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煤层开采技术

煤矿煤层开采技术
煤矿煤层开采技术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

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关键词:开发技术煤炭工艺煤炭

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

(一)井下采煤

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二)露天采煤

深部开采

深部矿井开采技术问题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主要深部矿区30余对矿井的实地调查、部分井下观测和25个矿务局的函调材料,对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的基本状况及其在开采中遇到的巷道维护、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及地热等主要问题作了总结和剖析,并就今后煤矿深部开 技术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1煤矿深部开采的现状及趋势 深井开采技术是当今世界主要深井开采国家(如德国、原苏联、波兰等)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深部开采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日益增多,对当前的煤矿生产和今后矿井建设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深部开采问题,对安全、经济、合理地开发深部煤炭资源无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1997年原煤产量13.3亿吨。全国主要国有矿区90多个,井工开采的生产矿井588对(1996年统计)。据不完全统计,采深超过800m的深井19对,其中开滦矿务局赵各庄、沈阳矿务局彩屯矿采深超过1000m,新汶矿务局孙村矿、华丰矿、长广七矿采深超过800m。“八五”期间新打深井65个,平均深度588m,其中700~800m的井筒28个,800~1000m的井筒13个,1000m以上井有12个。 据煤炭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研究指出,在我国预测总储量中73.2%埋深在1000m 以下,浅部储量较少。因此,深井开采技术不仅是目前一些深矿井面临的问题,而且从长远看,它将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深部煤炭资源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2深井开采的主要技术问题 2·1矿压显现加剧,巷道维护困难随着矿井采深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巷道断面必需加大,据对开滦矿区统计,近10年间采深平均增加100m,岩石巷道断面平均增加8.1%,煤、半煤岩巷平均增加32%;另一方面,地压增大,在深部高应力作用下,围岩移动更为剧烈,巷道产生变形破坏更为严重。在调查的超过700m的深井中,巷道矿压问题普遍严重,底鼓成为常见的地压现象,特别在采准巷道中尤其严重。失修和严重失修巷道比例增加,据开滦局调查统计,井深1000m时巷道失修率约是同条件下500~600m埋深巷道失修率的3~15倍,部分矿井巷道失修和严重失修率达20%以上。巷道维修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林西矿井深800m,巷道维修工占井下工人的比重为7.00%~10.50%。很多深部巷道由于严重破坏无法行人、行车而被迫停产反修。且常常出现前掘后修、重复反修的象。深井巷道维护问题已成为整个矿井生产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井深、围岩应力增加。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深井巷道矿压规律,巷道支护形式不能适应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的要求,支护形式、支架参数

薄煤层开采

第一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土城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洒基镇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4°30′30″~104°31′59″,北纬25°54′22″~25°57′44″,井田面积15km2。矿区内有盘水公路及盘西铁路支线通过,盘水公路南端在两头河与320国道公路相连,盘西铁路支线在红果与南昆铁路接轨,交通方便。 矿井隶属于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属集采矿、煤炭洗选一体的大型国有综合性企业。原设计井型120万吨/年,1993年12月至1998年12月按240万吨/年生产能力进行改扩建后,改扩建后,矿井产量逐年上升,2004年生产原煤213.9万吨。2005年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规字(2005)294号]文件批复土城矿的矿井综合生产能力核定为300万吨/年, 2009年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规字[2009]100号文〕同意土城矿由240万吨/年技改到400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开拓,采用走向长壁方式开采,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截止2010年底保有储量48770.3万吨,工业储量为34344.2万吨(其中0.9~1.3m的煤炭工业储量16835.9万吨),可采储量为27475.4万吨,尚可服务65.4年。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回采薄煤层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项目。 二、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为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

三、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为新开。 四、项目工作范围及起止时间 工作范围为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13采区1351回采工作面;工作起止时间从2011年6月开始,2012年3月结束。 五、立项依据 国家关于保护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的矿业方针和政策要求。 六、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现状 我国薄煤层煤炭储量约620亿吨,占总体储量的17.5%,但是由于薄煤层开采难度较大,因此,年开采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4%。随着薄煤层综采设备制造技术的提升,以及国家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要求的提高,薄煤层开采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许多的矿区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急剧下降甚至枯竭,薄煤层逐渐变为主采煤层。国外长壁式薄煤层高效开采主要有两种技术途径,一是采用滚筒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配套的综采方式,二是采用刨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综采方式。 七、项目实施的意义 土城矿1351回采工作面走向长579m,倾向长168m,煤厚1.2m,可采储量为16.34万吨;按照土城矿在现使用的综采设备不能回采薄煤层,将造成资源损失,如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炮采工艺安全管理难度大,如采用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将盘活土城矿薄煤层16835.9万

