,分为多次小餐,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餐。

2.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耐受性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瑜伽等。

运动频率、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在运动前后要注意血糖监测,并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运动。

3.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可以通过便携式血糖仪进行,以获取准确的血糖数值。

监测次数和时间将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和治疗方案而有所不同。

血糖监测的结果将提供给医生,以便他们能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4. 药物治疗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帮助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程来确定,并进行定期调整。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密切关注用药的效果和副作用。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不正常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寻求专业指导。

5. 心理调适糖尿病患者需要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良好的心理调适对于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寻求家庭支持、与糖尿病患者组织或小组交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并调整自己的情绪。

同时,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也是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控、适度的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内容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内容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内容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

为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药物管理、运动指导和心理支持。

正文内容:1. 健康教育1.1 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小组活动的第一个重点是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并发症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糖尿病的管理。

1.2 血糖监测技巧培训在小组活动中,专业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技巧的培训。

包括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等。

这些技巧的掌握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2. 饮食指导2.1 膳食结构规划小组活动中,专业的营养师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膳食结构规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控制目标,合理安排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平衡。

2.2 餐前餐后血糖控制小组活动还会对患者进行餐前和餐后血糖控制的指导。

通过控制饮食的种类和摄入量,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还会针对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给出个性化的饮食建议。

3. 药物管理3.1 药物知识普及小组活动中,医生会向患者普及糖尿病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常用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等。

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且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3.2 用药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计划。

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等。

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4. 运动指导4.1 运动种类选择小组活动中,专业的运动指导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为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

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合理的运动能够帮助患者消耗多余的血糖,提高身体的敏感性。

4.2 运动强度和频率控制针对不同的患者,运动指导师会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强度和频率控制计划。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管理教育是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和合理饮食等方面的教育,使患者能够理解并掌握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自我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在教育中,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角色是教师,患者则是学生,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自我管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防止体重增加等。

合理的饮食习惯包括定量定时吃饭,少吃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多吃低糖、高纤维的食物等。

2. 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的药物,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途径等。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且要定期检查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血糖监测方法,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监测。

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患者需要了解不同血糖水平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判断自己的血糖情况,以及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药物。

4.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合理饮食的原则,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

合理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监测体重。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人化的饮食计划,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多摄取蔬菜、水果和纤维食物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掌握处理应对慢性病的心理压力,通过良好的心理调适,减轻糖尿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交和工作等各个方面,提高生活质量,积极面对病情,合理安排时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个案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个案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个案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下面提供一个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个案,供参考:
患者信息:
- 姓名:张三
- 年龄:55岁
- 性别:男性
- 糖尿病类型:2型糖尿病
主要症状:
- 频尿、尿急、夜尿多
- 口渴、口干
- 食欲增加
- 体重增加
- 疲劳、乏力
目标:
- 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 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计划:
1. 饮食控制: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每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尽量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2. 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跳绳等,同时增加力量训练,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3. 监测血糖:每天早上和晚上用血糖仪测量血糖水平,记录在血糖日记里,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4. 定期医疗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眼科检查、心脏检查、肾脏检查等,及时发现并防治并发症。