国外厚煤层开采和安全技术现状

第5期东北煤炭技术N o.5 1996年10月 Coal T echno logy of N o rtheast Ch ina O ct.1996 国外厚煤层开采和安全技术现状 辽宁煤炭工业管理局 邱振先 摘 要 介绍了国外厚煤层开采和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国内厚煤层开采技术在国际上的水平。 关键词 厚煤层 采煤方法 综采设备 综采放顶煤 所谓“厚煤层”是指厚度大于315m的煤层。厚煤层开采所遇到的矿山压力、冲击地压、瓦斯、发火、热害、水害等技术问题比薄煤层和中厚煤层复杂得多。国外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薄煤层和中厚煤层相比亦有很大差距。我国东北地区煤炭战线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厚煤层开采的先进技术与安全》项目的实践,对国外厚煤层开采的技术现状和我国厚煤层开采技术水平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1 采煤工作面单产世界纪录、高产工作面和各国的国内纪录几乎都是在中厚煤层创造的 1990年,美国伊利诺思州固本煤矿公司25号矿创长壁工作面月产37万t(22d)、平均日产16818t的世界纪录。 1993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二十英里矿创长壁工作面班产16307t(10h),日产28801t,月产54万t的世界纪录,1994年又创月产60万t的世界纪录。该工作面煤层厚219m,采高216m。 1993年,美国固本公司路福克矿创月产55万t的纪录。 1994年11月,美国大山(M oun tain)公司西麋(W est E lk)矿创班产(10h)21387t,日产45375t的纪录。 1995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泊尔兰结矿创长壁工作面月产5713万t精煤的世界纪界。 美国现有80个长壁工作面,1994年长壁面产量1812118万t,其中煤层最厚的是7101m,采高最大是3196m(西麋矿)。抽样调查33个矿,最大采高3105m,最小采高1147m,平均采高2113m。我们考察的怀俄明州舒舒尼(Sho shonee)矿,煤层厚6m,只采315m。 澳大利亚现有长壁工作面25个,采高1165~312m。长壁面平均单产180万t,1993年新南威尔士州巴尔波尼(B aal Bone)矿长壁面单产达到300万t,煤厚2~4m。 英国1992 1993年度有83个长壁工作面,工作面平均日产2230t,1994年产量最高的威尔贝克(W elbeck)矿综采面平均日产10405t,采高212m。 波兰是厚煤层赋存较多的国家,最厚的达60m,1995年产硬煤1138亿t,厚煤层产量占13%。有398个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平均日产1680t。采用冒落法和充填法的采煤 ? 3 ?

煤矿开采技术——采煤方法概述

第五章采煤方法概述 第一节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采煤方法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 1、了解采煤方法发展方向 2、掌握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3、掌握采煤方法的选择 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 重点:1、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2、采煤方法的选择 难点:采煤方法的选择 突破方法:1、详细讲解 2、根据工程实例讲述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一、基本概念 1.采场 在采区内,用来直接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称为采场。 2.采煤工作面 在采场内进行采煤的煤层暴露面称为煤壁,又称为采煤工作面。在实际工作中,采煤工作面就是采煤作业的场地,与采场是同义语。 3.采煤工作 在采场内,为了开采煤炭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称为采煤工作。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基本工序及其辅助工序。 4.采煤工艺

由于煤层的自然赋存条件和采用的采煤机械不同,完成采煤工作各道工序的方法也不同,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各道工序按照一定顺序完成的方法及其相互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5.采煤系统 采煤系统是指采区内的巷道布置系统以及为了正常生产而建立的采区内用于运输、通风等目的的生产系统。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构成的。 6.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不同采煤工艺与采区内相关巷道布置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采煤方法。 二、采煤方法分类(如图所示) (一)壁式体系采煤法 壁式体系采煤法一般以长壁工作面采煤为主要特征,是目前我国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采煤方法,其产量约占到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95%以上。 (1)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倾角分类: 地下开采露天开采 近水平煤层α<8°α<5° 缓倾斜煤层8°~ 25°5°~ 10° 倾斜煤层25°~ 45°10°~ 45° 急倾斜煤层α> 45°α>

深部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深部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二水平丁六皮带下山设计构想 李永伟冯瑞明 引言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矿井面临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特别是煤层巷道在掘进及回采等阶段的大变形严重制约工作面正常推进,影响安全高效开采。深井煤层巷道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煤岩体具有长期的流变、蠕变效应致使煤巷顶板控制比一般条件下更加困难。 深井高地应力、采动影响综合作用于巷道,表现为全断面来压,不仅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巷道因采掘影响而引起围岩剧烈变形,而且在应力分布趋向稳定后仍保持快速流变,维护十分困难。如何解决深井条件下煤巷围岩控制稳定性问题,已成为煤巷锚杆支护面临的关键课题一。 二水平丁六皮带下山位于-593水平以下,埋深超过800m,巷道压力明显增大,因此必须对原有支护技术进行革新。 1 深井煤巷高预应力支护技术 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精髓是提供有效的初始支护强度,并具有良好的增阻性能。通过及时安装锚杆,并给锚杆施加一个较大的预拉力,对围岩产生有效约束,这种通过前张拉方式对巷道围岩产生的高预紧力,不仅可以消除岩层内原始的裂缝空隙,也可以使各个岩层之间锁紧为一个整体,提高锚固范围内岩层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从而提高岩层的整体承载性能。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初期施工锚杆的支护强度(预紧力)与巷道围岩的松散扩容变形之间的关系有定性、定量关系。围岩的扩容变形与锚杆的初始支护强度之间呈负相关性关系,锚杆的初始支护强度越小,围岩的松散变形越大;锚杆的初始支护强度越大,围岩的松散变形越小。 1.1 采用高性能、高预应力锚杆强化帮角 采用 IV 级螺纹钢加工成高性能锚杆,抗破断强度更高,支护刚度更大,限制变形更有力,针对软岩急剧膨胀扩容产生的高应力控制效果会更好,体现超高强材料、大刚度附件、加长锚固、超高预紧力的技术思想。加固帮角可直接提高

煤矿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

煤矿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 摘要:煤矿在开采时,因为矿内煤层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使得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开采工具及开采工艺往往也不尽相同,而在煤层开采过程中,为了更加安全有效,就需要对煤层的空间层面进行设计,并且选取合适开采技术。基于此,本文结合煤矿开采实例主要阐述煤矿中厚煤层开采时所用的技术。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机械设备;煤 截至目前来说,根据采煤时是否使用大量的水,将采煤技术分为了干式采煤与水式采煤两种,其中水式采煤技术是煤矿中厚煤层开采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本文结合某煤矿中厚煤层开采实例,分别从煤层工作面设计、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几个方面就怎样提高产能的措施做了叙述,提出了以后怎样对中厚煤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开采,并总结了在开采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实例概况 1.1矿井历史 某矿业公司为国外专家设计的大型水能机械采煤矿井,该矿井计划产能为150万t/a,实际在1989年开建,截至1990年正式投产,1993年完成设计产能,1995开始新建井并扩建,1998年新井开始投入产出,新井预计产能可达到200万t/a,2005年新井产能达到了250万t/a。 1.2矿井地质条件 该煤井位于山区,所处地域地质主要是褶皱构造。井田自西向东依次由X1向斜、X1背斜、X2向斜、X2背斜、X3向斜等几个主要褶皱构成,其中X1背斜占矿井大部,与其余褶曲复合构成整个煤层,使得煤层构造极为复杂,一些煤层稳定程度很低。 1.3矿井生产状况 该矿井元先设计为水式采矿井,但是随着矿井不断开采,使得煤层倾角不断下降,因此从2002年初煤矿尝试了使用旱采,直至现在,矿井开采到地下600m至800m水平,直至2005年,所有的水式采矿井均基本采完,煤矿进入了全面旱采阶段。 2水式采矿技术重点 2.1做好开采前的准备工作 在煤矿开采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1)监督好巷道的掘进质量;(2)掘进时注意对顶板的保护,尽量降低空顶距离,并保证按时接顶,以防止顶板被破坏而导致的裂隙大量产生及出现抽冒情况,为以后矿井的回采制造麻烦。(3)对于回采巷道中的高压管道在安装时必须要做好质量保证工作,严禁管道存在跑水现象,否则将会出现停枪,而造成采垛落板丢煤;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简介 1、定义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 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煤层气与煤矿瓦斯的关系与差异 在煤炭工业界通常将涌入煤矿巷道内的煤层气称之为煤矿瓦斯(Gassy),其气体组分除煤层气组分外,还有煤矿巷道内气体的成分,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空气组分以及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采矿活动所产生的气体组分。

在煤层气概念引进初期,有些学者为便于业外人士了解煤层气,通常在煤层气一词后加注“俗称煤矿瓦斯”。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为区分两者之间的概念差异,将通过煤矿井下抽放(Gas Drainage in-mine)、采动区(GOB)抽放或废弃矿井(Abandoned Mines)抽排等方式获得的煤层气称为Coal Mine ethane (缩写为CMM)。 2、存在形式 吸附于煤内表面;以游离态存在于煤的天然孔隙中;少量溶解在煤的地层水中。 3、用途 煤层气(煤矿瓦斯)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可作为瓦斯发电、居民生活和工业锅炉燃料。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