5. 稳定药物治疗:按医生嘱咐每天规定时间服用降糖药物,不随意更改药量、药品或停药。

6. 注意身体维护:及时治疗感染、疮口等,避免因其他疾病引起糖尿病并发症。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重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情,与家人、医生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监测的时间
每日1次 血糖、 每日 次:血糖、尿糖 每月1次 体重、血压、腰围 臀围 每月 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每季度1次 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每季度 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 必要时进行:胸部 线检查 线检查、 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 胰岛素释放试验 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 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 时,酌情加测 其他检查: 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
17
血糖监测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 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 个月 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1个月 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 至少检查 次空腹和餐后血糖 如果不舒服应随时检查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 餐后 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40— — 小时血糖应控制在 180mg/dl之间 之间
14
14
糖尿病监测的意义
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 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 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 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营养学会
4
谷类300-500 克 两至1 谷类 300-500克 ( 6 两至 1 斤 ) 300
4
饮食控制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 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 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 饮食量,劳动强度, 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 相对平衡,此消彼长, 相对平衡,此消彼长,灵活调节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 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提供电话咨询服务: 提供电话咨询服务: 800-810-2299,400-810-2299 , 您可以随时拨打热线, 您可以随时拨打热线,获得糖尿病常识及产品知识
如您需要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请 登陆诺和诺德公司专业的患者网站: 登陆诺和诺德公司专业的患者网站:
象正常人一样工作
结婚生育
长寿
37
37
自我管理
了解糖尿病,了解自己的病情。 了解糖尿病,了解自己的病情。 阅读一些书籍或查询一下糖尿病信息网站。 阅读一些书籍或查询一下糖尿病信息网站。 糖尿病信息网: 糖尿病信息网: 由诺和诺德公司支持的第一个中文糖尿病专业信息网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 宝塔
油脂类25克(0.5两) 油脂类25克 25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 100 豆类及豆制品50克 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 50 畜禽肉类50-100克 两至2 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 50 鱼虾类50克 鱼虾类50克(1两) 50 蛋类25-50克 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 25 两至1 蔬菜类400-500克 两至1 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 400 水果类100-200克 两至4 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 100
11
运动调节
—出差,旅游注意事项 出差, 出差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 尽量定时、定量就餐,按时、 尽量定时、定量就餐,按时、按量用药 及时足量饮水 要熟悉应付意外及自救的方法
12
12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意义 内容 时间 血糖、血红蛋白、 血糖、血红蛋白、尿糖及酮体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18
不同时期血糖监测的意义
餐前半小时:利于检出低血糖 餐前半小时: 餐后2小时 小时: 餐后 小时:利于检出高血糖 夜间血糖监测: 夜间血糖监测: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
19
糖化血红蛋白
每2—3个月检查一次 — 个月检查一次 应控制在Hb 应控制在 lc<7%的范围内 的范围内
20
尿糖与酮体监测
7
7
运动调节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 最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 也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
41
42
24
需要检测尿酮体的情况
血糖> 血糖>15mmol/L 生病期间 出现呕吐或腹部疼痛时 面色潮红、 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时 经常出现低血糖时
25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低血糖 心脏病和中风 眼部监护 肾脏保护 足部护理 牙齿护理 皮肤护理
26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29
眼部监护
定期测定血糖 控制血压 不吸烟 检查视力
30
30
肾脏保护
检查尿糖、 检查尿糖、尿蛋白 量血压 控制食盐及蛋白质的摄入量 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
31
31
足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 洗脚, 洗脚,注意洗净趾缝
把趾甲剪短,但不要 把趾甲剪短, 过短, 过短,轻轻磨平边缘
冬季注意脚的 保温和防裂
22
尿糖监测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尿糖试纸 操作方法 色觉及视力 肾糖阈
23
23
尿糖监测
—时机 时机
病情稳定者:最好做三餐后 病情稳定者:最好做三餐后2 小时尿糖定性 病情不稳定者: 病情不稳定者:一般采用七 段留尿法 一般病人:从实际出发, 一般病人:从实际出发,每 日监测四次尿糖( 日监测四次尿糖(清晨第一 次尿,三餐前半小时尿)即 次尿,三餐前半小时尿) 可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1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饮食控制 运动调节 糖尿病病情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2
饮食控制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 平衡膳食 食物要多样化 多饮水, 多饮水,少喝酒 坚持少食多餐, 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15
15
糖尿病监测的内容
症状监测:症状、 症状监测:症状、体征 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 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 神经肌电图等 其他:血压、体重、腰围/ 其他:血压、体重、腰围/ 臀围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 自我救治方法 外出时, 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
27
27
心脏病和中风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 体重超重 运动过少
28
28
心脏病和中风
—自我预防 自我预防
定期做检查 良好控制糖尿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 避免高脂饮食 积极培养运动锻炼习惯 控制体重 戒烟、 戒烟、酒
1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和酮体 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热、大量 型糖尿病当出现感染、发热、 型糖尿病当出现感染 出汗及自觉虚弱时监测尿酮体。 出汗及自觉虚弱时监测尿酮体。
21
尿糖监测
—好处和缺点 好处和缺点
好处: 好处: 大多数病人容易做到 价格低廉 无创检查 操作简单 缺点: 缺点: 需要留尿的容器 无法提示低血糖 受肾功能的影响较大
33
33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湿润 局部皮肤的干燥 足趾间、腋窝、腹股沟) (足趾间、腋窝、腹股沟) 避免阳光暴晒 及时治疗皮肤疾病
34
34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35
做好心理准备
愤怒 恐惧 失落 自信
×
×
×
36
36
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8
运动调节
—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 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
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 结伴运动
9
9
运动调节
—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 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
尽可能在饭后1 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 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若要从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 若要从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 较长, 较长,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低血糖发生 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药物剂量 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有条件的话, 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测一次 毛细血管血糖 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 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 加
10
运动调节
—应禁止运动的情况 应禁止运动的情况
血糖>166.7mmol/L 血糖>166.7mmol/L 空腹血糖低于80mg dl, 80mg/ 空腹血糖低于80mg/dl,应适当加餐 后再运动 尿中有酮体 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 右心悸,气促,恶心, 右心悸,气促,恶心,眩晕 身体突然发生的急剧疼痛 视物模糊
5
饮食控制 —外出就餐或赴宴注意事项
注意节食,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节食,避免暴饮暴食,干 扰正常的饮食控制 节制饮酒 可适当增加降糖药剂量, 可适当增加降糖药剂量,但需 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
6
6
运动调节
运动的好处: 运动的好处: 增强心、 增强心、肺功能 降脂、降压、降糖 降脂、降压、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提高运动积极性
38
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
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 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 但是通过合理治疗可 以使血糖长期稳定, 以使血糖长期稳定, 接近正常, 接近正常,糖尿病患 者可以向正常人一样 的愉快生活! 的愉快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