浅析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浅析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同时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对煤矿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标签: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发展趋向 1、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 1.1 煤炭开采技术层次的多样化 由于受经济表现形式的影响,我国的煤矿企业分为乡镇、地方国有和国有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技术上的投入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我国各地的地质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各地煤矿开采技术的水平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已经拥有综合机械化的高产高效矿井,有的地方还在采用比较落后的开采方法。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处于自动化、半自动化、纯手工开采等多种开采技术并存的局面。总体来说,我国煤矿开采技术还处于半自动化、半机械的阶段,生产效率还不算高。 1.2 煤矿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首先从技术方面来说,近年来很多先进的开采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坚硬顶板技术、综合放顶煤技术以及大型综合开采技术等;对于技术装备而言,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电牵引采煤机、大运力带式长距离输送机、铸焊结合槽帮钢刮板输送机、配合电液控制技术的强力液压支架等众多的新型装备也得到了推广使用。技术和设备上的进步使得我国煤炭产量逐年递增,近年在世界煤炭产量排名中位居前列。 1.3 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 煤炭资源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能源,它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由于煤炭是传统型能源,在现有的开采技术中,普遍存在着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尤其是对于煤矿上面地表资源的浪费和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较为严重。另外,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随着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环保型开采技术。 2、当前几种主要的煤矿开采技术 2.1 深矿井开采技术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一题:露天矿开采新技术 1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技术 对由多煤层组成的水平、近水平煤矿床,深部煤层采用露天开采从经济上不合理时,一般采用井工方法进行开采:一是采用独立的井工开采,待露天开采完毕后,由地面进行斜井或竖井开拓,井工与露采没有联系,其缺点: (1)露天境界内的煤炭储量减少,开采年限缩短或生产规模减小,也相对增加了征地成本; (2)在地表打井进行井工开采,与露天矿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企业,增加了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3)井工矿运煤提升高度大,增加运煤成本。二是充分利用己形成的露天矿坑,在坑底打斜井开采露天矿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同时进行,即露天一井工联合开采,具有以下优点: (1)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统属一个矿,管理机构简单; (2)可以增大露天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延长矿山开采年限; (3)井工开采的煤炭运至露天坑底后转为露天矿运输设备运输,可充分利用露天矿运输系统和设备,可降低运输成本。但露采与井工开采必须协调,露天矿坑以下至井工开采煤层之间的夹石层必须有足够的厚度和强度,以保证井工开采工作面的顶板稳定性。 2露天煤矿端帮靠帮开采技术 端帮靠帮开采是通过提高露天煤矿端帮边坡角,增加煤炭资源回收、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开采经济效果,其攻克难点为:靠帮开采方式及判断准则。安家岭露天煤矿和黑岱沟露天煤矿实施了端帮靠帮开采,端帮角度从34°提高到了38°,平均每年回收端帮压煤60万吨。

3露天煤矿时效边坡分析与二次设计技术 以往露天煤矿边坡采用静态、均一、永久性设计,端帮边坡角缓;端帮设置运输通道,边坡进一步变缓,造成端帮压煤,并且多占用土地。露天煤矿边坡易滑区煤炭资源回收困难。时效边坡考虑了采剥工程和边坡动态耦合关系,采用若干采矿措施,实现露天煤矿边坡动态分析与设计。易滑区煤炭回收技术采用“短工作线、高强度推进、快速回填”技术,实现易滑区煤炭资源的安全回采。 4 露天煤矿开拓运输系统设置技术 在露天煤矿工作帮的推进过程中,对采场下部水平两侧端帮含煤台阶按边坡稳定条件采靠界;下部水平内排土通路通过横跨采空区的中间桥连接。中煤集团安太堡露天煤矿和霍林河露天煤矿实施搭桥内排,缩短剥离物运距0.6-0.7千米。 5 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式设计技术 该技术包括:采区转向方式分析技术、反向内排技术、“树枝状”运输系统技术。中煤集团安太堡露天煤矿在转向期间实施反向内排和树枝状运输系统增加了内排土场的容量,缩短了运输距离2千米,节省土地150余亩。 6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露天矿绿色开采技术主要有几下几方面内容: (1) 开采工艺与设备选型合理化, (2) 煤炭资源回采率最大化 (3)露天矿运输系统优化

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川煤集团基本情况 川煤集团是由攀枝花、芙蓉、广能、达竹、广旺5个矿务局整合而成的国有独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共有34对矿井,其中生产矿井24对,基建矿井10对。设计生产能力2053万吨/年,核定能力1653万吨/年。川煤集团资源赋存条件差,煤层特点是“一大一薄”。“大”指煤层倾角大,倾角大于35°的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资源量占45%;“薄”指煤层厚度薄,1.3m以下的薄和极薄煤层占60%(其中,0.8m 以下的极薄煤层占30%)。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断层、陷落柱、褶曲多,节理、裂隙发育,煤层结构复杂,顶、底板稳定性差。水、火、瓦斯、煤尘、硫化氢等各种灾害严重,34对生产和基建矿井中,有高瓦斯矿井10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8对。 二、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

浅谈煤矿薄煤层的相关开采技术(李红旭)

浅谈煤矿薄煤层的相关开采技术 李红旭黄儒林 (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 235052) 摘要:本文浅析当前国内薄层煤开采技术现状、影响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因素,提出薄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 引言:目前国内仍具有近2O%的煤炭属于薄层煤,而开采期间受到空间、工作条件、地质条件等影响,开采难度大。有效利用有关新技术进行开采,能大大提高薄煤层开采的利用率和效率。对于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基本上所有的煤矿技术都成熟,而对于薄层煤的开采就不然了。与其发达国家薄煤层开采相比,产出效率就低多了。所以,在煤炭资源日趋减少,且开采成本日益增高的情况下,研究薄煤层开采的高产高效技术就很有必要,目的就是尽力保护和利用仅有的煤炭资源,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国内薄层煤开采技术现状 据煤层厚度的不同,一般将煤层分为不同的级别,小于0.8m的定义为极薄煤层,0.8m~1.3m的煤层定义为薄煤层。一般煤矿,薄煤层都占全部可开采总量的19%左右,但产量还不足11%。薄煤层开采技术方式较多,可分为:滚筒采煤机、刨煤机和螺旋钻采煤机开采。①薄煤层的滚筒采煤机技术。其结构为积木式的无底托架,液压螺母比较紧固、截割的电动机采用横向布置方式,抽屉式的部件安装技术。采煤时更能适应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条件;滚筒采煤机要求机身矮、短,功率要满足,并能适应煤层起伏结构。它分爬底板式与骑输送机式。爬底板式由输送机的机槽支承与导向,用在开采0.8-0.9m以上煤层。其采煤机过煤空间较高,电机功率可加大,生产的能力也较大,安全性较高,用于开采0.6-O.8m 煤层合适。②刨煤机。薄煤层刨煤机日产可达5000t以上,能实现薄煤层的开采水平机械化、自动化。刨煤机的采煤工艺,是利用煤刨沿着工作面反复地进行落煤及装煤,靠工作面输送机导向。但存在刨硬煤能力差、刨头调向装置不灵活等缺点。只有提高刨煤机的功率,才能提高刨头破煤能力。③螺旋钻采煤机。它是通过螺旋钻杆进入煤层实现采煤的,并利用钻杆把采好的煤运出。该采煤方法投

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现状

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现状 1 国内外深井开采现状 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约占50%的煤炭埋深超过千米。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煤炭开采逐步转向深部,煤矿开采深度以8~12m/年的速度增加。如何能够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开采深部煤炭资源,将其转换为经济建设有力的能源保障,成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亟需寻求突破的重大技术难题。 1.1 国外深井开采现状 煤矿深部开采是世界上大多数主要采煤国家目前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在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中,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采矿业较为发达,原西德和前苏联较早进入深部开采。在20世纪60年代初,原西德埃森北部煤田中的巴尔巴拉矿的开采深度就已经超过1000 m,达到1200m;从1960~1990年,原西德煤矿的平均开采深度从730m 增加到900m 以上,最大开采深度从1200m 增大到1500m,并且以每年约10m 的速度递增。前苏联在解体前的20年中,煤矿的开采深度以每年10~12m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俄罗斯,仅顿巴斯矿区就有30个矿井的开采深度达到1200~1350m,波兰的煤矿开采深度已达1200 m,日本和英国的煤矿开采深度曾分别达到1125 m 和1100m。 1.2 国内深井开采现状 近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能源需求旺盛,煤

炭产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生产原煤36.5亿t。矿井开采延深速度加快,一大批矿井快速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东北及中东部地区的多数矿区开采历史长,开采深度相对较大。预计在未来20年,很多煤矿的开采深度将达1000~1500m。如现在新汶矿区平均最大回采深度达到1032m。 图我国煤矿千米深井分布图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初步统计,我国已有平顶山、淮南和峰峰等43个矿区的300多座矿井开采深度超过600m,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的范畴,其中开滦、北票、新汶、沈阳、长广、鸡西、抚顺、阜新和徐州等近200处矿井开采深度超过800m,而开采深度超过1000m 的矿井全国有47处。其中山东省就有21处。目前,全国最深的矿井是新汶孙村煤

浅谈近水平极薄煤层开采

浅谈薄煤层的开采的技术 摘要:针对0.8m左右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根据本四川矿井实际,研究实施薄煤层普采技术,并就如何提高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采煤技术工艺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薄煤层开采情况,本文介绍了内江市双鹰公司薄煤层开采工艺、设备配套选择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特点;开采工艺;工作面管理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研究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资料统计,我国厚度在1.3m及以下薄煤层的开采储量约有60多亿吨。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8%。而现在薄煤层的产量只占全国煤量的7.32%。随着中厚煤层的不断开采,薄煤层储量所占比列就越大,因此,合理开采对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寿命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1 、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工作空间狭小,赋存不太

规则,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目前采煤机等设备对薄煤层开采适应差,采煤机经常需要挑顶或割底,机电事故增多,工作面内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煤质相对较硬,炸药、截齿、刨刀的吨煤消耗量较大,回采成本较高。 1.2、采掘比例大、万吨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滚筒式割煤机、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放炮也不能一次全断面爆破和高效的目的,煤矸分装,掘进速度很慢,造成工作面接替紧张。 1.3、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1.4、煤层薄,需要多个工作面才能满足产量需要,集中化生产程度底。 由于薄煤地质条件及赋存状况较复杂,一有褶曲或断层就很难布置巷道,掘进送面时提前掘开切眼,致使工作面缩短,回采率降低;或者回采时搬家重新送切眼,使得回采效率降低,很难有效益。 2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 2.1、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 回采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否是采煤面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

大倾角厚煤层开采技术分析

总第182期2019年第4期 山西化工 SHANXI CHEMICAL INDUSTRY Total182 No.4,2019 奏题讨谑DOI:10.16525/https://www.360docs.net/doc/9c7059993.html,l4-1109/tq.2019.04.35大倾角厚煤层开采技术分析 吴少勤 (阳城县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晋城048100) 摘要: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回采面长期以来因为存在回采率偏低、煤壁片帮与冒顶现象严重、回采设备稳 定性差等诸多问题,而成为各大矿区生产作业的难点之一,极大的制约了井下生产的安全、持续、高效开 展。以本单位3110大倾角综放回采面为对象,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如何提升大倾角厚煤层回采效率与 安全性展开探究,在实现3110回采面高效安全回采的同时希望能够为其他矿区类似情况的解决提供借 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关键技术;创新点;实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19)04-0095-03 引言 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工艺起步时间较晚,在实际开采作业极易出现各类突发安全事故,集中体现在回采设备不完善、煤矿安全支护控制理论不完备等方面,极大的制约了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基于此,剖析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工艺具有实际意义,可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煤炭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1简述工程概况 本单位井田总开采面积达到5.68km?,年产能超过65万t,预计设计生产年限达到25年。在整个矿井范围内,王要包括2#、10井与17井煤层,煤层平均厚度约为5.8m,结构复杂,个别部位含有至少两层夹石干。当前主要针对2#井实施开采作业,埋深超过350m,经测量得知,最大煤层倾向角为32°,且作业面起伏范围较大,属于典型的大倾角厚煤层综合开采作业。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诱发生产安全事故。另外,大倾角厚煤层的回采作业难度系数较高,并伴有一定的风险性。 2开采作业核心技术 施工人员使用回弹仪测试主采煤层及煤层夹石干,合理测定顶煤与夹石干强度;依托专业技术理论,测算工作面压力强度等级与安全支撑架构的承载限度等。 收稿日期:2019-07-04 作者简介:吴少勤,男,1989年出生,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助理工程师。 根据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结构条件特征,构建三维模拟试验台,综合分析倾斜回采作业基本规律,并模拟顶煤放出速度与煤石干分界面变化规律的动态变化关系。然后利用专业数值模拟软件,定向标志颗粒的变化轨迹口勾。 依托钻孔成像技术与超声波技术,可探测地质构造断裂带与煤壁安全稳固性,揭示回采面与顶板周期受压裂缝延展深度。同时采取棕绳+注浆锚固作业的方式,处理地质构造断裂带与煤壁片帮段,进一步提升煤壁的安全稳定性。 针对锚索加固技术来说,注浆工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序如下: 1)选择煤壁超前注浆加固工艺,处理煤壁破损较为严重的区域,避免煤壁断裂片大面积脱落造成工作面顶部的塌落。在布设注浆孔的过程中,要确保其与煤壁垂直,间隔距离控制在3m左右,设置在距离底板约2/3的位置⑷。 2)在煤壁上设置直径约42mm的注浆孔,在设置过程中,需确保注浆孔与煤壁的位置保持垂直,然 后再将直径适宜的注浆管插入浆孔,并一同放置直径约15mm的棕绳,最后,在注浆管内注入波雷音混合液。注浆效果,如96页图1所示。 应用上述注浆工艺和工作面顶管管理技术,可 有效控制煤壁的破损。且回采面作业更加安全也更加稳定,回采面井注浆处理后形成的稳定煤壁,如第96页图2所示。 3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根据大倾角厚煤层工作面回采作业中存在的主

我国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摘要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本文将对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特点;现状;发展 我国把厚度小于1.3 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 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广,而且煤质好。据统计,全国薄煤层的储量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0%,在近80个矿区中的400多个矿井中就有750多层为薄煤层。其中,厚度在0.8 m~1.3 m的共占86.02%,小于0.8 m的占13.98%,0.8 m~1.3 m的缓倾斜煤层占73.4%,开采条件相对较好。一些地区薄煤层储量比重很大。贵州省占37%,山东省占52%,四川省占60%。尽管有较好的储存条件,但由于受“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的“一大三低”影响,每年从薄煤层中采出的煤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10.4%,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产量与储量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矿井服务年限 缩短。 1 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目前我国薄煤层多数采用普采,高档普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一直制约着薄煤层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矿井虽然使用了综合采煤设备,但是三机装备配套性能不佳,生产效率低,工作面生产能力很低。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 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采掘比例大、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好。 1)机械化程度低。由于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空间非常狭小,工作条件也比较差,这样就给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井下移动带来诸多困难。 2)生产效率低下。薄煤层由于煤层厚度变化、断层等地质构造,对煤层开采有很大影响,生产能力低,一般薄煤层单产只为中厚煤层的1/3或更少。 3)投入产出比高。由于效率低,掘进率高,其开采成本明显高于中厚煤层,而经济效益则不如中厚煤层。 可见,发展机械化、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实现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唯一出路,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 2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

关于加强极薄煤层开采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极薄煤层开采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6年7月4日安监总煤矿[2006]第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 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神华集 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今年以来,相继发生了山东省枣庄联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23”特大煤尘爆炸 事故和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煤矿“4.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我 国煤矿开采0.6m以下极薄煤层在采掘布署、通风管理、综合防尘和爆破安全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为认真吸取教训,提高极薄煤层开采的安全水平,防止类似事 故发生,经研究,现就加强极薄煤层开采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入研究本地区极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措施 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本地区开采极薄煤层的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 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开采极薄煤层矿井的安全监管 和监察,强化监督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尤其要对矿井通风系统、采区内工作面布置 以及回采工作面综合防尘、降尘、爆破等重点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监督指导 企业落实有关规定。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达不到有关要求的,不得开采。 二、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开采极薄煤层矿井的安全准入 对开采极薄煤层(0.6m以下)的新建、改建、扩建矿井进行严格审核、审查,要 求煤矿企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方案,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论证或委托具有相 关资质单位进行安全评价。严格落实矿井建设“三同时”的有关要求,做到安全设施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极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安全。 开采极薄煤层的煤矿存在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 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提请有关人民 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论证结论,做出是否关闭煤矿或 停止极薄煤层开采的决定,并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规范工作面布置和回采方式 对已开采极薄煤层的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开采极薄煤层工作面布置、回采方式 和设计参数的有关规定:工作面应布置为正规的回采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方法,保 证有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禁止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运输巷、回风巷净高要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采煤工作面支护后空间净高度不得低于0.6m,煤层较薄时, 应拉底或挑顶;采区同翼的同一煤层内,禁止布置两个以上回采工作面;炮采工作面 长度不得大于80m;机采工作面长度不得大于100m;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严禁采用前进式采煤;其他矿井在允许范围内采用前进式采 煤方法布置工作面的,应制定专项措施,保证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并配备专职 瓦斯检查员。 四、严格落实工作面防尘措施 开采极薄煤层的工作面必须设置完善的专用防尘管路,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工作 面不得生产;炮采工作面打眼应采用湿式打眼或捕尘器捕尘,爆破前、后应喷雾降尘,

浅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7059993.html, 浅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 作者:焦腾辉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伴有极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展,煤层气的开采效率与质量均有提升。本文研究了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常运用的勘探、钻井、净化增产等几项技术,并就其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煤层气;开采;技术 在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对煤层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同时也行成了该部分能源紧缺的局势。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开采单位要不断提升开采技术,提高能源开采的产量与质量。 1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即赋存于煤层当中的天然气,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有着较大量的低、中煤阶煤层气储量。作为一种具有较大价值的化石能源,煤层气开采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确保开采的效率与质量,开采的几个环节都要依靠相应的先进技术。目前,煤层气开采中常用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1.1 勘探技术 勘探是煤层气开采的基础环节,对整个开采工作有重大影响。施工人员在开采作业之前必须对煤层气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探,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1]。这是因为地质的构造与特点对煤层气产量与开采难度有巨大关联,只有准确了解当地地 质的整体情况,决策人员才能制定开采实际方案。经研究发现,煤层气多储于向斜底部等位置,且煤层气都是压力圈闭气藏。其压力圈又可分为水压圈与气压圈,向斜底部裂缝处就是水压圈闭气藏吸附气的聚集区。此外,勘探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探测当地的地质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判断煤层开采的难度。首先,开采位置若是在地质构造变化严重的区域,煤层气的储存难度会加大。其次,火山岩活动情况对开采有巨大影响,其活动严重会对煤层造成破坏,不利于开采。但其若有小幅度活动则会促进煤阶升高并利于气体转化,从而便于开采。最后,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密度的。密度较高的区域,其含气量较高便于开采。为保证煤层气开采的整体工作效益,开采人员要利用精准的地质勘探仪器,对开采区的地质构造及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为开采作业提供准确指导。 1.2 钻井技术 在进行钻井时,多利用石油钻井设备进行作业,钻头多选择取心钻头与压轮钻头,钻井液根据产层的实际特点多选则低密度水泥浆或清水。钻井作业中常用到欠平衡钻井与定向钻井两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煤矿深部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加大对于深部开采的投入力度,而在深部开采过程中,由于深部多变、复杂的煤岩体特点,给身边开采造成一定困难。本文主要探讨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深部开采;问题;对策 针对矿井深部开采,开采的深度直接反映矿井的开采难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于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使得矿井开采的延伸速度在不断加快。目前,我国矿井开采已发展至深部开采阶段,同浅部开采对比,深部开采的成本较高,随着深度增加,也不利于采矿环境,给煤矿生产、安全造成极大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业经验,对深部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现总结如下: 一.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巷道围岩变形。地应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巷道周围的应力也随之增高。处于浅部较硬的围岩,直到深部后形成工程软岩,主要表现应变软化、强烈扩容性特点,降低了巷道岩体的强度,严重破坏了支护与巷道。按照相关统计显示,深部巷道的翻修比例在91%以上,显著增加了巷道维护成本,导致矿井生产系统不畅通,降低运输能力,以及风水电等一系列系统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方面:其一,巷道的变形速度较快,底鼓较为严重,变形量较大,在深部高应力的条件下,岩体具备较高能量,对巷道开挖具有卸荷作用,短时间可释放岩体聚集能量,深部围岩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差呈上升趋势。前掘后修已成为深部回采巷道施工的基础工作;其二,岩性显著影响了巷道的稳定性,对于浅部岩体而言,岩性变化几乎不影响巷道变形。而到达深部之后,不同岩性围岩的变形差异逐渐增加,巷道位置取决于岩性主导因素,若同一巷道的岩性不同,采用非等强支护方法已成为主要的巷道围护方法;其三,掘进后,巷道持续流变和变形,是深部巷不变形的表现特征。 其次,矿井煤同瓦斯之间的冲击、突出地压。其一,随矿井开采深度有所增加,煤层瓦斯压力随之增加,许多旧浅部属于非突出煤层,转变成突出煤层,随深度增加,其突出频度、强度也显著增大。由于我国煤矿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矿井几乎全部为瓦斯矿井,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问题。其二,煤岩的冲击地压日益突出,破坏过程显著加剧,而且承压水、瓦斯提出等问题存在互相叠加作用,使得灾害预测难度增加。 第三,矿井水灾。由于地下水处于渗流场内,通常裂隙岩体水渗流与达西定理符合,然而矿井深部岩体由于高地温、高应力作用影响,特征出现显著变化,高渗透压力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由于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奥灰水压呈持续增长趋势,承压水问题极为严重,同时突水几率也相应增加。 第四,高温热害。因为高温职工没有集中注意力,对生产效率造成严重影响,明显增加了机电设备、人身事故率,不能确保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稳定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采掘的工作面空气温度必须小于26摄氏度,机电硐室温度必须小于30摄氏度,若这两个工作点超过了30、34摄氏度的室内温度,必须强制性停止作业。 第五,煤层自燃。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其地温随之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